「你跟怎樣的人在一起,就會變成怎樣的人。」這是真的。

多去認識精采、有故事的人,去感染他們的勇氣,

你的人生也才會精采、有趣。

好友CK是一個很會生活的人。

他的家,是我目前看過所有朋友中,最美麗、最有特色的家。

所謂的美麗,不是華麗,而是有特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味道。有些豪宅裝潢得金碧輝煌,其實那只是金錢的堆砌而已,毫無特色,甚至庸俗做作。

但CK的房子不同,獨棟三樓透天,寬敞明亮,有大大的落地窗,窗外是一大片綠油油的公園,種滿了各式各樣的綠樹,還有我喜歡的玉蘭花。

屋子裡,有個造型特別的木頭立燈,是他去雲南旅行時買回來的。

牆壁上,鮮豔的女人畫布,也是幾年前麗江旅行帶回來的。

一樓餐廳的白色木製大餐桌,是他自己動手做的。他喜歡做木工,如果不當心理師,我猜他會選擇去當木匠吧。

他的家從一進門,沿路走上樓梯到三樓,牆壁上貼滿他這幾年到處旅行所照的美麗相片。到他家,不用說話,他已經帶領你走向世界的遠方。

不只是旅行的風景照,還有他兩個寶貝孩子的生活照。

CK很愛孩子。他不只是一個人旅行,每年他也會帶著全家人去旅行。

看著這些相片,你一定會羨慕他的孩子能有這樣的爸爸。「有一個可以帶我出去玩的爸爸,是幸福的。」我是這麼認為。很多孩子,都缺乏這樣的經驗。因為我們的爸爸都很忙,只會工作、不會玩,不是嗎?


一個人是怎樣在過生活的,其實也在展現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你要認識一個人,請走進他家看看,便一目瞭然。

家,幾乎是一個人的縮影。

CK的家,人見人愛,去過他家的人,都讚不絕口。

好,我知道接下來你一定要問我:「他很有錢嗎?不然怎麼買得起豪宅?怎麼可以一天到晚出去旅行呢?」

不,CK跟我一樣,我們都是小康家庭長大的,父母並沒有留任何家產給我們,我們都是靠自己雙手賺錢的。而且我們都是心理工作者,絕不是那種數百萬年薪的企業主管,我們賺的都是辛苦錢。

「那為什麼他可以過這種生活?」你一定很疑惑,是嗎?

好,我告訴你為什麼,因為他敢、他想要,而且他覺得自己值得,這就是愛自己的表現。明白了嗎?

這一點,也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當初他根本買不起這棟豪宅,因為房價比他的預算多出一倍。但看了房子以後,他好心動,那一晚他無法成眠,半夜把太太搖醒,問她:「如果我們買了這房子,每個月貸款要付多少?我們負擔得起嗎?」

CK有一個好太太,她在公家機關上班,又善於理財。太太精算後,跟CK說:「房子當然買得起,只是壓力會比較大。」

後來他們就大膽地跑去跟屋主談,竟然談到不錯的價錢,就決定買了。

這絕對是個好決定。不信,你去看他的房子,一定會贊同我的說法。

自從CK住進這個房子以後,這幾年,他的工作、生活、跟家人朋友的關係,統統變了,而且越變越好。

最叫人佩服的是:雖然有房貸壓力,但CK並沒有放棄他喜歡的旅行。

每年春秋兩季,他早早就給自己安排了出國旅行。他通常一個人旅行,享受一個人的獨處,我最喜歡聽他旅行的故事,這些故事,很滋養人。最後,他還把這些旅行故事寫成了書。你看,一舉數得。


人工作賺錢是為了什麼?還不是希望過有品質的快樂生活,不是嗎?

CK在這方便實踐得很徹底,他絕對不會虧待自己,他是生活玩家。

一般人賺錢是為了存錢,他賺錢是為了享受美好的生活。每次旅行回來、錢花光了,他就繼續努力工作,等存到了錢,再繼續出去玩。「這種人,才叫好命,他活著就是為了享受生命的。」我經常這麼說。

CK很勇敢,他很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常跟學員說:「他是我的榜樣。」

這是真的。

我的父母都是古代那種節儉得要命的人。有這樣的父母,我自然也不遜色。至少,我不敢亂花錢,我也是那種「要存錢才有安全感」的人,我承認。

我是這幾年才學會花錢的。

像是買房子、到處旅行、敢花大錢買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這些事,讓我生活變得有樂趣、好玩,同時也讓我覺得:我工作賺錢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物以類聚。「你跟怎樣的人在一起,就會變成怎樣的人。」這是真的,請慎選朋友。

多去認識精采、有故事的人,去感染他們的勇氣與氣質。跟這種人在一起,你的人生也才會變得精采、有趣,這是我的經驗。

明年,我計畫騎機車環島旅行,我想在京都無所事事地待上十天半個月,我更想在大山裡徒步旅行、露營,在夜裡看星星,光想到這些,心就整個飛揚起來。

真的,只要你敢,美好的人生就是你的。

不要害怕「別人怎麼看你」,不要擔心「你有沒有錢?有沒有假?」,你只要問自己:「我想不想要?」如果想要,就行動吧。

美好的人生,其實只是一個選擇而已。

療癒小語

§  一個人是怎樣在過生活的,其實也在展現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  物以類聚。你跟怎樣的人在一起,就會變成怎樣的人。

§  真的,只要你敢,美好的人生就是你的。

本文摘選自《把自己愛回來:改寫生命腳本的療癒故事

故事療癒作家、輔仁大學心理諮商博士 周志建 著

延伸閱讀:遇到合不來的朋友,你會勇敢提「分手」?還是繼續忍耐?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