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0400111

疼痛,才叫青春:迎接美好未來的36個人生指南

作者 金蘭都
作者原文名 Kim Ran-do
譯者 徐若英
出版日 2012-04-25
定價 $280
優惠價 79折 $221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 試閱

書活網特推

每當我教人們計算人生時鐘的觀念,沒有一個人不感到驚訝的,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人生「時間還早」。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有這樣的一段對白:「人生,沒有所謂太晚,或是太輕的年紀。」 你現在擁有的時間足夠讓你去改變任何一件事。more

看更多

內容簡介

★ 2012博客來身心靈類Top50
     誠品暢銷百大.心理勵志類Top10
誠品心理勵志類No.1.博客來心靈養生類Top10博客來心靈養生季排行Top10
商業周刊1273期搶先披露報導.誠品選書推薦

一本書,讓百萬人知道如何享受生命的動力
一本書,使亞洲青年第一次羨慕首爾大學的學生
韓國年輕人人手一本,成為他們面對挫折和不安時,最大的安慰與力量

韓國2011冠軍書,有史以來最快突破100萬本,震撼全韓! 
連續奪冠45週! 21世紀年輕人不可不傾聽的心靈呼喊!
最受歡迎的大學教授,銷量超越《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連偶像團體Super Junior 的利特、JYJ 的金在中,都在Twitter 大力推薦的必讀好書

別人或許可以批評你是草莓族、啃老族,
你也或許真的怕痛、怕挫折、對未來感到不安!那又如何?
生命的答案其實非常單純,就是:「你永遠只能為自己而活」。
其實,現在起步一點都不晚;其實,碰撞或疼痛一點都不可怕;
其實,你的花季才正要來臨,屆時你就會恣意盛開!

若將人生平均80年以一天24小時來計算,你知道自己處於幾點幾分嗎?
24歲的年輕人,正值早上712分、剛準備出門的階段,所以,你究竟在著急什麼呢?
不論你是20歲、30歲、40……或許我們從未鎖定人生真正的定位,也從來無法堅定的說出「我很幸福」。
首爾大學最受年輕人歡迎的「人生前輩」金蘭都教授,告訴你,其實問題只不過出在你沒有真心投入,沒有嘗試過「揮霍青春」。
疼痛,才是青春,燃燒熱情,永遠不會太遲!

你的青春,應該這樣揮霍!

別急著現在就開始理財,把你的心思放在織夢未來。每月至少找一件「完全與錢無關的事」去完成。
見到別人的成就卻一點都不羨慕,這樣反倒成了輸家。
找到值得真心相愛的人。那個人,就是你最遼闊的海洋。
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人並不多,幸福,是不幸的時候才看得見的東西。
不要以「生活中唯一的樂趣」這種變相的說法,來包裝無意義的習慣養成的慣性、嗜好。
永遠沒有所謂充裕的時間,想做的事只能利用瑣碎的片刻去完成。
人生必須是「我自己做決定」,如此你才會欣然接受種種喜怒哀樂交錯的生命。

【名人推薦】熱血共鳴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九把刀   
 名節目主持人 光禹
《我是被老師教壞的》 吳祥輝
中央大學教授 洪蘭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陳藹玲
NEWS98「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陳鳳馨
自轉星球社長 黃俊隆
《給自己的10樣人生禮物》 褚士瑩
《人生基本功》 潘冀
清華大學教授 董關鵬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孔慶東
人大大學新聞系教授 張征
中央民族大學 崔鶴松

各界撼動推薦
這本書具備人生詮釋和職場實務,兩者兼得,難能可貴。融合進步的觀念和研究實證,具有高實用價值。勵志書籍的典範之作,不當錯過。
 ──吳祥輝
我的多年好友藉由這本書坦承自身過去錯誤的觀點和徬徨,以同理心向年輕人伸出善意的手。我一定會立刻推薦給我那正在念大學的女兒。
    ──趙國首爾大學法學院教授
每個禮拜或是至少每個月,我一定都會撥空拜讀教授的文章。看教授的文章,整個心會重新熱起來,然後鼓起力量再度出發。
  ──NAVER s9***
可以每天聽這麼酷的教授講課,我第一次覺得很羨慕首爾大學的學生。
     ──tistory蜜紅蔘@T
有太多教人感動的句子,我抄到手都痠了。需要旁人安慰的時刻,想要心靈療傷的人,期待有人傾聽自己的故事和對未來的憧憬,你們看這本書就對了。
     ──twitter@smartkyung
如果不曾用心感受年輕人的難處,絕對不可能寫得出這樣的文章!
     ──yes24讀者
已經年過三十九歲的我,也從書中獲得了在人生中奮鬥的勇氣。
 ──伊格魯斯,紡織娘
身為一個人生經驗的前輩、一個父母親,想要引導年輕人夢想未來的心更加強烈了。
    ──Interpark」讀者



作者介紹

金蘭都(Kim Rando
首爾大學法律學系與行政研究所畢,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1997年開始於首爾大學生活科學消費者學系任教至今。他被學生們選為「首爾大學最優秀教師」,並獲得首爾大學教育獎。同時擔任韓國總統辦公室、三星集團、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等企業顧問。
他積極從事演講活動,同時在媒體發表專欄文章,是廣受年輕人歡迎的「人生路上的前輩」,也是能夠和他們一同分享知識、痛苦、夢想、快樂的良師益友。比起教授,他更喜歡被稱呼為老師。
他是一位平凡的韓國爸爸,有一個讀大學的兒子和一個讀國中的兒子。在晚輩眼中,他是一位可以一起喝酒的學長;對父母來說,是能解決自己說不出口煩惱的「中段班」大人,也是能夠以冷靜透徹的分析,減少失敗和錯誤的「真正精神指標」。

譯者簡介 徐若英
現為專職譯者。有散文、財經、童書、科普、自我管理等各類譯作出版。譯作種類多元,計有財經企管、兒童品格教養與生活類叢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0400111
ISBN:9789861334103
頁數:288,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334103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 青春的福袋 褚士瑩
台灣版序 給台灣的年輕讀者
前言 請你記住,你是多麼的耀眼美好
PART1 除了你堅定的眼神,再不會有更好的答案
人生時鐘:你的人生現在是幾點?
除了你堅定的眼神,再不會有更好的答案
有些事,你可以寄望於「偶然」
考試與你:別急著追求安逸的人生
不必急著理財
停下腳步,回頭看看
不羨慕,等於認輸
給你的信──欲振乏力的時候
PART2 井底沒有你想的那麼深
試煉是一種力量
井底沒有如你想的那麼深
那個人就是你最遼闊的海洋
不要談戀愛2.0版本
自我革命:芙烈達.卡蘿的故事
我的人生「失誤筆記」
每個人的現在,都是人生最乏力的時刻
你急欲擺脫的今天,可能是別人求之不得的一天
給自己的信──炙熱的夢想
給你的信──分手,以後
PART3 奇蹟總是悄然降臨
人生是無數次的練習,而不是一次堅定的決心
不要太孤僻
去親近你的老師吧
讓油墨味陪你迎接早晨
文字的力量
你要多多覬覦別人的知識
二萬九千二百二十片拼圖
忙碌當作藉口
「及時行樂」使用守則
你的生活用什麼「押韻」
奇蹟是慢慢醞釀出來的
給你的信──勇於當重考生的你
PART4 「明日」牽引的人生,「由我」牽引的人生
讓你的決定引導人生
「明日」牽引的人生,「由我」牽引的人生
菁英學生
你認為大學是「終點」還是「起點」?
寫下你自己的故事
二十歲世代,比金錢更重要的事
大學對我們的意義?
先跳上火車再說吧
離開校園的你
給自己的信──想想人生的優點
結語 給我親愛的兩個兒子
看更多

各界推薦

【序】

青春的福袋  / 褚士瑩

在日本長住過的人大概都知道,新年到百貨公司或商店排隊買「福袋」是一件像倒數同樣讓人期待的事。

這種銷售方法據說源自明治末期東京銀座的松屋百貨公司,幫助商家處理庫存積壓或零碼商品,後來也流行到台灣、香港等地。 

商店搭配多件不同的商品,裝入布袋或紙盒中封口,內容物不會事先公開,每件裡面雖然內容不同,但售價相同,袋中商品的價值大約高於標價的三倍,甚至八、九倍。有些商家會在袋裡放能替代現金使用的禮券,所以在開店前就會大排長龍,上午十點開店營業,十一點前後幾乎已經被一搶而空。這種物超所值的袋子或者紙盒就稱為「福袋」。

對於消費者而言,買福袋跟到商場打折優惠的商品是完全不同的兩碼子事。福袋的吸引力,不一定在於價格划算,因為我們買到的不見得是真正需要的東西,但讓許多人樂此不疲的原因,是購買時對於福袋內商品的期待感。

打開福袋,裡面往往會有幾樣我們非常喜歡的東西,也免不了有幾樣可能完全沒用,就連免費送人都頗有難度的怪東西,難怪有些人認為福袋其實是一種變相賭博,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每一個售出後概不退換的福袋,其實就像每一個人的人生。



我們之中,大概很少有人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臉時,對鏡子裡的自己驚為天人的,

「老天爺怎麼會這麼不公平,創造出一個如此完美的我?」

「天啊!這面鏡子實在是太有福氣了,竟然可以有機會照到一個這麼美好的影像!」

實際上,我們總是略帶懊惱的注意到過於分開的眼睛,扁塌的鼻子,禿頭的徵兆,肌肉有些鬆垮的上臂,或是腰際的那圈肥肉。每天一醒來的頭幾分鐘,就看到自己的缺點,實在不是一件太愉快的事。

抱著這樣的感想開始每一天,應該是讓我們沮喪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但我卻不是這麼想的。

因為我認為每個人的人生就像百貨公司的福袋,裡面總是有我們喜歡的東西,也難免有些不喜歡的。

在日本,住在大城市的人當然很方便直接前往各商店排隊搶購福袋,但若住在遠方鄉下,或是不想出門又怎辦?所以三越、伊勢丹、高島屋、東急、丸井、小田急等大百貨公司,在網站上接受福袋預定,預購期大概設定在十二月,然後會在一月初郵寄到家裡。對這種內容未知的福袋進行預購,正像每一對父母懷孕時對孩子的忐忑不安與期待。

如果想購買人氣的福袋,凌晨六點就要站在嚴寒冬日的街頭排隊,百貨公司十點鐘準時一開門,人們就湧入店內開始尋找屬於自己裝滿幸福的那個袋子,就好像非搶在龍年生龍寶寶不可的夫婦。但是即使如此,打開福袋的剎那,仍然免不了憂喜參半。這個不可能完美的福袋,就像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看法,有些人聰明過人,卻有著羞於啟齒的原生家庭,或總因自己的聰明而受到同儕排擠。有些知道自己天生笨拙,卻有著一副好心腸、開朗的個性,以及甜美的笑容。 

如果打開福袋以後,商店主人給我們一次機會,可以回到隊伍最後重新排隊,換另外一個福袋,你會選擇換嗎?

如果今天你可以選擇跟一個你覺得羨慕的人,從此交換人生,而且終生不准反悔,你會怎麼做?

我們大多數再怎麼不喜歡手上已經打開的那個福袋,也不會選擇放棄 。

我們大多數也都不會選擇去過另外一個人的人生。

越早欣然接受這個福袋,就能夠越快好好開始離開寒風的街頭,開始享受新的一年。

越早意識到全面接受自己全面的優點及缺點,知道這就是「我」之所以為我的必要條件,也就能夠越快昂首闊步,去享用這個並非毫無缺點但大體上美好的人生。

更何況,福袋裡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可能是別人夢寐以求的好物,無論是送人或上網拍賣,根本不是問題。

《疼痛,才叫青春》這樣的一本書,基本上不是照著做就能百戰百勝的人生攻略本,更像是一本人生福袋的購買指南以及使用說明書,提醒我們青春不是百戰百勝的戰場,而是一朵壓不扁的玫瑰花朵。

所以我們談戀愛不只是尋找真愛,而是能夠向自己證明愛的能力。

旅行不只是玩樂,而是尋找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讀書不只為了應付考試,而是養成打開一扇又一扇世界窗口。

工作不單單為了餬口,而是證明自己的價值。

沒有人說活著是容易的,但活著不僅僅是存在這個世界上而已。除了對世界的用處外,別忘記我們的生命對我們自身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不只是在世界上存在著,我們透過覺知,思考那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對我們生命的重要性──這個反覆練習的過程,簡稱叫作成長。

看更多

台灣版序

給台灣的年輕讀者朋友們


也許青春期總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苦澀,那是因為你只能獨自面對。

踏入大學的窄門之前,那段未成年的生活並沒有什麼緊迫的壓力,所以,也許那時候的我們比起現在要幸福多了。不過,那其實只是一種「水族館裡的幸福」。明亮的照明、舒適宜人的溫度、一起生活的朋友和家人、按時的餵食⋯⋯

可是,這樣的平穩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忍受那堵厚實的玻璃牆。

也許你們自認為很了解這個世界,但卻是隔著厚實的玻璃牆所看見的外在世界,是一種看似平和的表象。現在,你成年了。一直以來呵護著你的厚實玻璃牆碎了,你是一隻幼小的魚,終於被扔到了魚缸之外。再不會有舒適宜人的水溫、明亮的照明,也沒有按時供給的食物⋯⋯現在,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原本在魚缸裡一起生活的家人和朋友,不再是你唯一的世界了。

大人們無法感同身受你的孤單無助,他們只記得年輕時候的自己是多麼勇敢和獨立,也沒有溫柔的關懷。「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家裡很窮,還好我自己很努力才有今天。」他們都只顧著回想當年自己有多麼辛苦。「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都那麼一意孤行?也不懂禮貌!」有時候,你還得聽他們這樣數落你。

如今的經濟環境或許比從前改善了,然而,未來其實變得更加無法捉摸、競爭也更激烈。現今的大環境,是一個凡事必須靠自己爭取才能生存下去的社會。太顧慮對別人的禮貌,或是不懂得適度的一意孤行,是很難在這個社會存活下去的。由於對不明未來的不安、無禮、一意孤行而遭到責罵,是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宿命。

真誠的對話死去了,這是一個人與人之間難以產生共鳴的時代。

很矛盾對嗎?行動電話、網際網路這種便利的聯絡管道發展迅速,而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對話與共鳴反而逐漸死去,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前的「無線」功能不像今天這麼發達,但是比較有「與人交流」的感覺。家人都在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大家都彼此關心,難過時互相陪伴。

然而,人在現代社會是孤單的。大家都有自己忙得不可開交的生活要過。網際網路能以光速為人們傳遞需要的訊息,而真正願意停下來聽自己訴說心事的對象卻越來越少。越來越沒有人願意分擔自己的煩惱,可是需要照顧的人卻不斷在增加。


本書的原文副標題是「給獨自面對人生的你」。

是的。成年了,代表往後要靠自己去應付這個世界了。

一如這本書原本主要是為年輕人而寫的,來到台灣,同樣也願意真心「聆聽」獨自面對人生的台灣年輕朋友們的心聲。

或許會有人覺得我說的話很奇怪。書是「敘述」故事的媒介,怎麼透過書來「聆聽」各位的心聲呢?請聽我解釋。我不願意一味的教導學生所謂成功的方程式,也不認為把贏得競爭的方法畫上重點、強求大家背起來是有意義的。我只想做一個有著寬闊的胸襟、能夠帶給別人溫暖的老師。我想引導各位與自己對話,讓我來「聆聽」你的心聲。

你也可以單純只是閱讀這本書,在翻到最後一頁時被動的得知結論。但是,如果你願意傾訴心事,也就代表你有了實際的行動。我由衷的希望這不僅僅是「一本書」,而能讓讀者朋友藉由它「傾吐」心事。唯有實際的行動,才能促進自我改變。

請與這本書「對話」,然後付諸實際的行動。



有一位認識的前輩,前陣子我看見他的手上拿著一款才上市沒多久、功能很多、高價位的智慧型手機。

但是,我看他頂多都是用來打電話而已,連簡訊都沒發過。於是我告訴他:「前輩,不要只是用來打電話,試試看其他的功能嘛。您的手機是功能很棒的最新機種耶!只用來打電話,太可惜了。」

而他是這麼回答的:「我知道啊⋯⋯可是這陣子實在很忙,哪裡有空坐下來好好研究啊?萬一使用不當、被我弄壞了,那還得了?」

如果是你聽到這番話,會怎麼想呢?

「那可是很貴的手機耶⋯⋯太浪費了吧。」

「不過是需要花一點時間去了解一下功能而已,太可惜了⋯⋯」

「就算不小心當機了,拿去修一下就好了啊,有什麼好擔心的?」

我們大概都會這麼想吧?

怎麼突然講起智慧型手機了呢?

因為,接下來我要跟你說的話跟這個有一點關係。


你擁有「年輕」這款最新機種的智慧型手機,具有我這種中年大叔絕對不可能獲得的獨特「功能性」。

只可惜,太多年輕人不怎麼懂得善用那些先進的功能,只用來打電話─因為沒有時間去研究功能,或是擔心使用不當而弄壞⋯⋯

年輕就是一種無窮盡的可能。就算是按錯智慧型手機的按鍵,機器也不會爆炸啊。

只管去學習,只管去嘗試。

我們究竟為什麼必須這麼拚命的用功念書?為什麼一定非考上大學不可?

人們總說,要能夠從競爭中勝出,將來才能賺大錢,或是功成名就。長輩總是告訴我們,一定要上大學、要有好的學歷,我們才能受到別人的肯定。於是,教室裡一切的活動,永遠都是以資優生為主。

重要的不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努力,而是盡力去完成我所能達到的最大可能性。當我盡了全力,財富與名利就會跟隨而至。

沒錯,讀書是為了成就「最好的自己」,唯有學習才能將自身的可能性發揮到極致。就像你明明手上拿的是先進而有許多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卻只用來打電話,讓旁人悶到極點。不去盡可能的發揮自身可能性,豈不是真的很可惜?

成就最好的自己,讓自己成為一支光芒萬丈的智慧型手機。保持學習的態度,直到達成那樣的目標。甚至於,你可以參考手冊和目錄,學習正確的使用方法。還有,千萬別擔心失敗。



不論是亞洲其他國家還是韓國,短時間內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國民所得提高了、生活水準提升了,如今的社會比從前富裕得多,但是相反的,年輕人的心卻更容易受傷。

即使在最幸福的社會裡,年輕的心還是極易受傷。只是,人們總認為年輕人所經歷的是美麗的傷痛。

你的悲傷在人們眼中是美好的,是因為你仍然有很長的未來,而過去終究只是過去。雖然,你有時難免感到絕望,但是你擁有人們眼中最美好的希望。雖然有挫折,但是你還有人們眼中無限美好的可能性。儘管前方是不確定的未來,但是你仍然隨時都可以攀附著「展望明天」的這條粗繩繼續往上爬,發揮自我的無限可能。

請不要把年輕的痛當作絕望的重擔,因為那是你成長的動力。所以,就連你的悲傷也是一種美好。

你絕對不需要為了小小的失敗而挫折沮喪,因為這是為了邁向更完滿的人生必經的過程。中國的偉大作家魯迅有很多為人稱道的名言,其中有句話是這樣的:


「十個當中有九個離你而去,剩下的那一個也就足夠了。」


希望這本書可以作為你的鏡子。

「魔鏡啊,魔鏡。世界上誰是最美麗的人?」當你這麼問,「最美麗的人是你。」這本書會這樣回答你,就像白雪公主故事裡的那面魔鏡一樣。我希望這本書就是你的魔鏡。相信嗎?「現在的你被困在挫折至深的黑暗裡,但是在你遍體鱗傷的軀殼下,還保有最美麗的可能性。」這本書就是會如此溫柔的告訴你實話的魔鏡。

現在,輪到你了。把你的心事告訴魔鏡,你將從魔鏡裡看見「為你而存在的寶物」。

是的,答案就握在你的手裡。


看更多

試閱

前言
請你記住,你是多麼的耀眼美好

「青春對年輕人而言,太奢侈了。」

這是英國作家蕭伯納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之一。如此中肯的表達,也不足以形容青春是多麼的珍貴而奢侈。在你的人生當中,現在就是這「奢侈」的青春正燦爛綻放的時刻,也是最重要、最珍貴的時刻。

每當看著你的時候,大人們總會遙望天空,用不知是羨慕還是惋惜的口吻說:「年輕真美啊!」(註:引自詩人鄭喜成的《太白山行記》)

為什麼我要以「無比美好的時光」來形容你?因為你正散發出無限可能的光芒。你是一塊無價的、蘊藏光芒的璞玉。

如果你現在是大學生,那就更應該覺得慶幸。大學是一個雕琢璞玉使其綻放燦爛的光芒、讓你發現「最好的自己」的地方。大學厚重的校門上斑駁的鏽、蓊鬱的校園裡櫸木的翠綠,對你而言都是人生的諄諄教誨。所以,大學是個好地方,而上了大學的你所擁有的正是年輕獨享的美好。

而我知道,對於你,這其實是陷於無以復加的迷惘當中、做困獸之鬥的一段時期。大人們總是不以為然的說:「你這算什麼煩惱?」或「我當年過得比你辛苦!」之類的,而年輕的你所背負的煩惱,其實遠比大家想像中的沉重許多。特別是二十歲出頭的大學生涯,是在社會上終於可以受到大人般的禮遇,但心理上並未準備好要當大人的危險時期。為了大學入學考試被迫隱忍的那些「思春期」問題,也在這個階段一次爆發出來。不僅如此,這也是你用熱情燃燒自我、乖張卻又期望被規範的階段。從這個層面來說,你現在正處於人生中最耀眼,卻也是最黑暗的時刻。

有許多年輕人過得苦不堪言,所以為了急於擺脫這個階段而焦躁不安。在必須有所成就的自我壓力之下,就連停下來喘口氣都不敢,也因此忽略了自己真正的無限可能性。他們被眼前的黑暗所矇蔽,未能察覺這也是自身最華麗的時刻。然後,當情緒有如時節必然的轉換般掀起疾風怒濤之際,他們顧影自憐。結果,他們安於糟糕透頂的生活,把慵懶當成浪漫小說主角的特質;將有如金塊般寶貴的青春、機會,荒唐的消磨殆盡。他們自以為絕頂聰明的舉動,從整個人生的角度來看,其實不過是毫不在乎的愚蠢。

我在大學裡,每天都跟充滿迷惘的青年學子為伍。每當我看著他們稚氣未脫的年輕臉龐,都很希望能夠多用溫暖的言語,給予必須熬過這艱難的時期而傷痕累累的年輕族群一個擁抱。有時候,我也會忍不住的想以冷酷的批評,一針見血的點醒他們不夠周全的思考方式。當然,在更多時候,我會熱情鼓勵應該盡情享受燦爛時光的他們。

我把所有的想法,都寫進了這本書。我寫的並不是教人積極累積各種學經歷的勵志文章,也不是有口無心的告訴你:「別想太多,一切都會好轉的!」以這種連自己都不確定的樂觀來充數。我要傳達的是能夠感動你靈魂深處的心靈字句,或許更像是一扇門突然砸下來撞到腦袋、讓你們有如醍醐灌頂般瞬間頓悟的文章。我要勾勒出一幅真正的未來藍圖,送給安於當工作的俘虜、每一天都疲於前進的你。

身為一名大學教授,不管就學生課業、職場生活或是感情上,我都希望能夠為你指點現實層面的問題所在,並且給予安慰,甚至有時嚴厲的說出大道理。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可以算是教人「汲取最多知識」「肩負起重大的責任」「追求遠大的夢想」等陳腔濫調的贅述。但是,儘管這些內容看似迂腐,我確實投注了許多的努力,而不只是坐在書桌前搖筆桿。我實際訪談了許多位年輕人,同時也透過Homepy和Twitter、Blog蒐集了一千份以全國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為的是希望從更客觀的角度了解年輕人的問題。

或許有些故事看起來像是我在炫耀,或是可能被歸類於丟人現眼的糗事,無論如何,都是我回顧自己的青春年代所寫下來的切身經驗。身為立志要當一名「真正指引學生的老師」而不是權位至上的教育者,身為不過多了幾年人生經驗的前輩,更身為疼愛兩個孩子的為人父,我要寫下心裡一直很想告訴他們的一些話。

這就是我終於下定決心完成這本書的原因。如果不是從事每天都和年輕族群為伍的這份職業,如果不是因為比別人更有機會時時感同身受年輕人的煩惱和失誤,我在想,當初我可能就不會拿起筆來為這本書起頭了。

這本書雖然是為二十幾歲的讀者所寫,其中部分內容又以大學生為主,但是還請其他的讀者能夠多海涵。如果讀到這樣的篇章,或者您本身並不是大學生,我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夠從自身的立場用心閱讀這本書,並且試著思考我的忠告。

不要像只為追求眼前那一%的利益而汲汲營營的股票操作員,而要像一個毫不考慮的將一切可能託付於熱情,全心全意的等待收獲、絕無二心的投資者。希望你能心存熱望,堅定的踏出步伐邁向目的地,做個憨直的探險家!

不要像百米賽跑選手一樣,緊盯住前方的終點線,你的全力衝刺會弄得自己上氣不接下氣。我希望你能懂得為自己熱中的目標一步步踏出堅定的步伐,就像一個腳踏實地朝著目的地前進的探險家一樣。

你,擁有那美好之名足以鼓動人心的青春。現在就展開你的探索之路。我衷心希望這本書的任何一個段落,有一天能成為你探索人生的里程碑。


除了你堅定的眼神,再不會有更好的答案

我大略把通常會來找我商量將來出路的學生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對未來有確切想法的人,另一種則是茫然無目標的人。我把前者稱作「火箭派」,後者稱作「紙船派」。火箭派是希望有人針對他們自己訂立的目標提供建議,所以來找我;紙船派則是因為茫然,所以來敲我的門。

火箭派基本上目標明確。比方說,希望將來進入像UN這種國際機構做事,為此他們認定必須去留學,於是為了順利申請國外學校,在某個暑假特地參加了某大學的國際研習營,然後今年夏天打算到相關機構實習……等等。

這些學生來找我商量的目的,是希望我能告訴他們,應該要選擇哪些科目雙主修比較有利。

我把這些學生稱作「火箭派」的原因是,他們都希望以最短路徑、最快效率來規畫自己的人生。以人生目標為箭靶,瞄準然後調整最佳的發射路徑。他們深信確實執行每一個步驟,人生就能像火箭一樣,以最短的距離命中目標。

這些年輕人會隨時檢視自身設定的中程目標,確定是否是最妥善的安排。以我的自身經驗來看,其實他們計畫中各階段的因果關係有些誇大,但是當事人普遍都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最穩當的。他們最大的苦惱是選定的路徑是否正確,總擔心錯失了其他可能更有利的方案。

「火箭派」有很多都是高材生,他們念書的時候一定是先排進度表,比方說,十二點到一點半念托福、中間休息十分鐘、然後一點四十分到三點研究論文。他們是一定要先計畫再按部就班才會放心的類型。當然啦,至於有沒有真的照著計畫進行,那就另當別論了。他們非常擔心自己是不是正確的「設定」了計畫。所以,儘管已經目標和方法都明確,他們還是充滿了不安。為了確定自己是不是走在最正確、最快的路徑,他們會不斷的提出質疑。

確實的人生終極目標、手段,或是中程目標,有了這些,成功當然指日可待。

只是,火箭派年輕人最讓我擔心的是,另一方面他們也在不斷的自我截斷成長的機會,同時屢屢關上無數的可能性之門。

他們非常鉅細靡遺的說明完自己的未來之後,會問:「您覺得呢,教授?」通常接下來我會問這些年輕人一個問題:
「你在念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有這樣的人生規畫了嗎?」

我想知道的是,在他們還是高中生的時候,是不是已經想像過他們在跟我討論的那些計畫。高中時想像過的未來藍圖:大學要唸〇〇系、計畫去考某某證照、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想知道,真正進入大學之後,他們是不是依然保有這些想法?可是直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聽過有人很肯定的回答我:「是的!」進了大學之後,有沒有可能因為某一本書、某個學長、某位教授、某一次的偶發事件,而完全推翻了原本設定的周密計畫?

凡事總有變數。一如你在高中時期擁有過的想像,在進了大學之後可能會有巨大的轉變。你現在想好的計畫,也許在你進入研究所或是職場之後,因為所經歷的許多重要而且瑣碎的資訊與事件,而產生大變化。所以,你應該試著放下計畫,先把構築未來的那扇門打開。

相反的,紙船派的目標往往都太過籠統。「我應該怎麼辦呢,教授?」由這種開場白進行的對談,很難不讓指導教授感到錯愕。接下去的對話通常是這樣的:
「你有什麼樣的專長?平常喜歡做些什麼?或是你最大的興趣是什麼?」

仍然是讓人無言以對的回應:
「呃……不知道耶。教授,對不起,我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專長,也不知道自己最大的興趣是什麼……」

坦白說,這種情況真叫人納悶。不過,仔細想想他們的反應其實也沒有錯。如果他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就大可不必來找我了。

紙船永遠隨著水波載浮載沉,順著水勢漂流。因為這類學生的人生態度像一艘紙船,所以我才會把這些年輕人歸類於紙船派。

但是,紙船派也不是一群完全沒有想法的年輕人。關於自己的未來,他們還是各自抱持不同的煩惱。也許,他們只是行事比火箭派更加慎重也不一定;也可能純粹因為想太多,所以比較容易舉棋不定。因為對未來的願景不斷的改變,所以他們才會為了無法設定確切的目標而苦惱。

茫然的感覺使「紙船派」無所適從。看著周遭的同學和朋友都有確切的目標可準備,難免擔心是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毫無頭緒的荒廢時日?於是,他們心想指導教授或許能看出自己的潛能,期待教授能果斷的指點一條明路:「你應該要如何如何!」

然而,有哪一個老師連學生的未來目標都能幫忙決定?非但指導教授無法決定,任誰都不能代為決定這種事情。關於未來,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

「紙船派」常讓人覺得有一點不得其門而入,不過,累積多年經驗的我也有自己的一套諮詢技巧。我會引導他們盡量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給予他們「最想聽的答案」。

要給他們想聽的答案是有一點難度,而且似乎有點不太負責任,但是基本上效果都不錯。他們往往聽到最後,都會變得雙眼烱烱有神,然後用一種終於找到「一線生機」的表情反問我:「教授,您真的這麼認為嗎?」他們那種「重新活過來」的感覺,像是突然間終於開竅了。然後,我也總算鬆了一口氣,在心裡偷偷的自我安慰:指導教授本來就是從旁協助的角色,如果真能做到讓學生學會懂得反觀自己,站在協助者的立場上,某種程度上也算是達成了任務。

依據學生的敘述找出線索、反問當事人的方法,比起以我的專業性判斷所得到的諮商效果更為顯著。換言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只是可能基於很多的因素,而無法表達出來而已。

身為老師以及人生的前輩,我有一個建議:當我們在攀爬台階的時候,注意力要放在「眼前的第一階」,而不是全神貫注於最上面的一階。一如爬台階要一階一階踏穩腳步往上爬,希望你把目標的著眼點設定得近一些,再一件件腳踏實地的去實踐。

以這樣的觀點來說,「怠惰」是「紙船派」容易面臨的最大危機。混亂的目標和步驟,讓他們無從著手,於是乾脆就放手不管。其中對於未來欲振乏力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即便只有幾天以這種心態生活,也會產生懶散的惰性。開始習慣怠惰,只會加深心中「不能這樣下去」的自我愧疚感,然後漸漸的失去關於人生目標的方向感。無疑的,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越是屬於「紙船派」的學生,越需要嚴格自我把關,制定今天該做的事、本周計畫、本月計畫,訓練自己再瑣碎的事情也能處理得井然有序的實踐力。

最好的態度,應該是介於「火箭派」和「紙船派」之間。人生不可能因為你年輕時設定的目標,就能像火箭一樣直直衝向成功;也不可能像紙船一樣,隨著歲月漂流漂向毫不相干的方向。所以,要對未來的方向保持質疑,並且多多體驗各種經驗,以柔軟的態度接納環境、狀態的改變,這點是很重要的。

不管是火箭派也好、紙船派也罷,或是傻乎乎的站在兩者之間的人,都應該有一個不變的準則:你需要一個與自己面對面的時刻。不再有任何的干擾,可以凝視自己內在自我的時間。父母親的期望、社會的潮流、朋友之間的流行……等等,全都要拋開。

「我想要什麼?」
「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覺得最幸福?」
「我的專長是什麼?」
「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透過對自我的省思,持續的測試心中的夢想。
除了你堅定的眼神,不會有更好的答案。

忙碌當作藉口

‧說自己太忙沒有時間的人,多半把時間花在毫無意義的習慣行為。
‧打算等一下再動手的事,通常就永遠不會完成了。
‧世上沒有真正的空閒時間,只有需要妥善運用的瑣碎時間。

幾個當了研究生之後在我的身邊擔任助教的學生,曾經有口一致的說了同樣的話。念大學的時候,他們總覺得教授是一種很輕鬆的職業,然後實際近距離觀察的結果,才發現當教授的生活有多麼忙碌。雖然不見得每一位教授都一樣,但多數的人都如此,忙到不可開交。

雖然很不好意思自己講這種話,但是我的生活比起其他忙碌的教授更加忙碌。我的課一向排得很密集,而且我也同時擔任一些職務。另外還有主持民間團體和研討會、參加學術研討會、課程討論或是主持特別講座,一天下來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過的。寒、暑假也照常上班,週六和週日多半也待在研究室裡。

當人們關心的提醒我,不要只顧著工作、也要管理一下自己的健康,這種時候我總會不自覺的冒出一句話:
「是啊,但是我實在太忙,沒有時間。」

我並不是要用這句話搪塞,實際上,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就是如此。因為太忙,所以除了工作之外無暇顧及、注意到其他任何事情。直到有一天,我讀了醫師作家朴慶哲先生的一則報導之後,才有了不同的想法。

朴慶哲先生是一名外科醫生,自喻為「鄉下醫生」,也是知名的財經評論家。我認為他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一句話,能讓許多人隔天毫不猶豫的拋售股票、開立新的銀行帳戶。擁有這種號召力的他,實際上也是一個超級大忙人。他每天早上主持兩小時的電台節目,每週一次主持電視節目,更是執筆包括報紙、雜誌等十五個專欄的作家。另外,他每個月平均有三十場的演講邀約,每週六還要回到安東市任職的醫院回歸本行、替人看診。他說,回安東市醫院看診是為了履行跟一個朋友多年前的約定。他每年都會發表一到兩本新著作,令人稱奇的是,他的書內容都並不淺顯,或是頁數單薄,也向來甫上市就會登上暢銷排行榜,都是極有深度的作品。

秘訣是什麼?換作別人,要把一份工作顧好都不見得辦得到,而他卻有能力一個人消化四、五人分的工作量。儘管如此忙碌,從他的著作和節目上的言論就能感受到,他並沒有因為忙碌而疏於累積犀利的分析能力所需的閱讀與思考。為什麼他能一個人處理好那麼大量的工作?他在某雜誌的採訪中提到了這一點:

「二○○○年的零點起,我下定決心戒掉五樣東西:酒、菸、高爾夫球、誘惑、賭博。這當中,我發現戒菸是最難的。不過,當我戒掉喝酒和不再打高爾夫球,再也沒有其他雜念之後,我發現一下子多出很多時間。我不常看電視,通常都是看書或是寫文章。我習慣一天看完一本書。上洗手間、搭車的零碎時間,我都會用來看書。另外,我有個目標是每年十月都出版一本書,所以每天會固定完成二十至三十張兩百字稿紙的文章。我發現,這樣的生活模式讓我有足夠的能力一人分飾好幾種角色。我現在最不能苟同的一句話就是『沒有時間』。」

最後的一句話,對我而言簡直是一記當頭棒喝。

「我最不能苟同的一句話就是『沒有時間』。」

為什麼我們總習慣說「沒有時間」呢?難道我們真的如朴慶哲先生所說,沉迷於飲酒作樂、打高爾夫球(以年輕人來說,應該就是打線上遊戲或是網路衝浪吧)、被種種誘惑薰心,白白虛耗了應該用來積極創造自我的寶貴時間嗎?

至少,我想我是。我說沒有時間的理由,多半都是因為把時間耗在無謂的事情上面。明明馬馬虎虎的過日子,很多時候更是無所事事的消磨時間,卻在別人面前裝無辜說:「我最近忙翻了。」

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呢?該不會也是「沒有時間」,所以該做的事都沒有完成吧?
「成功人士一天有二十五小時,失敗的人一天只有二十三小時。」你怎樣過自己的人生並不是這句話的重點,必須關注的焦點,是你如何運用一天二十四小時。

無意義的習慣養成的慣性嗜好

我在前面也提過,設定優先順序的意義是要有所取捨。那麼,應該最先捨棄的是什麼?就是無意義的習慣養成的慣性嗜好。美其名是嗜好,實際上是變相的「虛度時間的行為」。

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悄悄偷走時光的時間小偷。如果不抓住這個小偷,那就不可能裝滿我們的時間寶庫了。

我盡可能把自己想避免的行為大致分成三種:習慣性的行為、無從選擇的行為,還有為了別人而不得已消耗時間的行為。

這當中的第一種行為──也就是習慣成自然的行為──是最難改的,也是最需要改的。習慣性動作常常是最浪費時間的行為,但是人總會想盡辦法合理化自己的錯誤,所以最難改變。只不過,期待達成某種願望的時候,不改變慣有的惡習是不可能實現的。尤其最應該戒除的,就是不自覺浪費時間的壞習慣。

我念大學的時候,大部分的男生都沉迷於打桌球。當時男同學之間甚至流傳一句話:「大學路上走兩步是桌球室,再走兩步是居酒屋。」我經常也是一早就到桌球室報到,然後每次都逼近上課時間才慌慌張張的拎起背包,往學校狂奔。剛開始著迷,拿起球桿總會玩到渾然忘我。後來慢慢形成一種欲罷不能的念頭,到了最後,我完全受制於桌球。

難道在玩樂方面,也有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法則」(一種經濟學概念)嗎?最初因為喜歡而去做的事情,漸漸卻變質成了一個沒有意義的習慣,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在某個瞬間陷入就再也難以自拔了。那個時候,我還真孝敬了桌球室不少零用錢。

如今回想起來,雖然可惜了那些錢,但是更讓我心裡難受的是虛耗於玩樂的大把時間。因為習慣,所以不自覺的走進桌球室。這件事既不能為我帶來最大快樂,更不可能為我的未來留下什麼好處,真是可惜了那段因沉迷而荒廢的時間啊……

現在的學生喜歡的網路衝浪或是線上遊戲,就跟我當年沉迷桌球是一樣的。我希望年輕人能減少上網的時間,進而戒掉這種習慣。尤其是線上遊戲,更非戒不可。不要等到日後回顧自己的過去,才為了虛度青春時光淌下懺悔的眼淚。

不要以「生活中唯一的樂趣」這種變相的說法,來包裝無意義的習慣養成的慣性、嗜好。你認為人最大的快樂是什麼?是成長的喜悅。剝奪成長必需的養分「時間」的行為,不會是快樂的源泉。無謂消耗的時間越多,就越削弱你存在的重量。你必須拒絕一再重覆無意義的嗜好,並且停止虛耗時間。

以下,我把自己盡可能想避免的和盡可能希望養成的行為簡單列舉出來,希望你們覺得有參考價值:

放下線上遊戲,多閱讀。
停止網路衝浪,多讀報紙。
看電視,不如觀賞電影。
別只是空想,要多思考。
聊八卦,不如與人深度交談。
小白球放一邊,有空可以快走或是慢跑。
瘦身減肥,比不上實際的運動。
半身浴,比蒸汽浴好。
晚起,不如疲倦時小憩片刻。
享受氣氛、小酌幾杯,好過買醉。

3
五分鐘也可以是很長的時間

有些時間就是很尷尬,比如像是十五分鐘左右的空檔,想做一些事又覺得麻煩,可是什麼都不做、坐著空等又很無聊。
等待遲來的朋友出現,等地鐵的時間,上下課之間的空檔……你都是怎麼運用這些時間?
若有好幾個小時沒有任何行程的空檔,應該足以做任何事吧?這種時候,我們的直覺反應是安排一些事情來消磨時間。但是,現今社會是非常忙碌的。不斷的與人約定、不斷的前往某個地方,永遠沒有所謂充裕的時間,想做的事只能利用瑣碎的片斷去完成。這不僅是你一個人才有的問題,而是這個時代普遍的特性。在這樣的社會裡,最終極的時間管理,就是「有效活用瑣碎時間」。別再等候可以挪出足夠時間的那一天,而是試著學習怎麼善用零星的時間。
我下定決心優先落實的第一件事情是:「十五分鐘內能解決的工作,就馬上處理」。我以往每次都想著「等一下再處理」,可是我發現,其實我很少真的等一下就動手去做。當下不想做的事情,等一下還是一樣不想做。乾脆將它快手快腳的處理完,然後拋諸腦後,這樣比較沒有壓力。
只是,這種方式有其缺點:如果每次都是以這種心態在工作,往往會傾向先處理煩人的工作,而不是先完成重要的工作。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想要利用瑣碎時間的情況。
好比玩俄羅斯方塊,要不停的把符合形狀的方塊放進空格裡。當你善用空檔的同時,就會感覺有充裕的時間專注做事。
至少應該要有一件事情,是你可以隨時進行的,它最好是可以分段和重複進行的事情。以我來說,我都會閉目養神或閱讀報紙。其實,我比較喜歡閉目養神。我通常會先利用時間淺眠一下,實在睡不著的話就會讀報紙。
我並不想很八股的對你說:「既然有十五分鐘的空檔,就應該多背一點英文單字。」但是同時我也想提醒你,日後當你又開始無所謂的虛耗時間的時候,我希望你不會再拿「太忙了、沒有時間」當藉口了。
可以最有效運用瑣碎時間做的事情之一,便是「自我反省」。與自我面對面,能幫助你判斷自已適合培養哪一種領域的能力。這一點很重要。有不少學生向我吐露,完全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很多人都一窩蜂像逛街似地,到世界各地累積旅行經驗。有些人總是過忙碌的生活,認為這麼做自己就能具備相當的實力,然而並沒有因此跟其他周遭的競爭者有顯著的差異。
如果不能深入的與自己面對面,那麼關於自己將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現在的自己是否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都不明瞭,就不可能決定明確的目標。
因此,就算是一天十分鐘也好,自我內省是必要的。要自我內省,不見得一定要在面前放一杯美式咖啡,然後表情凝重的一個人苦思。
如果你有過蒸氣浴的經驗,那次你在裡面待了多久?十五分鐘也可以是段很長的時間。並不是每件事情,都一定要騰出一、兩小時才能做,只要你懂得善用瑣碎的時間。

4
忙,才有時間

「我有一件事情一直很想去完成,但是都沒有時間。以後有時間我一定要去達成!」
任何人都說過這種話。把手按在左胸口上、捫心自問:當你終於真的有了時間,有好好的完成過心中計畫已久的那件事嗎?
我自己也沒有。念高中的歲月都用來準備考大學,可是有好多事情很想去做:考上大學之後要狠狠的看完所有想看的書、要重新練習荒廢已久的鋼琴、要去學攝影……想這樣、想那樣,當時我的日記本裡寫了一長串以後想做的事。
但是當我真的考上了大學,大考結束後的高三最後一個寒假,我大玩特玩到,還是什麼事情也沒做。即便現在已經當上了教授,這個壞習慣還是沒有根除。「今年暑假一定要把拖延很久的翻譯工作做完。」儘管我如此信誓旦旦的告訴自己,但是到處忙來忙去的結果,計畫的事一件也沒能完成,一下子就到了開學的日子。
你呢?難道只有我是這樣嗎?
依我的觀察,年輕人好像也跟我差不多。每當開學日,我問學生有沒有做任何有意義的事情,聽到的回答多半是這樣的:「寒假過得也太快了吧?教授,我根本什麼也來不及做耶。」
即便不是放長假,類似的情形永遠不斷發生。時間明明很充裕,反而一事無成。
我仔細分析了一下那些一再重覆發生這種情況的人,最後我得到的結論是:人在忙碌的時候,反而有空去做更多的事。這種說法相當矛盾,但卻是事實。
只有在忙碌的時候,我們才會切身的感受到,一直沒有時間去完成的那些事有多麼重要。重點是,生活要夠忙碌,我們才會積極、主動的做好時間管理。要完成一件事情,問題並不在於「有沒有時間」,而是自己「能不能正確的運用時間」。按理來說,空閒的時候會比較有時間,但是積極管理時間的意願反而會變得薄弱,才會經常發生很多事情有時間卻無法完成的情形。

仔細想想,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空閒的時間」。「有空」只是代表迫切或是必須完成的事情相對減少了。這是個「閒人也會過勞死」的世界,而時光小偷就躲在你我的身邊。如果不抓住時光小偷,時間很多卻什麼事也做不成的荒唐窘境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忙碌反而是同時進行其他工作的好時機。「以後有空再做」的念頭,等同最後還是不會去做。這句話只不過是為自己的怠惰找藉口。應該在最忙碌的時候,把時間分割出來去做「想要完成的事」。而且,你必須現在就去做。
錯過現在,你就永遠都做不到了。

人的一生中,若把時間抽掉還能剩下什麼?我說過,時間是塑造靈魂唯一的材料,因此時間就代表一切。你的明天就決定在今天的二十四小時,換句話說,你的時間比你自己本身還要寶貴。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