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0400129

找對你人生中最重要的7個人:掌握10%關鍵人脈,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 李維文
出版日 2015-02-26
定價 $280
優惠價 79折 $221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內容簡介

百萬暢銷作家、美國政壇公關高手最新力作!
成功人生必備、最有效的全方位人脈法則經典!

人的一生中,真正對你產生影響的不超過90人;
其中參與塑造你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不超過30人;

其中又有7個貴人,他們將一路引導你、支持你……
只要掌握結交這「7個人」的法則,你的命運將從此改變!

選擇與誰同行,比獨自埋頭努力更重要!

本書作者針對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要接觸的七種角色──童年玩伴、大學同窗、公司同事、部門主管、事業夥伴、一生知己、親密愛人,一一解析他們在你人生不同階段所代表的七種關鍵力量。

而這「7 個人」,你目前找對了幾個?

書中收錄最菁華的人脈法則與實戰指南,讓你明白如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選對人、走對路,為自己創造一個嶄新起點,闖出另一番格局,形塑更美好的自己。

*49條經典人脈法則,教你找對生命中的貴人!

‧永遠不要當獨行俠 特異獨行的人或許很酷,卻會讓人敬而遠之。

要知道,這個世界沒有個人成績,只有團隊成績,更沒有所謂的「第一名」。

‧養成隨手記東西的好習慣 在每一張收到的名片上記下初次交流的日期及相關事項。

要知道,當你在乎別人的時候,別人才有可能在乎你。

‧你需要「個人專屬用品」 準備好自己專用的信箋、卡片及便條紙。

這會給人留下不同的感受,同時也會拉近你和他人之間的距離。

‧立刻接受建議並做出改變 這代表著一個人的行動力。

當別人對你提出一些建議時,你應當立即執行或做出某些改變。

‧經常和朋友聊天 不要拒絕朋友想和你聊天的請求,也不要躲避這樣的機會。

閒暇時間多和朋友相聚聊天,這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尊重每一個不起眼的人 偉人懂得尊重每一個人,即便對方是個流浪漢。

所以要敞開心胸去面對每一個可能與任何人結緣的機會。

關於作者
李維文

旅美華人,國際知名公共關係培訓專家。

曾擔任美國前副總統錢尼參選總統時的顧問組成員,並與美國政壇公關高手史密斯聯手成立公關公司,參與多起世界級企業的收購談判。

他潛心致力於人脈學的研究與實踐,除了暢銷佳作《六度人脈》獲得百萬讀者肯定之外,還著有《狼學:對自己要夠狠,讓你對未來無所畏懼的八個步驟》《交對朋友,事就成了!》《30歲前不害怕,30歲後不後悔》等書,帶給讀者許多人生啟發,以及職場層面的鼓舞。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0400129
ISBN:9789861335292
336頁,25開,中翻,平裝
看更多

目錄

序文 那些影響我們人生的人

前言 別讓自己成為一座孤島

PART 1 遇對人,走對路,找到你的童年玩伴!

‧誰和你一起玩耍長大?

‧二十年後還在影響你的力量

‧童年玩伴代表著四種角色

‧最難把握的是「分寸」

‧不要過度投資

PART 2 學生時代——找到你的「啓蒙者」

‧真正能幫你的人是在大學時代認識的

‧向擅長分析的人學習,而不是成績最好的

‧為自己找到一個好老師

‧向他學習七種品德

‧最棒的本領是真誠

‧躲開消極的「啓蒙者」!

‧建立你的「個人品牌」

PART 3 畢業頭三年,每天和誰一起工作很重要!

‧同事的水準影響我們的進步

‧選擇適合你的行業,才能遇到可以幫助你的人

‧讓前輩看到你的努力,主動來幫你

‧與潛力股成為盟友,一起經歷成長的過程

‧什麼時候該離開一個糟糕的環境?

PART 4 遇到一位好上司,勝過遇見一位好老師

‧向誰學習,你就會成為誰

‧好上司比好公司重要

‧去成長型公司,而不是跨國企業

‧不成冤家成知己

‧好上司給你六種力量

‧服從的秘密

‧好上司和壞上司的區別

PART 5 找到可靠的合作夥伴,事業穩如泰山

‧選對合作夥伴,事業脫穎而出

‧必須有兩到三位長期合作的人

‧小心牽你鼻子的傢伙

‧你需要加入怎樣的圈子?

‧經得起利益的考驗

‧和正直的人一起合作

‧好客戶的六大標準

PART 6 傾聽最中肯的聲音,找到一位好知己

‧一個能聽你訴說心事的人

‧遇到困難,可以無條件伸手相助

‧敢對你拍桌子的人是誰?

‧你需要一個能夠批評你的人!

‧尋找知己,杜絕功利心

‧必須遠離這些人

PART 7  選擇伴侶,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伴侶改變你的後半生

‧尋找可以給你精神支持的人過一生

‧成為一個「值得愛」的人

‧年輕時談幾場戀愛,你會更自信

PART8 別忘了最重要的事:提升你自己!

‧每天給自己安排一堂自我提升課

‧意志力提升法則:意志堅定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

‧溝通能力:交流、表達和說服別人

‧發現你自己的美妙個性

‧學習能力:接受、累積和更新知識

‧不要做世界的逃兵

‧性格決定你的命運,氣度決定你的格局

‧無論遇到多少人,在你熱愛的地方生活,做你熱愛的事

看更多

試閱

學生時代——找到你的啓蒙者
‧向擅長分析的人學習,而不是成績最好的

學習對一個人來說,是必須具備且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們從出生到老去,都處於不斷學習的狀態中。但學習也是有「技術」的,有的人輕而易舉地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掌握和運用了學習技術,而不是因為他腦袋好。

由此可見,學習這項能力更多是透過後天磨練所獲得的。也就是說,如果想成為優等生,就一定要掌握學習的技術和竅門。

當然,每個人學習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效率卻是學習的核心問題,也是檢驗一個人是否能夠具備良好學習能力的試金石。正如李小龍的武俠小說裡所說:「武術有兩種,一種是花拳繡腿耍給別人看的;另一種是真刀真槍一決高下。站在強盜的刀尖前面,哪一種武術更有效呢?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

小時候我們會發現身邊的一些同學,他們很努力,很願意學習,但總是學得不好,這就是學習的效率問題。我們也會發現一些同學好惡分明,只對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認真學習,並且成績很好。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學習的時候,可以試著讓左右腦均衡地運轉,假如你已經用左腦學習了二十分鐘的數學,這時你的大腦已經非常疲憊,接下來就要用右腦學習二十分鐘的語文,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讓它變成你的生活習慣,並且合理分配你的時間,將會大大提高你的學習能力。這種對學習時間的分配,正是最基礎的分析和調整能力的體現。

如今很多新聞都報導:當「資優生」進入社會時所面臨的各式各樣的窘境。因為資優生往往就是學習成績優異的代名詞,他們的成績最好,可是靈活實踐的能力並不一定合格。現實告訴你,當你是學生的時候,你會覺得成績好就是一切,其實並非如此。有時候那些透過苦學和死背方法獲得高分的人,在很多其他方面卻難以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學習成績好不一定能和「有出息」畫上等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突出亮點,決定一個人能否突出的並不是成績,而是成績背後的東西。你必須試著去發現你身邊善於分析的人,並向他們學習如何擁有這項能力。

艾倫.葛林斯潘曾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那時他一手掌管了美國的貨幣發行、利率、國際金融流通等重要工作。曾有一段時間,美國的股市總是因為他的一句話而上下波動。從柯林頓政府到布希政府,葛林斯潘的名字在全球金融界和企業界無人不知。當然,他還有另外一個稱謂──他也是世界上知名的經濟學家。

葛林斯潘畢業於紐約大學。但是當年教過葛林斯潘的愛涅斯特.克魯諾教授卻回憶說:「當時他算不上是好學生,有點傲慢,不怎麼用功。那時的葛林斯潘並不怎麼聰明,知識不夠淵博,還缺乏人情味,往往當著大家的面斥責自己的同學,讓他們下不了台。當然,在學生時期誰都可能傲慢。他現在可不一定那樣。年歲增長,見多識廣了,會有長足的進步。」

當年葛林斯潘就讀於克魯諾教授的門下,雖然成績不太好,不太會交朋友,但最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學習的技術,雖然他行銷學並沒有學好,其他領域的知識卻能很快地學會。學習的要義,除了要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外,還必須能夠見多識廣,把自己所學的融會貫通,加以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擁有學習的能力。

直到現在,艾倫.葛林斯潘依舊是紐約大學的驕傲。每一位紐約大學的學生,都為擁有這麼傑出的校友而自豪。每年招生的時候,學校也總會把他的名字排到前面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入學。從葛林斯潘這個例子,或許我們能夠更加理解,應該向擅長分析的人去學習,而不是成績最好的人。

你知道嗎?在中世紀,音樂是屬於數學的。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其實彼此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連繫。創造世界最高品牌鋼琴的史坦威先生曾做過一個調查,這項調查旨在發現音樂與學習成績是否有關連。根據他的調查,學習過樂器的孩子,往往語言組織能力和數學推理能力比其他的孩子更強。一般來說,學過音樂的孩子,其學習成績也比沒有學過音樂的孩子要強。

這就證明,學習音樂對孩子來說是可以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方式。事實上,只要孩子們不覺得厭倦,一般家庭都願意為孩子購買樂器讓他們練習,這對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曾經有人把音樂當作數學來學習,一邊從數學的角度分析發出來的聲音,一邊看著樂譜的音符來按鍵。用數碼或圖畫來分析聲音,這樣可以有利於代數或幾何的學習。事實上,音符是讓你用指頭表達一種感覺的指令,它是一種語言符號。這種理解語言符號的能力,日後會成為學習英文、法文等語言的基礎。

另外,如果小時候學過鋼琴,除了較會有好成績之外,也有利於養成良好的品格──那就是耐心和意志力。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學習就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亞里斯多德所說的:「為什麼?」這個提問最能表現人的好奇心。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一邊觀察世界,一邊提出「為什麼」。「認識論」就是透過「純哲學」提出的「為什麼」,「純哲學」又是透過「顯像學」提出的「為什麼」。而什麼是「顯像學」?就是一邊觀察科學現象,一邊提出問題。而在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就是能夠提出「為什麼」。

我們在問自己「為什麼」的同時,便是滿足自己好奇心的過程。我們所謂的學習,就是在不斷地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提出許許多多的疑問,然後再尋找一個個答案的過程。人的認識能力是受自身局限的。既然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那麼所有疑問的答案都應該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現象裡。在所有的考試面前,答案也都體現在我們的人生裡。

看看你的身邊,有沒有擅長提出「為什麼」以及透過自己找到答案的人呢?如果有,多和他們交往,哪怕他們總是與世俗格格不入。透過與他們的交往,也能給你自己的人生帶來意外收穫。

遇到一位好上司,勝過遇見一位好老師

好上司比好公司重要

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需要找一個精明嚴格的老闆,才能學到東西。待鍛鍊有成,就需要換一個願意放權或者能力稍差的老闆,以取得施展空間。

「一位好上司能夠帶給你什麼?」

「好上司的作用真的勝過一家好公司嗎?」

這是每個人都很關心的問題。對此,紐曼說:「一位好上司可以帶著你成長,幫你指引方向,這是年輕人在工作中最想獲得的幫助。但遺憾的是,很少有人可以碰到令自己滿意、能提供真正幫助的上司。」

遇到一位好上司,勝過遇到一位好老師。遇到一個好上司,會讓你終生受益。

但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有一些迷思,人們在工作中實際的感受又是什麼?

我的調查小組成員佛萊徹談到他的心路歷程:「在年輕時,我認為老闆會對你掏心掏肺,關懷備至,就像一個兄長。我們期待在第一份工作中就得到上司如兄長般的關懷。但現在我顯然已經過了那個年齡,我的想法是:寧願對自己保持忠誠,也不要依賴一位根本不把你當回事的上司。」

我很喜歡他的觀點。這是對所有年輕人的忠告:不要倚靠一個夢幻泡影般的理想工作來滿足自己。對上司不能心懷幻想,而要先確立自己的價值。你自己強大起來,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當然也包括你的老闆。

毫無疑問,年輕人都在作夢。他們對於工作單位有著很高的期望,或者說偏愛。他們喜歡豪華的辦公場所、氣派的桌椅和優越的福利。重要的是,名片拿出去一定要有足夠分量。「啊,你竟然在這家公司上班?我好羡慕啊!」達到類似的效果,會令他們心花怒放。

但在一些管理者看來—尤其是那些經歷類似選擇、最後取得成功的人,觀點卻是相反的。加州一名傳媒公司的高階主管說:「這種想法極為『自以為是』,事實上,一家好公司不會給新人任何決定性的幫助,反而會因為高競爭的淘汰機制,讓一些有潛力的新人失去鍛鍊的機會,對他們的信心打擊是具摧毀性的。」

職場新人有很多困惑,他們缺乏幫助,不管是來自公司還是上司的。要努力地成為最好的自己,當然就得嚴肅面對這一選擇。

我想問的是:你要選擇一家好公司,還是一位好上司呢?

佛萊徹說,任何人都無法魚和熊掌兼得。喜歡好公司的人,他們進了一家好公司,卻發現上司的風格不是自己喜歡的,甚至令他痛恨至極。一個壞上司能毀掉某些人「在大公司工作」的夢想;而有些人,他們幸運地遇到一位好主管,但公司的環境卻很差,隨時都有倒閉的擔憂。

在我看來,有個事實是不容忽略的—我們周遭並沒有那麼多好公司可供選擇。也就是說,多數公司其實都是十分普通的。不會有太多人可以找到一家好公司,這不具有普遍性。第一份工作進入一家爛公司的可能性是最大的,這是多數年輕人共同的心聲。

所以,為自己找一位好上司是最重要的。但有人擔心說,爛公司裡的好上司經常絆住我們尋求更優環境的腳步。

佛萊徹以同事蒙蒂略為例,蒙蒂略是來自巴西的移民,他夢想可以進入波克夏.海瑟威──股神巴菲特的投資企業總部工作。蒙蒂略信誓旦旦地說:「如果能進入這樣的公司,我可以當成一份終生職業來對待它,就不需看人臉色(指上司的苛刻),也不再需要上司的提攜來為自己提供能力證明。」

蒙蒂略大錯特錯。他不僅沒能進入波克夏,而且很不幸地窩在一座小鎮上,為證券交易所提供數據收集的小公司聘用了。在這裡,他遇到一位好老闆,幫助他重新建立信心,改變他看待工作的價值觀,以及拓展了視野。

後來,當一份更好的邀約擺在面前時,他竟有點捨不得這位上司了。他很矛盾:「我應該辭職去更好的地方發展?還是繼續留在這裡,和這位難得遇見的老闆共事?」

其實這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選擇所面臨的真實境況,並不是別人能夠體會到的。工作和人生一樣,從來沒有什麼標準的備選答案。別人無法給他方向,他的每個選擇都是現實和理想的博弈、理智與情感較量的結果。

佛萊徹說:「重要的是他遇到一位可貴的老闆,獲得提拔;相較之下,接下來如何選擇是微不足道的,我們都需要先為自己找到一位工作中的好老師。」

剛開始工作時,如果你的實力不夠強,想進入一家好公司的機率是非常渺茫的。這一點我們已說明得非常清楚。我的朋友紐曼雖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在全美擁有知名度、研究人際關係心理學的實踐專家,但也曾有過被華盛頓政府機構拒絕的經驗。當時他非常想為政府工作,可是當局無情地退回他的簡歷。

我們多數人都不是知名大學畢業,沒有任何背景,所以應該務實地訂定事業目標—到一家正常營運的中小企業,為自己尋找一位好上司。後者需要運氣,不是誰都有機會碰到一位願意提攜你的老闆,但這個方向是沒錯的。

北京的吳先生畢業那年就業情勢不樂觀,他的故事就像醜小鴨那般充滿戲劇性。一開始他就沒打算擠破頭去和幾千人競爭大公司的某個位置,而是鎖定那些中小企業,以這個方向投遞履歷。結果一家設計公司通知吳先生去面試,給的待遇還不錯,但就是辦公環境差了點—公司在住宅大樓裡租了間辦公室,一切還是亂糟糟的,顯然剛成立不久,因此沒有很好的福利及辦公設備。

不過,每個同事都很愉快地工作著,充滿朝氣和活力。他的上司說話溫和,態度謙虛,給他的印象也很好。上班一段時間後,吳先生才知道這位上司竟是業界十分有名的設計師,拿過許多大獎,從原公司辭職後,籌組了這個新團隊。

吳先生說:「這些年來,老闆負責許多獲獎的設計作品,但獎金從不自己獨吞,而是把大多數分給屬下。如果有人加班,他總是自掏腰包,請我們吃消夜。更讓我感動的是,有一次因為自己的一個失誤,客戶大為不滿要退單,老闆不僅安慰我,還親自去跟客戶道歉,取得諒解,然後又詳細地跟我說明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種工作失誤。」

吳先生已在那家公司待了四年。雖然公司規模一直不大,工作也很辛苦,待遇也不算太高,只達這個行業的平均水平,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吳先生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他想再堅持幾年,如果公司發展好,他便安心做下去;如果公司發展不好,這些年跟這位老闆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也足以令他在業界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對於剛踏入職場的人來說,老闆的影響顯然是十分重要的。吳先生如果換到一家著名的設計公司,可能就沒這麼好運氣了。對新人而言,一個好的提攜者比好環境能給你的影響更大。

另一個角度──在好公司,壞上司不會永遠是你的領導者!

當然,任何道理都不是絕對的。假如你已在大公司服務,我們不能鼓勵你辭去工作,換到小公司上班。在大公司怎樣看待自己的上司?如果他很「壞」的話,你應該如何應對?

白先生在上海一家大企業上班。剛到這家公司,他就見識了難以相處的主管。這位部門主管跟他例行談話時,連正眼都沒瞧他一眼。得知白先生畢業於知名大學時,還嘲諷地說:「這麼厲害的大學,怎麼不出國發展呢?」

隨後得知白先生之前曾在一家公司擔任中階主管,主管又用十分不屑的口氣說:「喲,看不出來你還當過主管哩!」

爾後的工作中,白先生不斷受主管的冷淡對待,重要任務從不指派給他,一些沒人願意做的事卻沒少叫他做。這是一個苛刻的上司,誰都不是傻子,白先生心知肚明,同事們也常勸他做好另找工作的準備,因為誰被那位主管盯上,前景都不會很妙。

但是白先生認為,我既然進來了,如果辭職不就代表認輸?這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即便離開這家公司,擺脫了這樣的上司,將來也很難取得事業上的突破,這代表著逃避的心態,到哪兒都不可能有發展。

所以,他的作法是:不卑不亢,忍受到底。無論上司怎樣對待他,他都不做出任何反擊,而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業績上無可挑剔。兩年後,他靠著自己傲人的工作成績獲得晉升,被他取代的就是那位上司。

你還在左右為難嗎?

上面兩種情況都有支持者。有一類人喜歡到大企業接受挑戰,不管有沒有人幫自己,他們認為好的環境就是有利的;另一類人則是現實主義者,他們覺得如果有人提攜一把,自己的路會走得比較順利,可以少犯錯誤,少付出代價。

我們就這一問題採訪了幾十個行業中的幾萬名從業者,詢問他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表示,自己在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這種狀況:好不容易進了一家好公司,卻發現上司的風格不是自己喜歡的,上司對自己的工作成果不賞識,工作起來既不暢快也不開心;而有時遇到一位好上司,公司整體大環境卻又不好,也導致前途難料,不知何去何從。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種矛盾?」這是一般人共同的疑問。

我來告訴你答案──

如果你是一位剛進入職場的新人,一個好上司極有可能是你的師長,他能夠給你的職業生涯帶來指引,讓你工作起來得心應手,使你的人生少遭遇許多挫折。尤其當你的學歷不高時,去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為自己選一個「好上司」可能就更加重要了。

這是一個關鍵條件。中小企業多數處於成長初期和發展期,發展機會特別多,如果你迫切希望做出優異成績來證明自己,你希望有廣闊的舞台,希望得到充足的資源支持,那麼,你一定要在這樣的職場為自己選擇一個好主管,而不是只貪圖找一個安逸的環境。

去成長型公司,而不是跨國企業

成長型企業是指目前處在創業階段,但由於自身的某些優勢而深具發展潛力的公司。我通常建議大學畢業兩三年的年輕人先到成長型公司工作,並爭取這類適合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去擠獨木橋、打得頭破血流,一味地想進入跨國企業工作。

我認為在成長型公司待三年,比過早進入大企業能夠教給你更多的東西,特別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平台,它們的主管—也就是你會遇到的上司,對你的影響也是非常不一樣的。在這兩種企業中,人際環境更有天壤之別。

一家成長型公司工作的年輕人寫 Mail 給我,主要內容就是訴苦:公司制度不完善,資源分配沒有系統化,同事沒有經驗,激勵機制不健全,各方面都需要親力親為。於是他很困惑地問:「請告訴我應該怎麼辦?」

我本身就是從美國一家成長型公司展開職業生涯,目前也在為很多成長型企業提供發展諮詢服務和深度人脈的建立,對於他提到的這些問題深有同感。在回覆的郵件中,我告訴他:

您提到了「親力親為」,這恰恰是您的事業機遇,是鍛鍊自己能力、積累經驗的好機會,而這正是大企業不會提供給你的。待在成長型企業,您會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和公司一起突破,還是一起平庸?在您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您會建立人生的目標,幫助自己迅速找到方向,並且在與上司的合作中獲得豐富的實戰經驗。

一家成長型公司,往往具有以下共同的特點:

發展的不確定性──前景不明朗

公司剛成立,風險和機會是並存的,面臨的問題都很重大,比如公司的未來有發展還是毀滅,是平庸還是優異?選擇不但擺在上司面前,也擺在你的面前。這種不進則退、不動則死的環境,遠不是跨國企業或事業單位穩定而令人懶散的氛圍可比擬的。

你在這裡有快速升遷的機會,也有立刻下台的可能。而這都掌握在你上司的手中,取決於你和他的合作;你要迅速而有效地展現執行力,發揮自己的潛能,這具有極大的鍛鍊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你從上司身上學到的東西是無限的。

企業文化尚不具備──價值觀草創期

公司發展初期,一般不會特別注意企業文化的形成。你處在一個創業團隊中,同時也是建立企業價值觀的一分子。換言之,這家公司如果將來得以發展壯大,它未來形成的企業文化會留下你的烙印。大多數人都擁有這樣的機遇,卻很少有人重視並把握住。難道你不想實現這樣的目標嗎?

流程制度不完善──制度完善期

在成長型企業中,你期待的完美資源分配、豐富的培訓和福利、清楚的支付及回報機制都可能不存在,因為這需要你親自參與建立。很多時候,你可能是公司裡第一個做這件事的人,而且也沒有人有義務告訴你如何去做。有時上司恰巧在觀察你會怎麼做,考察你是否能夠承擔大任。因此,在這種環境中,你就必須學會主動承擔百分百的責任,工作時不依賴任何人,並且把事情做到最好。

那麼,當公司解決生存問題後,你會赫然發現:自己成為這家企業發展的奠基者,成了元老之一。你會是和上司並肩作戰的第一批成員,也將是獲得最大受益的人之一。即便此時你選擇離開,也會很想對這家公司、對這樣的老闆說一聲感謝,因為他已經幫助你變得強大,這是其他類型公司無法給你的。

成長型企業肯定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否則它就不是「成長」,而是「成熟型」的公司了。比如許多人剛進入一家創立不久的小公司,屁股還沒有坐熱,它就關門大吉了。有的人雖然懷著謙虛學習的心態來到這裡,卻不幸碰到一位脾氣暴躁、不適合當老闆的人,然後很悲慘地度過一段噩夢般的歲月。這些問題雖是缺陷,卻也決定了它將是一個考驗人們各項能力的平台。

它給你壓力,同時也給你非凡的經歷和累積。如果你在這裡遇對了人,結果就像中大獎一樣,對你將來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用未來的眼光看現在,而不是用現在的眼光看過去。懂得用這種心態來看待自己的人生時,你就知道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自己應該如何選擇工作環境了。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