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與「靈性開悟三部曲:怪傑覺者傑德‧麥肯納」的主編小良和一些編輯吃飯,免不了寒暄近況,她們禮貌地問我最近在幹什麼。

面對這群美麗又聰明的聽眾,我當然不會放過機會,來發表我當時最大的一項人生領悟。

「最近我有一個很大的領悟,」我說,「我發現,覺醒與信仰基本上是相對的兩種意識狀態,只要是信徒,就永遠無法覺醒。」

她們都很客氣地聆聽。於是我繼續說:「人從出生後,就不由自主地被制約成一個信徒。如果想要解脫,就必須先擺脫信徒的狀態。我很想寫一本叫『反信徒』的書,來宣揚這個理念。」

她們似乎都不知該如何反應,我只好自己找台階下。「呵呵,但是靈修的書基本上就是要信徒來捧場,如果寫一本書叫大家不要當信徒,恐怕違反了出版行銷的基本原則。」

幾個月前,小良問我要不要翻譯《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

我讀了,不得不承認,我想要寫的東西已經被別人寫出來了,而且讀起來趣味十足,完全不會違反出版行銷的原則。

於是我就在一邊讚歎,一邊質疑,一邊偷笑的情況下翻譯了本書。

讚歎什麼呢?作者傑德‧麥肯納基本上對傳統靈修有諸多質疑,但他很狡猾地以開悟者自居,掌握了人們天生的信徒心態與對老師的需要,進而開始一場對於所謂「開悟」的辯證,背景是作者已成為某種道場的住處,以第一人稱的紀實方式來描寫一位開悟者如何處理來自各方信徒的疑問。

這種寫法很大膽而聰明,因為當一個人宣稱已經全然開悟後,便讓自己擁有一種危險的優勢:他可以權威地表達看法與質疑我們這些尚未開悟的人,但風險則是,我們也可以根據他的說法來自己判斷此人是否真的開悟。就此而言,本書的作法是成功的。這位宣稱開悟的作者儘管文筆有點臭屁,但他的說法不落於任何宗教的俗套,沒有扯到非理性的崇拜或無法驗證的超現實渲染,而是處處可見很實際的想法與很有說服力的辯證,對「開悟」這個神祕的體驗提出了很個人、很誠實,也很嚴謹的看法。

傑德的開悟是靠一種徹底的覺察來達成。覺察什麼呢?覺察「真相」(或真理,但我不喜歡翻譯成真理)。傑德說的通往開悟之道極其單純:

「這是想要開悟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坐下來,排除雜念,問自己什麼是真實的,直到你確實知道。」

至於什麼是判斷真相的標準,傑德沒有提供現成的答案。我想不應該提供,也無法提供,因為「道可道,非常道」,通往真相之道是無法用文字傳達的,這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旅程。

傑德身為開悟者,雖然無法直接告訴我們真相,但他使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柏拉圖洞穴、吸血鬼、毛毛蟲、莊周夢境、駭客任務……)來說明假象何以為假。雖然這也是很多靈修與宗教信仰勸人放棄世俗的常用說法,不足為奇,但如果以這個為出發點誠實地探究下去──問自己什麼是真實的──最後必然會導致對於信仰的幻滅與否定。畢竟在本質上,所有的信仰都是建立於道聽塗說之上,都是妄念。

對於信仰的幻滅,是傑德所謂通往開悟的「第一步」。傑德精采地描述踏出了「第一步」之後會經歷到的那種絕望,有如被困在一棟燃燒的大樓中,唯一的出路就是破窗跳下。你深刻地體認到,停留在原處是死,撞破玻璃跳出去也是死,但你別無選擇,只能勇往直前,儘管前方看似也是死路一條。

當一切都失去意義,陷入絕望的深淵,此時自我才會瓦解。傑德說開悟的狀態是「恆久非二元覺知」,顧名思義,「恆久」就是非暫時的、非短期的,「非二元」則是無分別、無對立,簡單來說,就是「無我」。也就是說,開悟是一種恆久的無我、無分別心的覺知狀態。要失去自我才能開悟,或者,開悟就會導致失去自我,但不管是雞生蛋或蛋生雞,自我泯滅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絕望煎熬,就像死亡般無可避免。

這也是本書讓我讚歎的一個觀點:在深刻的沮喪與絕望中,可以看到無我的真相。所有身陷絕望與沮喪的人,其實都面臨著人生的轉機,而開悟甚至可能是如死亡般必然(傑德說的!)。

但是,如果一切信仰皆虛妄,那麼當然也包括了靈魂鬼神的信仰,隨之而去的就是整個天堂地獄輪迴轉世等等妄念,於是我們只剩下此生此地、此時此刻能夠把握。這樣的結論雖未免讓人覺得就算此刻光明,將來必然開悟,但未來也可能只是一片黑暗?

傑德很輕鬆地回答這樣的問題:「你可以說我毫無分別、什麼都相信:鬼魂、流血的雕像、外星人綁架事件、外星人虐殺牲畜事件、玉米田圈圖案、預言、魔鬼附身等等。我幾乎毫不篩檢地照單全收,因為這樣比較好玩……在夢中要如何劃分界線?一切都很好啊。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是無關緊要的。」坦白說,我覺得傑德這樣回答是避重就輕,但妙的就是,傑德在書中也承認這是避重就輕。被學生追問之後,他終究還是提出了很值得參考的看法,但我就在此賣個關子吧,留給讀者自己去發掘。

閱讀這本書時,我想讀者自然會有、也應該要有許多這類的疑問。提出質疑甚至比找到答案更重要。如果只是囫圇吞棗地把書上所說的照單全收,難免辜負了傑德的苦心。

撇開「開悟」這件豈有此理的事情不談,我覺得本書另一個值得參考之處,就是看到傑德如何盡情、輕鬆又認真地享受生命中的各種活動,小至洗碗、散步、打電玩、騎單車、觀賞風暴,大至跳傘、經營一個另類道場、傳道解惑等等。對一個「無法繼續扮演舊的自我,無法分享共同語言」的開悟者而言,一切意義皆徒然,而真相就存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但是,他未免也玩得太開心了吧?這也許是美式文化特有的態度。說實在的,一向屬於東方嚴肅奧義的開悟,在此加入了一些西方的平易輕鬆,也是好事一樁。

最後,傑德說他寫了這些關於開悟的書之後,已經沒有實際現身教導的欲望了:「老師的角色是個假面具,就像其他角色一樣,只是一套戲服。它不是『真實』的我,我不認為我有力氣再來扮演這個角色。它是我穿過的外套,現在脫了下來,它的用途已經完成。」我覺得光憑這一點,傑德就勝過了檯面上許多裝模作樣、其實身不由己的「大師們」,我必須再給他一個讚!

本文出自「
靈性開悟三部曲:怪傑覺者傑德‧麥肯納」譯者序

傑德文章:
被消費的開悟、搞個人崇拜的上師,不是真的靈性覺醒!

開悟,不是要成為更好或更快樂的人,

開悟,不是要達到個人成長或靈性進化。

那開悟究竟是什麼?如何追求開悟?

看從未現身的怪傑覺者傑德‧麥肯納如何為全球心靈圈投下最具爆炸性的震撼彈!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