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密碼:任何人都能實現夢想的技能
成就密碼:任何人都能實現夢想的技能
close
商品編號:P0900242

成就密碼:任何人都能實現夢想的技能

The Talent Code: Greatness Isn't Born. It's Grown. Here's How.
作者原文名 Daniel Coyle
譯者 周怡伶
出版日 2024-05-01
定價 $410
優惠價 79折 $324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內容簡介

》》》引爆企業團購熱潮的《高效團隊默默在做的三件事》作者代表作! 

★《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書
出版10多年,全球讀者仍高口碑追捧的自我提升名作 

為什麼同樣努力,有些人卻能出類拔萃、夢想成真?
祕密就藏在……你我都有的大腦髓鞘。
作者實地探查眾多天才集聚地,
揭開先天基因與後天培養都無法解釋的大腦髓鞘增長之謎! 

了解這個成就密碼,即使每天只花6分鐘,也創造驚人改變。

◤我敢保證,你再也不會讀到比這本更重要、更有用的書。
──湯姆.畢德士,《追求卓越》作者 

「熟能生巧」還不夠!
掌握增加大腦髓鞘的密碼,
任何人都能變得出類拔萃! 

▍為什麼一家財源困窘、只有一個室內球場的俄羅斯俱樂部,竟然培養出眾多打進世界二十強的女子網球高手,人數甚至比整個美國還要多?

▍為什麼英國偏遠小村莊的貧窮家庭,能培育出三位世界級作家?

▍為什麼在惡劣的環境下卻誕生了出類拔萃的天才,甚至是大批湧現?

高效團隊默默在做的三件事》作者丹尼爾.科伊爾歷時14個月,實地走訪9個所謂的「天才產地」,揭開了隱藏在「出類拔萃能力」背後的強大法則,也顛覆關於天才的過時觀念,並證明每個人都擁有的驚人潛力!

《成就密碼》出版後立即成為亞馬遜書店和《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高口碑。

》》》這本書要告訴你:

  1. 不是投入1萬小時的努力就能讓人出類拔萃,關鍵是1萬小時該做什麼事與如何做。
  2. 對技能養成發揮決定性影響力的是:長出更多的髓鞘。
  3. 長出髓鞘的關鍵在於結合3個「成就密碼」:深度練習、激發、大師級教練法。即使只是6分鐘,也會開始改變。

【強力推薦】

※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愛瑞克,《內在成就》作者、TMBA 共同創辦人
※鄭匡寓,動一動運動媒體總編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教授 

《成就密碼:任何人都能實現夢想的技能》讓讀者秒懂打造成就其實很簡單,想要擁有高成就,不用像苦行僧般的練習,你只需要掌握黃金六分鐘和大腦髓鞘,讓深度練習、激發、大師級的教練法成為你變優秀的三大支柱,就能不斷升級你的終極潛力。
──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此書是由一連串令人激賞的成功故事,以及具說服力的腦神經科學根據所編織而成。在不同領域出類拔萃的成功事蹟背後,原來都有共同的關鍵密碼—深度練習,若能學會此書指導的原理和方法,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獲得人生重大突破的可能!
──愛瑞克,《內在成就》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定義一個人是天才,彷彿就能抹煞他的努力與付出。然而,《成就密碼》告訴我們,透過深度練習、為你的引擎點火,以及找到適合的學習迴路,你就能成為天才。無論是技術高明的魔術師、運動員以及畫家、廚師都是如此。天才,就是結合神經機制,用對方法,隨時間累積成才的平凡人。
──鄭匡寓,動一動運動媒體總編 

我以前沒用過「突破」「令人驚嘆」「權威」「驚人傑作」或「讀完這本書後,你的世界不再一樣」之類的字眼。可是要描述對丹尼爾.科伊爾的《成就密碼》的感想時,我可能會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用到這些詞。我敢「保證」,你在任何一年都不會讀到比這本更重要、更有用的書了。
──湯姆.畢德士,《追求卓越》作者 

這是一本出色、甚至是鼓舞人心的書。丹尼爾.科伊爾將大腦研究、行為研究和實際訓練的觀察結果織就成一幅真正重要的概念。這本書既證明了你我每個人在學習和表現上都具有非凡的潛能,也對任何認定個人的能力和局限性是與生俱來的觀點提出了控訴。
──羅伯.畢約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系名譽教授 

〈讀者推薦〉

  1. 如果你有興趣挖掘自己的終極潛力,我強烈推薦這本書。
  2. 如果你希望為自己、孩子或員工培養技能和專業知識,這本書是最可行的。
  3. 在教育界和不斷變動的經濟趨勢中,很難想像還有比這本書更重要的著作。

【作者簡介】丹尼爾.科伊爾(Daniel Coyle

暢銷書作家,曾擔任許多高績效組織的顧問,包括美國海豹部隊、微軟、谷歌和美國職棒大聯盟克利夫蘭守護者隊。他剖析這些公司如何在高度競爭中持續勝出的著作《高效團隊默默在做的三件事》,是台灣企業團購的熱門書。
他也是美國最優秀的運動書籍作家之一,長期關注與天賦、才能相關的主題,致力於研究運動界中成功者的學習方法與致勝之道。其著作《阿姆斯壯的戰爭》挖掘自行車手藍斯.阿姆斯壯的背後故事,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紀實作品《硬球》,記錄了一群孩子的棒球競技旅程,改編為暢銷電影《追夢高手》,由基努.李維主演,連續兩週獨占全美票房總冠軍;合著作品《祕密競賽:環法自行車賽的黑暗故事》揭露了自行車賽的禁藥祕辛,不僅再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並為他贏得「2012年度威廉.希爾最佳體育圖書獎」(William Hill Sports Book of the Year Award)。
《成就密碼任何人都能實現夢想的技能》則探討深度練習的祕訣,激勵讀者找尋與維持自己的熱情。

【譯者簡介】周怡伶
台灣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英國約克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曾任職出版編輯、非營利組織教育專案執行,現專職翻譯。近期譯作有《極簡行銷課》《追劇商戰》《大失衡》等。ilinchou@gmail.com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900242
ISBN:9789861344973
EISBN:9789861344966
352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Pubu、Hyread、my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博客來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好評推薦
前言接上一個神經機制,破解天才密碼 

PART 1 深度練習

第1章    甜蜜點
在你當前的能力與努力想做到的能力之間,有個最佳間隔。當你找到這個「甜蜜點」時,學習就會起飛。
        ▍雞窩裡的哈佛
        ▍小艾德溫.林克的特殊裝置
        ▍巴西足球的祕密武器

第2章    深度練習細胞
技能是包覆在神經迴路的髓鞘,它會對特定訊號做出反應而增長。技能與天才的故事,就是髓鞘的故事。
        ▍安裝天然的寬頻網路
        ▍安德斯.艾瑞克森的大冒險

第3章    勃朗特姐妹、Z男孩、文藝復興
約克郡其他女孩可能跟勃朗特姐妹一樣活在封閉與束縛的環境,許多洛杉磯小孩也跟Z男孩一樣前衛與炫酷,但髓鞘不在乎你是誰,它只在乎你做的是什麼事。
        ▍荒原的三姐妹
        ▍髓鞘與滑板好手
        ▍米開朗基羅制度
        ▍遇見髓鞘先生

第4章    深度練習的三個法則
蹣跚學步的寶寶體現了深度練習最深層的真理:要變得更厲害,你要願意、甚至還熱切地處在學不好的狀態。蹣跚學步就是通往技藝的捷徑。
        ▍阿德里安.德格魯特和哇噻效應
        ▍規則一:組塊化
        ▍規則二:重複
        ▍規則三:學習感覺它

PART 2 激發

第5章    初始提示
激發學習進展的並不是什麼內在技能或基因,而是一個微小、短暫卻強烈的想法:一個對未來理想自己的願景,一個給予指引、激勵與加速學習的願景,而這個願景是源自於外在世界。
        ▍如果別人做得到,我為什麼不能?
        ▍微小但強烈的想法
        ▍扣下扳機
        ▍噢,我真是幸運啊!

第6章    古拉索實驗
我造訪的每個天才產地,使用的語言是肯定努力的價值,而不是內在的天分或智力。
        ▍菜鳥球員投下的震撼彈
        ▍西斯汀禮拜堂效應
        ▍激發的語言

第7章    激發天才產地
在沒有世界大賽全壘打或任何神奇突破的加持下,從零開始創造天才產地的藝術與科學。
        ▍知識就是力量計畫
        ▍KIPP的開學典禮


PART 3
 大師級的教練法 

第8章    循循善誘天才的老師
循循善誘天才的老師之所以成功,是他們充分運用天才密碼的第二個元素:激發。他們不斷創造動機、維持動機。他們教的其實是「愛」。
        ▍地表最厲害大提琴老師的第六感
        ▍魔法師教練的祕密
        ▍教的其實是「愛」

第9章    教學的迴路:一個藍圖
出色的教學與其他技能一樣,也是一種技能。只是它看起來像變魔術,事實上,它是許多技能的結合,也就是一組髓鞘包覆的神經迴路,透過深度練習建立起來的。我稱之為「四大強項」。
        ▍大師級教練的四大強項
        ▍神經迴路成長:為什麼足球與小提琴的教法不同?

第10章  馬丁尼茲和六千萬美元的賭注
突擊者隊之所以會聽馬丁尼茲的意見,是因為他有一種價值連城與罕見的才華。他可以走到一個素未謀面的人面前,在未知、金錢與懷疑的籠罩下,與這個人建立連結。
        ▍六千萬美元的賭注,為什麼找一個普通大叔問意見?
        ▍用浪漫關係來比喻訓練

結語髓鞘的世界

致謝
參考文獻

看更多

試閱

 ◎接上一個神經機制,破解天才密碼

天才產地總是神祕的,最令人費解的是,它們會在毫無徵兆之下冒出頭。美國職棒大聯盟最早在一九五○年代才有多明尼加這個小島的球員;時至今日,每九位大聯盟球員就有一位來自多明尼加。一九九八年首度有南韓選手在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LPGA)錦標賽中奪冠,到二○○九年時,在LPGA巡迴賽中已經有四十五位南韓選手獲勝;而且,女子高爾夫世界排名前二十的獎金得主之中有八位來自南韓。美國范克萊本鋼琴大賽,一九九一年只有一位參賽者來自中國,二○○九年的大賽則有八位來自中國;而且這種大幅躍進的情形,也反映在世界各大知名管弦樂團的團員組成。

媒體報導通常認為,每一個天才產地只是單一偶發現象。其實不然,它們全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大型模式的一部分。仔細想想,十九世紀的維也納作曲家、莎士比亞時代的英格蘭作家。還有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藝術家,當時的佛羅倫斯人口七萬,是個安靜的城市,卻突然冒出好幾位橫空出世的天才。以上每個案例都可以問同樣的問題:這些聰明絕頂的天才從何而來?他們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一支精采的影片說起。影片中是一位臉頰有雀斑的十三歲女孩,名叫克萊瑞莎(化名),她是澳洲音樂心理學家蓋瑞.麥佛森(Gary McPherson)及詹姆斯.瑞威克(James Renwick)的研究案例之一,他們花了數年追蹤克萊瑞莎學習豎笛的進展。這支影片的正式片名是shorterclarissa3.mov,但是我覺得應該叫做〈六分鐘練習抵過一個月的女孩〉。

影片中的克萊瑞莎,看起來並不是特別有才華。她穿著藍色連帽運動衫及運動短褲,表情漠然,一副剛睡醒的樣子。事實上,在這支影片捕捉到那六分鐘之前,她的音樂才能被歸類為平庸。根據麥佛森所做的性向測試,以及克萊瑞莎的鋼琴老師、父母和她本人的說法都證實:克萊瑞莎沒有音樂天賦。她的音感不好、節奏感平平,學習動力也不足(在這份研究的問卷中,克萊瑞莎說她練習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我就是應該練習」)。即使如此,在音樂科學研究圈中,克萊瑞莎卻很有名。因為,在一個尋常的早上,麥佛森的攝影機捕捉到這個資質平庸的孩子做出相當不尋常的事。根據麥佛森的計算,在五分五十四秒之內,克萊瑞莎的學習速度加快了十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她本人甚至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這本書要說的是一個很簡單的觀點:克萊瑞莎和天才產地,做的是同一件事。他們接上一個神經機制,透過某種有目標的練習模式培養出技能。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加速學習的境界,雖然這種境界無法裝瓶封存起來,但知道訣竅的人就能進入這種境界。簡而言之,他們破解天才密碼了。

天才密碼是建立在革命性的科學發現上,也就是神經絕緣體「髓鞘」。當前有些神經學家認為,髓鞘就是我們習得技能的聖杯。為什麼呢?因為人培養的每一項技能,無論是打棒球或演奏巴哈樂曲,都是透過攜帶著微小電脈衝的神經纖維鏈而來,這些微小的電脈衝就是神經迴路中的訊號。髓鞘的主要作用在於它包覆神經纖維,就像包覆銅線的橡膠,不讓電脈衝外洩,訊號就能傳遞得更強、更快。當我們以正確方式觸發神經迴路時,比如練習揮棒或練習吹奏某個音符,包覆著那條神經迴路的絕緣體髓鞘就會增厚;每加新一層絕緣體,就增添一點技巧和速度。髓鞘愈厚,絕緣效果就愈好,我們的動作和思考就愈快、愈準確。

髓鞘之所以重要,有好幾個原因。它是普世皆然的:每個人都可以長出髓鞘,長最快的時期是童年,但是整個人生中都可以生長。它是不分領域的:髓鞘生長能幫助習得所有形式的技能,無論是腦力或身體的。它是難以察覺的:我們無法看到或感覺到,只有透過它造成的神奇效果,才能感覺到髓鞘在增加。不過,髓鞘之所以重要,最大的原因是:它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模式,讓我們對於技能有全新的理解。技能是包覆在神經迴路的絕緣層中,它會對特定訊號做出反應而增長。你對正確練習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愈多,也就是上述「克萊瑞莎境界」持續得愈久,輸入正確訊號到神經迴路的時間愈長,就能學到更多技能—換句話說,你就得到更多髓鞘。所有技能習得與天才產地,依循的運作原則都是相同的,無論這些技能在我們看起來有多麼不同。研究髓鞘的已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學家喬治.巴茲佐奇斯(Dr. George Bartzokis)說:「所有技能、所有語言、所有音樂、所有動作,都是活生生的神經迴路構成的,所有迴路的生長又都是根據一定的規則。」

我們走訪了全世界最頂尖的足球員、銀行搶匪、小提琴家、戰鬥機飛行員、藝術家,以及滑板玩家,後文會看到他們如何運用這些規則。我們也探訪幾處令人驚訝的天才產地,這些地方的成功原因,就連當地居民也猜不出道理何在。我們還會見到不同領域的科學家、教練、老師,以及研究天才的學者,正在找出技能習得的新工具。最重要的是,本書還會探索運用這些工具的具體方法,讓我們自己與周遭人發揮更大潛力。

所有技能的成長都是透過同樣的細胞機制,這種觀點似乎很奇特又令人驚訝,因為技能實在是百百種。但是,地球上所有的物種變化,都是從共有的適應機制建立起來;演化就是如此,沒有其他方式。紅杉和玫瑰不一樣,但是兩者都是透過光合作用而成長。大象與阿米巴變形蟲不一樣,但是兩者都以同樣的細胞機制將食物轉化成能量。網球選手、歌手、畫家,似乎並沒有什麼共通之處,但是他們全都是透過不斷磨練神經迴路、循著天才密碼的規則,簡而言之,就是長出更多髓鞘,因而逐漸能精進時機拿捏、速度與精確度。

這本書分成三大部:深度練習、激發、大師級的教練法,分別對應到天才密碼的三個基本元素。每個元素本身就很有用了,但是這三者的融合,正是建立技能的關鍵。要是缺少其中一項,這個過程就會減緩;把三者結合起來,即使只是六分鐘,也會開始改變。

 

要削弱超級天才的技能,最簡單的方式是什麼?

我們都很熟悉一句格言:「練習是最棒的老師。」髓鞘以一個新視角詮釋了這句老話的真諦。

從生物學來說,全神貫注的重複是無可取代的。要練成一項技能,無論用什麼方式──說話、思考、閱讀、想像──都不會比一再執行那個動作、送出電脈衝到神經纖維、修正錯誤、磨練神經迴路更有效。

要說明這個真理有個方法,就是透過謎題:要削弱超級天才的技能,最簡單的方式是什麼(除了受傷)?哪個方式絕對保證能讓美國職籃球星詹皇開始跳投不進,或是讓馬友友開始拉錯和弦?

答案是:一個月不讓他們練習。

技能要蒸發殆盡,並不需要染色體重組或暗黑的心理操縱。對於技藝純熟的人,你只要別讓他們系統性地觸發神經迴路,三十天就可以了。他們的肌肉不會改變;他們備受吹捧的基因與人格特質,也沒有改變;但是,你碰到他們的天才盔甲最薄弱的地方。

就像巴茲佐奇斯提醒我們的:髓鞘是活生生的組織。髓鞘與身體其他部分一樣,不斷在分解和修復。這就是為什麼每天練習是重要的,尤其是我們年紀愈來愈大的時候。

鋼琴大師佛拉迪米爾.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到八十幾歲仍在演奏,他說:「如果一天不練習,我會注意到。如果兩天不練習,我太太會注意到。如果三天不練習,全世界都會注意到。」

重複的價值是無法估計的,也無可取代。不過,也有幾點注意事項。傳統做法是練習愈多愈好:大家認為一天練習兩百次正手拍,比一天一百次好兩倍。然而,深度練習並不是遵循這套數學。花更多時間練習是有效,但前提是你處於能力極限的甜蜜點,全神貫注地建構與磨練你的神經迴路。

再者,人類一天可以做到多少深度練習,似乎有個普世皆然的限制。艾瑞克森的研究顯示,大部分世界級專家,包括鋼琴家、西洋棋大師、小說家、運動員,無論追求什麼技藝,每天練習的時間是三至五小時。

在我造訪的天才產地,大部分人一天練不到三小時。斯巴達克網球俱樂部的小球員(六至八歲)每週只練習三至五小時,比較大的青少年逐漸提高到一週十五小時。加勒比海古拉索島的少棒隊是世界最強的球隊之一,他們一年只練習七個月,通常是一週三次。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草山音樂學校堅持為期七週的課程,每天練習五小時。但是整體來說,天才產地的練習時間與頻率,似乎還算合理,這也證明了克萊瑞莎在練習〈金婚式〉和〈藍色多瑙河〉時我所看到的:當你離開深度練習區,乾脆就別練了。

這與網球教練羅伯.蘭斯多普(Robert Lansdorp)看到的情況一致。這名重量級的教練在網球教練圈的地位有如投資界的巴菲特,曾經教過崔西.奧斯汀、皮特.山普拉斯、林賽.戴文波特、瑪麗亞.莎拉波娃。他看到當時的網球明星每天練習好幾千球,覺得很好笑。

蘭斯多普問道:「你看過吉米.康諾斯練習嗎?你看過約翰.馬克安諾或羅傑.費德勒練習嗎?他們沒有打一千顆球,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只練一個小時。你一旦抓對擊球時機,球感就不會跑掉。」

這激起我的興趣,我興奮得開始跟他解釋髓鞘—髓鞘怎麼包覆神經迴路;觸發迴路時,髓鞘怎麼慢慢生長;怎樣花十年時間達到世界級水準。大約解釋了 二十秒鐘之後,蘭斯多普打斷我。

「當然,當然了。」他神定氣閒地點點頭,一副比神經學家更懂髓鞘的樣子:「一定就是這樣沒錯。」

 

初始提示的威力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約翰.巴格(John Bargh)在一九八○年代是研究自動性的先驅,他說:「追求一個目標,具有動機──這一切都發生在意識出現之前。人的大腦一直在尋找提示:現在要把能量消耗在哪裡。現在呢?現在呢?我們在一個充滿提示的汪洋裡游泳,一直不斷回應這些提示,但就像魚在水中一樣,我們就是沒有看到這些提示。」

我向巴格請教自己在天才產地看到的奇怪模式:這些地方大多是破破爛爛、毫無吸引力。如果所有我去過的天才產地的訓練場所,被神奇魔力組合起來變成一個設施,也就是一個超大型的天才製造所,那這個地方看起來就像貧民窟。建築物是臨時搭建的,屋頂是鐵皮浪板,牆壁光禿禿沒有油漆,戶外長滿雜草又坑坑疤疤。許多天才產地的環境都是這樣亂七八糟,讓我不禁開始覺得,這些孵化器之破舊,跟它出產優秀天才之間,必然有關聯。這一點,巴格認為完全有道理,而且他立刻就能解釋原因。

巴格說:「如果在舒適、輕鬆、愉快的環境裡,我們自然會不再努力。何必工作呢?但是,如果人們接收到的訊號是這裡很艱苦,那他們就會有動機了。一個環境與設備很好的網球學園,現在就讓他們擁有奢華的未來了,當然他們就不會有動機。這是可想而知的。」

巴格和同事的研究歸結出一項定理,或許可以把它命名為「守財奴原則」:我們的潛意識是個掌管能量銀行的守財奴,它把所有的財富都鎖在金庫裡。直接懇求它打開金庫,通常沒有用,守財奴沒這麼容易上當。但是,當他接收到一組結合完美的初始提示時──你可以這樣說:玻璃杯鏗鏘響,能量金庫飛快開,聖誕節就突然來。

幾年前,社會心理學家傑夫.科恩(Geoff Cohen)及他的同事葛雷利.華頓(Gregory Walton)試圖做出動機爆發的實驗。他們找來一群耶魯新生,要他們閱讀一疊心靈雞湯式的雜誌文章,其中一頁是有個學生內森.傑克森(Nathan Jackson)以第一人稱的敘事。傑克森的故事很短:他進大學時並不知道未來要從事什麼職業,後來他喜歡上數學,現在他很開心地在大學數學系任職。這篇故事包含一小段傑克森的個人背景資料—家鄉、學歷、生日。

這篇文章與其他文章一樣都是讀過就忘的那種,除了一個非常不容易察覺的細節:有半數受試學生拿到的文章中,傑克森的出生日期被改成和該學生完全一樣。他們讀完這篇文章之後,科恩和華頓測試這些學生對數學的態度,並且測量他們的持久力,也就是他們願意花多久時間來解一道很難的數學題目。

測驗結果出爐後,科恩及華頓發現,生日相同的那個受試組對於數學的正面態度非常顯著,對於解決困難問題的堅持時間多出六五%。而且,這些學生並沒有感覺到任何有意識的改變。用華頓的話來說,生日相同這個巧合「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華頓說:「他們受試時是自己在一個房間裡,門是關著的,與外界隔絕,但是(生日連結)對他們還是有意義。他們並不孤單。對數學的愛與興趣,成為他們的一部分。他們並不知道為什麼。這就好像,突然之間,是我們一起解題,不是只有我一人。」

華頓繼續說:「我們推測,這些事件是很有力量的,因為它們很小又間接。如果我們把這項資訊直接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注意到這項資訊,那效果就會比較小。這並不是策略性的。我們想到它的時候並不是認為它有用,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想到它。這完全是自動的。」

如果深度練習的概念模型是被髓鞘一圈一圈包覆起來的神經迴路,那麼,激發的模型就是連接到高壓發電廠的開關。因此,激發作用取決於簡單的「若P則Q 」命題,其中「則Q 」的部分,都是相同的:你最好開始行動。看到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嗎?你最好開始行動。想追上那群厲害的人嗎?你最好開始行動。巴格和他的同事已經做過幾個這種看似奇蹟的實驗,他們運用微小的環境提示(例如:藏在字謎遊戲裡的激勵字眼),在毫不知情的受試者身上操縱他們的動機和努力程度。研究者已經累積了許多支持數據,能解釋為什麼這個方式會這麼有效。舉例來說,大腦在潛意識中,每秒鐘可以處理一千一百萬則資訊,而有意識的狀態下,只能處理大約四十則。這種天差地別的差距顯示,將心理活動交給潛意識的效率與必要性,也有助於我們了解,為什麼無意識狀態會這麼有效。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