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小孩快樂,你才會快樂》,由兩位荷歐波諾波諾實踐者:吉本芭娜娜與平良愛綾對談啟發。

從書中對話一來一往間,我們可以讀到吉本芭娜娜身為作家的犀利與溫柔,和兩人誠懇面對內在,從父母、交友、婚姻,自己與自己的關係。非常的難得。書中並收錄了芭娜娜在台首發的短篇小說〈尤尼希皮里*我的內在小孩〉

如果你覺得「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歸屬」「不管在哪都無法融入」,希望這本書能為你煩躁的情緒帶來解決的端倪,進而湧現帶給周遭的人愛與幸福的力量。--吉本芭娜娜 


▌「框架」是最大的敵人

愛綾 有一次妳和一名年輕女性談話,我剛好在旁邊。

她對妳說:「做這份工作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等到存夠錢,我要辭掉工作,開始做珠寶設計。」

原本我以為妳會附和,在背後推她一把,不料妳卻說:「現在妳之所以做不了想做的事情,是因為妳沒去做,再加上妳還有不足的地方。

芭娜娜 其實,從她的表情就能看出大概。再說,如果真正想做珠寶設計,早就展開行動了。就算在不如所願的公司上班,下班回家也會去畫珠寶設計圖。

我自己也是如此。只要休息個兩星期左右,就開始覺得「真想寫點什麼……」,不知不覺提筆寫起東西。

反過來說,我常會想,大家嘴上說「我想做這個、我想做那個」,但真的有實際去做嗎?

我總認為,沒辦法不去做、整個人為之著迷,自然就會「實際去做」。明明沒那麼著迷,卻說「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本身就不合理。 

當一個人有想實現的夢想、想追求的目標時,無意識替自己設下的金錢觀與外表方面的「框架」,便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吉本芭娜娜

愛綾 後來,妳又接著說:「因為妳認定妳是這個樣子,所以妳必定在人生的各種面向感到『雖然這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但是無可奈何』。將這幅景象展現在別人眼前,使妳的人生極度不自由。」

這番話給我當頭棒喝,我心有戚戚焉。害怕失敗而什麼也不做,其實也屬於一樣的情況。

芭娜娜 我覺得失敗也未嘗不可,無關乎年輕與否。如果說得出「啊,試過後發現我不是這個料」,心裡是十分暢快的。歷經無數失敗,才是人生的精髓所在。

愛綾 當時妳還說:「奮不顧身地全心投入後,會失敗終究會失敗。但是,與其什麼都不做,始終覺得『其實我應該是那樣的』,每天宛如行屍走肉般地去上班,不如給自己更開闊的空間,『雖然我想做那樣的事,但現在基於經濟考量,選擇在這裡工作。不過,在這裡還是能揮灑自己,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起享受現在的時光』,將空出的這段時間徹底為自己所用,也是一種揮灑人生的方式。」

芭娜娜 否則就糟蹋在公司的時間了,對公司和工作團隊也很失禮。

愛綾 每次回想起這件事,當我對現在所處的環境有所不滿時,就會想起清理的重要,重新調整情緒與心境。

芭娜娜 如果每當有所覺察時,都能確實對宇宙表達自己的心聲,便不會再誤入不恰當的地方。

如果不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始終會走向不對勁的地方。這可說是一大法則。

我還是得用「框架」這個詞來形容。當一個人有想實現的夢想、想追求的目標時,無意識替自己設下的金錢觀與外表方面的框架,便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心理勵志領域經常談到這方面。舉個例子,很多人總說「真希望明天可以馬上去巴黎」,但其中大半的人說什麼都不會馬上買機票。他們口中說著「明天要工作」「下週要參加法會」,就是不肯真的飛去巴黎。然而,實際上並非不可能。就算一毛錢都沒有,也可以向人借錢,或挑選便宜機票。明明不是不可能的事,卻不實際著手行動,當然不可能實現目標。

因為,他們為自己設下框架。

「我不可能臨時前往機場搭飛機」「我不會沒計畫就去旅行」「母親從來沒這麼做,外婆也從未這麼做」,框架五花八門。因為相同生活圈的人往往也帶有類似的框架,於是使得人越來越難破除框架。

不過,要改變也非常簡單。像是染金髮、剃光頭等。只要這麼做,別人對你的看法就會跟著改變,於是你也能就此改變。如此簡單。

反覆持續下去,最終就能實現夢想。

畢竟,每一次嘗試都推動了一些什麼,一步步地接近「自己」。

愛綾 這就是幫助我們接近真實自己的方法。 

▌清理「嚮往」的心情,便能鬆綁框架

愛綾 「嚮往」與「懷抱夢想」,意外地是擾亂內心平靜的重要因素。我透過荷歐波諾波諾察覺到這一點。

芭娜娜 一般來說,人們把這些稱為好事。

愛綾 令人按捺不住心中的騷動。

芭娜娜 忍不住興奮叫喊。

愛綾 實踐荷歐波諾波諾一段時間後,便會明白這些也是記憶。

「受傷了」「出車禍了」「錢包掉了」這類乍看之下是負面、擾亂內心的事物,我們很容易去清理。但出乎意料的是,見到一直很仰慕的人時內心紛擾的程度,和這些負面事物不相上下。

芭娜娜 心頭小鹿亂撞的狀態,實在稱不上平靜。我們應該盡量避開與自己步調不合的情況。

但我們必定會遇到步調受到擾亂的情況,這就是人生。這時,能否維持應有的狀態,便是我所關注的重點。

愛綾 像我第一次見到妳的時候,就開心得不得了。妳是我從小喜愛的作家,我一路看妳的作品長大,可以見到世界級的小說家,讓我興奮到近乎異常的程度。修藍博士看到我這麼興奮,就叫我清理。

不光是對憧憬的人如此,面對憧憬的工作、憧憬的生活方式也是。隨著清理的時間越久,框架便逐漸擴張,直至卸除。或許會和原先想的有點不同,但更有機會遇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事物。

如果擁有「憧憬的事物」,這就是你該清理的項目。--修藍博士

芭娜娜 就像河水汨汨湧出。

愛綾 對。不必到遠處尋找,也不必以遠處為目標,在驀然回首時會忽然發覺:「哦,不知不覺就變成這樣了」「原來是這種感覺啊」。

芭娜娜 我明白。

愛綾 修藍博士曾說:「如果擁有『憧憬的事物』,這就是你該清理的項目。不過,並非意味這是你人生的指南針。」

一旦擁有憧憬或夢想,就開始清理。只要聚焦於這些事物,超越人類理解程度的好事便會增加。用「好事」來形容甚至還嫌輕描淡寫了。

芭娜娜 真的是自然而然地發生。

愛綾 自然而然、在不帶一絲勉強的狀態下,框架逐漸拓寬,最終消失。

說起來,「憧憬」往往把自己困在小小的空間裡。

芭娜娜 這也是種框架。自己所創造的框架,往往來自憧憬。而憧憬大多奠定於自己的生活圈、周遭的經濟狀況或第一份工作。如果保有真正的自己,並不會做出這種選擇。

--本文摘自《內在小孩快樂,你才快樂》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