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渴望真相,如同一個溺水的人渴望空氣嗎?如果不是,別讀這本書。
假如你厭倦了靈修的旋轉木馬,準備面對覺醒過程未加修飾的現實,這本書就是你需要的。

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導讀《靈性衝撞
準備好接受衝撞!

這本靈性衝撞的主題非常明確:以《白鯨記》瘋狂的亞哈船長的精神貫穿全書,茱莉(在傑德的第一本書中訪問他的靈性雜誌記者)的靈性自體解析過程點綴其中。最特別的是它的開頭,沒有像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來個詭異的免責聲明,而是放上一位讀者的抗議信。

這名讀者是個很正常、很典型的美國家庭主婦,以身為母親及社會中堅分子感到驕傲。她義憤填膺地指責傑德:「我讀完了你的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真是氣到想嚼釘子。雖然你以『靈性』為你的書命名,但它跟靈性毫無關係,而且令人非常困擾。我真希望自己從來沒讀過,相信我,你若再寫一本書,我絕不會買。」

然後她洋洋灑灑地述說她所認為的靈性的美好、慈悲與責任的重要,最後她還請傑德把她這封信放在下一本書的最前面,免得像她這樣的人浪費時間去讀。傑德在獲得她的允許之後,真的這樣做了。

這就是傑德。

他寫書不是為了賣書,更不想討好讀者,他只想把自己覺得可以分享的訊息,介紹給那些有心的、真正需要的人。他不是要驚世媚俗、沽名釣譽,他只是作為一個宇宙的通道,表達他所知道的、所經歷的,如此而已。至於讀者想不想看、能不能接受,那是你們的事。身為作家,我非常欣賞、羨慕傑德這種寫作態度。

一開場,傑德就有失身分地說他討厭加州,尤其是洛杉磯。他描述了一群生活在「靈性生態」中的加州人,他們沉浸於天真的、夢想的、不敢正視真相的幻想中,過著盲目但自我感覺良好的生活。傑德的介入、出現,對他們來說只是晚飯後的餘興節目,不會激起什麼漣漪。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他們的生活其實沒什麼不好。傑德也說,如果話題不是「開悟」,你想做什麼都行,就是不要掛羊頭賣狗肉。這值得我們好好深思、反省一下:怎麼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了解自己是被自我、瑪雅(幻相女神)控制的囚徒,這就夠了。


靈性衝撞中有很多篇幅摘錄自正在蛹裡、經歷「化蝶」過程的茱莉寫出來的激情文章——她的靈性自體解析。茱莉採訪傑德以後,對她多年來深信不疑的靈性法則和信仰起了動搖之心,選擇獨居於偏僻的度假小屋,面臨崩潰,開始一一檢視自己的信念和過去採訪過的「大師」。整個過程真的像「凌遲」:拿一把手術刀,一刀一刀地把在自己心靈裡駐紮多年的、不實的、虛幻的信仰逐漸割除,包括她從父母、師長、社會、上師那裡得來的所有二手資料和經驗,她全部清掉。過程也像一次痛苦的大排毒,只是為時一年多到兩年。在第三十五章,我們看到一個破繭重生、脫胎換骨的茱莉,戴著太陽眼鏡問傑德:「一個新吸血鬼要如何跟創造她的老吸血鬼說話?」

哦,好吧。難怪傑德說「開悟」不是你可以「想要」的事,任何人想要開悟,都是對開悟有所誤解。開悟是萬不得已的,在你厭惡假象到了極點(還不是熱愛真相哦!是厭惡假象!光熱愛真相是不夠的),除了體會真相之外,你什麼都不想要了——這就是傑德版本的開悟。

關於很多讀者對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的反應和回饋,本書藉由一個幫傑德打工的黑人小男生科提斯和他的交談、互動,來展現傑德的回應。下面這句話充分表達出傑德的觀點:「現實與真相存在,但傑德‧麥肯納無法表達,也沒有讀者能夠了解,因此我在書中說,你們自己來看。那是唯一可能的回答。我知道這不合理,能夠談這件事的人沒有一個說這是合理的。這是範式之間的隔閡。傑德‧麥肯納也許能夠侃侃而談那些可以被談論的,但傑德並沒有比這張桌子更真實,所以他只能談『什麼不是』,而不能談『什麼是』。」說來說去,傑德還是鼓勵我們「自己去看」,而不要聽信任何人(包括他)的二手訊息。

靈性衝撞的附錄部分收錄了傑德與媒體的問答(這是極少數傑德接受過的媒體採訪),以及他寫給一位「熱情」讀者的回信。喜愛傑德的讀者應該很高興可以從一個更人性的角度旁觀傑德。他回應那位讀者的方式雖然絕妙,但未免太決斷。那位讀者來信說,他願意奉獻所有的財產和自己給傑德,以求成為傑德的門徒。傑德嘲笑他說,他就像那些把孩子丟在有錢人家門口的母親,自己無法照顧,就把孩子丟給更好的人選。傑德說,如果你真的像你自己說的那樣認真求道,那從現在開始,你就每天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兩肉,直到你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真的?」當然,最後傑德也說不要真的這樣做,但他的用意在於:如果你真的那麼認真,你會心急如焚地自己去尋找真相(因為真相只有自己可以體會到),而不會浪費時間打坐、唸經、找上師、看書什麼的。所以,大部分說自己認真求道的人,其實都只是拿求道當幌子,好讓自己睡得更香、更穩,或者只是找一個洞穴,安心地躲在裡面。

靈性衝撞中,傑德花了大量篇幅討論《白鯨記》。他認為所有對《白鯨記》的闡釋、描述、研讀、討論,都走錯了方向,沒有正中紅心。他認為亞哈船長不是為了報復而追殺白鯨,白鯨就是擋在他與真相之間的那座牆,所以他不惜一切代價要毀掉那頭龐然大物。在過程中,他表現得毫無人性,對他人的苦難漠不關心,也不吝惜犧牲自己全部的船員,當然包括自己的性命。這是一個比喻。是的,傑德版的開悟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真相,除了肉體之外,全面性地自殺。這是他對文學史上最偉大著作之一的詮釋。

書中還提到《薄伽梵歌》為人誤解之處。他和一個研讀《薄伽梵歌》的團體有了幾次邂逅,發現這些人真的只是「研讀」,在旁邊欣賞、探討這部偉大的史詩經典,但內容說些什麼,跟他們毫無關係。他們只是繼續沉睡,不去理解書中想要表達、傳遞的訊息。傑德認為,阿周那放下武器、無法開戰,其實是不想「犧牲一切」,而這場戰役,根據克里希那的說法,發生在外或內都無關緊要,它是一場全面放棄與否的戰爭,難怪會讓當時最偉大的戰士兩腳發軟地跪倒在地:「對夢境狀態的所有執著都是由能量構成,那種能量名叫情緒。所有的情緒,不管正面或負面,都是執著。人類是由情緒驅使的動物,而所有的情緒都從一種核心情緒取得能量:恐懼。你無法正面對抗或斬殺恐懼,因為這是對空無的恐懼、對無我的恐懼。斬殺恐懼的欲望本身就是被恐懼驅使的情緒。面對恐懼,你只能臣服:凡是你所恐懼之物,就讓它進來。你可以花一輩子斬殺執著的百萬顆腦袋,然後永遠無法向前一步;你也可以跟隨情緒的能量,回到它的源頭、它的巢穴,看見那頭巨獸——光明之敵——的真實面目:你的心。那就是阿周那看到的東西。因此,阿周那倒下了。」

而我最不滿意傑德的一點就是:他口口聲聲說開悟不是一個選擇,勸大家不要追求開悟,他卻一再宣揚真相的重要性,好像其他東西都是狗屎。所以每次看到亞哈船長的瘋狂行徑時,我心裡都會有一些反感(或是羨慕?)。加上茱莉最後自問:「如果我有個小孩,我是否能與孩子產生連繫?」她的答案是:不會。她的孩子就像別人生的一樣。啊哈!這可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相信大多數讀者也是如此。雖然我們不能魚與熊掌兼得,但傑德也指出一條明路:成為人類成人。這是大家想要的,也是他在《靈性的自我開戰》中著墨甚多的。「仔細看看亞哈船長──突破原型。你準備好扮演那個角色了嗎?不管你的答案為何,都不重要,因為那不是我們選擇的角色。亞哈並沒有選擇那個角色,茱莉也沒有,我也是。誰會選擇?誰能選擇?那是個白癡行徑,不僅如此,也很傻。然而,我在書中提到的人類成人,則是我們都可以選擇的。人類成人是所有求道者真正想要的,而且不傻。」

想要成為人類成人,傑德認為一定要踏出「第一步」,有一定程度的覺醒,而這通常是由一些事件引發的。請參考第二十八章的圖:事件發生之後,我們開始了英雄旅程的重生部分。最後,傑德也提出了一些像樣的建議(我認為他那拋棄一切、六親不認的說法是「不像樣」的,呵呵!):

「肉體死亡,心靈誕生,並不等於開悟,但它們算是共乘了一段路。如果你想在自己的生命中達成這種轉變──在夢境之中醒來,擺脫我執的繩圈──我建議你使用靈性自體解析加上熱切地祈禱,兩者互相加持。利用寫作來找出並照亮你的虛假,發展出一種健康的自我憎惡。然後,這種情緒的力量會強化你的祈禱,而你應該祈求勇氣與能力,讓你得以找出並照亮你的虛假,如此循環下去。然後準備好接受衝撞。」

看過《靈性的自我開戰》的讀者就會知道,除了靈性自體解析之外,傑德還提供了「紀念死神」「自我觀察」等方法。但無論採取哪一種做法,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放下掌控的假象,順流、臣服。這是成為人類成人的絕對必要條件,也是我現在盡量在生活中實踐的。

OK,至少有點像樣的事可做。


--本文出自《靈性衝撞》導讀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