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世界最重要的文學大獎「國際布克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近日公布的2018初選入圍名單,除小說家吳明益以《單車失竊記》,成為首位獲選的台灣作家。來自伊拉克的作家阿荷馬德.沙達威(Ahmed Saadawi)也以《巴格達X怪客》,成為今年名單唯一的阿拉伯世界代表。沙達威受訪時表示,「希望《巴格達X怪客》這本小說,讓讀者不再只看見新聞媒體所呈現的伊拉克和巴格達,而是透過伊拉克本地作家的眼睛,去了解這個地方。」

1973年出生於巴格達的阿荷馬德.沙達威,曾任BBC駐巴格達連線記者,《巴格達X怪客》是他的第三部長篇小說,2014年即摘下阿拉伯國際文學大獎,該獎項每年從阿拉伯世界的文學作品中選出一位得獎者,地位相當於「國際布克獎」。評審讚譽本書「敘事手法極為高明,為當代阿拉伯小說開啟關鍵新頁」。

奠基於當代中東戰火的魔幻故事,吸引歐美各國出版界的目光,2016年更獲得法國幻想文學大獎,阿荷馬德.沙達威將阿拉伯文學一舉推上國際舞台。2018年2月英文版上市,立刻引來歐洲、好萊塢知名製片公司爭取本書的電影改編權,也同步引進台灣,是國內書市第一本以阿拉伯語直譯的當代小說。


    

由左至右:《巴格達X怪客》英國版、法文版、美國版

巴格達X怪客》故事描述巴格達遭美軍占領期間,一位撿破爛的男子,因為摯友死於爆炸案的打擊,開始蒐集無名屍體「重新組裝」成一個人的模樣,並稱之為「無名氏」,盼望政府為這些無辜者伸張正義。某天,死於另一場爆炸的年輕靈魂與無名氏的軀體相遇,竟讓他活了過來,變成替身上無數受害者復仇的「X怪客」。

深刻描繪中東戰火無情,魔幻寫實的故事表現手法,《紐約時報》和美國各家書評,盛讚本書為神乎其技的傑作!彷彿召喚出馬奎斯的筆魂,是一首獻給戰火中屹立不屈的人性的情歌。

跨國自由記者廖芸婕指出,《巴格達X怪客》設定的時間點大致吻合2003年春天海珊垮台後,由英、美軍為首多國聯軍成立「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的政局過渡時期,當時巴格達有如書中描繪場景:街頭炸彈日夜威脅,人們舉家遷徙,旅館人去樓空,地產商藉機牟利;城市的權力中心有爾虞我詐、明爭暗鬥、貪腐、羅織冤獄;城市各角落有捕風捉影的巷議街譚、虔誠的信徒、苟且求生的市井小民、犯罪者、拾荒者、娼妓、被奪去的生命。

伊拉克街頭(Photo by Levi Clancy on Unsplash)

「許多反美與不同教派的團體,在這十年間自各方興起爭取主權。」以巴衝突研究學者王冠云分析,「戰後的伊拉克陷入長期宗教、種族內戰,更在伊斯蘭國(ISIS)興起後淪為激進組織與恐怖主義茁長的溫床,炸彈攻擊事件從未止歇。」

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作者專注刻畫幾個小人物,本書譯者、約旦大學阿拉伯語文博士黃紹綺認為,主角「無名氏」身為一個由不同死者的屍體共組而成的「科學怪人」,或許正代表著整個伊拉克社會,這個社會是受害者的集合體,它一方面想要以正義之名進行復仇,但同時卻也成了施暴者。

阿荷馬德.沙達威在一次訪談中即感嘆,「沒有人是無辜的,《巴格達X怪客》最終告訴我們的,其實是一個『人人殺死人人』的故事。」以無數血淚推疊,為伊拉克人民發聲的小說《巴格達X怪客》,正因此廣受中東讀者歡迎,成為阿拉伯世界最大網路書店「尼羅幼發拉底河」的年度冠軍小說。對長期接收西方社會新聞觀點的台灣讀者,這本書或許是貼近真實阿拉伯的最佳媒介。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