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企鵝?你不能養,但誰不愛!
猶記剛接到《企鵝時刻》這本書的時候,有同事問說:「有誰會討厭企鵝?……我的意思是,企鵝不是一般人可以豢養在家的生物,我還真沒聽過有人討厭企鵝!(笑)」
確實,還真的沒聽過有人這樣表明過,大家想到企鵝的第一反應總是微笑著說「好可愛」,甚或是尖叫(本書行銷B子就是企鵝狂熱分子,聽到要做這本書時真的是興奮到不可開交),恨不得身邊就有一隻企鵝,看牠在家中晃頭晃腦地走來走去也好……但這是不可能的!醒醒吧!

※熱情實證。去北海道追企鵝的圓神行銷部B子(就是藍外套蹲著那位)
不過現在有一個大好機會,可以讓我們更「貼近」企鵝,甚至是向牠們學習,那就是翻開《企鵝時刻》這本書。
作者伊卡特.馮.赫希豪森,具有醫生、科學傳播者、喜劇演員、電視及廣播主持人超級斜槓背景,書中穿插了許多幅德國獲獎自然攝影師史蒂凡.克里斯曼(Stefan Christmann)拍攝的——無碼!超高解析度!毛皮紋理都一覽無遺的企鵝照片,目光真的是會忍不住多停留幾秒,甚至會在不自覺間摸摸照片,產生彷彿伸手就能摸到企鵝的錯覺。
©《企鵝時刻》攝影Stefan Christmann。企鵝與作者。
在天命的領域
這本書之所以誕生,源自於作者在某次旅程,在動物園看到了企鵝,心中冒出這樣的想法:「多麼可憐的小傢伙啊!好奇怪的鳥類,竟然不會飛!沒脖子、圓肚子,而且還被造物主忘記賜予膝蓋。瞧牠搖擺的呆萌樣!踩著小碎步前進時好搖晃,彷彿馬上就要摔個四腳朝天……。」
相信我,不只作者這樣想,我們心裡也是這樣認同的吧?
正當作者以一個「同情」的眼光看待企鵝之際,上一秒還如此笨拙的企鵝,下一秒竟然縱身躍入水中,以飛快的速度在水裡優游自得、來回穿梭——貫穿本書的「企鵝時刻」就這麼出現了。
企鵝並不是一直如此「頇顢」,而是要在對的環境裡,展現牠猶如「一尾活龍」的樣貌,「唯有在合適又恰當的環境中,人的潛能才有機會全然展現」是作者所定義的「企鵝時刻」,相信我們多少都有過這種企鵝時刻吧?
可愛與實用兼具的人生必藏書

© 《企鵝時刻》攝影Stefan Christmann
過去許多人會說:「不喜歡讀書的小孩,才會去學運動。」台灣體壇也有許多選手也是聽著這句話長大,但現在看來,不喜歡讀書又如何呢?讀書固然是一條路,但當發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在運動上,若能因而在此發光發熱,又何必只把焦點放在文科上面?
除了「企鵝時刻」,企鵝還教了我們「團結」的重要性、怎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放大自己的優勢等等,這些都是我在編輯這本書前,所沒有預料到會學習到的道理——想不到企鵝不只是可愛擔當,還成為了我的人生導師!
我只能說,翻開這本書你絕對不會後悔,它不是科普書,而是可愛跟實用兼具的人生必收藏書之一,看完你絕對會上網搜尋企鵝的相關影片,在心裡瘋狂尖叫一百次(如果是在家裡閱讀,儘管大聲叫出來XD),然後開始思考自己的「企鵝時刻」,並且努力讓它發揚光大的。
★德國亞馬遜及《明鏡周刊》暢銷書,兩個月熱銷破10萬本!
★收錄德國獲獎攝影師的企鵝作品,搭配文字,絕對療癒你心。
★不是每雙翅膀都用來飛,有些,是為了游向屬於自己的海。

充滿愛的本書行銷B子有話要說

※為什麼企鵝只用腳跟站著呢?《企鵝時刻》105頁有解答。(照片無疑仍是由圓神行銷部B子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