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在籃球場上獨領風騷,不妨效法麥可.喬丹;如果你想創新,可以研究伊隆.馬斯克;或者,你也可以學習碧昂絲的舞台表演魅力。但如果你想訓練心智,找到祥和、平靜和目標呢?你可以僧侶為師。 

僧人有能力抵擋誘惑、遠離是非、處理痛苦和焦慮、平撫我執的躁動,建立有目的和意義的生命。我們為什麼不能向地球上最平靜、快樂、有目標的人學習? 


一個hashtag「僧人模式(Monk Mode)」,從2004年就開始受到矚目,在2022抖音TikTok飆上新高,受到企業家跟創業家大力推崇,據國際報導,提及這個字眼的TikTok影片已經造就了2,600萬的觀看量。 

根據社交分析公司Captiv8的數據,「僧人模式」在社群媒體上的興起,可能與2020年傑.謝帝撰寫的書籍《僧人心態》所啟發,他的一支影片有4億次瀏覽,被譽為「數位時代的心靈導師」。

 

這些企業家最常用來:「撇開讓你分心的事,完全的專注在自己要完成的事情上。」
相對來說,這二十年來正是人們開始每天在 IG、FB或 TikTok 上漫無目的滾動數小時,無意識的浪費時間成了最關鍵課題,不得不開始面對。 

作家Greg McKeown就以此完成著作。他決定設定EMAIL自動回覆,表示正在寫書,無法及時回應。從早上五點工作到下午一點,一週五天,共計九個月。其實每到下午四點,其實他已經完成所有工作,便能專心與家人相處。最後,他成功出版了一本書,並在某天凌晨五點發表這篇工作感言。

Bloc app開發執行長Josh Wood曾經試驗過番茄鐘計畫,結果發現25分鐘太短了。他用僧人模式在短短一小時內就為他的訂票網站寫了一份20頁的草稿。他選擇在早上最清醒的時候使用,處理較複雜的軟體開發,電子郵件和電話則在下午解決。追根究柢,他說:「這是一個專注的工具,有了目標,讓自己的思想保持在正軌。」再也不用抓狂每週80小時工作,可以有時間在家庭或社交等重要的範圍上,工作更具有生產力。 

「僧人心態」可以適用在大小目標上,例如你也可以在家中設立一個「零科技區域(時段)」,不帶各種3C產品進臥室或餐廳,畢竟,僧人睡覺的房間就只用來睡覺,吃飯的時候就專心吃飯。 

▌僧人心態並不只是數位排毒

相較於容易短期滿足、為小事分心、一次多工、抱怨比較,「僧人心態」提供了另一種生活之道,擺脫這些焦慮、嫉妒、憤怒、包袱,有意識的生活,有紀律、有熱情,能善用精力,用心活在當下,讓我們擺脫混亂的雜念,找到清明、意義和方向。 

傑.謝帝把前者稱之為猴心(monkey mind),平均一天七萬多個念頭,我們就像猴子在這數萬根樹枝之間忙著擺盪;他將後者稱之為僧心(monk mind),僧人心態能達到的平靜、快樂效果,陸續得到科學研究相當大程度的支持。 

▌沒有人一出身就是僧侶。你不需要為了身心平安而出家。 

就讀商學院的傑.謝帝,一邊研究企業管理了解行為科學,一邊在孟買道場打掃牛糞。他剛好可以檢測兩種生活帶來的反應,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同樣一位從瑞典剛紅到台灣的「前」僧侶,是暢銷書《我可能錯了》的比約恩。他在少年得志職場高峰時決定辭職,在探討人生意義的過程中(其實是失戀),加入了泰國森林修行派,在森林中苦行17年。然後,又跟隨內心聲音:還俗。他在還俗返鄉後相繼遇上的憂鬱症,父親過世,個人疾病,以及美滿的婚姻,都充分運用了這17年的修行經驗。所以達賴喇嘛會說,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他從比約恩的經歷告訴大家:「透過保持平靜心態的能力,要在面對困難時保持樂觀是有可能的。」 

傑.謝帝在現代社會談僧人心態,能呼應著經典《薄伽梵歌》;比約恩對大眾演講,常常引用《小熊維尼》。

▌僧侶就是一個「時時刻刻用心活在當下」的人 

千萬不要以為:出家人說得簡單,你們又不用管紅塵俗事。他們在書中都透露出,原本以為自己是來好好靜默及獨處的,不料加入了一個超級大的社交生活,腦中聲音嗡嗡作響,各種情緒浮現。恰恰考驗著自己。 

《覺醒的你》麥克辛格,也從禪宗學習靜心,他從隱居者成為上市公司執行長的經歷,寫就第一本暢銷書《臣服實驗》。 他的作品,是歐普拉的床頭書。 

同為歐普拉最愛的靈性導師《一個新世界》托勒,解釋小我、痛苦之身,指出佛陀應該是第一個看出「無我」為教誨中心。小書《修練當下的力量》更是比擬冥想式閱讀,隨著閱讀進入不同的意識狀態,只要選一種持之以恆,生命就不可能不發生改變。 

普林斯頓大學深受歡迎的一門課程「佛學與現代心理學」,羅伯.賴特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寫成《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的份量書籍(原文書名為:為什麼佛教是真的?)。 

書中他以佛法解釋電影「駭客任務」,尼歐選擇紅色或藍色藥丸,關乎他要活在幻相和奴役之中的人生,還是要活在洞察和自由之中的人生?(導演的確讓基努李維讀過羅伯.賴特的書籍,他是看電影之後才知道的) 

出世或入世,都可以維修自己的心智,將躁動的猴心,轉化為更專注平靜的僧心,神奇的是這能讓自己更輕鬆,更愉快,更成功。

你趕上這波「僧人心態」的風潮了嗎?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