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ose

商品編號:S0100031
海馬體─大腦真的很有意思!
定價
$240
優惠價
79折 $190元
特惠訊息
內容簡介
日本狂銷100,000本
網路發燒一整年
會讀書、考試拿高分的人,不見得頭腦好;不懂得物理原理,不會計算拋物線,卻能把球丟到特定位置的運動好手比較聰明?
博學多聞不等於頭腦好;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會非常徹底鑽研的人才是頭腦好?
年紀愈大愈善於用腦,超過三十歲大腦會更靈活;腦細胞不會死掉,反而不斷增加?
活用大腦不是為了「無限地增強記憶力」、「盡快解決問題」,而是為了過快樂有趣的生活?
大腦操縱記憶的部位「海馬體」,人腦中最具可塑性的地方就是這裡。
不論幾歲,海馬體的細胞都在不斷增加。
一個海馬體的細胞可以聯繫全身二萬〜三萬個神經細胞,因為有海馬體,人類才得以存在。
頭腦好不好、能不能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海馬體是個關鍵!
腦部醫學專家與廣告創意天才的精采對談,透過海馬體的研究與探討,帶你重新認識大腦的絕妙機能,擺脫各種增進腦力的苦差事!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天才!
作者介紹
池谷裕二
一九七○年生。日本東京大學藥學系助教。一九九八年,以對大腦海馬體的精深研究,獲得東京大學藥學研究所藥學博士學位。他是日本目前最受矚目的腦科專家,著有多本暢銷書。
糸井重里
一九四八年生。資深廣告人,一面撰寫廣告文案,一面參與創作遊戲軟體、詞、詩、小品、小說等。
一九八九年起在網路上開設「Hobo日刊糸井新聞」(http://www.1101.com/)。
目前一天的資訊存取量成長到五十萬筆。
網路發燒一整年
會讀書、考試拿高分的人,不見得頭腦好;不懂得物理原理,不會計算拋物線,卻能把球丟到特定位置的運動好手比較聰明?
博學多聞不等於頭腦好;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會非常徹底鑽研的人才是頭腦好?
年紀愈大愈善於用腦,超過三十歲大腦會更靈活;腦細胞不會死掉,反而不斷增加?
活用大腦不是為了「無限地增強記憶力」、「盡快解決問題」,而是為了過快樂有趣的生活?
大腦操縱記憶的部位「海馬體」,人腦中最具可塑性的地方就是這裡。
不論幾歲,海馬體的細胞都在不斷增加。
一個海馬體的細胞可以聯繫全身二萬〜三萬個神經細胞,因為有海馬體,人類才得以存在。
頭腦好不好、能不能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海馬體是個關鍵!
腦部醫學專家與廣告創意天才的精采對談,透過海馬體的研究與探討,帶你重新認識大腦的絕妙機能,擺脫各種增進腦力的苦差事!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天才!
作者介紹
池谷裕二
一九七○年生。日本東京大學藥學系助教。一九九八年,以對大腦海馬體的精深研究,獲得東京大學藥學研究所藥學博士學位。他是日本目前最受矚目的腦科專家,著有多本暢銷書。
糸井重里
一九四八年生。資深廣告人,一面撰寫廣告文案,一面參與創作遊戲軟體、詞、詩、小品、小說等。
一九八九年起在網路上開設「Hobo日刊糸井新聞」(http://www.1101.com/)。
目前一天的資訊存取量成長到五十萬筆。
規格
商品編號:S0100031
ISBN:9576079705
頁數:256,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576079705
ISBN:9576079705
頁數:256,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576079705
各界推薦
代序——寓知識於趣味的機鋒月/ 張之傑先生
這是一本以對談方式鋪陳的書。對談者池谷裕二,現任東京大學藥學系助理教授,是位新銳學者;另一位對談者糸井重里,現主持電子報,是位資深媒體人。
坊間的對談科普書大多由兩位科學家對談,或一位科學家、一位科學盲對談,如果是後者,通常由科學盲一再提問,科學家條分縷析地回答。這類對談科普書並不是真正的談話紀錄,而是作者自導自演,藉著一問一答,引導讀者進入狀況,親近所欲介紹的知識系統。
本書是真正的談話紀錄。科學家(池谷)並非全知全曉,科學盲(糸井)也不是只知提問,除了少數問答,都是各自發表意見。本書對談的主線是「腦」,尤其是池谷所研究的「海馬體」,但並沒有既定框架,隨時都可能遠離話題。在對談行將結束時(第二○七頁),兩人有這樣的對話:
糸井:「如果按照編輯所想的框框,照預定方式進行對談的話,那麼由編輯自己來不就好了嗎?就是想跳脫預定的問題,才從彼此拿出素材的地方找尋新的東西。」
池谷:「我也覺得對談這一點很有趣。要是按照編輯的安排,如出一轍的內容,根本沒有出書的必要。我想,享受如糸井先生所說的,不確定要素的餘裕或多樣性,是值得獲致更多讚美的。」
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本書的精神。糸井具有過人的洞察力,往往能在池谷的話題中找到「關聯性」的看法。不論糸井的看法多麼天馬行空,池谷都會說「是呀」,或是「這種說法很有趣呀」,從不以自己的科學知識壓人。談話無拘無束地展開,在多樣性和偶發性的論述中,讀者隨著他們的思路起伏,享受知識和心靈的饗宴。
本書分為四章,池谷和糸井的「自由談」很難分章分節,可能是編輯硬分的。第一章偏重認知神經科學,第二章、第三章偏重記憶神經科學,第四章前半部大致延續前兩章內容,後半部偏向雜談。整體來說,可說是一本討論記憶的科普書。
記憶和大腦顳葉有關。在顳葉深處,有個外形像海馬的構造,叫做海馬體(亦可逕稱海馬),可說是「記憶的製造者」。進入腦的資訊經由海馬體篩選、整理,再送到顳葉相關部位儲存。一旦海馬體受損,就不能產生新的記憶,形成記得舊事、不能記住新事的奇特現象。中風病人如損及海馬體,就會產生這種症狀。
讀過高中生物的人或許還記得,神經細胞不能再生,因而不會更新。但近年的研究告訴我們,海馬體是個例外。海馬體的神經細胞不但能夠更新,還可因為增加刺激而變大、減少刺激而變小呢!海馬體的可塑性,使得研發增強記憶力的藥物有了著力點。在對談中,池谷說,他已製成一種增進記憶力的藥物,且已完成動物實驗。
筆者認為,本書的殊勝之處,不是對認知和記憶神經科學的論述,而是兩位對談者迸發式的機鋒智慧。限於篇幅,讀者且自行品味吧!
本書有池谷和糸井寫的後記,書前沒有序言,應責任編輯之邀草成這篇短文,除了簡述其大要,還希望盡到為序言補白的功能。
這是一本以對談方式鋪陳的書。對談者池谷裕二,現任東京大學藥學系助理教授,是位新銳學者;另一位對談者糸井重里,現主持電子報,是位資深媒體人。
坊間的對談科普書大多由兩位科學家對談,或一位科學家、一位科學盲對談,如果是後者,通常由科學盲一再提問,科學家條分縷析地回答。這類對談科普書並不是真正的談話紀錄,而是作者自導自演,藉著一問一答,引導讀者進入狀況,親近所欲介紹的知識系統。
本書是真正的談話紀錄。科學家(池谷)並非全知全曉,科學盲(糸井)也不是只知提問,除了少數問答,都是各自發表意見。本書對談的主線是「腦」,尤其是池谷所研究的「海馬體」,但並沒有既定框架,隨時都可能遠離話題。在對談行將結束時(第二○七頁),兩人有這樣的對話:
糸井:「如果按照編輯所想的框框,照預定方式進行對談的話,那麼由編輯自己來不就好了嗎?就是想跳脫預定的問題,才從彼此拿出素材的地方找尋新的東西。」
池谷:「我也覺得對談這一點很有趣。要是按照編輯的安排,如出一轍的內容,根本沒有出書的必要。我想,享受如糸井先生所說的,不確定要素的餘裕或多樣性,是值得獲致更多讚美的。」
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本書的精神。糸井具有過人的洞察力,往往能在池谷的話題中找到「關聯性」的看法。不論糸井的看法多麼天馬行空,池谷都會說「是呀」,或是「這種說法很有趣呀」,從不以自己的科學知識壓人。談話無拘無束地展開,在多樣性和偶發性的論述中,讀者隨著他們的思路起伏,享受知識和心靈的饗宴。
本書分為四章,池谷和糸井的「自由談」很難分章分節,可能是編輯硬分的。第一章偏重認知神經科學,第二章、第三章偏重記憶神經科學,第四章前半部大致延續前兩章內容,後半部偏向雜談。整體來說,可說是一本討論記憶的科普書。
記憶和大腦顳葉有關。在顳葉深處,有個外形像海馬的構造,叫做海馬體(亦可逕稱海馬),可說是「記憶的製造者」。進入腦的資訊經由海馬體篩選、整理,再送到顳葉相關部位儲存。一旦海馬體受損,就不能產生新的記憶,形成記得舊事、不能記住新事的奇特現象。中風病人如損及海馬體,就會產生這種症狀。
讀過高中生物的人或許還記得,神經細胞不能再生,因而不會更新。但近年的研究告訴我們,海馬體是個例外。海馬體的神經細胞不但能夠更新,還可因為增加刺激而變大、減少刺激而變小呢!海馬體的可塑性,使得研發增強記憶力的藥物有了著力點。在對談中,池谷說,他已製成一種增進記憶力的藥物,且已完成動物實驗。
筆者認為,本書的殊勝之處,不是對認知和記憶神經科學的論述,而是兩位對談者迸發式的機鋒智慧。限於篇幅,讀者且自行品味吧!
本書有池谷和糸井寫的後記,書前沒有序言,應責任編輯之邀草成這篇短文,除了簡述其大要,還希望盡到為序言補白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