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最受歡迎說書人 成甲:

我們願意花錢去上商學院,學習別人的案例來改變自己的管理行為,那麼,為什麼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編輯成案例,來改變自己的行為呢?

生活就是一本書,我們每天經歷的事情,都是一個個埋藏著啟發的案例,關鍵是我們必須有能力解讀它。

什麼是刻意練習?

很多人聽到「刻意練習」這個詞,會覺得它的意思應該是:刻苦地、有目的地持續訓練。比如,想要提升寫作能力就刻意地多寫作,想要提升英語能力就刻意地練習英語聽說讀寫。如果你也這樣理解,你就極大地誤解了刻意練習的意義。

當然,人們會有這樣的誤解,很可能和一個廣為流傳的概念有關:1萬小時天才法則。

首先提出1萬小時天才法則的人,其實是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斯.艾瑞克森。然而,「只要訓練達1萬小時,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的理論,能站得住腳嗎?艾瑞克森經過大量研究後,認為這個理論站不住腳。

那天才型的專家還能不能訓練出來?艾瑞克森說:可以。

怎麼訓練呢?刻意練習。


艾瑞克森經過多年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訓練天才型專家真正重要的是,1萬小時背後的「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並不是人們之前理解的勤奮與努力。刻意練習的核心假設是:儘管專家級水準是逐漸練出來的,但是關鍵在於受訓者必須透過訓練掌握更高級的心理表徵,才能真正有突飛猛進的進步。

這裡的關鍵字是:心理表徵。所謂心理表徵,是指我們的大腦在思考問題時對應的心理結構。這個定義太抽象,讓我們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比如,對於下象棋而言,一個新手下棋的時候,看到的都是車、馬、炮,「馬走日、象走田」,而一個大師看到的卻是棋局走勢與可能的策略。這種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認知方式,就是心理表徵的差別。(編按:《刻意練習》中翻譯為「心智表徵」)

不過,「心理表徵」這個詞對大多數人而言比較陌生,不是很好理解。用另一個概念會更容易理解,那就是:元認知


什麼是元認知?

元認知是對我們的思考過程的思考。我們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在思考,但是很少有人能自覺地意識到還可以去思考我們「思考的過程」。這就好比人們很難意識到空氣的存在,魚兒很難意識到水的存在一樣。然而,正是我們思考的過程,決定了我們思考的結果。

刻意練習,就是提升元認知能力的過程


元認知與臨界知識是什麼關係?

元認知與臨界知識,一個是思考的過程,一個是思考的工具。舉個例子:元認知就好比我們選擇從A到B的道路,可以走省道也可以走高速公路。不用臨界知識,就像是開車選擇走省道,路遠,塞車,浪費時間;而在思考的過程應用臨界知識,就好比開車上高速公路,能夠更快速地到達目的地。


認知快速成長就是把「省道」升級為「高速」的過程。

這樣類比未必準確,但便於大家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過程習慣,也就有不同的元認知。

比如,省道型元認知的思考過程是

看到問題

→大腦直接調用直覺、過去經驗、情緒反應

→決定採取的行動


高速型元認知的思考過程是:

看到問題

→思考這個問題的實質是什麼(黃金思維圈)

→解決這類問題可能用到的規律是什麼(比如相關臨界知識)

→決定採取的行動

一個是用自己的經驗和直覺處理問題,一個是用臨界知識來處理問題。

這樣講,元認知和臨界知識之間的關係就比較好理解了。

所以,「刻意練習」最關鍵的還不是掌握具體的臨界知識,而是要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有意識地應用更高級的心理表徵解決問題,提升元認知能力。

刻意練習如何與臨界知識結合應用?

如何透過刻意練習來掌握臨界知識和提升元認知能力?就我個人經驗而言,有三個部分:

一,對基本核心知識劃小圈

「劃小圈」這個概念是從維茲勤的《學習的王道》這本書中借鑒過來的,意思是持續、刻意地進行大量精準訓練。

比如,在像武術這樣的技能類訓練當中,劃小圈的內容可能是蹲馬步、打直拳等。我們需要反思動作細微的差別,理解這些基本動作的應用並做到熟練。而在認知能力這樣的思維訓練中,劃小圈的內容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對基本概念、臨界知識、知識阻塞等關鍵地方進行反覆的探究和思考,直到把這個問題參透,弄明白。


二,將基本知識組合成更大的能力單位

我們把掌握的核心知識徹底參透,就能夠和其他相關知識組成一個新的知識能力單位,整體使用。比如,游泳這件事情,剛開始練習漂浮、呼吸、拍水等,每個項目都是一個基本的技能,組合起來就成了在水中穿行的新技能:游泳。而一旦學會游泳,就能和其他技能組合了,比如跳水、水底救援這樣更大的能力。

學習認知也一樣。比如對最基本的行銷概念、市場概念理解透徹後,就能夠建立在這些概念之上的認識,形成市場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我自己是做旅遊景觀規劃諮詢的,我發現,公司員工的專業能力成長就是要經歷這麼一個過程:先把市場分析、用戶輪廓、投資政策等基本核心模組參透,然後再把已有的知識進行組合從而形成更高層面的判斷力。

學習水準,某種程度上就是擁有正確的底層關鍵知識的數量,及調動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之綜合體現。


三,在各知識能力單位之間構建認知框架

我們對核心概念都參透並組合成知識能力單位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用認知框架將它們聯繫和整合起來。比如,在商業分析中,可以將複利、邊際效益、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組合成一個認知框架,來判斷一個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

而一旦掌握了這個思考方式,我們就徹底升級了自己的元認知能力。換句話說,我們就可以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與認知框架相關的臨界知識和其他能力,極大地提升認知效率,進而表現出讓人驚訝的認知深度。

總結一下,正因為「刻意練習」的關鍵是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而這一點正是知識管理的核心所在,「刻意練習」也成為提升學習能力最重要的底層方法之一。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