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知名經濟學家,花了三年的時間構思,在一起坐下來八小時內,完成了這本寓言。被譽為更勝《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橫掃60餘國,從青少年到企業家都在讀。在台灣再版100刷的風靡程度,讓商業周刊越洋專訪,以封面故事大幅報導。

這本小書,究竟蘊藏什麼樣的魅力?政大教育系詹志禹教授,提出他的觀察。


讀完這本新書--《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圓神出版社),我發現它的主旨卻是:不要坐著等待幸運來敲門,要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來迎接和孵育幸運。它區分「運氣」和「幸運」,認為每個人都有運氣,雖然改變不了運氣,卻可創造幸運,也就是創造天時、地利與人和。

這個觀點有某種程度的新穎與突破之處,因為:

1. 傳統民間觀點偏向「尋找天時、地利與人和」,但這本書更強調「創造天時、地利與人和」。

2. 大部分實證研究模式都傾向於將環境變數設定為起因,將個體變數設定為結果,單向的因果關係暗含個體的被動與被決定性,漸漸忘記了人的主體性。本書重新提醒:人有選擇的自由,人可以改變環境,準備度可以改變運氣,努力可以改變結果。

話又說回來,這是一本成功者的哲學,而不是失敗者的觀點。根據心理學的歸因理論研究發現:成功的人喜歡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與努力,失敗者喜歡歸因於環境的惡劣與運氣不佳。這兩種歸因雖然天南地北,但效果一樣:都可以提高或保護自己的自尊。

這也是一本太平世界的哲學,若對於那些生活在敘利亞、伊拉克、南蘇丹、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的婦女、小孩和難民而言,特別是在炸彈落下、軍隊綁架的剎那,如何相信「我可以創造幸運」和「我可以改變環境」?畢竟,創造幸運和改變環境比創造作品更難,需要更多知識與資源。

  

《Good Luck》作者,左為亞歷士.羅維拉,身兼經濟學家、管理學教授,專精企業再造;右為費南多.德里亞斯迪貝斯,當今西班牙最頂尖的創新管理學大師,曾與現代行銷學之父菲力浦.科特勒合著作品)


書中除了善用故事,也引用了許多「智者」的幸運論,但我很想和當中某些「智者」對話。例如:

伍迪艾倫說:「百分之九十的成功例子,純粹只是因為堅持。」

我想說:「擇善固執會讓人欣慰,但擇惡固執卻讓人心碎。關鍵仍在智慧,先要有判斷真假對錯、是非好壞的智慧,才可能選擇對的堅持。何況,堅持需要智慧,放下也是一種智慧。否則,東方禪宗思想何必點化人世間的各種執著?」

拿破崙說:「情勢?情勢算什麼?情勢由我主宰!」

我想說:「你?你算什麼?你只不過掌握情勢、趁勢而起!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站在浪頭的人以為英雄創造時勢,站在岸邊的人看清時勢創造英雄!你在滑鐵盧戰役後,應該就不會再說這句話了!」

當然,書中還是有許多雋永的道理,我只是不想過度落入個人主義的意識型態,而忘記結構因素的宏觀角度。我同意「相信個人可以改變環境、運氣或結構因素」基本上是一個好的信念,特別是處理人類社會所共同面對的命運時。


勵志類暢銷書、校園推薦讀物,30萬冊典藏版《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

大衛挺直了身子,或許是好奇心使然,這下總算開口說話了。

「好吧!那你告訴我:『運氣』和『幸運』的差別在哪裡?」

維克多答話前,思索了好一會兒。 「當你們家繼承大筆遺產的時候,真的是走運了!可是,運氣並不會照著人的意思走,也不可能持續太久。所以,你充其量只是空有運氣而已,這也就是為什麼你現在會一無所有的原因。可是你看我,我這一生都致力於創造命運。運氣這玩意兒,絕不屬於你。幸運,卻能完全由你掌控。這是真的!我甚至還懷疑,前者根本就不存在。」

這樣的說法,大衛無法認同。

「你的意思是說,運氣其實是不存在的?」......試讀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