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大運拿下金牌的高承睿,卻淚灑賽後訪問鏡頭前,坦言「感到很自責」。這幕讓全台灣人的心都揪成一團——為什麼一位金牌選手,還會如此自責?
從「日本最受尊敬100人」、百萬冊暢銷書住持作者枡野俊明 的分析,能幫我們理解這份難以言喻的情緒「自責」:
「因為我們知道那不是自己本來想成為的模樣。」
-- 枡野俊明 《別動不動就自責》
會自責,是因為你想變得更好
著有暢銷書《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的枡野俊明,寫作演講長年貼近人們的情感,發現人們最常出現的反應──「自責」,是一種渴望更好、良心體現。
因此,他特地選擇這個主題書寫。新書《別動不動就自責》說明:
因內疚而自責,是因為「想活得更好」的願望未能如願。
這些人誠實、情感豐富、責任感強,並希望為身邊的人帶來正面的影響。正因如此,習慣將所有的錯都歸咎於自己,背負過度的罪惡感。
高敏感、善體人意者尤其容易自責
例如:
明顯做錯事(例如氣憤時口出惡言)
表現不夠好、無法完美會自責(例如金牌柚子同學)
該做卻沒做會自責(如戒菸失敗)
不該做卻做了也自責(如社群上過度美化包裝自己)
即便沒人要求,純粹是「覺得自己該做」也會自責(如假日想耍廢)
甚至,看著重要的人陷入困境卻無計可施,我們也會「自責」自己的無能。
七大類、31個自責實境說明。你並不孤單
這些道理列出來大家都懂,但實際發生就是覺得哪裡怪怪的。
因此,擅長把複雜的生活事「簡單說」的枡野俊明,整理出他所遇過七大類自責類型、31個生活實境。
每一則都是你我日常中可能經歷的「自責時刻」。這些叩問都像一面鏡子,讓我們了解,正是由於你的善良,才有那些細微難言的綑綁感覺;如何讓它被釋放,甚至活用它讓自己活得更好。
七大自責情境類型包括:
1.傷害了別人
2.說謊、說大話
3.戒不掉壞習慣
4.遇到討厭的事情,總是選擇逃避
5.沒辦法對自己好
6.對人生充滿無力感
7.當情緒綁架了我
除了揭開自責的面貌,枡野俊明住持在書中提供具體的思考及行動的「禪智慧」。重點是要避免「自責」反應持續,累積成窒息的蜘蛛網。我們可以將它化成羽翼飛翔。
如果一時間真的不想再思考了!?本書第四章精選12種簡明的【禪說話】,可以隨手翻開一則,立刻釋放沒必要的罪惡感,回到當下。
(小編最喜歡「大聲一喝」這則 !把煩惱喊退散!)
體驗情感豐富的人生
別忘了,高承睿也說,謝謝隊友把金牌拿下來。他不僅為自己而戰,也是為了團隊。這種情感與責任,是他流淚的理由,也是我們每個人可以為自己及他人擁有的力量。
善用這份「自責」的情感,讓我們的經歷都具有意義,積極的日日好日。
讓每一天都接近更理想的自己。
世界最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人
書籍暢銷100萬
最擅長「生活事,簡單說」
著有《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等暢銷書,這次要解讀我們最常出現反應的這份情感: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