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承受了許多傷痛。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也留下了大大小小的陰影,時而以各種情緒顯露。受過的傷、沒有處理完的情緒,會一直潛伏在身體裡,「卡住」你的能量。身為心理諮商博士、也是諮商心理師的周志建老師,在《情緒治療》一書中,分享了如何自我療癒的「best創傷療癒法」。

你受過傷,但你不必再痛,為自己迎向更好的一年。

博客來年度影響力心理師周志建《情緒治療》+周老師用心推薦《聆聽之路》

 

覺察情緒,不是管理情緒

早期很流行「情緒管理」,但這四個字卻誤導了我們三十年,讓我們以為:「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亂發脾氣,這才是高EQ的表現。」

這四個字現在已經不太流行了,因為心理學家警告我們:任何想要管理、控制情緒的意圖都將徒勞無功。因為情緒如流水,它必須流動;情緒只能疏導,無法控制、阻攔或禁止。

因此,所謂「當情緒的主人」不是要你去管理情緒、控制情緒,而是你要去「覺察情緒、回應情緒」。

 

 

如何覺察情緒

安靜、放鬆、回到呼吸、回到身體、回到內在,安靜感覺自己的身體。這樣就好。

「我感覺悲傷」「我感覺憤怒」「我的手在抖,我感覺很害怕」……當你能夠覺察到當下此刻情緒的發生與「存在」,不批判、不逃避、不否認,進而去「理解」當下那個情緒,並去「回應」那個情緒背後的渴望、需要,那麼此刻,你就是「情緒的主人」了。

 

 

情緒需要被看見

情緒被看見很重要,因為情緒就像小孩子一樣,需要被看見、被重視、被撫慰。一旦看見,你就能夠去回應它、處理它。如果你對情緒視而不見、忽略它、否定它,它就會鬧得更凶,就像哭泣的小孩沒人理一樣。

其實情緒只是一種情感的表現,沒有好壞對錯,不用大驚小怪。情緒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情緒是一種情感的流動狀態,情緒不等於你。當你說「我感到悲傷」時,你只是在表達「此刻」我的生命狀態是悲傷的而已,但不等於你永遠都是悲傷,因為悲傷是會流動的。

此刻你很生氣,也不代表你就是一個容易生氣的人。情緒就像你身上穿的衣服一樣,你今天穿黑衣服,明天可能穿紅的、後天穿白的,我們每天都在換衣服,你不可能每天都穿同一件衣服出門。情緒也是,你不可能每天的情緒都一樣,除非你患了憂鬱症,那另當別論。

 

 

學習「外化」情緒

當我們可以覺察情緒,覺知自己的悲傷時,你就可以運用「外化」語言跟情緒產生「位移效果」。例如,當我們說「我與我的悲傷同在」「悲傷在我的肩膀上哭泣」時,此時「悲傷」彷彿是我們的朋友、寵物,讓我們可以去陪伴它、與它「同在」,這同時也表示了「你不等於悲傷」「悲傷不等於你」。

一旦「外化」了悲傷,我們就可以跟悲傷產生「對話」。對話中,你就可以凝視悲傷,感覺它、省視它、理解它、陪伴它,這就是我們對待情緒最溫柔的方式。

 

摘自《情緒治療

博客來年度影響力心理師周志建《情緒治療》+周老師用心推薦《聆聽之路》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