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是閱讀能帶給我們的福祉。做選擇的時候,最難的是什麼?是不知道每個選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書籍世界儲存了人類文明中所有重要人物在關鍵時刻的選擇,成功的、失敗的、好的、壞的,在別人的劇本裡早就上演過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所以,閱讀就相當於替我們的大腦連上了一個容量巨大的外接式硬碟,無論遇到什麼難題,我們都可以到裡面搜一搜,提前看看別人的玩法,知道在類似的情況下,自己潛在的選擇有哪些,又分別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是不是就把我們的大腦升級了?

閱讀能帶給我們的,是我們自身視野之外的豐富選擇。

金庸的《天龍八部》所講的,不只是一個熱鬧的故事,其實還是一場有關人生選擇的大型思想實驗。在中國古代,一個心裡有夢的人,能有多少種選擇?

自古忠義難兩全,讓蕭峰來選,他選擇蒼生大義,只不過代價是他自己的生命。江山和美人,讓慕容復來選,他幻想自己有機會得江山,於是硬生生把絕代佳人逼進了別人的懷抱。清規戒律與紅塵繁華,讓虛竹來選,他頭也不回,只想要清規戒律。但沒想到最後出了岔子,一個夢姑把他拽到了溫柔鄉里。愛恨情仇,讓天山童姥、李秋水這些人來選,她們都選擇了恨。結果呢?人生盡頭只看到一場鬧劇。

他們都沒想到,故事中結局最好的人,恰恰是只喜歡男歡女愛的段譽。原來,溫柔鄉中,心無大志,也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那些少有人走的路,也可能有絕佳的風景。在書中,隨處可得。一個中國古代的讀書人,能有多少種人生選擇?追求功名去當官?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當一名私塾先生?抑或是仿照陶淵明,退隱田園?想來無非是這些了。

還記得一封著名的辭職信嗎:「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沒有歷代遠行者創出的先例,很難說今人會不會有這樣的勇氣。

英國動物學家珍.古德也是這種人。

1960年,僅僅因為對動物的熱愛,26歲的古德就帶著一本筆記本和一臺望遠鏡,一頭鑽到非洲的叢林裡研究黑猩猩。要知道,當時的她連專業背景都沒有,她的研究也不被專業學者看好。質疑者說,她堅持不了三個月。但她不僅堅持了下來,還捧出了一項重大成果:黑猩猩會使用工具。當時,科學界普遍認為,只有人會使用工具。古德的發現,不僅增進了人類對黑猩猩的認知,也更新了我們對人類自身的定義。

此後的幾十年,古德的黑猩猩研究幾乎沒有中斷,豐富的成果不斷湧現,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1965年,劍橋大學授予她動物行為學博士學位;1995年,英國女王授予她大英帝國勳章,還有其他各類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獎項多達數十項,此處不一一列舉。

在出發的時候,古德肯定不會預見到這些。她走通了這條路。問題在於: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她走下去的呢?她的書裡早有答案。

在那段日子裡曾經有一天,我一想起來就心潮澎湃。

我躺在那裡,彷彿與森林融為一體,再次體驗到神祕的聲音昇華和感知的豐富多彩。我敏銳地感覺出森林中悄悄進行的各種活動。一隻身上有條紋的小松鼠正以牠所特有的螺旋運動方式向樹上爬,還不時朝樹皮上的裂縫裡看一看,那雙亮晶晶的小眼睛和那對圓圓的小耳朵表現出牠那特有的機警。一隻身上長著黑色絨毛的熊蜂在紫色的花叢中間飛舞,每當牠飛進穿透森林的陽光中,牠尾部那鮮豔的橘紅色就顯得非常耀眼。這種沒有語言思維的感受實在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這時候的人也許會被帶回自己的幼年時期,覺得世間萬物都是那樣的新鮮,有那麼多奇妙的東西。

我們看見一隻昆蟲,立即就會想到牠的某些主要特徵,而後對牠進行分類—是一隻蒼蠅。在這樣的認知體驗中,有些奇妙的東西業已失去。一旦我們把周圍的東西貼上標籤後,我們就不太想再仔細看它們了。語言是我們理性自我的一部分,暫時放棄它,是為了給我們的直覺自我以比較自由的空間。

──(英)珍.古德、(英)菲力浦.伯曼《希望的理由》

從個人偏好出發,一路闖關,最終登上眾人矚目的榮耀高臺。照亮一條本來不通的路,這是很多偉人對我們的價值。在閱讀中,你還能看到一些顯得不那麼偉大的選擇。

英國著名的溫莎公爵,本來是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他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跟自己喜歡的女人結婚,毅然辭去王位,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主動退位的國王。在當時,這是宮廷大戲,也是娛樂小報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多年後呢?

英國那麼多君主,真的能在歷史上留下大名的其實不多。在這張名單中,溫莎公爵也許就占據了一席之地。我們這些普通人,沒辦法經歷那麼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是不愛江山愛美人的這個選擇,從此就會在所有人的生命中若隱若現。

閱讀,既能幫我們看清選擇的後果,也能幫我們看到那些被漠視的選項,更能讓我們在當下的窘境中,看到人生的無限可能。

在中國研究國際戰略的徐棄郁教授有一句話:「好的戰略,不是為了讓我們在具體的博弈中取勝,而是為了讓我們手中握有更多的選擇。」閱讀也是一樣。它未必能讓你功成名就,但確實可以讓你手中握有更多的選擇。

--本文摘自《閱讀的方法》第一章
原標題為〈選擇:我的平行宇宙〉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