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談的是各種人際關係中的困境,包括家庭、婚姻、愛情以及親子關係等,但與其他以改善溝通或解決困境為導向的書籍大不相同,這本書帶你深度探索讓自己深陷人際困境的來源,覺察那一再重複發生的痛苦,其實與早期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長大之後,是我們允許,甚至強化了那些困境繼續發生。

所以,我們總是一面抱怨,但又堅持不肯改變。

因為,都是別人的錯!

曾經,我們都在成長過程中受過傷,也奮力掙扎求生過,但長大後,我們有責任為自己活出新的人生,而不是繼續讓自己被囚禁在過往回憶中,甚至繼續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也把其他人拉下水,一起演著沒完沒了的劇碼。

《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是一本深度自我療癒的自助手冊,讓你透過覺察,自此脫離受害者的角色,開始真正主導自己的人生。下一次,當你又再抱怨自己的人生不順、遇人不淑,是個老是被人欺負的可憐蟲時,請提醒自己:「我也有份!」沒有你的參與其中,這個壓迫戲碼是演不下去的。


談到這裡,我也要提醒,我們並不是要否定社會文化對人的影響,並不是要把一個人的持續痛苦,過度簡化地歸咎於個人是否願意覺察與改變。反而,這本書是要進一步地告訴讀者,我們每一個人的求生模式,會共構出這個社會的集體文化,包括各種角色期待與權力階層結構--「媳婦熬成婆」就是最常見的例子。

當有人站上權力的高位,肯定就有人處在被壓迫的狀態。而被壓迫者如何繼續生存呢?為了獲得生存所需的資源,以及愛與肯定等心理滿足,他只能透過討好、迎合、抱怨或指責等手段,讓別人關注他;久了,也習慣了,認為這一切都是合理的。而有一天,當他遇到願意善待他的人,反而不知所措;那些過去慣性又熟悉的求生手段,卻把願意珍惜他的人給推開了。

有一天,他或許也會成為高位者,內心長期累積的諸多委屈與不滿,讓他也成了一個壓迫者,為了保有處在高位的權力與地位,他甚至必須成為那些他曾經抱怨與憎恨的人們。

我期待你能從《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這本書中看懂,我們每一個人的傷痛與求生手段,是如何共構出不友善的文化與環境,最終以教條或習俗的形式,讓一切都成了理所當然,箝制了每個人的言行。

看懂,就有機會改變;覺察,就有機會超越。沒有人應該是受害者,也沒有人需要當壓迫者。如果有的話,別忘了:「你也有份!」

我所認識的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是個活潑熱情的助人者,她的文字卻是如此溫暖細膩,尤其是在描述家庭互動時,栩栩如生地呈現市井小民家庭裡的真實樣貌。讀了她的文字,你會覺得這些故事離你不遠,甚至正是在描繪你的處境,更切中要害地把你的心理狀態與內心的小劇場,赤裸裸地揭露了。

她的新作品,我期待已久,如今終於問世。強力推薦讀者細細品讀,開始讓人生變得不同。

--本文作者陳志恆為諮商心理師、作家,著有暢銷書《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本書入選文化部2018年Books from Taiwan 亞洲專刊選書)《擁抱刺蝟孩子》《此人進廠維修中!》。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