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不同形式的練習

人生說穿了就是一場綿長的練習,構成日子的其實正是不斷調整身心方向的努力歷程。

學習樂器或要練出扎實的高爾夫球揮桿技巧等技能,都少不了耐心。

偏偏「耐心」就是最難培養的技能。

本書作者是知名鋼琴技師、爵士鋼琴家與鋼琴重造師,他從童年學習音樂的歷程中體悟到練習的心境,並應用於精進高爾夫球球技、開飛機、射箭和個人改變。

在《練習的心境》中,他要告訴你,若能遵循正確的練習機制,進入「練習的心境」,便能以最少的努力、最快的速度、最愉悅的心情,無痛精通各種面向的技能。而這種心境,是有方法可以培養出來的。


沒有一件事是絕對的苦差事或玩樂

多數人都滿擅長練習休閒活動,可以全神貫注於當下。那麼工作事務和休閒活動究竟有何不同?為什麼人面對視為休閒的事物遠比歸類為工作的活動更容易專心?若是能就此找出解答,我們便能進一步在生活的不同面向和時刻都專注於當下。

我發現兩者唯一的差異其實出於人的偏見,如果我們進行某項活動時樂在其中,便不會視之為工作。在此請先放下「工作」和職業之間的連結,因為此處的工作泛指任何不想做的事,對有些人而言工作可能的確包括部分或全部的職場責任,但也包含那些想到就「不盡愉快」的事物。

但是為什麼人的潛意識會產生偏見,將事情區分為「工作」和「非工作」呢?我認為多數被歸類為工作的事情都需要決策,下決策的確可能帶來壓力和疲勞,尤其是看似細微到難以察覺的決定,更容易引發這些感受。  

某次我正忙著替一個交響樂團和獨奏鋼琴家準備演奏的鋼琴,同時注意到自己進入了「我現在就是不想做」的模式。我思索著自己究竟為什麼會有此感受,發現因為調音過程中我必須做幾百個決定,而每個決定都背負了責任。若是我沒能調整好鋼琴,鋼琴家上臺演奏時,他多年的練習和準備便付諸流水了。

因為要替決定負責,擔心做錯決定使我倍感壓力;我繼續分析自己為什麼會對多年勝任的專業缺乏自信,發現因為心不在當下,所以自知並未完全專注於當下的活動,反而忙著想稍晚要做哪些「非工作」的事,等於潛意識裡明白自己並未卯足全力在準備鋼琴,而這又是因為自己在專業上純熟到失去了稍早提過的初心。我明明已經調了一整個八度的音卻不自覺,因為一顆心早已飛向未來做白日夢了。


原子習慣》作者克利爾大推本書:「秘訣在於實踐,而非緊抱著目標。

專注在當下的力量

下回面對那些貼著「無趣」或「工作」標籤的事,也許是除草或洗碗等,若是得花上好些時間,試著告訴自己前半個小時先專注於當下和歷程,之後想討厭再好好討厭吧,前半個小時先心無旁騖專注於手邊的事。別回頭從過去挖出一堆「工作類」標籤貼上,也別急著衝向未來估計自己何時能完工,而是讓自己投入此刻這項未貼上工作標籤的事。好好花半小時投入當下。也別試著去挖掘樂趣,因為在這想方設法中必然會產生情緒和掙扎。

如果要除草,那就接受要除草的事實,秉持這種態度推著除草機,你會發現草地愈來愈清爽的同時,除草竟然不像從前那般費力,甚至會更留意自己來回除草的方式,不會再因為分心看鄰居洗車而草率誤除已經除過的區塊;你會聞到除好的草地散發出清香,也能夠欣賞陽光下那片綠油油的美。專注當下半小時就好,保證能令你感到驚奇,而且只要體驗過除草這般乏味的事情竟能變得截然不同,就會有持續的動力,因為這項改變對於生活和生活態度的影響顯而易見。

設定預備動作,穩定情緒與抗壓

目前我指導很多青少年高爾夫球手,我們會先建立所謂的「推桿前預備動作」,目的在於協助球手面對情境時能放下情緒,進而加強擊球的穩定表現。

首先必須擺脫的情緒化念頭也許是「這一球打不好就輸定了」或「剛剛推桿怎麼會失敗,這次千萬不能出錯」,預備動作能將令人焦慮的情境轉換成自在安然的心境,球手內心的喊話簡單到類似:「這是我現在該做的,好,開始!」

進行推桿前預備動作時,球手會先針對要設定的目標蒐集資訊,如同研討學問般在一旁不帶情緒地進行,討論要達到的標的和方法。各位若是看過專業高爾夫球賽,大概都看過球手和球僮進行類似的討論,不過青少年高爾夫球中一般沒有球僮,所以這樣的討論便是球手的自我對話。

同樣的做法如果轉換到職場情境,你可以告訴自己:「每次同事下一些討人厭的評論,我的反應都十分負面,這樣對自己實在不好。下次碰到同樣的情況,應該要採取不同做法。」

這種新做法就是你應該建立的習慣。要在情緒高漲的情境下建立新的反應習慣最為困難,因為當下情緒波動會自然帶出既有習慣,然而情緒不會隨著行為的改變而消失,所以必定要盡可能先掌管好情緒,才能夠意識澄澈地選擇下一步。高爾夫球球手其實都會一再反覆練習預備動作,練習得自然從容到能夠在高度壓力下以此得到心靈歇息。



練習的初心,毫無雜音

只要有理想的環境,專注於當下不僅可能成為自然狀態,甚至可說本來就是種自然狀態。

其實大家想必都曾多次體會過這種經驗,難就難在對於這種運作狀態若要有所覺察,本身就是矛盾。人全然專注於當下和正在進行的活動,就必定完全沉浸其中;如果注意到自己多麼聚精會神,專注力就等於打了折扣,因為這時專注的重點成了自己「本來」多專注在活動之上。如果真正投入練習,自然就不會注意到自己有多麼練習得當,只會留意到當下歷程並沉浸其中。

禪學將這種狀態歸類為「初心」(beginner's mind)。人在著手某項活動的初期,必須心無旁騖才可能順利進行,此時內心毫無雜音;等到對於活動日益熟悉,全然專注反而較為困難。

還記得剛學開車時的自己嗎?當時的你想必全然投入其中,也就是秉持著初心;現在這種初心可能早已消逝,所以你會邊聽廣播邊開車,當年新手上路的你恐怕會視此為干擾呢;又或者你會和同行的人聊天或想著晚點該處理的事,心思就是會從開車這項當下活動飄到別處去。

下回開車時試試什麼都不想,全心專注在開車上,留意其他駕駛的狀態和沿途的風貌,以及自己的手如何操作方向盤;如果沒有別人同行,就試著暫停所有內心對話並關掉音源。這麼做恐怕會令人抓狂,你會覺得自己不可能什麼都不想地只是開車,當初學開車時曾經如此簡單自然的狀態,在技巧純熟後竟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延伸閱讀《原子習慣》
二十年來,馬刺隊休息室裡掛著一段話,讓他們專注於改善系統勝於目標!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