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德勒為人生教練的一年──工作、人際、收入都變好的一年
以阿德勒為人生教練的一年──工作、人際、收入都變好的一年
close
商品編號:T0600044

以阿德勒為人生教練的一年:工作、人際、收入都變好的一年

今さらだけど、アドラー心理学を実践してみたらすごかった!
作者 小泉健一
譯者 陳聖怡
系列 NewBrain
出版日 2024-12-01
定價 $330
優惠價 79折 $261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內容簡介

被討厭的勇氣》堅定實踐版!
作者親身實證:12個月,用阿德勒心理學翻轉自己的人生!

確實是「使用的心理學」!
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擁有的心理學」,而是「使用的心理學」;不只是了解內心的知識,更是實現理想人生的工具!

幫助你活出阿德勒的人生智慧!
讀者表示,本書與《被討厭的勇氣》可說互相補充。想知道概念如何落實,可以閱讀本書;覺得概念不夠清晰的部分,可再回頭閱讀《被討厭的勇氣》。 

要不要試著全力翻轉自己的人生?

最落實的心理學,讓工作、人際、收入都變好
透過覺察+分析+提問+練習,
讓阿德勒成為你的人生教練!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請務必翻開本書,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

◎ 很想擁有更富裕的生活,但不太敢離開舒適圈。
◎ 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就算有意見也不敢說。
◎ 覺得自己超普通,很羨慕那些能找到天職或舞臺的人。
◎ 雖然讀過阿德勒心理學的書,但沒有完全理解到底是怎麼回事。
◎ 自認不是創業賺大錢的料,人生還是得過且過就好。 

即將邁入30歲的作者是個普通的上班族。上班時只想著「快點下班」,下班後就去吃喝玩樂釋放壓力;對投資儲蓄毫無概念,對閱讀進修也興趣缺缺。說是「普通」上班族,搞不好比「普通」還糟……

這樣的他,卻偶然遇見了讓生命大幅好轉的契機,讓阿德勒當了他一年的人生教練,從裡到外迎來從未想過的巨大改變,甚至實現了理想生活!

「阿德勒心理學只是理論,怎麼可能落實在生活裡?」如果你也這麼認為,那就太可惜了!透過作者的實際體驗,本書除了讓我們了解什麼是「使用的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只要實踐阿德勒心理學,就能讓工作、人際關係、健康、財務……所有方面都變好!

【各界推薦】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著有《生活裡,遇見阿德勒的溫柔》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
盧美妏|諮商心理師、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
Vito大叔|設計人生教練、人氣播客、圖文作家 
──一起變好推薦 

有些人覺得知識無用,讀得再多,生活還是一成不變。
其實不是知識無用,而是沒有學以致用!
本書作者用一年的時間實踐阿德勒心理學知識,
而這知識帶給他人生極大的翻轉與影響。
所以閱讀只要好好用,人生就會很有用!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阿德勒很簡單?是的!他真的很簡單,
但他的簡單(simple)可一點都不容易(not-easy)。
以自己為主角、擺脫別人的看法、為自己負責、找出自我人生意義,
聽起來是不是給人一種「腦袋都知道,但心裡明知做不到」的感覺?
就像健身,動作概念都懂,
但一上場還是會手忙腳亂,汗流浹背。 

阿德勒的簡單,因為清楚明白;阿德勒的不容易,因為要踏實做到。
更因為不容易,所以需要一位人生教練來帶領我們,
理解如何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理念。
透過《以阿德勒為人生教練的一年》這本書,
我們都有機會一起練習,活出阿德勒在生活實踐裡的智慧。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著有《生活裡,遇見阿德勒的溫柔》 

你覺得自己很平凡嗎?
平凡到沒有人生目標,平凡到沒有成長動力,
日子就這樣一天又一天地滑過……
這是送給「平凡人」的生命之書,
小泉健一以自身的平凡經歷,向你分享如何將阿德勒心理學應用於生活之中,
而你將會發現:即使再平凡的人生,也能嘗出別具風格的滋味。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

【作者簡介】

小泉健一
大學畢業後,即進入食品公司擔任業務,一做就超過10年。雖然工作與生活都很開心,但就在將近30 歲時,他開始思考「再這樣下去好嗎?」「我現在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等問題。 
一直以來,他喜歡和別人聊天,也經常成為朋友商量煩惱的對象,因此,他開始學習人生教練相關課程與知識,並在此時與阿德勒心理學相遇,後來也順利成為人生教練,聆聽客戶的煩惱,並運用阿德勒心理學幫助他人。 
現在他仍是一名上班族,但也是一名人生教練,還是一位作家。本書即以他個人的經驗為基礎寫成。 
部落格「讓自己與尚未見過的世界相遇」:www.kkenichi.com
X(Twitter):@ken1_lifecoach 

〔譯者簡介〕陳聖怡

曾留學東京。享受有日文的生活。2013年開始踏入譯界,熱愛筆譯。譯作已逾百冊,包括《一人份幸福部屋》《睡前3分鐘超感謝筆記》《世界史是化學寫成的》等。
聯絡信箱:kawahijiri66@gmail.com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600044
ISBN:9789861374666
EISBN:9789861374642
224頁,25開,中翻,平裝,套色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Hyread、Pubu、momo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灰熊iRead、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民、PChome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前言 要不要試著全力翻轉自己的人生?

序章 阿德勒心理學竟然能如此改變人生!
有一天,單調乏味的日子發生了變化
想要工作以外的「價值」
人生教練與阿德勒心理學的連結
現在的我很快樂

1章 阿德勒心理學是什麼?──關於這個能解決所有煩惱的理論
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架構
目的論:所有思考、情緒和行動都有目的
創造性自我:人生由自己決定
整體論:身心是相連的
人際關係論: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認識論:用自己的標準看待事物
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三項訣竅
賦予勇氣:勇氣可以克服困難
課題分離:區分自己與對方的課題
社會意識:活在社群裡

2章 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第1個月.發現自己的核心
「想做些什麼來改變人生」的想法
第一次察覺自己真正的想法
教練是什麼?
「課題分離」帶來的震撼
不再以別人為優先
我曾絕口不提自己的想法
重要的是找出「信念」
了解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
兩個問題+三個行動,察覺「自己如何看待世界」
Column 1 用「自我肯定」表達自己的想法 

3章 怎樣才算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第23個月.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發現原來自己「沒有活出主體性」
「你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是什麼意思?
自己的事自己決定
這是我自己的意志嗎?
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型態
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想隨心所欲,該怎麼做才好?
第一次面對自卑感
以更具彈性的方式思考目標
「五萬圓」「五位客戶」真的很重要嗎?
加入可控的目標
Column 2 顯化心願 

4章 為什麼與人往來如此令人疲憊?──第46個月.人際關係改革
漸漸的,連身邊的人也改變了
物以類聚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改變自己不經意說出的話
自己選擇往來的對象
如果實在擺脫不了討厭的人
無法與討厭的人斷絕往來時
為什麼那個人說話就是令人火大?
只有自己才能傷害自己
讓人際關係的煩惱歸零!
追蹤數≠受他人信任
Column 3 不論育兒或培育部屬,「賦予勇氣」都有效!

5章 如何才能隨心所欲地工作與生活?──第79個月.重新評估環境
「整體」開始漸漸改變
不必辭職,也能工作得隨心所欲?
不需要成為大人物
身心要經常保持在「還不錯」的狀態!
財務觀念也改變了
擁有了「還不錯的環境」
心靈因原本不被重視的興趣而富足
Column 4  用雷達圖評估人生的充實度 

6章 什麼是真正的幸福?──第1012個月.讓人生加倍滿足
這樣實現「理想的自己」
人生的終極目標「社會意識」
自以為親切又何妨!
比起「事」,更注重「人」
持續更新「快樂的人生」

後記 奔馳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

看更多

前言
要不要試著全力翻轉自己的人生?〉 

大家好,我是上班族兼人生教練小泉健一。

翻開這本書的你,或許心裡正想著:

「我聽過阿德勒心理學,但不太清楚它在講什麼。」
「我看過阿德勒心理學相關的書,但總覺得好難懂。」 

我目前是一名以販售商品為主的業務員。除了正職之外,雖然我也有擔任人生教練、出版電子書兩份副業,不過在這之前,我就是隨處可見的普通上班族。

‧上班時總想著「趕快下班吧」,週末則是和朋友去喝酒、聽喜歡的樂團演出,藉此紓發自己的壓力。
‧薪水幾乎全都花在自己的興趣和購物上,沒有存款。
‧對閱讀或學習這種能幫助自己成長的事毫無興趣。 

這種生活與其說平凡,搞不好比平凡更不如……

所幸我在人際關係上算是頗受眷顧,除了有心愛的妻子,與父母手足的關係也很融洽,還有重要的朋友,公司裡的同事們也都很好相處。

只不過當時的我,既沒有想好好精進、鑽研,甚至是沉迷的事,也沒有想用盡畢生心力達到什麼成就。

這樣的我因為某個機緣,深受阿德勒心理學的啟發,開始到處搜羅、閱讀阿德勒心理學相關書籍,並嘗試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

這個舉動,讓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找到工作的價值、擔任重要的職務,樂於當個上班族。
‧找到「成為人生教練」的夢想,希望能從旁協助客戶改善人生。
‧擁有與本業薪資相當的副業收入,財務上變得富足。
‧養成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學習的習慣。
‧成為每年閱讀超過一百本書的愛書人,學到能活得更幸福的智慧。 

而且,這不過是我在一年內的改變。

我會在這本經過精心編排的書籍中穿插個人的經驗,完整道出實踐阿德勒心理學一年後,我的人生有了什麼樣的轉變,也讓各位透過閱讀身歷其境,落實於現實生活中。

「阿德勒心理學畢竟是心理學,不是用來落實於生活中的吧?」

各位也有這種想法嗎?事實上,阿德勒心理學不是只有理論,而是必須使用才有意義的「使用的心理學」。

這邊先跟各位聊聊我受到阿德勒心理學震撼的經驗吧。

以前的我認為,現在的自己是由過去的經驗、性格與價值觀塑造而成,長大之後,人生就定型了。但阿德勒心理學的思維不一樣,主張只要改變未來的「目的」,任誰都能隨時開始改變。

我不僅將這項思維應用於自身,也透過人生教練的工作、撰寫電子書和部落格文章傳遞給大家。

結果我得到了令人開心的迴響,像是「我原本以為阿德勒心理學很難,但你寫得非常簡單好懂」,或是「這讓我也想實踐看看」之類的。

原本一無是處的我,居然能對別人有所貢獻──這一切都要多虧阿德勒心理學。

人生隨時都能改變。就連身為平凡上班族的我,也在短短一年裡改變了。

翻開這本書的你,一定也能辦到。

希望有更多人的人生,能因為阿德勒心理學變得更豐富。

看更多

試閱

第3章 怎樣才算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第2~3個月.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發現自己「沒有活出主體性」

--------------------------------------------------------------

◎第2~3個月的我

‧還沒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經常與別人比較後感到自卑。
‧沒有充分了解自己的生活型態(性格)。

--------------------------------------------------------------

▍「你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是什麼意思?

阿德勒心理學的「創造性自我」(主體論)提倡,「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決定」。

「我有想做的事,但父母不答應。」
「我沒錢,所以辦不到。」
「這樣會造成家裡的負擔,我沒辦法。」

因為這樣而忍耐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等於是讓別人來描繪自己的人生。

確實,外在因素有時會成為障礙。

但如果這件事是你真心想做的,不論遭到誰的反對、不論有沒有錢,總是能想到辦法去實行。

引用阿德勒的說法,這「不是不能做,是自己選擇不做」。

我在實踐阿德勒心理學的第一個月,了解自己開心與不開心、喜歡和厭惡的因素,也察覺了自己重視的價值觀。

在第二個月,我更進一步思考「我的人生是不是由自己所描繪的」。

然而當我想像自己想做的事、思考「想在喜歡的時候待在喜歡的地方」「是不是該換工作」時,我卻總是先想到:

「不知道家人會怎麼想?」
「大家會怎麼說我?」 

當時的我還很在意別人的看法,過著以他人為中心的日子。不過我在第一個月開始意識到「課題分離」,慢慢以自己為優先、說出想說的話之後,便逐漸培養出對人生的控制感。

▍自己的事自己決定

前面提過,我從小就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忽視自己想做的事,所有行動的前提都是要讓別人開心。

在學校,當大家分配班級幹部的職位時,我會先讓別人去爭取他們想做的工作,自己則是選最後剩下的位子。

學才藝也一樣,我會因為「別人都在學」,於是也跟風去學了游泳和足球(不過現在足球確實是我最愛的運動)。

在大學裡選課時,我也會跟著朋友選他想上的課……

如今回憶起來,我甚至想不出「自己究竟好好做過哪些選擇」,一切都是以他人為中心來決定並行動。

說真的,我曾想過「如果能多學一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好了」「如果能拓展更多人脈,接觸更多人、多受點刺激就好了」。

一開始也會覺得後悔,但這畢竟都是我自己的選擇。

阿德勒心理學的「創造性自我」讓我明白,人生這條路,是靠自己的決定走出來的。

既然是過去的自己塑造出現在的我,那麼我只要改變現在的自己,就能改變未來的人生。

我認為,對過去的人生感到後悔的人,會更有力量來改變將來的人生。因為「再這樣下去可不行」的想法,會轉化為改變的力量。

阿德勒心理學有一個概念,稱為「軟性決定論」(soft determinism)。

「軟性」的意思,就是不強硬地說「你可以自己決定任何事」。

在哲學裡,「決定論」是指「有過去才會有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會受到過去的影響,無法改變」;而與之相對的概念是「自由意志」,主張「一切都可自主決定,不受遺傳和社會的限制」。

阿德勒心理學則是走中間路線,屬於「軟性決定論」。

這是因為阿德勒本身患有疾病,他也曾談過自己在遺傳和身體的劣勢,認為人們難免會受到這些外在因素影響。不過即使在這種狀況下,人依然能扮演一個主動的角色,擁有自主決定的權利,對這些生命經驗做出主觀詮釋和運用。

如果因為遺傳所造成的身體特徵或疾病等實質因素,導致我們無法做到某些事,那確實沒有必要去改變它,只要去思考自己現在還擁有什麼、能做到什麼就好。

你可以用更有彈性的方式思考,再以自己的方法落實,我覺得這也是阿德勒心理學的優點。

▍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型態

「既然過去的人生是自己決定和選擇的,那麼今後的人生也可以由自己決定。」

培養出「創造性自我」後,我便能用這個觀點來看待人生。

前面提過,阿德勒稱呼性格為「生活型態」,而思考自己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型態非常重要,因為它是衡量自己生長於何種價值觀的指標。

了解這一點後,只要確定自己將來想怎麼做,就能改變生活型態。

阿德勒所說的生活型態包含了三項要素:

‧自我概念:覺得自己是怎樣的人。
‧世界觀:如何看待周遭的人和環境。
‧自我理想:希望自己和周遭的環境如何。 

「自我概念」所指涉的範圍很廣,從「我是父親」「我是家庭主婦」這些身分的認知,到「我很內向」「我很會聊天」「我不善於和人往來」這些特徵都包含在內。

「世界觀」是指對自己以外之人事物的認知,例如「身邊的人都很溫柔」「社會很冷漠」「身邊很多優秀的人」等。

「自我理想」則是像「我要變成有錢人」「我必須出人頭地」「我必須靠自己生存下去」「家人必須和睦相處」這類理想。

阿德勒認為,只要掌握「對自己的認識、對周遭人事物的認識,以及理想中的自己和周遭要成為什麼模樣」這三個概念,並在必要時再次審視,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

同時,這三個概念也深受與家庭(家人)的關係影響。

家庭是世界的縮影,孩子會透過與家人的關係,學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周圍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另外,阿德勒也說過,比起父母,孩子受手足的影響更深──因為年齡相近,容易產生競爭心態的緣故。

這種手足在家庭裡的配置順序,阿德勒心理學稱之為「家庭星座」。

雖然這只是大致上的傾向,不過第一個孩子大多「想博取關注」「想滿足周遭的期待」「有控制欲」,最小的孩子則有「怕寂寞」「堅持自己的作風」「認為別人幫自己忙是天經地義」等特徵。

我在家中是長子,相當符合「想滿足周遭的期待」這項特徵。另外,很多人都說我「善於照顧年紀小的人」,這或許也是第一個孩子的特徵。

但是千萬別忘了,這些都只是影響,而非定論。關鍵就在前面所提到的「軟性決定論」:

人生可以由自己描繪。

自己的事可以自己決定。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

透過這些分析思考自己的生活型態後,我發現自己因為不擅長與人往來,反而更珍惜那些少數能建立深入關係的交情。

我也覺得自己非常親近那些願意和我往來的人。

反過來說,一遇到合不來的人,關係馬上就會變得疏遠。

此外,我也發現自己不喜歡競爭,希望人人都能平等相待。

了解自己的生活型態後,就更容易知道今後要做的事情(目的)可以朝哪個方向發展。如果想依「自我理想」創造未來,只要依循自己的生活型態行動即可;而我的生活型態,也能根據自己的目的改變。

我想隨心所欲,該怎麼做才好?

我之所以選擇教練做為自己想做的事,理由之一是「不受地點限制,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場所工作」,而且只要透過電腦或手機視訊通話,就能上課。 

‧我喜歡聽別人說話。
‧我可以隨意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工作。
‧與客戶一對一進行教練,更有為他人貢獻的感覺。

當我好好面對自己後,發現「教練」十分符合我的價值觀和性格,而且能實現理想生活,便確定「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我也才會花費大把金錢和時間去學校受訓。

在學校接受完整的訓練後,我成為一名人生教練。

但我馬上就遇到挫折了。

當我跟親朋好友宣布「我要以人生教練的身分開始活動」後,大約有兩位學生時代的朋友表示支持,願意成為我的客戶;此外,我在X(以前的推特)上發布消息後,也有人表示「對教練有興趣,想試試看」。

雖然我非常高興,但與同時期開始從事教練工作的其他人相比,我的客戶很少,收入也少;我還看到比我晚開始學習教練技巧的人,竟比我早一步取得了教練證照。

我因此感受到了「自卑」。明明我已經實踐了很多「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的「課題分離」,卻還是不由自主比較了別人與自己的實力……看來我還沒有充分掌握阿德勒心理學。

明明我已經懂得如何進行課題分離,卻不太有辦法整理自己的心情,沮喪地想著「該不會我不適合做人生教練吧」。

阿德勒也談了很多關於「自卑感」的概念。他曾說過:

「有許多以自卑感為藉口、逃避人生的膽小鬼,但也有不少以自卑感做為發條,成就豐功偉業的人。」

此外,阿德勒將自卑感定義為「刺激人們以健全的態度,努力向上發展的力量」。意思是自卑感也能成為原動力。

因為自卑,才會產生上進心,並能付諸行動。

與他人比較並不全然都是壞事,壞的是因感到自卑而失去了動力。

▍第一次面對自卑感

阿德勒對自卑感的定義有三種: 

一、器官劣勢(organ inferiority):因為器官天生的缺陷而覺得自己比別人差。
二、自卑感:主觀認為自己某部分比別人差。
三、自卑情結:把自卑感當成理由,以逃避人生課題。

阿德勒坦承,他因為疾病的緣故而有「器官劣勢」。

而他對於單純的「自卑感」,則抱持著肯定的態度。因為它不單單是指與他人比較,也包括對尚未達成目標的自己所抱持的感受,所以他才會將自卑感解釋成「讓自己朝著目標前進,並活得更好的一種刺激」。

至於「自卑情結」,阿德勒認為應當盡量避免。

我感受到的是這三種自卑裡的哪一種呢?

我猜應該是「自卑情結」吧。

當初因為自己沒能在教練這方面獲得超乎預期的成果,便為自己找了藉口,「畢竟我還有正職,就算結果比別人差也沒關係」「反正我又沒有要考證照」。

「因為我時間不夠」「因為我還有工作」,我們經常像這樣,在面對挑戰時為自己找藉口。

阿德勒認為「因為○○所以做不到○○」是人生的謊言。

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所以「決定不做」。

阿德勒心理學裡有「決定因素」和「影響因素」的概念。這也可以套用在生活型態裡,雖然器官劣勢、遺傳和家庭環境都是「影響因素」,但它們並非能決定你是誰的「決定因素」。

換言之,與其他教練相比,我發現自己攬客和營收的成效不佳,因此感到自卑,這些雖然是「影響因素」,但不是決定我今後發展的「決定因素」。

我只是產生了自卑情結、想找藉口,才會以此為由停止行動。察覺這一點後,我就不再與他人比較了,而是與自己的目標比較。

▍以更具彈性的方式思考目標

與他人比較時,我並沒有想到自己以後要怎麼做。

「希望每個月的兼職收入能有五萬圓。」
「希望擁有五位教練客戶。」 

雖然我訂下了這些目標,但都只是姑且為之。

所以我才會這麼煎熬。

在還沒有兼職收入的時候,無法想像每個月多五萬圓是什麼感覺,也不清楚該怎麼做才能賺到這筆錢,如今回想起來,用這種心態去經營當然不可能順利。

因此,我把思考轉換成: 

「每個月多賺五萬圓後,要做什麼?」
「擁有五位教練客戶後,要做什麼?」

「實現目標後會變成怎樣?」「如果已經實現了目標,我接下來會怎麼行動?」我也經常在教練中,從這些角度對客戶提問。

越能明確想像自己實現目標後會變得如何,目標就會越具體。

以前進展不順利時,我都會以「決定論」來思考狀況。 

「為什麼我賺不到錢?」
「為什麼客戶都不來?」
「我哪裡沒做好?」

到了這個地步,真的一點幹勁也沒有,不僅動力下降,內心也開始焦急。

我認為自己提不起幹勁的理由,是「受限於無法控制的事情」;而所謂「無法控制的事情」,其實就是將目標能否達成,歸因於自己以外的環境問題。

比方說,「靠兼職增加五萬月收」「招攬到五位客戶」這些目標雖然很具體,但太過拘泥於數字,並不適合當成目標。

因為,能否獲得這些結果,並不是我可以控制的。

能不能靠兼職讓月收入增加五萬圓,最終取決於顧客是否願意使用我的產品或服務。

我剛開始以人生教練的身分活動時,曾因為沒有達成目標而否定自己,認為是「自己的行動不足」「我辦不到」。

或許我真的不夠努力,但要不要花錢成為我的客戶,最終仍取決於對方。

我太執著於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為了非黑即白的狀況苦惱。

這也導致我無法做到「課題分離」。

▍「五萬圓」「五位客戶」真的很重要嗎?

因此,我更具體想像了達成目標後的情況。

阿德勒心理學的「目的論」,主張人的思考、情緒、行動都有其目的。

那麼,我的「每月增加五萬圓收入」「五位客戶」背後的目的是什麼呢?

當我思考「達成目標後的自己是什麼模樣」時,發現其中一個答案是我想要「自信」。

我不想靠公司的名聲,而是想靠自己來賺錢,獲得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也能生存下去的自信。

這樣一想,我發現不論是月收入增加五萬圓、一萬圓,還是三千圓,都是很值得高興的事。當然,賺大錢還是比較開心,但當我想通「剛起步時,就算是賺個幾千圓也能讓我更有自信」時,整個人便豁然開朗了。

於是,我不再執著於數字上的目標。

同時,我也發現「獲得五位客戶」的目標,為的是「想被別人需要」。

這麼說起來,和一位客戶相比,有五位客戶比較能讓我體會到被需要的感覺吧;如果和五位客戶比起來,十位客戶應該更好吧!

不過,當我思考自己是否「想被更多人需要」時,答案卻是否定的。

前面也提過,我並不是個擅長廣結善緣的人。相較之下,我反而更希望自己可以幫助親近的人。

比起五位客戶,我更想增加深度,好好面對並幫助眼前的這一位。

當我發現自己內心的想法後,便放棄了「招攬到五位客戶」的目標。

話說回來,我很不喜歡攬客。

為了讓素昧平生的人認識我,而去架設網站、花費心力經營社群媒體……真的讓我完全提不起勁;但為了發掘更多客戶,我還是努力去做──也就是做了自己其實不想做的事。

因此,我訂立了以下目標:

‧不主動攬客,而是向身邊的人宣傳(透過社群媒體傳播教練的好處)。
‧感謝現有的客戶,感謝他們能讓我賺到錢。

我將目標放在自己行動可控制的範圍內,捨棄數字上的目標。

為了讓大家感受到教練的魅力,我所做的不是到處推銷,而是持續散播「教練有哪些益處」的訊息。

結果,還真的有人透過朋友的介紹成為我的客戶。

--------------------------------------------------------------

◎第2~3個月的變化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人生慢慢變得充實。
‧能拋開與他人比較後產生的自卑感。
‧比起增加許多客戶,更想認真面對眼前的對象。

--------------------------------------------------------------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