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坑,都在歷史課本裡:人體圖像化記憶,從此輕鬆讀通歐洲史
人生的坑,都在歷史課本裡:人體圖像化記憶,從此輕鬆讀通歐洲史
close
商品編號:T0100089

人生的坑,都在歷史課本裡:人體圖像化記憶,從此輕鬆讀通歐洲史

作者 神奇海獅
出版日 2025-10-01
定價 $360
優惠價 79折 $284
  • 分享至
數量
即將開賣
開放預購時間:2025-09-25 00:00:00
預計出貨日:2025-09-25
  • 試閱

內容簡介

★創新記憶法!「記憶宮殿」╳ 歐洲史人體圖像化記憶
打造可視化、易記憶的世界史架構,讓你不再於歷史時間軸中迷路! 

最適合108課綱的歷史學習法!
破解新課綱「主題式教學」的混亂與挑戰,把世界史的脈絡說清楚、講明白。 

★適合高中生,也適合人生迷路者!
畢業後就不用讀史了?其實人生沒有新劇本,只有舊錯不斷輪迴,換一套面具後接續上演,而歷史課本正是你的第一本「人生指導手冊」!

★問就是推!

《一歷百憂解》Podcast製播人&作家/李文成、臺灣吧執行長/蕭宇辰、歷史作家/謝金魚、《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頻道》Podcaster/Hazel、高雄市立陽明國中歷史教師/吳宜蓉、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歷史科教師/簡杏如

常常迷失於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考試時總是欲哭無淚?
那是因為你還不知道「記憶宮殿」有多好用!

你是否曾在歷史課本裡迷失方向,不明白為什麼上一秒還在古希臘,下一秒就跳到了十九世紀歐洲列強?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個「迷路」問題而誕生!

透過「記憶宮殿」這個連福爾摩斯都愛用的記憶法,參與過高中歷史課本編輯的人氣作家海獅,巧妙地將歐洲史比喻成人體,從頭到腳對應各個時代與轉折,用身體記歷史,既直觀又不容易忘! 

注意!課本只給你劇情大綱,本書直接劇透人生結局!
   歷史人物踩過的坑,保證比你人生遇到的還誇張!

殺死蘇格拉底的,是受盡驚嚇的民主社會?
你的技術改變了世界,但你可能還是窮得要死,就像古騰堡?
宗教改革時代的兩個女王,一個選擇愛情,另一個選擇權力,各有什麼下場?

本書以歷史事件為骨架,揉以輕鬆詼諧的筆調與精闢的人性剖析,讓你明白歷史不只是背誦名詞,而是學會看穿「人性不變的劇本」:權力的誘惑、信仰的選擇、風險與利益的賭局……。你會發現歷史不是發生於過去的事情,而是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重演,若沒有學會看懂、體會、連結,很可能在你的人生中再次出現。

作者簡介
神奇海獅
漢堡大學歷史碩士。網路人氣歷史說書人,因為生活模式太過奇葩,在獅婆與她的小夥伴之間被叫做「中世紀」。
往研究之路狂奔十年之後,發覺志向是天橋底下說書人;研究的是共產黨,過得卻很資本主義;擅長的是中世紀,卻離不開現代科技;說嚮往自然,蚊子卻特別愛叮。總之是一個集各種矛盾衝突元素於一身卻可以泰然與之共處的人。
生平的志向,就是把歷史寫成水果日報和數字週刊。但其實也沒那麼難,畢竟……
嘿,歷史本來就充滿中二病和腥羶色好嗎?
FB粉絲專頁:海獅說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100089
ISBN:9789861374956
EISBN:9789861374949
192頁,25開,西翻,平裝,套色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Hyread、Pubu、momo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灰熊iRead、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民、PChome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好評推薦

前言 最適合新課綱的歷史學習法
記憶宮殿(Mind Palace):史上最好用的記憶法!

第一章 古代文化與基督教傳統

1.他教人民思考,人民卻投票讓他死:殺死蘇格拉底的,竟是受盡驚嚇的民主社會?

偉大的古代城邦
深愛雅典的其貌不揚哲學家
審判的原因

2.不是勝利就是死,你敢不敢走上命運的賭桌?:凱撒改變羅馬的驚天一賭

羅馬起源:母狼傳說
三個臭皮匠,勝過元老院
龐培戰敗原因,竟是騎兵太愛美?

3.教宗與皇帝PK,誰會贏?:卡諾莎事件的重點不是上帝偏好誰,而是大家更信誰

基督教起源
歡樂時代來臨(誤)!
皇帝 vs. 教宗,德意志的諸侯們,你們要選哪一個?

4.雖然你的技術改變了世界,但你可能還是窮得要死:古騰堡和他既成功又失敗的創業史

窮光蛋的創業夢
人類科技的里程碑
馬丁.路德:「印刷術是上帝的終極禮物。」

第二章   個人、自由、理性

1.愛情與權力,你選哪一個?:宗教改革的兩位女王,選對了不朽,選錯了斷頭

新教、舊教,有那麼重要嗎?
兩位女王,兩種選擇
兩種選擇,兩個結局
斬殺女王,引得無敵艦隊入侵英國

2.誰說權威就一定對?:不斷觀察和質疑,你或許就能締造科學革命

誰是宇宙中心?地球、太陽,請選擇!
只用望遠鏡對準天空,就掀起科學革命
竟然因為出一本書而惹火教宗

3.啟蒙運動不是都很理性?:盧梭寫了一封信給伏爾泰,上面傲嬌地寫:「我恨您!」

主導世界的不是「君王」,而是「定律」
伏爾泰嘴賤,盧梭玻璃心
日內瓦劇場事件
主權在民

4.為什麼很多革命總會越來越激進?:一場刺殺,讓法國大革命整個失控

舊秩序崩毀
本來想保有國王的人民,最後決定斬了他
死了比活著更有力量的人
被理念反噬的人

5.社會主義是什麼?:至少,一天工作八小時是他們爭取而來的!

工業革命的前世今生
社會主義,和它的徒子徒孫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
階級衝突真的無解嗎?

6.和平手段用完了還是沒效,該用激進手段嗎?:女性參政權的漫漫長路

女權主義的起源
轉型成戰鬥組織
改變世界的大戰

第三章   伊斯蘭與世界、西方與世界

1.過去千年沒發生,不代表明天不會發生:轟爆世界的巨炮與君士坦丁堡陷落

讓你這輩子都忘不掉世界宗教的建立順序
一個帝國、一個信仰、一個君王
世界末日的號角
終將陷落的君士坦丁堡

2.一場圍城戰,竟打出世界上最知名的早餐組合?:1683年維也納圍城之戰

命在旦夕的神聖羅馬帝國
擋住大炮的新型防禦工事,台灣竟然也有?
援軍來了,世界最知名的早餐組合也跟著出現了

3.那個年代,窮真的比死還可怕:讓台灣登上世界舞台的大航海時代

一切就是從君士坦丁堡淪陷之後開始的
向世界盡頭邁進
唯有向外遠航,才能找到生存之道

4.那些說為你好、讓你進步的人,可能才是最想剝削你的人:充滿鑽石、黃金、重機槍的搶匪年代

其實台灣經歷過兩種帝國主義
真想為其他國家帶來文明嗎?
死神武器

第四章   世界大戰與冷戰局勢

1.你的敵人真的是敵人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感人的「聖誕休戰」

三國同盟vs. 三國協約
聖誕休戰事件
最讓人心碎的故事

2.極權政治因何而起?:當時的見證者分析,有三個因素造就了納粹上台

納粹崛起1:已然墜落的大國之夢
納粹崛起2:崩塌的經濟
納粹崛起3:希特勒本人

3.共同敵人一消失,伙伴就分道揚鑣了:引爆冷戰的間諜事件

改變世界的末日武器
人民的敵人
在西方世界引發軒然大波
比原子彈更強大的武器誕生了

4.即使是在黑暗中,也永遠不要忘記仰望藍天:1968年「布拉格之春」事件

布拉格的前世今生
維持一年的自由之夢
入侵友邦

後記 歷史不會重演,但會不可思議地相似

看更多

各界推薦

好評推薦

神奇海獅的新作品《人生的坑,都在歷史課本裡》,以說書人生動的口吻(有時甚至有點搞笑),挑選出具有故事性的歷史事件,透過詼諧的小標題,吸引讀者想一探究竟,到底怎麼一回事,就這樣串連起了108課綱中的教學主題。

此外,作者透過其利用軌跡記憶法的人體圖像,先有一個簡單的畫面概念,再進入有趣的文字敘述,並結合當今時事發展,不忘歷史學習中批判思考的能力。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歷史科教師/簡杏如

這是一本讓歷史活起來的書。海獅以生動的說書人口吻,將橫跨千年的西方文明史娓娓道來。他不只是會講故事,更擅長挖掘事件背後的脈絡與深層邏輯:透過兩個學生的背叛或失政,我們看到了蘇格拉底悲劇的政治因素;從古騰堡賣鏡子創業失敗到印刷聖經的技術革命,我們理解一項發明如何翻轉整個時代。
讀這本書,就像結交一位博學又風趣的朋友,陪你一同重新認識歷史課本,你會發現,歷史其實可以這樣讀—有趣,深刻,易懂,且充滿洞見。
——高雄市立陽明國中歷史教師/吳宜蓉

在「希望大家別討厭歷史」的路上,海獅一直是最踴躍的書寫人。如果被課本的表象耽誤,就會錯過比八點檔更驚世的真實故事。記誦之外,考試之後,人呀人,千百年來始終還是同樣本色。看看海獅,你就能確定歷史真的不無聊!
——《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頻道》Podcaster/Hazel 

看更多

前言 最適合新課綱的歷史學習法

有件事真的讓我滿自豪的:我曾當過某一年高中歷史課本的編輯委員!

當時我真的開心到快飛到天上去了!我欸!以後我可以對別人說:「你高中有沒有上過歷史課?課本是我編的!」

當然之後才知道,我負責的其實只是課文以外的小百科或是歷史冷知識之類的內容,基本上就是學生最喜歡看、但對成績沒啥幫助的部分(咦?)。

不過也因為這個神奇的經驗,讓我可以近距離觀察一本高中歷史課本是如何成形的。

你可能會覺得:「編歷史課本有什麼難的?不就是把兩起事件串連在一起嗎?」我以前也是這樣覺得的,但後來發現編歷史課本的邏輯完全不是這樣!

在編課本之前,我們會先收到一份類似教育部的政府單位傳來的課綱,內容大概是:「各位,這些是我覺得對學生來說很重要的東西,請把它們編成一本可以看的下去的課本吧!」我們一看差點沒哭出來—古希臘神話和哲學、中世紀的宗教、文藝復興的藝術,等等,還有伊斯蘭與西方的關係?

我們表示:「也不是不行,但整本課本大概需要三十萬字才能將這些東西解釋清楚。」

政府表示:「不行,整本課本就只能那麼薄,給我想辦法!」

更何況現在還是108課綱,歷史課本不再是年代式的教學法,而是主題式的教學法。因此你會發現一件事情:歷史課本編出來之後,整體往往很「亂」——一個專有名詞下面馬上跳到另一個專有名詞,比方談到〈東西文化的交流〉,上一頁它還在講中世紀,下一秒就跳到十九世紀歐洲列強的新帝國主義,但中間有什麼連結或為什麼要把這個放進歷史課本裡,卻完全沒有解釋!因此在第一線的教學現場,就開始出現老師在上面講一講,學生就「迷路」了——等等,怎麼一恍神,一千五百年就過去了?我現在到底學到哪裡?

而這本書,就是為了解決大家在念歷史時,碰到的「迷路」問題啦!

我認為現階段學歷史最重要的要點在於「抓大」、「放小」,就像找路一樣,先找到你的目的地在哪一條幹道上,然後再去找幾巷、幾弄、幾號。因此我們需要先弄清楚世界史的「幹道」,待理解了之後,一切就都很好記了!

接下來,海獅我就要來和大家介紹一個很好用的記憶法。只要學會,整個世界史的基本架構就都可以記起來了,大家準備好,進入我的「記憶宮殿」吧。

記憶宮殿(Mind Palace):史上最好用的記憶法!

福爾摩斯:「滾開,現在我要進入我的記憶宮殿。」

我是在《新世紀福爾摩斯》這部影集裡看到這個酷東西的。福爾摩斯有一項很酷的技能,就是進入自己的「記憶宮殿」,接著他彷彿進入一間偌大的圖書館,搜尋腦中一個個資料庫,找到線索之後順利破案。

我原本以為只有像福爾摩斯那種天才才會有這種東西,但後來一找才知道,原來記憶宮殿竟然是一個人人都可以訓練出來的記憶法,甚至還被古希臘羅馬時代的人評為「最有效的記憶法」!

根據記載,這項記憶法來自一位名叫西莫尼德斯(Simonides of Ceos)的古希臘詩人。某天,詩人受邀參加一場盛大的宴會,但在宴會中途因為有事情先離開了會場,就在他一離開現場後,偌大的屋頂「砰」的一聲垮了!

眾人急急忙忙地趕去事發現場救援,但沒人知道賓客在廢墟下的具體位置,所以全都束手無策,這時,這名詩人站了出來,說:「我知道大家的位置在哪裡!」

接著他開始一一回想先前離開時經過的路線、在哪裡碰到了哪些人,並將這些資訊一一告訴眾人,竟然真的把壓在廢墟下的賓客都找了出來。

因此,這種記憶法也被稱為「軌跡法」。尤其是在紙很昂貴的古希臘時代,當人們要上台演講或辯論時,根本沒辦法使用小抄,因此人們常常使用這種記憶法,透過「記憶宮殿」,人們發現了一件事:只要透過圖像記憶和路徑軌跡,會比記憶一個虛幻的數字要來的更加清晰。因此在這邊隆重介紹:「如果歐洲史是一個人。」

這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先想像一個身體。就像示意圖這樣(見圖1):

從頭頂到腳底,會經過頭、心臟、腰部、雙臂、大腿、膝蓋、腳踝,共七個地方。

接著,我們將歷史課本歐洲史的每個時代,依次帶入這七個地方。我訝異地發現,這些時代竟然都跟身體的部位完美結合欸!例如:

  1. 大腦是人體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中樞機構。這種感覺就好像古希臘羅馬是歐洲文明的核心一樣!
  2. 我們往下走到心臟。古人認為心臟是靈魂居住的地方,宗教就是處理靈魂問題的所在,所以就是那個以宗教統治歐洲的年代:中世紀!
  3. 再往下是肚臍。肚臍著涼的話容易生病,也象徵著中世紀一場毀天滅地的大瘟疫:黑死病!而這裡剛好位於腰部,也是個轉折,就像文藝復興是歐洲文明的轉折。
  4. 同時我們也有雙手。當雙手自然垂下時,你會發現下手臂到指尖部分,剛好就是肚臍到大腿的位置。象徵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就是文藝復興(十五世紀)到宗教改革(十七世紀)的階段!
  5. 接下來,每一件發生的事件,剛好都讓歐洲世界分為兩派,就像雙腿一樣。大腿部分是宗教改革,整個歐洲分成新、舊教兩派。
  6. 膝蓋部分則是法國大革命,歐洲變成了保王派與民主派。
  7. 腳踝的部分之所以是二十世紀,是因為這個世紀同時有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象徵著民主與極權兩派。

當然,有些歷史研究者一定會說:「這樣的分類太粗糙了!」因此在這邊先打個預防針,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國、高中生理解事件的先後順序,而這種軌跡記憶法,就是為了讓同學在腦內做出連結。

找到連結之後,最後就會變成這張圖(見圖2):

如此一來,依照人體所製作的「歐洲史記憶宮殿」就完成了!基本上這就是整個歐洲史的「幹道」,即使是主題式教學的上課方式,只要比對這張圖,就可以瞬間用圖像的方式理解「我們現在在講的地方在哪裡」。

接下來的篇章,海獅我就會按照課本裡所提到的事件來一一補充其中的故事。請大家把這本書想像成「課本旁的補充小知識」,不論能不能提升成績,我絕對可以保證故事很有趣!

接下來就開始我們的旅程吧!

看更多

試閱

第一章 古代文化與基督教傳統

2.不是勝利就是死,你敢不敢走上命運的賭桌?凱撒改變羅馬的驚天一賭

課本關鍵詞:羅馬共和、元老院、護民官、凱薩、屋大維、奧古斯都

西元前49年1月10日,太陽逐漸西斜。羅馬共和國的高盧總督凱撒(Julius Caesar)最親信的第十三軍團士兵,正停留在一條狹窄的河流前。

這條河叫盧比孔河。河的這一側是高盧行省,是現在法國的主要地區,但只要一越過河,就是義大利和羅馬地界,凱撒最大的對手龐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就在那裡!

根據當時法律,任何人都不准帶領軍隊過河,一旦越過就等同於向國家宣戰。所有人屏息以待,等待最高指揮官下令。

最後,他們得到了命令:越過盧比孔河!

就這樣,凱撒的軍隊逾越了羅馬人民最嚴峻的法律。渡河前,凱撒講出一句話:「Alea iacta est.」(骰子已擲出)在西方,這段話意思是「越過不歸路」,從此凱撒只有兩種下場:不是毀滅,就是勝利!

啊,多麼中二,多麼帥啊!

在所有拉丁文名言裡,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句話。我甚至曾考慮在我兩手臂上刺青,左手刺這句話,右手刺另一句我也很喜歡的名言「Navigare necesse est.」(必須出航)(這句話的由來到大航海時代的篇章時會說)。

不過還好我後來沒這麼做就是了。

羅馬起源:母狼傳說

我們現在要說的是羅馬。這個從西元前八世紀開始、後五世紀結束,宰制歐洲近千年的偉大國度,我們的歷史課本卻只花了五百一十六個字講完。簡單來說,古羅馬分成三個階段:羅馬王政、羅馬共和以及羅馬帝國。

早在西元前八世紀左右,羅馬已經開始出現一些小部落,他們建城歷史則起因於一則「母狼傳說」。

母狼傳說的主角是羅慕路斯(Romulus)和瑞慕斯(Remus)這對雙胞胎兄弟。他們的母親本是鄰國的祭司,必須終生保持處女之身。然而這位女性不幸被戰神馬爾斯盯上,然後兄弟倆就誕生了(也跳太快)!

這件事很快就被國王知道了,他大怒:「把這對雙胞胎帶到河中扔掉!」因此他們就被扔到羅馬附近的台伯河裡,所幸他們命不該絕,最後被一隻母狼發現並餵養了他們。

長大後,羅慕路斯在羅馬建了一座城,然而,反對這件事的瑞慕斯卻做了一件挑釁的事—他跳過了城牆,象徵城防將形同虛設。真的就是周星馳電影裡的那句話:「我跳出去了,打我啊笨蛋!」羅慕路斯點點頭,說:「嗯,好的。」然後就把瑞慕斯給殺了。

最後這個新國家就以羅慕路斯為名,叫作「羅馬」。羅馬王政時代,也就這樣開始了。

不過,統治者雖然叫國王,但他其實就是位部落共主啦!王政時代總共傳了七位國王,當最後一任殘暴的國王被推翻後,羅馬人再也不想被國王欺壓,所以他們決定建立一個權力分散的「共和制度」。

歷史課本裡最強調的就是羅馬的共和制度,它的核心概念就是「制衡」。

首先,類似國王的統治者還是要有,只不過稱呼改為「執政官」,由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每年會選出執政官等一票高級官員,另外,以前只有一名國王,現在則有兩名執政官共同執政,而且任期只有一年。

除了執政官以外,則是「元老院」。這個機構在王政時代就有,一開始是國王的顧問,但在共和時代,元老院就變得可以審議與諮詢重要事務,尤其是他掌控了政府的財政資金—執政官就算有很多想做的事,也要有錢來實行啊!

但後來又怕元老院勢力太大,所以為了制衡元老院,共和國又出現了由平民擔任的兩位「護民官」。他們擁有否決權,可以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的政策。因此,雖然貴族權力很大,但還是有護民官幫人民說話,以制衡貴族的力量。

有了這麼理想的制度,羅馬人從此就幸福快樂了吧……當然沒有啦!因為在共和時代,羅馬對外戰爭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只要戰爭爆發,羅馬公民就得被徵召去打仗,等到打完仗了,回到家卻發現自己的農地整個荒廢了。然而,有錢的貴族卻可以推派奴隸代替自己打仗,再趁戰爭時期大肆兼併別人的土地。

因此,羅馬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後來,一對叫作格拉古兄弟的人想改革,限制有錢人無限兼併土地。羅馬元老院的反應呢?就是憤怒地當街把格拉古兄弟打死,造成三百多人倒在血泊中。

格拉古兄弟血案是個轉捩點。在那之前,大家就算有衝突也可以好好討論,但從那之後,人們發現:原來可以透過流血,尤其是讓敵人流血來解決問題!

從此武力變成一種選項,而最有可能獲得權力的人,就是掌控軍隊的人!

三個臭皮匠,勝過元老院

時間來到西元前一世紀,整個共和國已經來到了風中殘燭的境地,這時的元老院雖然依舊掌握政治大權,但挑戰者也開始相繼出現。

最有力的挑戰者有兩人,第一位叫作克拉蘇,他是羅馬的超級大富豪,掌握大量的「金錢」,不過這傢伙的名聲不太好,因為他總是會為了錢做一些缺德事,比方說每逢有房屋失火,克拉蘇都會火速派他的私人消防隊前往。等到達現場之後,克拉蘇就會叫消防隊先暫停,和焦急的屋主說:「等等,我們先來討論把你家賣給我這件事吧!」

屋主:「拜託!趕快救救……咦?」

接下來,克拉蘇就會好—整—以—暇—地向屋主開出不可思議的低價。屋主氣憤至極,但如果不答應,他家就會毀於一旦。最後沒辦法,只能低頭接受克拉蘇的開價。接著克拉蘇就會說:「好了,弟兄們,救火!」

這樣的人會有好名聲才怪!

第二個人叫龐培,這個人掌握的是「軍隊」。他是軍人出身,而且在年僅二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擔任軍隊統帥,甚至還獲得了當時被認為的男子最高榮譽—凱旋式。

面對強大的元老院,這兩個人決定聯合起來,但又怕兩強相爭,因此又找了一位比較沒有實權的人—凱撒,做為克拉蘇與龐培間的緩衝墊。最後這三個臭皮匠……噢不,三個大人物終於結成了聯盟,在歷史上被稱為三巨頭同盟(The First Triumvirate)。

三人的結盟,立刻讓元老院發現大事不妙!如果兩人聯手,元老院還可以勉強抵擋;但當三人合體時,元老院就徹底沒戲唱了!果然,這三個人立刻把整個共和國當成蛋糕一樣,克拉蘇分到了富裕的東方行省、龐培分到西班牙,而凱撒則拿到了高盧,也就是如今的法國。

理論上,三巨頭應該天下無敵了。不過就在西元前54年,這脆弱同盟的第一道裂痕出現了—克拉蘇死了。

事實上,愛錢的克拉蘇想要東方行省是有原因的。當時羅馬人都知道,東方隱藏著巨大的財富—大家都相信波斯有一座由黃金構成的山,而在更東邊的印度,更有一道象牙建造的高牆。

克拉蘇一抵達東方行省後,立刻下令向東邊一個叫作「安息」的王國進軍。但對羅馬來說有一個小小小小的壞消息,那就是這個國家使用的軍隊叫「弓騎兵」。

羅馬軍隊主要是由步兵組成,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兩條腿應該是跑不過四條腿的。

七個羅馬軍團在沙漠裡熱到頭頂冒煙,而敵人則像幻影一樣,一下消失,一下現身,並用弓箭狂射他們,最後,七個軍團竟然慘被全滅,克拉蘇也被俘虜。據說他的死法極度悲慘,在他被活捉之後,對方說:「你喜歡金錢,那就死在金錢之中吧。」接著就將黃金鎔化,灌進克拉蘇的喉嚨!(海獅尖叫:「呃啊啊啊!!!」)

克拉蘇之死,就像三腳椅斷了一根。

對龐培來說,他原以為凱撒對他來說完全沒有威脅,沒想到凱撒竟然在高盧創造了專屬於自己的英雄史詩—他打下一個又一個高盧部落,並將自己的戰績全都寫成了文章,最後出版了一本書叫作《高盧戰紀》,完全是個宣傳高手,這本書簡直就是當代的英雄史詩!凱撒完全是個宣傳自己的高手!

這時的元老院一看有機可乘,立刻見縫插針、拉攏深感威脅的龐培。

最後,龐培跟元老院結盟了!

此時,羅馬政壇形成了兩個互相對立的集團:一邊是以龐培為首的元老院貴族派,另一邊則是以凱撒為核心的平民派。情勢對凱撒非常不利,因為龐培掌握中央,可以命令凱撒解除兵權。

各位想想,這時你要是凱撒,該如何制衡元老院?沒錯!前面教過了,就是擁有否決權的「護民官」!

凱撒拉攏了護民官。隨著凱撒的高盧總督任期結束,元老院命令他解散軍隊、回來羅馬!

護民官:「否決!」

元老院:「我給凱撒一個最後期限,一過期限不放下兵權,就會將凱撒視為共和國的敵人!」

護民官:「否決!」

元老院氣得牙癢癢,使出最後一招: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類似戒嚴)。授權龐培調軍隊進羅馬,準備對護民官直接動武!

護民官急急忙忙逃到高盧,來到凱撒身邊。對凱撒來說,他只有兩種下場:第一就是遵照元老院的命令,放下兵權—如此一來,他的政治生涯就徹底結束;另外一個就是從高盧率兵回去義大利,發動內戰!

最後,凱撒選擇了後者。

龐培戰敗原因,竟是騎兵太愛美?

凱撒過了河之後,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急速向羅馬前進,而龐培的反應也很快:逃!

不過龐培不是逃跑,而是跑到東邊的盟邦去搬救兵,最後他也聚集了大量的士兵和金錢。就在西元前48年,兩軍在一個叫作法塞盧斯的地方相遇了。

情勢對凱撒來說一樣很不利。首先凱撒有兩萬步兵以及一千多名騎兵,但龐培的步兵不但是凱撒兩倍,還有一項最可怕的王牌:七千名騎兵!在古代,騎兵是決定戰役勝敗的關鍵因素,凱撒如果要打贏,就一定要想辦法打敗對方的騎兵!

西元前48年,決定命運的法塞盧斯會戰開始。

據稱開戰前,一名百夫長對著凱撒嘶吼:「統帥放心,今日不管是生是死,我們都會以今日的行動來讓你感動!」說完就朝敵人衝去。

士兵的戰況激烈,而龐培也很快地派出龐大的騎兵部隊,目標就是徹底碾壓凱撒!

但凱撒有自己的祕密武器:一支隱藏起來的步兵大隊。

在戰役開打前,凱撒對這支大隊的士兵說:「今日成敗,全看各位的勇氣了!」

等對手的騎兵衝過來時,這支步兵大隊出去擋在對手面前,他們的任務很簡單也很艱鉅,那就是:不要跑!

等敵人衝到面前時,這些士兵就拿著尖矛或標槍,往敵人騎兵的臉刺過去。這些貴族騎兵平時非常愛美,因此下意識地會想摀住自己的臉。

龐培的騎兵真的停下來了。一旦失去衝力,騎兵的攻擊性也會大大減弱,凱撒的騎兵隨即一擁而上,把對方打得驚慌逃散。

在失去王牌後,龐培的軍隊逐漸潰退。這一仗,凱撒打得太漂亮了,只損失了不到一千多人,龐培則損失將近四萬人,幾乎全軍覆沒。

從此,凱撒成為了羅馬真正的主人。他先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元老院的人數從五百人增加到了九百人,稀釋每位議員的影響力。元老院成了養老院—一個在凱撒控制之下的機構。

而在元老院任命下,凱撒成為「終身獨裁官」,這是一個比執政官還大、掌握絕對權力的官職,再來,凱撒也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官僚機構。

然而,這樣執掌大權的日子才短短四年,某天,當凱撒來到元老院時,陰謀者一擁而上,用短劍刺向凱撒!最後凱撒身中二十三劍—正好倒在昔日政敵龐培的雕像下。

雖然凱撒去世,但羅馬變成帝國的腳步也已經難以停下。凱撒的養子屋大維成了羅馬最後的主人,西元前27年,元老院賦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的頭銜,意思是「神聖的」,在歷史上,羅馬帝國也正式開始了。

但對羅馬人來說,共和也好,帝國也罷,在經歷那麼長的內戰之後,他們只想要和平、安全的生活。粗陋簡樸的羅馬已經是從前的事了,現在的羅馬是由黃金打造,享用著征服世界各地掠奪而來的財富。

羅馬軍團也相當驍勇善戰,不斷將領土擴大;羅馬城內依舊大興土木,偉大的浴場、競技場一一落成。至於共和?

那就只是個遙遠的蒼蠅聲響罷了。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