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關於金錢的那些事:顛覆常識的金錢心理學
你不可不知的關於金錢的那些事:顛覆常識的金錢心理學
close
商品編號:S0600021

你不可不知的關於金錢的那些事:顛覆常識的金錢心理學

身邊的金錢心理學
作者 周欣悅
出版日 2023-10-01
定價 $360
優惠價 79折 $284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 試閱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代週刊》《新週刊》《爾街日》《自然》等爭相報導!
★《邏輯思維》羅振宇、《最強大腦》Dr.一致推薦!
★特別收錄:5 種金錢病態人格檢測 

你知道「數過鈔票的手比較不怕燙」「收到髒錢讓人容易做壞事」嗎?
這不是生活雜學,而是全球一流媒體爭相報導的實驗結論!
讓備受國際推崇的心理學家告訴你,金錢不只是交易工具,
更會牽動我們的情緒、人際關係、行為和決策……
你怎樣看待錢,就會得到怎樣的人生。 

【專業推薦】
畢德歐夫 投資理財作家  
李哲緯 (鮪爸) 交易心理教練˙Podcast「投資心理室」主持人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Jet Lee的投資隨筆版主
小印 作者˙整理鍊金術師

雨果 《ETF存股》系列作者──
金錢是一種工具,如何使用金錢,展現出的是你的人生價值觀,同樣一筆錢,有技巧的用可以為你帶來更多的價值,而有時可能花了錢還討人厭。我們該如何看待金錢?這本書讓你了解很多不同的面相。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許多人的一生都為了金錢煩惱,汲汲營營追求更多財富。但卻不曾想過,金錢與人的關係為何?這本書透過實徵研究,帶你理解金錢如何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道德水準,讓你更知道如何真正成為金錢的主人,而非一直為錢所苦。 

彭凱平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心理學系系主任──
周教授長期思考人與金錢的關係,這本書集合了她大量的研究和很多有趣的結論,更投入了她強烈的人文關懷與科學意志。開卷有益,相信這本書一定會讓你重新認識金錢,認識金錢編織的這張社會大網。 

Dr.魏 北京大學教授˙《最強大腦》科學判官──
你怎麼看待錢,就會得到怎樣的人生。這本書幫助你重新樹立金錢觀念,撿到六便士,也看到月亮。 

黃菡 《非誠勿擾》嘉賓˙心理學教授──
這本書的價值不只在於讓你重新認識金錢,更重要的是幫助你認清自己。 

鄭毓煌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博士生導師──
金錢究竟是不是萬惡之源?除了作為一般等價物的交易價值,金錢對我們還意味著什麼?「錢要花在刀口上」,那麼刀口究竟在哪?這些問題,這本金錢心理學都將給你答案! 

魏知超 心理學科普作家──
寓意於利,於大俗中悟大道,才是一個生活在現代世界的體面人應有的金錢觀。

吳曉波 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長江學者──
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德。」本書是周教授透過有趣的實驗,讓你我他有一面讓自己詫異和驚訝的魔鏡。各位可以好好把玩,細細品味,自會樂在其中。 

【內容簡介】
中有80%的快樂關,但80%的痛苦錢脫不了關係
了解金錢心理學,讓人生更愉悅幸福。 
國際媒體和期刊爭相報導的有趣實驗,
帶你認識你與錢、與人、與世界的關係,學會怎麼愛錢、用錢、存錢和投資。 
你知道嗎?
☉數過錢之後,手會更不怕燙,也更耐寒!
☉人有五種跟錢有關的病態人格,你會是哪一種呢?
☉沒有身高、顏值幫你加薪,穿戴打破常規也能提高身價!
☉為什麼聽到別人說你很愛錢,會覺得刺耳?
☉心想的是名表保值,卻偏偏說「我是因為0秒誤差才買的」?
☉「運氣投資」,捐錢給流浪漢會讓你成功錄取好工作!
☉「跳樓價」「打到骨折」和「不打折,天天低價」哪個賣得好?
☉拿著100元紙鈔和100元零錢的人,誰更願意花錢買口香糖?

你怎麼用錢,決定你是怎樣的人!
本書作者對於金錢心理有長期、深入又有趣的研究。透過本書,她將告訴你,金錢不只是一種交換工具,金錢本身有著七情六欲,還會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道德水準。她要帶你重新認識金錢、認識自己,做金錢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作者簡介】周欣悅
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行銷系主任。她的研究聚焦於複雜情緒。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和優秀青年基金。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等項目。她的研究曾被《紐約時報》《時代週刊》《自然》和《科學》等刊物專文報導,關鍵實驗被BBC的科學紀錄片拍攝收錄。連續七年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S0600021
ISBN:9789861366722
EISBN:9789861366739
368頁,25開,西翻,平裝,單色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Pubu、Hyread、my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博客來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 關於金錢,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彭凱平
〈推薦序〉 金錢讀心術 魏知超
〈自 序〉 金錢不只是一種工具 

第一章 金錢與個人情感
01五種金錢病態人格,你屬於哪一種?
02如何保護你的感情不被金錢所傷?
03有錢可能會讓你無趣
04有錢人更幸福是「聚焦幻覺」惹的禍
05金錢不會改變你,只會放大你
06金錢也有「七情六欲」
07小心用炫耀性消費吸引你的男生
08以「貌」取錢,金錢的外在會怎樣影響你?
09長得好看能讓你賺更多的錢嗎?
10身高與賺錢能力的潛在關係
11不懂花錢,會讓你成為金錢的奴隸
12什麼樣的人會變得拜金?
13什麼樣的人最容易有中產焦慮?
14貧窮限制想像力,有錢會限制「視力」
15「口紅效應」的勵志理由
16「運氣投資」,你可以試試花錢做善事
17面對死亡,你可以用金錢來降低焦慮 

第二章 金錢與社會生活
01你是不是朋友圈裡最窮的人?
02盲目「秀曬炫」很可能會讓你沒朋友
03外貌和穿著如何影響別人對你的身價判斷
04女性性感自拍照背後的經濟學邏輯
05從花錢保守或冒險,看出你與錢的心理距離
06「隱形貧困人口」背後的心理學成因
07罰款的副作用
08不是所有賠償都可以用錢來解決
09平均分配,有時反而會讓人覺得不公平
10金錢非萬能,小心獎勵窒息
11跟人勸募前,最好先請他捐出時間
12讓窮人和富人捐贈,要用不同的方法
13募款時,長得好看真有那麼重要嗎?
14「受害者識別效應」讓你更願意慷慨解囊
15寧可不做好人,也不想做一個小氣的好人
16戶籍的經濟價值
17貧窮的科學家反而能做出重要的科學創舉 

第三章 金錢與消費行為
01如何科學地要到一筆錢?
02為什麼你買菜討價還價,但買化妝品絕不手軟?
03為何花大錢辦的健身中心會員卡,最後還是浪費了?
04錨定效應,你不相信這個價格,但仍會上當
05誤區效應!別人都是冤大頭
06「只買貴的不買對的」背後的正向心理學意義
07貴與不便宜的餐廳,你更願意去哪家?
08「復仇者聯盟」周邊商品,你願意買鋼鐵人還是薩諾斯?
09錢花還是不花,你只差一個藉口
10深陷痛苦時,你應該花錢買什麼?
11把賺的錢花在別人身上更幸福
12想要更幸福,比起物質你更應該花錢買體驗
13購物時把手放進口袋裡,就能省錢
14利用面額效應,能讓你少花錢
15小心商家定價的「隱形設計」
16花外幣哪裡不一樣?
17現金與電子錢如何影響你?
18有時候打折反而會趕走你的消費者
19如何降低你的「支付痛苦」?
20距離會影響你對錢的價值判斷
21損失厭惡也不是永遠都成立 

第四章 金錢與家庭生活
01認為時間就是金錢,可不是什麼好事
02造成你花錢不手軟的原因,原來是這些
03三個簡單方法,讓你的存款直線上升
04這樣做可以幫助你節省預算
05夫妻帳戶合併與獨立,會影響你如何花錢
06貧窮會限制你在食物上的自製力
07金錢會不會改變一個男人對你的愛?
08有錢會讓你成為更棒的父母嗎?
09怎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更會賺錢?
10貧困之家真的難出貴子嗎?

第五章 金錢與道德批判
01金錢只是一個代罪羔羊
02當錢與良心衝突時,你是個更好的人嗎?
03「有錢能使鬼推磨」,但錢卻不能做到這些事
04為什麼錢不能用來買文憑、移植器官?
05當你中了頭獎,意外之財會怎樣改變你?
06有錢人和窮人,誰更小氣?
07有錢人的道德水準更高,還是更低?
08經濟學會讓人的道德水準降低嗎? 

看更多

各界推薦

推薦序
關於金錢,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 彭凱平

4000 多年前,「錢」在人類歷史的舞臺上閃亮登場,開始在社會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錢,但我們又不能只為錢而活。金錢當然很重要,但是再重要也不能讓錢成為生活的唯一目標。有人說「只有你愛錢,錢才會愛你」,但是我們對自己的愛錢心態與金錢的愛我之意,又真正了解多少?

除了上面的問題,當我們想到錢的時候,還會出現一大堆平時好像聽過,卻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的問題。例如:金錢與人究竟是何種關係?金錢怎樣影響人的情感、道德及消費行為?人們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金錢?人們究竟賦予了金錢何種意義?還有,你肯定不知道金錢本身也有七情六欲吧!我想,到此為止,你已經對這些與金錢直接相關的問題產生了疑惑。

錢,究竟是什麼?

幸運的是,透過閱讀本書,你終於有機會和人美又幽默,學術界出了名的「女神教授」周欣悅一起探究這些有趣又重要的問題了。這本書饒富趣味又引人深思,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用有趣的心理學實驗、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鮮活有趣的故事,帶你既客觀又感性地認識形象豐盛的金錢,與你攜手一同揭開金錢的神祕面紗。並且每個人都可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思考自己是否做了金錢的奴隸,又如何才能成為金錢的主人。

這本書的價值不只在於讓你重新認識金錢,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找到那個真正「一睜開眼就賺到錢」幸福且成功的自己。你怎樣看待錢,就會得到怎樣的人生。讓這本書幫助你重建金錢觀,「撿到六便士,也看到月亮」(出自毛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象徵遙不可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為生存不得不低頭的五斗米)。

金錢是萬惡之源嗎?

除了作為一般財貨具有交換價值,金錢對你來說還意味著什麼?「錢要花在刀口上」,那麼刀口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從這本書裡,你會找到這些答案,並且懂得金錢也有「生命與感情」,知道金錢在影響你的情緒、人際關係、消費行為和決策等方面一點也不含糊。

這還是一本會顛覆你某些既定認知的書。我們周遭應該都有不少人認為:「時間就是金錢」「有錢會讓我成為更棒的父母」「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但作者在本書裡將告訴你,這可不是什麼好事、不見得靠得住,更不是什麼值得宣揚的事……

你和金錢的關係還好嗎?

錢對你來說只是交換工具,還是欲望傀儡?是你在掌控它,還是你被它牽著走呢?人們常說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很重要,而這三觀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也反映一個人的性格。一般來說,研究金錢的往往是經濟學家和金融精英,但對於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來說,有需要學習從心理學的角度了解金錢,並把那些曾經的觀點放到日常生活中進行檢驗。聽一聽融貫中西的金錢心理學專家怎麼來理解金錢,我想,這不管是對於正在「月光」邊緣掙扎的你,還是「數錢數到手抽筋」的你,都會受益匪淺。

作者長期思考人與金錢的關係,本書集合了她大量的研究和很多有趣的結論,更凝結了她強烈的人文關懷與科學意識。開卷有益,相信這本書一定會讓你重新認識金錢,認識金錢編織的這張社會大網。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視角—當人們把金錢的意義從市場轉移到每個人的心中時,金錢就不只是購買物品、保存財富的媒介那麼簡單了。在人類的主觀世界裡,與錢有關的事情,從來都滿含著人性的色彩。

 

推薦序
金錢讀心術
心理學科普作家 魏知超

心理學是一個「讀心術」的江湖,江湖裡的各大門派都有自己的讀心絕招。情緒專家用微表情推測人們的所思所感;人格專家用問卷和測驗將人分門別類;認知神經科學家用腦成像設備為自己換上透視心靈的火眼金睛⋯⋯江湖中的各路好手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透過各種行為、生理上的蛛絲馬跡來窺探人們心智運轉的奧祕。

本書作者是這江湖中的頂尖好手,她的獨門絕技乍一聽頗為另類;她使用的讀心道具,是金錢,並以一系列「金錢研究」獨步天下,盛名遠播。在我的印象中,雖然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心理學工作者能做出比肩國外學者的頂級研究成績,但像她的研究這樣,既能在學術品質上無比厲害,又能突破局限被國際媒體競相報導、被網友津津樂道的,屈指可數。

在她的眾多成果中,先一步突破同業的,當屬「數錢可以鎮痛」的研究。什麼?數一數錢就可以緩解痛苦?沒錯。她與共同研究者將這項「數錢可以緩解人們的生理痛苦,降低人們被社會排斥的焦慮感,還能提升人們的精神力量,讓人變得更為自信和滿足」的研究結果發表在頂級心理學期刊《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我們在感嘆研究結論有趣之餘,再細想下去就會發現,這個研究揭示出金錢可能提供了一種廣泛的心理保護,在這層保護下,人的心智和行為會發生一系列微妙的變化。

她後來的不少研究都自帶這種「乍一聽有悖常理的趣味,細思下去發人深省」的屬性。也難怪她的研究成果屢屢成為媒體寵兒,被包括《自然》、BBC 英國廣播公司在內的國際媒體廣泛報導了。

那麼,她手中的這柄神兵利器—金錢—可以用來「讀心」,用來幫助我們增進對自身的理解嗎?當然可以。

世俗智慧告訴我們: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當我們讀完這本書後就能深刻體會到,金錢可遠不止是身外之物,它會在我們活著的每時每刻塑造我們的心智;而人性中有些不易被觀察到的隱晦面,也往往會在與金錢的互動中一一揭露。

人的心智既被金錢塑造,也藉金錢暴露。所以想要了解一個人的話,不妨去看看他如何與金錢互動。從人與金錢的往來中理解人性,便是本書所要展示的「金錢讀心術」。

透過「金錢讀心術」可以觀察心智如何被金錢塑造

我們可從「數錢可以鎮痛」的研究裡領悟到,金錢可以提供我們強大的心理安全感,「家有餘糧,遇事不慌」。那麼,這分安全感又會把人們的行為導向何處呢?有些富人會因為這分安全感變得自信而富有魄力。這分魄力,就根植於金錢提供的安全感。但也有些富人會因為這分安全感而變得自我中心、失去同理心。

書中列舉的數項研究顯示,一些富人在思考問題時很少能做到換位思考,這讓他們在很多場合顯得目中無人。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既然錢能幫助他們解決大部分問題,那其他人對他們來說也就不太重要了,於是喪失了理解他人的動機。

我們或許早已聽過「窮人思維」「富人思維」這些詞,對金錢如何左右人的行為也有些模糊的印象,但當我們讀完書中這方面的研究案例後,還是會對金錢如何微妙而複雜地影響人的心智感到驚訝。

用「金錢讀心術」觀察隱藏的心智如何藉金錢暴露

書中提到一個消費行為中的有趣現象,叫「功能性藉口」—如果商家在宣傳奢侈品時附加一些實用性功能,人們會更願意購買。消費者購買奢侈品,明明看重的是品牌增值性,但似乎只有在為自己找到一個「為功能買單」的藉口時,才能理直氣壯地下訂。原因何在?這可能是因為多數消費者都默認「節儉」是社會認可的美德,所以在打算購買奢侈品時不自覺地背負上罪惡感。

而「實用性功能」正好給了他們一個自欺欺人的藉口:「我買這塊名表可不是為了炫耀,而是因為它計時準確。」這樣一來,購買奢侈品的罪惡感便大幅降低了。藉由這樣一個消費行為,隱藏在人們心中的道德制約得以清晰顯現。

人心難測,而這本書裡的大量研究和案例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如何從人們賺錢、花錢、看待錢的方式裡挖掘出他們內心的「真實」。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錢是俗物,古時候有身分地位的人對錢不屑一顧。可在金錢無孔不入的現代,不理解金錢,談何理解自己、理解世界?

這本書帶領讀者喻義於利,於大俗中悟大道。它展示的正是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有身分、重體統的人應有的金錢觀。

看更多

〈序〉金錢不只是一種工具

你經常看到錢,想到錢,說到錢。你也經常會被金錢驅使去做很多事情。
那麼金錢對你的心理、行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你可能會覺得,金錢無非是一種交換工具。我們追求金錢,是因為它很有用。
但是對心理學家來說,金錢不只是一種工具那麼簡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並不是簡單地把錢當作一種工具。比如說,朋友幫助我們搬家,我們可以花錢買點禮物送給他,但是不能掏出錢包來拿點錢給他。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經常要掩蓋金錢的交換。可以叫彩禮、束脩、纏頭,但是不能直接叫錢。例如春節時,我們不能直接給現金,而是遞一個紅包過去。對方拿到之後,也不能馬上打開紅包,拿出來數。有一些孩子不懂事,拿到紅包就馬上打開,這就讓人很尷尬。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有些人高調做慈善,給路人發現金,還讓大家舉著現金拍照時,感覺怪怪的,還覺得他的善心是有條件的。但是如果他發的是紅包,或者低調一點,我們就會覺得好多了。因為並不是我們把錢給對方,就能夠得到對方的感激,有時還會遭到對方的反感、厭惡,甚至仇恨。

金錢如何影響人際關係,我們如何用錢來提升而不是損害人際關係,是本書的一部分內容。

另外,我們還可以用錢來治癒痛苦。我在2008 年的一項研究就表明,金錢就好像是止痛藥,讓人們變得麻木,但是也可能讓人們上癮。而缺少金錢的保護,人們可能感受到更多的痛苦。2009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一家知名市調公司蓋洛普一起針對美國4.5 萬國民做了一項調查。他們發現,同樣一個負面事件,比如頭痛,如果是有錢人,痛苦會平均增加19%,但如果是窮人,痛苦就會增加31%。

雖然生活中80% 的喜劇跟金錢沒關係,但似乎80% 的悲劇都跟金錢有關。金錢和情感的關係也是本書的重點之一。

本書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如何花錢?」怎樣花錢才能讓自己感受到最大幸福?怎樣花錢才能凸顯明智?花錢同時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經濟學家喬治.羅文斯坦(George Lowenstein)曾舉過一個例子;當你去國外觀光,坐在一輛收費高昂的計程車上時,收費表每嘀一聲你就感到心痛一下,根本無心欣賞沿途風光。

梁實秋作品〈代溝〉裡說「愛錢的人,就是守財奴。就好像把孔方兄一個個地穿掛在他的肋骨上,取下一個都是血絲糊拉的。」「英文俚語—勉強拿出一塊錢,叫作『咳出一塊錢』(cough up a dollar),表示錢藏於肺腑,要用力咳(cough up)才能取出。」

花錢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商家有的是辦法降低消費者的支付痛苦,讓消費者感覺不到痛。到底有哪些讓人心甘情願花錢的手法呢?這也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

我的幾項金錢研究被廣泛傳播之後,常有人來問我:「周老師,你為什麼研究錢啊?你是不是很愛錢?」我聽了就很不高興,有這麼說話的嗎?我當然也不是不愛錢,但是我不喜歡別人說我愛錢。我們說一個人愛錢,像是罵人的話,跟說他道德敗壞沒什麼兩樣。有錢人的道德會更加敗壞嗎?為什麼人們會覺得金錢很骯髒?如何用錢來提升道德?金錢和道德的關係,也是本書的一個重要內容。

金錢遠遠不只是一種工具那麼簡單,於是出現了金錢心理學這項領域,研究目的就是考察金錢對我們的情緒、人際關係、行為和決策到底產生了哪些影響。本書會展示一系列跟金錢有關的有趣現象,以及這些現象背後的人性。

莫頓.米勒(Merton Miller)說,想要了解一個人,就看他的錢去了哪裡。本書能幫助你了解自己,掌控自己;做金錢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看更多

試閱

第一章 金錢與個人情感

你以為金錢不會哭或笑、本身不具有人類的悲歡,
其實它也有七情六欲。 

02 如何保護你的感情不被金錢所傷?

你無法做到一邊談錢,一邊含情脈脈。金錢和愛情,似乎有點水火不容。那要怎樣才能正確地跟你的戀人談錢呢?

在婚姻裡,有一件事情不能輕易做,那就是提離婚。有些人一吵架就提離婚,對感情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是,這樣的傷害還是可以被修復的,另外有一件事情更是千萬不能做,那就是分家產。一旦兩個人坐下來分家產,說這是你的,這是我的,你應該給我多少錢⋯⋯這樣的話一出口,即使將來又和好了,感情也已產生很大的裂痕。

很多人都聽說過「談錢傷感情」。朋友幫你搬家,你可以送水果給他,也可以請他吃飯,但是如果你掏出錢包來給他一點現金,這就很不禮貌了,還可能惹他生氣。金錢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每一次你跟別人談起錢時,你們的關係就發生了變化。

有人說,交往之前一定要談錢,就像婚友社,參加者哪個人不是把自己的經濟條件擺在顯眼的位置?事實上,當我們需要建立一段新的感情時,最好不要談錢。

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范博文(Van Boven),康貝爾(Campbell),以及康乃爾大學的吉洛維奇(Gilovich),他們在2009 年共同發表了一項研究:讓一些彼此不認識的陌生人在一起成對聊天。聊天時,其中一半的人要跟對方談論和錢、物資有關的話題,而另外一半的人要跟對方談談體驗、經歷相關的話題。

這樣的談話進行了20 分鐘後,每個人都必須給對方打分數,評估一下先前的談話有多愉快。

結果顯示,如果對方談論的是體驗,那麼人們對對方的整體印象最佳分數達到6.52 分(總分7 分);如果對方談論的是財貨,人們對對方的印象評分只有5.42 分。不僅如此,在談論體驗時更加愉快,達到了6.52 分,但是話題一提到錢和物資,就會導致愉快程度大打折扣,只有5.69 分。

相親時,如果雙方一坐下來就談你賺多少錢我賺多少錢,那麼要碰撞出愛情火花幾乎是不可能的。你可以暗暗估量一下對方到底賺多少錢,比如看他開的車、住的地段。但是你不能赤裸裸地跟你的相親對象談錢,除非你真正想要的是一段經濟關係而非感情。

不光愛情和婚姻會被金錢所傷,友誼也會受到金錢傷害。2013 年上映的電影《海闊天空》在某種程度上是在向我們展示這個道理。三位主人公成東青、孟曉駿、王陽從上大學以來就一直是好兄弟,可是一起創業之後差點分道揚鑣。為什麼呢?

金錢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作「金錢單行道定理」。我們的周遭有兩種關係:一種是感情關係,比如你跟朋友、情人,都是感情關係,靠感情在維持;還有一種是經濟關係,比如你跟老闆、同事、合夥人,靠金錢在維持。什麼叫作單行道呢?就是,從感情關係轉變成經濟關係很容易,但是要從經濟關係轉變成感情關係就很難了。

當你和朋友決定一起做生意,或者你開了一家公司,聘請他來上班,你們就從感情關係變成了經濟關係。這很容易,但是想要從經濟關係再變回感情關係就難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朋友之間合夥做生意,不管生意成功或失敗,很多人的友誼都破裂了。想要重拾當年的友情會變得很困難,因為他們已經走上了這條單行道。

再如文章一開頭的例子。夫妻本來是感情關係,一旦坐下來分家產,就從感情關係變成了經濟關係,想再變回感情關係就很難了。就像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沒辦法回頭。

有人說:「周老師,我覺得伴侶談錢不傷感情,沒錢才傷感情。俗話說得好,貧賤夫妻百事哀。」我就問他:「你覺得,是貧賤夫妻一直在談錢和想著錢,還是有錢的夫妻一直在談錢和想著錢呢?」

答案不言而喻,當然是貧賤夫妻更常談錢。2019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Banerjee)就發現,窮人一直都需要想錢和談錢:這個帳單怎麼付、那個帳單怎麼付。有錢人才有自由不談錢。談錢讓人變得理性,因此會傷害感情。這就是為什麼貧賤夫妻百事哀。

不只談錢傷感情,看到錢或想到錢,也會傷感情。2006 年,我的一個合作者,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福斯(Vohs)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成果最後發表在《科學》期刊上。實驗發現,當看到或想到錢之後,人們會變得更加不願意幫助別人,在自己需要幫助時也更不情願求助他人。其中一項實驗很有趣,他讓助理故意在某人面前掉了一盒鉛筆,觀察發現,如果那人之前看過錢的圖片,就更加不願意幫別人撿起鉛筆。金錢讓我們感覺自己很強大,覺得自己就夠了,不需要跟他人建立聯繫。

談錢傷感情,那怎麼辦呢?這裡告訴各位兩個辦法:第一、把錢變得不像錢。這是我們經常做的事情。比如過年

發紅包時,按照習俗要把錢先放進一個紅色信封裡藏起來。如果你剛好沒紅包,直接把一疊現金遞過去,氣氛肯定會很尷尬。包上一個紅包,並不完全是為了討吉利,更寓意著金錢的交換需要被掩蓋。

想一想,如果有個孩子一拿到紅包,就當場打開把錢拿出來數一數,現場氣氛會不會有點尷尬?某些企業家衣錦還鄉給村裡每個人發一萬現金,還讓大家舉著現金拍照。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這樣的新聞怎麼聽都覺得像是負面新聞,反而抹黑了這些企業家。如果換成給每個人發兩袋米,聽起是不是好多了。金錢的交換需要被掩蓋,才顯得含情脈脈。

我們經常透過錢來表達愛。錢不僅是交換工具,還是表達對他人情感的媒介。益博投資諮詢公司(IFOP)在2002 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法國人認為追求女人是一件關於錢的事。一個人的經濟能力是吸引異性的王牌。你當然需要花錢,但是不能赤裸裸地丟一疊錢給你的女神,說「今天沒給你買禮物,所以這個錢給你花」。這樣做很不明智。你最好把錢用某種形式掩蓋起來,讓錢變得不像錢再送給她,給她買鮮花、鑽石、包包、車子、房子⋯⋯聽起來很虛偽,但的確很必要。在東方,什麼時候可以赤裸裸地給錢呢?一種是血緣關係,一種是法律關係。這兩種關係足夠牢固,赤裸裸地給錢也不會傷害到關係。

第二、建立一個自動管理金錢的機制,以便不需要談錢。事實上,錢是離婚的一個重要原因,比重僅次於出軌。夫妻雙方不應該讓錢變成關注焦點,也就是不要太去關心錢。怎樣處理錢,哪些事情怎樣付帳,需要盡快達成一個理財共識,建立起規則,並讓它自動運轉。

什麼樣的婚姻關係可以減少考慮錢呢?有三種情況:第一、雙方收入平等時,會較少考慮到錢;第二、雙方擁有共同帳戶時,會較少討論錢;第三、雙方的理財觀相似時,會更少考慮錢和討論錢。

首先建立一個共同帳戶,夫妻共用帳戶是一種信任的證明,是承諾共同實現人生目標的具體表現,也是夫妻共同意志的擔保。與此同時,夫妻雙方要各自留下一部分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並且事先討論好各種帳單的自動處理辦法。這樣就能在夫妻生活裡更少地談論錢。

05 金錢不會改變你,只會放大你

財務自由,就是做你自己的自由。

有人說過,世界上80% 的喜劇都跟金錢無關,但是80% 的悲劇都跟錢有關。當痛苦降臨時,金錢就變成了「救世主」。真的是這樣嗎?

2009 年,我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首先,我們告訴參加實驗的大學生需要測試他們的手指是否靈活。因此,要求他們盡可能快速地用手指數東西。其中一組大學生數80 張100 元的鈔票,而另一組則數同樣尺寸的80 張紙。

接下來,用一個常見的熱水任務來誘發疼痛。一組大學生將手指放到50℃的水裡30 秒,另一組將手指放到43℃的水裡30秒。要知道,50℃已經超過人類皮膚可承受的限度,會帶來強烈的疼痛感,而43℃則是非常舒適的溫水。然後讓他們彙報感受到的疼痛程度。結果發現,那些之前只是數了白紙的大學生,彙報在50℃水中浸了30 秒後疼痛感非常強。然而在同樣實驗條件下,那些數過錢的大學生不覺得有多痛。另外,無論是數錢還是數紙,他們把手放到43℃水中時彙報的疼痛感沒太大差異,都很低。數錢可以降低人們對疼痛的感受。這個實驗因為有趣,被BBC 的一個科學紀錄片所收錄。他們在倫敦的一個實驗室複製了這項實驗,用被試者在冰水裡的持續時間作為因變數,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數過錢的被試者能將手放到冰水裡更長的時間。這個結果跟我們的結論相互印證,也就是說,數過錢的被試者,不但感覺到的疼痛感更低,而且對疼痛的耐受力也更高。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保羅.韋伯利(Paul Webley)認為,金錢是一種毒品,也是一種藥物。你如果問我,金錢到底是什麼藥,我會告訴你,「止痛藥」。

金錢可以止痛,這個發現不光在實驗室可以看到,在現實生活中也已經被驗證。當一件不幸的事情降臨時,你覺得是有錢人更容易受到影響,還是窮人更容易受到影響呢?

2009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和蓋洛普市調公司一起對美國4.5 萬國民做了一項調查。他們發現,同一件讓人難受的事,在窮人身上產生的痛苦程度要大於有錢人。例如,當人們的月收入在3,000 美元以上時,不頭痛的有錢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難受分數是19 分(滿分為100 分),而原本就有頭痛的有錢人的難受分數是38 分。也就是說,頭痛會把有錢人的難受程度提高19 分。另外,對於那些月收入低於1,000 美元的窮人來說,日常生活中的難受分數是38 分,而頭痛的窮人,難受分數會上漲到70 分,增加了32 分。不光頭痛如此,其他疾病、

離婚、孤獨等生活中的各種痛苦也一樣,這些問題給窮人帶來的心理痛苦更大。當這些問題發生在有錢人身上時,產生的痛苦似乎都變小了。金錢可以幫人們抵禦人生中的各種痛苦。

我們的這項研究發表後被11 個國家的媒體所報導,引起了很大的迴響。當時很多人提出批評,說我們在鼓吹拜金主義和物質主義。其實我們的結論是「金錢可以鎮痛」,並不是「金錢可以帶來幸福」,這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我說「服用止痛藥可以鎮痛」,並不意味著鼓勵人們尋求止痛藥。

金錢能保護你,幫你緩解痛苦。而且讓你有一種自由感。

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曾說:「我必須研習政治與戰爭,這樣我的兒子才能自由地學習數學和哲學。我兒子學了數學、哲學、地理、自然、歷史、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後,他的兒子才有機會學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掛毯和瓷器。」什麼是財務自由?就是你有充飢的麵包、取暖的壁爐,它讓你有底氣、有自由去學習這些「浪漫又無用」的詩詞歌賦、音樂戲劇;就是你知道自己可以對哪些不好的事情說「NO」的自由。

當金錢給了你足夠的安全和自由時,你會覺得自己非常強大,可以隨心所欲;就更加不用顧及別人的眼光或世俗的標準;你是可以給自己的人生制定規則的人。這就是所謂的財務自由。

經常有人說,男人有錢就變壞。就好像是錢改變了男人的人格一樣。其實金錢不會改變你,金錢只會放大你。

看看最新出爐的「財務自由」標準:「奶茶自由」「星巴克自由」「櫻桃自由」。財務自由意味著你可以毫不猶豫地喝最香甜的奶茶、選最大杯的星巴克、吃最大顆的櫻桃,俯仰之間,你的心也會跟著膨脹起來。

2006 年,明尼蘇達大學市場行銷學教授凱薩琳.沃斯(Kathleen Vohs)曾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金錢會讓人自我膨脹。他們邀請了一群大學生來到實驗室,首先在電腦上完成一個不相干的任務,任務結束後,大學生們就會看到電腦啟動的螢幕保護畫面。

沃斯在螢幕保護畫面上做了手腳:一半的人看到的畫面是成群結隊的熱帶魚,而另外一半的人看到的是一堆鈔票。研究者這樣設計,主要是想讓這一半的人看到錢或想到錢。

然後研究者告訴這些人,接下來他們需要完成另一項任務,和另一項實驗參與者進行討論,但是這個人現在還沒來,他們可以先拿兩張椅子進去,供雙方就座。

於是,這些人就把兩張椅子放在一間空房間內。他們沒想到的是,研究者記錄了這兩張椅子之間的距離。

結果發現,看到熱帶魚的人置放兩張椅子的平均距離是80公分左右,看到鈔票的人則會把兩張椅子的距離拉更遠,平均達118 公分。

一般來說,一個人需要的個人空間不會超過100 公分。但是當你看到錢或想到錢之後,你需要的空間就變大了。

金錢會讓你把現有的自己放得很大。如果你脾氣很差,那麼金錢會讓你的脾氣變得更差;如果你內心是個自戀狂,金錢會讓你更加自戀。但是,如果你很善良,金錢會讓你變得更加善良;如果你內心很低調,金錢會讓你變得更加低調。

【參考文獻】
全書各章節所參考引用的相關文獻請至書活網(www.booklife.com.tw)搜尋本書書籍頁面取得。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