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S0100052

天才的創造法

作者 川島隆太
譯者 何月華
出版日 2006-01-19
定價 $230
優惠價 79折 $182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是什麼讓百歲的癡呆症患者,在一年內學會100個英文單字?
藉著日常生活中簡易的鍛鍊,成為天才非難事!

天才之異於常人,在其擁有出人意表的點子;而這些點子,基礎在於「個人的格局」。擁有較大格局的人,在超越自我常識框架之下,才會孕育出能贏得旁人肯定的靈感。
川島博士在多年的腦科學研究中發現,格局的擴充和大腦前額葉皮質區的活動能力有很大的關係。而這塊區域的鍛鍊,只需要一些簡易的方法就可達成!
本書中提到的方法,人人可做、隨時可做。像是簡單的數學運算、書本朗讀、和別人談話、做菜等等,皆可讓你的腦子產生電流變化,不自覺地擴大了自己腦能力的範疇!文中所提到例子,並實際地輔以腦機能顯像技術來做科學上的驗證。
不管年紀大小,不論頭腦好壞,現在開始動手做,你也可成為天才!
人都可輕易達成的方法,讓你成為有才華的天才!



作者介紹
川島隆太(kawasima ryuta)

1959年生於千葉市。東北大學醫學部畢業,並於該大學修完醫學研究科課程,醫學博士。瑞典卡洛林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東北大學高齡醫學研究所助理,並曾擔任該係所的講師,目前擔任東北大學未來科學技術共同研究中心教授職位。著作有《成人鍛鍊大腦專用習題》《自己的大腦自己栽培》《高機能腦機能顯像技術》等多本。
被譽為「腦機能顯像技術」的翹楚,目前仍活躍於全球腦科學界的第一線。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S0100052
ISBN:9861360727
頁數:212,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861360727
看更多

試閱

能夠靈光乍現的基礎在於所謂「個人的格局」,而格局的大小則和智慧、知識成正比。格局小的人,自認為有超乎個人常識以外的特殊點子,但看在格局較大的人眼中,依舊不出一般常識的範疇,也意味著毫無價值。而唯有擁有較大格局的人,他們在超越自我常識框架之下,才會孕育出能贏得旁人肯定的靈感。

此外,我們也必須了解天才與秀才的差異。所謂的天才,是意味著就自己的格局而言根本望塵莫及,儘管如何努力都無法到達那種境界,而擁有這等才華的人便會稱之為天才。而所謂秀才,是在自我的格局下多少能夠理解、甚且如果自己多加努力,或許也能夠並駕齊驅,這種人便稱之為秀才。而兩者的概念都是相對於個人格局的大小。如果能擴大自己的格局,首先你的世界中所謂秀才就會消失,而被你視為天才的人應該也會相對減少。

然而,所謂的格局又是從何而來呢?沒錯,顯然這是源自於我們大腦的活動。所謂靈光乍現絕不是突如其來的從天而降。而是因為腦部的活動,而促使我們能靈光乍現。這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大腦中透過電氣訊號或化學物質傳導而產生,是非常物理性、而極其複雜的神經活動,進而激發靈感、為才華催生。大腦內部有各種不同的機能領域、而且各司其職。我們大腦中位於額葉腦的前皮質區就是我們儲存才能的庫房,而我們已經得知,所謂靈光乍現的能力也是來自於前額葉皮質區。

我所關注的前額葉皮質區,並非呈直線性成長。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細胞在剛出生至3歲間迅速發育,在過了3歲後,成長幅度就會趨緩。直到11~12歲,前額葉皮質區的發育再度變得非常活潑。前額葉皮質區的發育在0歲到3歲、11、12歲到18歲間達到巔峰,這條前額葉皮質區的成長S曲線,是透過百年前德國多本有關解剖教科書彙整得知。那是實際透過顯微鏡,測量腦神經細胞的大小(體積)的結果。而一般認為,神經細胞的大小取決於連結神經細胞的凸觸的數量。因此,所謂神經細胞長大就意味著腦神經細胞網路發達,可以傳遞更多的資訊。

在大腦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神經細胞長大外,還包括大腦細胞的髓鞘化。簡而言之,就是有如電線般,負責連結腦神經細胞的神經纖維,產生絕緣作用。即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能精確的進行資訊處理、以維持生命。腦內各種司掌基本機能的領域會產生絕緣化。主宰肌肉運動的運動中樞、關係能否看見的視覺中樞、聽取聲音的聽覺中樞、以及司掌觸覺的感覺中樞等,在嬰兒出生後不久,便會完成絕緣化。而最後完成絕緣作業的則是前額葉皮質區。根據解剖資料顯示,這項作業大約到18~20歲之間才會完成。由此可知前額葉皮質區是發育最慢的部位。

前額葉皮質區發育為何最慢,有些人認為,這是由於這項功能和基本生存沒有太大關係。至於運動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感覺中樞,是「維繫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領域。而前額葉皮質區則是追求更高層次的目的-「延續生命」時不可或缺的部位。人的大腦和其他動物的最大差異在於,「延續生命」時不可或缺的前額葉皮質區的容量不同。此外,人類獨具的能力中,包括數字概念、語言的學習等,也是源自於前額葉皮質區的發達。如此看來,我們希望成為天才的關鍵似乎也就在前額葉皮質區。
原本我所屬的腦機能顯像研究小組,是針對甚麼事都沒做、腦內一片空白時的大腦機能進行拍攝。而這也成了令人慶幸的抉擇。因為如今我們可以就從事各種活動時腦部的運作,和啥事都不做時的腦部資料進行比對,由此便能看出,人類在從事甚麼活動時,前額葉皮質區的運作最為活絡。從中,我們獲得結論是,做「朗讀」和「簡單演算」。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實驗發現,只要從事朗讀或間單的計算,我們的大腦內,不論是右腦、左腦或前額葉皮質區等各領域,都會同時變得非常活躍。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