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步驟,讓人想挺你:學會「被看好」的特質,貴人就會出現
7個步驟,讓人想挺你:學會「被看好」的特質,貴人就會出現
close
商品編號:P0900255

7個步驟,讓人想挺你:學會「被看好」的特質,貴人就會出現

Backable: The Surprising Truth Behind What Makes People Take a Chance on You
作者原文名 Suneel Gupta
譯者 林麗雪
出版日 2025-08-01
定價 $370
優惠價 79折 $292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 試閱

內容簡介

★★★★★重磅推薦──

里德.霍夫曼,領英共同創辦人
丹尼爾.品克,暢銷書作家
麥克.克里格,Instagram共同創辦人
劉俊成,前特斯拉亞太科技長、現Xelerate Ventures 創辦人與總裁
馬克凡 Mark.Ven Chao,《關鍵思維》作者、IMV 品牌執行長 

紐約證券交易所創新代表人物、哈佛大學備受矚目的熱門課程
奧斯卡得獎製片人、獨角獸新創創辦人、樂高、皮克斯等指標企業高層,親身實證! 

一個徹底翻轉人生的領悟!
那些改變環境的人不僅聰明,更擁有一種祕而不宣的超能力
當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們會受到觸動、採取行動。
因為他們是:值得相挺的(backable)的人!
7個具體且可行的策略,讓你也被看好、對你鼎力相挺! 

※※※※※※※※※※※※※※※※※※※※※※※

有些人能讓投資人或老闆、主管相信他們,有些人卻不行。
問題出在哪裡呢?
這種人格特質與魅力,學得會嗎?
誰會不想擁有這種吸引貴人的能力呢?

※※※※※※※※※※※※※※※※※※※※※※※ 

當本書作者桑尼爾.古普塔的創業提案一再遭投資人拒絕後,他很自然的浮現了這些疑問。
他知道問題不在經驗、學歷或完美的商業計畫,而在一種隱藏的人格特質。
他想學、想翻轉命運、想成為貴人願意不惜代價相挺的人! 

於是,古普塔從自己慘痛的經驗,並親身採訪、研究數百位全球最成功人士,濃縮出如何讓自己的想法得到別人願意相挺的7個步驟

第1步:先說服自己
第2步:設定一個核心人物
第3步:用心找到的獨到祕密
第4步:讓人覺得這是「勢在必行」的選擇
第5步:把局外人變成同陣營夥伴
第6步:正式上場前,不斷熱身練習
第7步:卸下自我的包袱 

結果,他籌到數百萬美元、推動大企業的重大變革,甚至說服自己的8歲女兒願意主動打掃房間。他從在團隊會議中不敢發言,變成能夠自信地在蜜雪兒.歐巴馬和提姆.庫克等人的辦公室中發表想法,並在4年內讓公司成長到2,000萬美元的規模。

這套方法甚至讓他從《紐約時報》報導中的「失敗代言人」,逆襲成為蘋果 App Store「年度最佳應用程式」創辦人、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創新標竿」,寫下屬於自己的傳奇。

無論你是夢想創業、有好點子卻找不到投資人、想讓公司更上一層樓,或是想抓住人生中決定性的機會,古普塔的祕訣都能幫助你獲得有力的貴人,擁有超絕的人格魅力!

強力推薦

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渴望提升說服力、擴大影響力,並實現夢想的專業人士。透過作者分享的七個步驟,你將學會如何從內心說服自己,進而打動他人,贏得真正的支持與合作。
──劉俊成,前特斯拉亞太科技長,現Xelerate Ventures 創辦人、總裁 

最成功的人不僅僅是出色……他們是值得相挺的。這是我在招募領導人和資助創業者時最看重的特質──現在我有了一個好名字,也有了一本書來說明需要怎樣做。無論你是想在公司裡出人頭地,還是想從零開始建立一家創業公司,這本吸引人的書是你的必讀之作。
──里德.霍夫曼,領英共同創辦人 

最傑出的人,不只是才華洋溢……他們更是值得相挺的。這本傑出的書可以成為你的祕密武器,讓你的想法實現。
──丹尼爾.品克,《什麼時候是好時候》作者 

這本書真是勇敢。我感覺自己就像和Suneel坐在一起,聽他揭開任何人都能採取的祕密步驟,脫穎而出並實現夢想。
──雷舒瑪.索雅妮,《勇敢不完美》作者 

值得相挺不僅僅是名人和執行長的特權。這是每個想要在世界上成功的人所需的技能。這本書將改變職業生涯的軌跡,將新想法推向世界,並在未來幾年激發派對上的話題。
──珍妮佛.艾克,《幽默》作者 

Suneel Gupta揭示了我在領導者、活動家和企業家中尋找的「X因素」。成為值得相挺的人會改變世界對你的看法──以及你對自己的看法。
──布萊恩.葛瑟,奧斯卡金獎製作人 

本書提供了一種易讀且可行的方法,讓你的想法能夠成真。無論你是在推銷一個新創企業,還是為公司下一個產品提出想法,你都會在書中發現大量的見解和故事。
──麥克.克里格,Instagram共同創辦人 

作者簡介
桑尼爾.古普塔(Suneel Gupta

榮獲蘋果 App Store「年度最佳應用程式」的行動平台企業Rise共同創辦人。
他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曾進入開發 Firefox 瀏覽器的 Mozilla 公司,主導產品開發與上市計畫。後來被《富比士》評為「史上成長最快的公司」Groupon延攬,但在公司市值暴跌後辭職。歷經刻骨銘心的失敗後,他從自身經驗,以及採訪和研究了伊隆.馬斯克、里德.霍夫曼、傑夫.貝佐斯等數百位極具影響力的成功企業人士後,精煉出讓人對你有信心、願意相挺的7個步驟。
古普塔後來創辦的Rise,運用這套方法後,成功獲得Google Ventures 等創投基金投資,也成為白宮推動對抗肥胖運動的合作夥伴,後來該公司以2,000萬美元被醫療服務企業One Medical收購。古普塔從《紐約時報》所描述的失敗代表,轉變成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創新代表人物」。
古普塔目前也在哈佛大學開設課程,指導學生透過《7個步驟,讓人想挺你》一書中的方法,成功贏得有力的靠山。 

卡莉.阿德勒(Carlye Adler
獲獎無數的記者,也是四本《紐約時報》暢銷書的合著者。她與丈夫和兩個女兒住在康乃狄克州。 

譯者簡介
林麗雪

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譯作類金籤獎得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曾任職國會助理、記者與編輯。喜愛大自然與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熱愛文字工作。
譯有《選擇,不只是選擇》、《超級思維》等書。

看更多

得獎紀錄

商業周刊1971期書摘推薦
讀冊書店當月選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900255
ISBN:9789861345451
EISBN:9789861345444
288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Hyread、Pubu、momo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灰熊iRead、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民、PChome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   贏得他人支持,是不可或缺的超能力  劉俊成
好評推薦
前言  翻轉人生,從贏得別人相挺開始 

PART 1──7個步驟,從沒人看好,到人人相挺

‖步驟1:先說服自己
給新構想孵化時間
正面迎擊反對意見
重視拋棄式作品的價值
衡量你的情感跑道 

‖步驟2:設定一個核心人物
我們會對「一個人」產生共鳴
分鏡腳本是同理心的橋梁
牢記你服務的核心人物 

‖步驟3:用心找到的獨到祕密
尋找谷歌搜尋不到的事
用努力讓人著迷 

‖步驟4:讓人覺得這是「勢在必行」的選擇
像「沙發上的人類學家」一樣觀察世界
化解「押錯寶」的恐懼
現在進行式的行動
願景應該根據現實,而不是空想 

‖步驟5:把局外人變成同陣營夥伴
與其把構想說死,不如展現它的可能性
別漏掉「我們的故事」
讓參與者成為英雄
構想不可以百分之百定案,留點想像空間 

‖步驟6:正式上場前,不斷熱身練習
場地太小根本不是問題
接受丟臉和負面回饋
不要問:「你覺得怎麼樣?」
建立你的支持圈
二十一次法則
打掉重練你的風格 

‖步驟7:卸下自我的包袱
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示範
聚光燈要照在「訊息」,而不是「自己」
取悅所有人,不如找到真心喜愛的人 

各章精華摘要

PART 2──近距離學習值得相挺人士的祕訣

‧如何讓你的信念像「刮鬍刀片」一樣鋒利 ▍創投家──克斯汀・格林
‧身歷其境的力量,讓《鐵達尼號》得以實現 ▍娛樂公司高層與投資家──彼得.錢寧
‧不是追逐綠色潮流,而是看見永續未來 ▍企業家──亞當・洛瑞
‧扮演人類學家的重點不在觀察,而是同理心 ▍顧問、投資家和企業家──提娜・夏基
‧得靠努力爭取到的未來,不必大費唇舌 ▍企業家──安迪・鄧恩
‧最具原創性的,是人人都能共鳴的「故事」 ▍電影製片人──布萊恩・葛瑟
‧低調卻有力的說故事魅力 ▍創投家──安・山浦子
‧這就是我,你不喜歡也沒關係 ▍錄音師、DJ 和企業家──崔佛・麥克菲德里斯
‧熱情是裝不來的 ▍非營利組織領導者和教育者──約翰・鮑弗里 

結語 當下的遊戲
致謝
參考文獻 

看更多

推薦
贏得他人支持,是不可或缺的超能力
☉劉俊成 ▍前特斯拉亞太科技長,現Xelerate Ventures 創辦人、總裁 

身為在矽谷初創企業及跨國五百強企業中擔任過CIO、CTO、CDO,並擁有創投合夥人經驗的我,深刻理解在現代商業環境中,如何讓人願意支持你的理念與行動,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這也是我極力推薦《7個步驟,讓人想挺你》這本書的原因。

這本書由一位曾經歷職涯低谷、創業失敗,卻最終逆轉人生的創業家所著,內容直指「如何成為值得他人相挺的人」的核心祕密。書中提出的七個步驟,不僅是理論,更是作者在矽谷多次創業與推廣產品的實戰經驗,對我這樣在科技與投資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專業人士而言,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第一步「先說服自己」深得我心。身為企業高管,我見過太多優秀的技術專家或創業者,因為缺乏自信或對自身理念的堅定信念,導致無法有效說服團隊或投資人。作者以自身經歷說明,只有真正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才能自然流露出感染力,這是任何華麗簡報或演講技巧無法替代的基石。

第二步「設定一個核心人物」與第五步「把局外人變成同陣營夥伴」特別適合我在跨國企業與投資圈的實務操作。無論是推動企業數位轉型,還是為新創募資,找到關鍵決策者並讓他們成為支持者,是成功的關鍵。書中教你如何構建分鏡腳本、分享留點想像空間的資訊、讓支持者成為你的英雄,這種策略我在管理大型團隊及投資談判中屢試不爽。

第三步「用心找到的獨到祕密」與第四步「讓人覺得這是『勢在必行』的選擇」則提醒我,創新不只是技術的突破,更是洞察市場與用戶需求的深度挖掘。作者強調,讓人感受到你的構想是勢在必行的趨勢而非空想,對於矽谷新創企業尤其重要,因為投資人和合作夥伴需要看到現在進行式的行動。

第六步「正式上場前,不斷熱身練習」和第七步「卸下自我的包袱」則是突破自我限制、建立支持圈的關鍵。身為一名技術領袖,我深知在公開場合表達想法的挑戰,這兩步驟教會我們如何勇敢面對尷尬,並學會將焦點放在理念和團隊上,而非個人。這種心態轉換,是領導力提升的重要一環。

書中穿插多位業界領袖與創投家的真實案例,從創投家克斯汀.格林到娛樂高管彼得.錢寧,他們的故事讓理論更具說服力,也讓我看到「值得相挺」的特質如何在各行各業發揮影響力。這種跨領域的視角,對我在多元產業投資與管理中極具啟發。

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從被視為失敗者,到創辦Rise這家遠距醫療新創、獲蘋果評為年度最佳新應用程式,最終被One Medical以數倍估值收購──充分證明了這七個步驟的實用性與威力。這種從零到一的蛻變,正是每位創業者和企業領袖夢寐以求的成功典範。

總結來說,《7個步驟,讓人想挺你》不僅是一本關於說服力和影響力的實用指南,更是一部啟發自我成長與勇氣的心靈之書。無論你是科技業的創新者、跨國企業的高管,還是創投家,這本書都能幫助你理解如何打造值得他人信賴與支持的個人品牌,並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渴望提升說服力、擴大影響力,並實現夢想的專業人士。透過作者分享的七個步驟,你將學會如何從內心說服自己,進而打動他人,贏得真正的支持與合作。這是每一位領袖不可或缺的超能力。

看更多

試閱

▍翻轉人生,從贏得別人相挺開始

我很想落跑,但來不及了。等一下,我就要對著滿屋子的矽谷傑出人士講一個故事,它充滿警示意味,是關於一段完全偏離理想軌道的職業生涯──從計畫被砍、錯失升遷機會,到加入的幾家新創公司瀕臨破產。這個故事很難看,但也很有趣。那我為什麼想打退堂鼓呢?因為這是我本人的故事。

幾週前,我接到一通未顯示號碼的來電。我接了起來,心裡很希望是眾多沒有回覆我的投資人之一。結果對方自我介紹說她是名為「FailCon」活動的籌辦人。FailCon的意思是「失敗者大會」。她說:「很有趣。我們大會已經兩次提名你擔任主講人。」也許對她來說很有趣,但我可笑不出來。我這個身高不高的印度小伙子,也只能盡量壓低嗓音,好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像個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士和企業家。

我向她提起自己的新創點子,是一個名叫Rise的遠距醫療服務,可以透過手機為用戶媒合個人營養師。我沒有告訴她,這個點子的推展不太順利。我沒有招募到員工,也沒找到投資人。但她似乎直覺感受到我的絕望,於是提到當天的觀眾中可能會有投資人。聽到這句話,就夠了。於是我當場同意擔任失敗者大會的主講人。

就在演講前一刻,我開始質疑自己的人生選擇。我的人生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在密西根州郊區長大,也在當地念完大學,接著在底特律市中心從事一份IT工作。薪水不錯,但每天的工作內容一成不變:排除故障、建立電子表格和維護資料庫。這是一份單純到令人麻木的工作。因此我的心裡總是期待著哪一天有人朝我這邊一指,說:「這小子是明日之星啊!我們要找個更好的方式來善用他的才能。」但這並沒有發生。在辦公室一片隔間之海中,我只能坐在座位上,一心等著被發掘。

後來,我做了不少人在迷惘時會做的事——去讀法學院。在第三年的時候,我收到一家位於曼哈頓中城、氣勢十足的大型企業律師事務所的聘用邀請。光是簽約金就是我在底特律薪水的兩倍。但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接下這份工作可能又會讓我回到三年前的那種狀態⋯⋯焦躁不安、無聊透頂。或許我還不確定自己真正在尋找什麼,但很清楚知道,這份工作不是我要的。

所以我婉拒了這個工作機會,開始主動打電話給不認識的矽谷業界人士。我渴望加入正在開創一番新事業的公司。最後,我在火狐瀏覽器(Firefox)的開發商Mozilla找到一份工作。我的本職工作應該是負責法律事務,但後來發現大樓的另一邊更吸引我,那是工程師和設計師辦公的地方。我會探頭看他們在做什麼,然後詢問:「有什麼我可以幫上忙的?無論多小的事都沒關係。」最後,他們還真給了我一次機會,主導與推出火狐瀏覽器的一項新功能。與這些工程師和設計師合作創造新事物,激發了我內在的熱情。我終於找到了命中注定要做的事了。

我在Mozilla歷練累積的實力,後來也讓我被一家鮮為人知的新創公司挖角,成為第一任的產品開發主管。這家公司就是後來的團購網站酷朋(Groupon)。短短兩年內,我們的員工已經遍布全球,超過一萬名。每年的營收達數億美元。它的成長速度超越谷歌、臉書,甚至蘋果。《富比士》雜誌有一期封面主打的標題就是「酷朋是有史以來成長最快的公司」。酷朋的IPO(首次公開發行)規模在美國網路公司的排名也僅次於谷歌。

然而,酷朋後來迅速崩塌。不到一年的時間,它的市值大幅縮水,從一百三十億美元的高點暴跌至不到三十億美元,蒸發了將近八五%。當初給我機會、錄用我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安德魯.梅森,也在這時遭解雇,由他人接替。

這也是我該離開酷朋的時候了。在幾家新創公司工作多年後,我意識到,自己真正想做卻一直不敢做的,就是創業。此時,我有經驗了,也自認有一個前景看好的點子。可是我始終無法讓別人對這個願景感到興奮。與此同時,我每天都會聽到有新創公司創辦人獲得資金挹注的訊息,心裡不禁納悶:「為什麼不是我?」身在創意點子橫飛的矽谷,但我感受到的沮喪,又和當年坐在底特律小隔間裡一樣。我仍舊在等待某人的關注──等著有人來發掘我。

我快速發表完這場演講。一邊演講時還伺機在人群中尋找投資人,卻完全沒注意到正在做筆記的記者。又過了一年多,我完全忘了失敗者大會的經歷。這時,我已經招募了一支小團隊與自己一起開發Rise,只是這個點子仍然沒有得到支持。我們一直努力尋找客戶,資金也快燒光了。我和共同創辦人急需籌措資金,才能擴大團隊陣容、推出優質產品,並建立有成效的夥伴關係。如果不盡快找到這筆錢,我的創業夢就要結束了。

然後,發生了一件改變一切的事。那是個星期六的早晨,我無意中聽到妻子莉娜和丈母娘在通電話。她說:「不,媽媽,我們不會搬回家的。對啦,我知道舊金山的開銷很高。」我走進房間時,莉娜正拿著當天的《紐約時報》,攤開的那一整版是關於「失敗」的長文報導,我的照片赫然在最醒目的位置。

我看過的通緝犯照片都比這張更討喜。

這篇報導被迅速瘋傳。這段期間只要上網搜尋「失敗」,跳出來的前幾條搜尋結果中,一定會有那篇以我為主角的《紐約時報》報導。我整個職涯都在努力打造一個成功的形象,結果現在卻成了失敗的代表人物。我的收件匣裡塞滿了安慰的訊息。爸媽還開口提出要幫我支付當月的房租。以前法學院的教授也主動聯繫,想幫我找到一份「正經工作」。多年未聯絡的朋友直接發來訊息:「你還好嗎?」

認清自己再也不能躲在「弄假直到成真」的偽裝後面了,於是我決定嘗試一下這個新身分。我開始利用《紐約時報》這篇報導來破冰,向非常成功的人士發電子郵件。我在郵件裡這樣寫:「從以下這篇報導中,你可以發現我現在其實非常茫然。請問你願意和我喝杯咖啡,給我一些指點嗎?」

這招成功了。這篇文章為我鋪路,讓我有機會和許多很有趣的人進行數百場開放又坦誠的對話。其中包括獨角獸新創公司的辦人、奧斯卡獲獎電影的製片人、料理界的傳奇人物、國會議員、樂高和皮克斯等指標性企業的高階主管,甚至還有五角大廈的軍事領導人。

最後,我得出了一個徹底翻轉人生的領悟:這些改變周遭世界的人不僅聰明……他們還具有「值得相挺」的特質。他們擁有一種看似神祕的超能力,這種超能力結合了「創造力」和「說服力」。這些值得相挺的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時,會觸動他人。當他們提出一個構想時,別人就會付諸行動。

你可能認識這種似乎天生就值得相挺的人。鄭重聲明一下,我不是這種人。我天性內向,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很多,而且容易在壓力下表現失常。

▍從「失敗代表」變成「創新標竿」

這本書談的,正是這些調整:七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改變,導正了我的人生與職涯的軌道。採取這幾個步驟之後,我從在團隊會議上發言會感到不自在,變成可以自信地在蜜雪兒.歐巴馬和提姆.庫克等人的辦公室裡提出想法。我從《紐約時報》的失敗代表,變成《紐約證券交易所》雜誌評選的「創新標竿」。

我的提案簡報從一開始沒半個投資人買單,到後來成功募得數百萬美元。《今日秀》重點報導了Rise,蘋果公司更將它評為「年度最佳新應用程式」。歐巴馬主政時期的白宮選擇我們公司,做為解決肥胖問題的合作夥伴。最後,業務蒸蒸日上的One Medical在籌備上市期間,以原始估值的數倍價格收購了Rise。

一發覺這些調整的威力,我就無法藏私了。我一定要和全世界分享。它不僅適用於企業家,從醫生到音樂家、從教育工作者到時裝設計師,各行各業的人士都管用。無論是藝術家想在心儀的畫廊展出作品、會計師希望客戶根據建議採取行動,還是護理師想推廣一種新方法來降低病人對止痛藥成癮的風險,每一個人都需要這些技巧。如今,我將贏得別人相挺的七個步驟傳授給醫院、企業、慈善機構和工作室的職場人士。我也到哈佛大學授課,教導學生如何開創值得別人相挺的職涯。

因為我深信,所有人心中都藏著一個絕妙的好點子。然而,大多數人都不敢說出來,也害怕別人否定或無視。我們都知道那種被忽視或忽略的感覺。那是一種覺得自己不夠格的感受。

才能未被開發,不是只有你如此,它其實普遍存在。但這種被埋沒的才能帶來的代價很大──損及我們的福祉、社會,甚至人類的生命。

成功的相反不是失敗,而是無聊

我最喜歡的「值得相挺」故事中,有一位主角曾被《時代》雜誌稱為「開創者」,她是黛米揚蒂.欣戈拉尼(Damyanti Hingorani)。欣戈拉尼的童年是在印巴邊境附近、以難民身分度過的。她住在一個沒有自來水或電的家庭裡,卻仍然設法自學閱讀。她從頭到尾讀完的第一本書是亨利.福特的傳記。這本書點燃了她的一個夢想──對那個年代、那個地區的小女孩,有人可能會說那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她想成為福特公司製造汽車的工程師。

欣戈拉尼很幸運,擁有相信她的父母。他們省吃儉用,把她送上了航向美國的船。多年後,從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畢業的那天,她登上了前往底特律的火車,準備應徵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

但那是一九六○年代,正值顛峰的福特公司,雇用了上千名工程師,卻沒有一位是女性。因此,當欣戈拉尼終於見到招聘經理時,他以一種中西部人特有的禮貌告訴她:「很抱歉⋯⋯我們這裡沒有聘用女性擔任工程師。」

欣戈拉尼很沮喪,收起略微發皺的履歷,抓起皮包,起身要離開。但在那一刻,有某種感覺忽然湧上心頭。她突然想起自己走到今天所經歷的一切──她和父母做的所有犧牲。她轉過身,直視招聘經理的眼睛,向他訴說自己的故事:深夜在煤油燈下讀著有關 T 型車的一切;當她登船最後一次揮別父母時,心中不知道彼此是否還能再相見;因為工程學院沒有女生廁所,所以她只能騎自行車離開學校去上廁所。她經歷的這一切,全是為了能來到這家公司。

然後她說:「如果貴公司連一個女性工程師都沒有,那就給自己一個機會,現在就雇用我吧。」正是在那次面試上,在一間看起來很普通的辦公室裡,一位來自密西根州郊區的中年主管,決定賭一把,給一個來自印巴邊境、年僅二十四歲的難民一個機會。就這樣,一九六七年八月七日,黛米揚蒂.欣戈拉尼成為福特公司史上第一位女性工程師。

在接下來的好幾年裡,欣戈拉尼成為移民的指路明燈,為那些也渴望相信「未來會更美好」的人帶來希望。她促使了整個汽車產業改變招聘制度,並在福特公司內部提攜有色人種女性。在公司服務三十五年後退休後,她成為國際非營利組織Girls Who Code(程式女孩)中鼓舞人心的力量,該組織為全球三十多萬名女孩提供技術培訓課程。

欣戈拉尼翻轉了一切──改變了整個職場、移民的命運與婦女的處境。她也為我改變了一些事。如果欣戈拉尼沒有打動那位招聘主管,沒有讓自己成為值得相挺的人,我就不會在這裡寫這本書。因為黛米揚蒂.欣戈拉尼就是我的媽媽。

當我努力想被看見、甚至一度成為搜尋「失敗」這個關鍵字的熱門結果時,是媽媽鼓勵我繼續往前走。是媽媽讓我明白:成功的相反不是失敗,而是無聊。不要坐等別人邀請你去分享想法,因為這一天可能永遠不會到來。為了成功,你一定要走出去,啟發別人看見你內心看到的自己。

▍正面迎擊反對意見

在Mozilla工作時,我曾在業餘時間創辦了名為「Kahani運動」(Kahani Movement)的新創公司。我們用開源軟體讓紀錄片製作變得更容易。這是一個有趣的點子,得到了每年在美國德州舉辦藝術節的西南偏南(SXSW)公司的認可,但我始終沒能想出用這個點子變現的方法。然而,它確實讓我得到了領英共同創辦人里德.霍夫曼的注意,他也對以開源軟體來開創創意應用的新方式充滿熱情。我的點子失敗了,但霍夫曼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當Rise接連遭到投資人拒絕時,霍夫曼分享了他的提案能成功的一個關鍵。霍夫曼告訴我:「在募資提案時,可能遇到一至三個可能成為障礙的問題。你要正面迎擊它們。」

霍夫曼第一次實踐這個方法時,還只是蘋果公司的基層員工。他告訴我:「我想成為產品經理,但沒有相關的背景。」這確實是一大問題,因為當時大量條件符合的應徵者已經讓招聘團隊應接不暇了。霍夫曼知道,單憑自己的簡歷要脫穎而出,根本行不通。霍夫曼告訴我,當他找到蘋果eWorld團隊產品管理主管詹姆斯.艾薩克(James Isaacs)時,他決定嘗試一種新的做法,他直接正視了那個明顯的反對理由。他說:「我知道自己沒有任何產品管理的經驗。所以,如果整理一份詳細的文件來說明我的想法,你會願意看看嗎?」

艾薩克斯同意了,幾天後,霍夫曼帶著他的想法回來了。他提交的文件顯然不是由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撰寫的,但已經足以讓艾薩克斯看見霍夫曼的真實潛力。這就是霍夫曼產品管理職涯的起點。透過正面迎擊自己缺乏經驗的問題,而不是試圖掩蓋,結果,一個原本可能不太看好他的人,成了他在職場上最早的一位支持者──也成了幫他奠定職涯基礎的貴人。

多年後,當霍夫曼與別人一起創辦領英時,他知道投資人最大的疑慮是營收問題。他說:「他們還在為網路泡沫破滅療傷止痛。投資人當時只關注『經過驗證的商業模式』,而我們連一毛錢收入都沒有。」

但霍夫曼沒有迴避營收的問題,而是正面迎擊。他在提案一開始就坦承公司營收不足,然後迅速展示領英未來可能的三種賺錢方式:廣告、刊登服務和訂閱。因為在投資人提出反對意見之前就率先面對,霍夫曼贏得了足夠的信任,讓人相信他一定能解決問題。

後來霍夫曼還提醒一點:反對意見要越早面對越好。他說:「在提案的前幾分鐘,是你最能抓住投資人注意力的時候。大多數投資人一開始就帶著疑問而來,如果你主動表明自己理解他們的主要擔憂,就能在接下來的提案中爭取到他們的關注。」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