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的勝利:盡情發揮天賦優勢,你也可以
內向者的勝利:盡情發揮天賦優勢,你也可以
close
商品編號:P0700185

內向者的勝利:盡情發揮天賦優勢,你也可以

Leise gewinnt: So verschaffen sich Introvertierte Gehör
作者原文名 Doris Märtin
譯者 林繼谷
出版日 2025-11-01
定價 $420
優惠價 79折 $332
  • 分享至
數量
即將開賣
開放預購時間:2025-10-22 00:00:00
預計出貨日:2025-10-30

內容簡介

比爾.蓋茲、賈伯斯、歐巴馬、梅克爾、村上春樹……的共通點是:
「內向」,並且將內向者的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內向的人一直默默地改變這個世界!
本書正是寫給內向者的影響力行動指南! 

★ 德國《商業日報》評選:法蘭克福書展最佳商業書!
★ 暢銷書《慣習Habitus》作者馬爾汀博士,寫給所有覺得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的I人! 

沉著冷靜、專注深入,正是你的致勝關鍵!
讓低調的你,發揮高效的影響力! 

你曾經拒絕過多少次邀約?
在社交場合總是站在邊緣?
在會議中選擇當旁觀者?
或者為了避免在電梯裡遇到人而選擇走樓梯? 

如果你始終保持內向性格的行動模式,拒絕和世界接觸,你真的是在「做自己」嗎?
還是說,這會讓你錯過許多重要的人生目標,而這些目標只有在你突破自身界限時才能實現? 

\增強內向者潛能,不必改變個性,也能發揮影響力!/

世界上有超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人都是內向者,而內向者一直在默默地改變世界。

內向者擁有許多寶貴的特質,是外向者所缺乏的。德國溝通權威朵莉絲.馬爾汀博士首創「內向密碼檢測」(IntroDNA©),將內向者的人格特質分成「智囊」、「超級敏感者」、「怪咖」和「繭居者」,你可以透過簡單的測驗,了解自己的內向類型。

馬爾汀博士在書中針對每種類型的內向者常遭遇的問題,提供最實用的行動指南。包括如何經營親密關係和維繫友誼、在聊天對話中表現自我、拒絕邀約、上台簡報……到如何當主管,展現內向者的領導風格,幫助你發揮並強化內向的天賦優勢。同時,她也在你需要進步的領域,以溫和但堅定的方式,帶你突破自身性格的限制。

\給內向者最實用的行動指南!/
讓你在自己的保護殼裡外,都能活得更自在! 

  • 內向者的新陳代謝通常較快,因此精力儲備很快就會消耗殆盡。為了維持身體機能,可以在兩餐之間,再攝取三到四次小點心。
  • 打造屬於自己的「可攜式心理空間」。換句話說:隨身攜帶那些讓你感到愉悅、又能彰顯自我價值的東西。
  • 善用大自然的力量。只要在戶外待上一個小時,就能讓我們感到更專注、更樂觀,也更放鬆。相同的休息時間,無論是在咖啡廳還是家裡客廳,都無法達到相同的效果。
  • 當有人問你意見時,擺脫必須提供解決方案的壓力,以鼓勵的眼神看著對方。沉默有助於加深思考,給予對方時間,讓他們自己想出解決的方案。
  • 在你開始演講之前,先深呼吸──聲音教練稱此為「開場停頓」。藉由短暫的停頓來收斂心神,你提升了觀眾的期待感,同時表現出自己不是一個隨便亂講話的人。
  • 善用服裝語言。在與客戶會面、演講或慶祝活動時,穿得像你渴望擔任的那個職位一樣。


作者簡介
朵莉絲.馬爾汀Doris Märtin
語言和文學博士,從事寫作、諮詢、教育訓練。
身為企業溝通表達培訓師及撰稿人,多年來,協助全球多家企業建立和顧客之間的高效溝通,贏得國際聲譽。撰寫多本溝通和人際互動方面的書籍,並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
在《內向者的勝利:盡情發揮天賦優勢,你也可以》一書中,首創專為內向者設計的性格剖析工具「內向密碼檢測」(IntroDNA©),協助內向者了解自己並發揮潛能。
另著有《慣習Habitus:輕鬆做好準備,躍向人生顛峰》。
作者個人網站:www.dorismaertin.de 

譯者簡介
林繼谷
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律學院博士生。譯有《內向者的勝利》、《51種沉默的技巧》、《你的錢怎麼跑到別人口袋的?》、《要致富,先煉心》等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700185
ISBN:9789861345543
EISBN:9789861345536
368頁,25開,中翻,平裝,套色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Hyread、Pubu、momo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灰熊iRead、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民、PChome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前言 外向者追尋的,內向者早已擁有 

序章 解碼你的內向性格
/「內向」概念的誕生 /內向者的異與同 /內向的四種類型 /IntroDNA©的基礎 /我是誰?測試你的內向類型 /智囊:冷靜的操盤手 /超級敏感者:感情豐富的藝術靈魂 /怪咖:孤僻的天才 /繭居者:低調的好人

1章 展現你外向的一面
/01.感知另一面 /02.假裝 /03.拓展舒適區 /04.在兩極之間切換

2章 培養你的身體意識
/05.一窺大腦 /06.預防體力危機 /07.強化神經系統 /08.保持良好狀態 /09.應對疼痛和恐懼

3章 發掘你的才能
/10.揭開高調者的面紗 /11.散發平靜 /12.追根究柢 /13.比外表更有內涵 /14.違逆潮流 /15.培養敏銳的感覺 /16.有紀律地追求目標

4章 走出你的保護殼
/17.住得安靜 /18.隔絕刺激 /19.旅途愉快 /20.安排中途休息

5章 私生活放輕鬆
/21.給予彼此空間 /22.表達愛意 /23.尋找安全感 /24.建構家庭生活 /25.共同成長 /26.維繫友誼

6章 在對話中展現自我
/27 以外向的角度來理解 /28 考慮他人感受 /29 在寒暄中跟上話題 /30 加入對話 /31 設定界線 /32 交涉時從容不迫

7章 讓節日和慶祝活動變得更輕鬆
/33.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主人 /34.接受合適的邀請 /35.婉拒的藝術 /36.編造小小藉口來逃避 /37.來去自如

8章 培養你的外在形象
/38.培養吸引力 /39.善用服裝語言 /40.展現存在感而不擺架子 /41.成果要說出來 /42.在喧囂中求生存

9章 抒解上班的壓力
/43.構建遊戲場域 /44.熬過一整天 /45.和外向者合作 /46.在團隊中占有一席之地 /47.關注客戶需求

10章 發掘你的領導才能
/48.起身領導 /49.匯集最優秀的頭腦 /50.真誠的培育與要求 /51.在領導階層中發揮最佳表現 /52.超越自我的專家

11章 讓觀眾卸下心防
/53.習慣一切 /54.規畫一場能減少緊張感的演講形式 /55.撰寫一部引人入勝的劇本 /56.調整到最佳狀態 /57.準備登場 /58.站上舞台

12章 釋放你的內向力量
/59.M型內向者:思考和操控 /60.N型內向者:另類思考和探索 /61.S型內向者:感同身受與創造 /62.C型內向者:感同身受並維持平衡 

後記 靜水深流
附錄 內向─外向性格測驗
參考資料

看更多

前言 
外向者追尋的,內向者早已擁有

我們在文學和電影中常常會看到這種人:歌德書中情感豐富的少年維特、珍.奧斯汀筆下沉默寡言的達西先生、《哈利波特》的妙麗.格蘭傑,以及《飢餓遊戲》中理性、沉著的女英雄凱妮絲.艾佛丁。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碰到這種人:演員艾瑪.華森、高爾夫球選手馬丁.凱默爾、時尚設計師嘉貝麗.斯特雷爾(Gabriele Strehle)、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以及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做事情低調安靜、私生活嚴格保密、態度謙虛、不會刻意引人注目。他們既成功又顯眼、有趣,但同時也謹慎、敏感,甚至還有一點害羞。這就是內向型的人,他們專注於內在。內向(introvertiert)一詞源自於拉丁文的「內部」(intro)和「轉向」(vertere)。擁有內向性格的人無所不在,以下這些人很可能就是內向者:

  • 有個同事總是比別人早到,因為只有在沒人打擾、沒人盯著自己的情況下,她才能發揮出最好的創造力和組織能力。
  • 有位IT專家,他的點子讓公司成為業界的隱形冠軍。但每當公司聚會要他上台說幾句話時,就會面紅耳赤。
  • 有個孩子,放學後寧可待在房間裡編織夢想或動腦,而不想參加生日派對或是去踢足球。
  • 有個人氣很高的演講者,比起在滿場的觀眾前演講,她更害怕那種看似輕鬆的閒聊。
  • 有個媽媽,在社區遊樂場裡寧願自己看雜誌,也不想加入其他家長的八卦。
  • 有個老闆會專心聆聽、仔細思考,然後在當天稍晚發一封電子郵件說:「你的提議說服了我,繼續深入研究吧!」
  • 有個朋友平時話不多,但只要一提到公路自行車和最美的阿爾卑斯山隘道,就會立刻眉飛色舞。

由於內向的人傾向保留和退縮,與大多數人截然不同。他們不符合這個時代的理想性格:外向、隨和、善於溝通。熱情的問候、即興的演說和張揚的表現,都不是他們的風格。這種差異會讓外向的人感到困惑,覺得這是一種缺陷,有時甚至視為冒犯。對於那些以參與和融入為樂的人來說,內向者的保留和沉靜態度,很容易被視為不合群,甚至是放不開。如果內向性格的人取得顯著的成功或表現出敏銳的洞察,可能還會被指責為傲慢和不接地氣。

事實上,內向、害羞而且敏感的人,既不是悲觀,也不是畏懼人群。他們只是與外向者有著不同的傾向,甚至在生理上也是如此。他們天生腦部活動性就比較高,對刺激的反應更強烈,對多巴胺(一種能增強感知能力的神經傳遞物質)也更敏感。在日常生活中,這意味著:外向的人所享受的刺激和興奮,內向的人往往難以承受。

為了擺脫日常生活的喧囂並為自己充電,他們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當外向的人和朋友吃完飯後一起去看電影時,內向的人更喜歡在家裡追劇。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害怕人群、社交或閒聊,而是因為對他們而言,隱私是一種深刻的需求。就像外向的人追求盛大的生日派對和廣泛的人脈一樣,內向的人更喜歡在獨處、兩人世界,或是小規模的親友聚會中找尋快樂。

內向者和外向者對於世界的感知如此不同,以至於有時候彼此之間就像是外星人和地球人一樣陌生。如果你是屬於安靜的那群人,那麼許多日常情境都會讓你感覺自己活在一個錯誤的星球上。無論是高鐵上不斷響起的手機鈴聲,或是好友長達三天的婚禮,在在都表明這個世界似乎比較適合那些活躍、吵鬧的人,而非沉穩、安靜的人。

然而,時代在變。隨著蘇珊.坎恩的《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以及希薇亞.洛肯的《內向者的優勢:安靜的人如何展現你的存在,並讓別人聽你的》這些書籍備受討論,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異成了一個熱門話題。與此同時,內向的人不僅成了《明鏡週刊》的當期標題,甚至還上了《時代週刊》的封面—這些通常只有像安潔莉娜.裘莉、iPhone這樣的巨星和熱門話題才能占據的版面。從那時候起,商業界也開始意識到,那些不起眼的獨行俠可能擁有巨大的潛力,例如更強的理性、創造力和同理心。

那麼,內向是不是就成為新的「酷」的代表呢?這種說法或許有些誇大,但內向者確實比以前受到更多重視。這或許也與今日的職場倦怠、壓力和隨時都在線上有關,甚至連外向的人都開始發現:

心靈的復原和內在的快樂,是享受生活、深入思考,以及避免倦怠的先決條件。

暢銷書作家伊莉莎白.吉兒伯特在其熱賣的《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一書中,以自嘲的口吻生動地描述了這個現象。在印度的靜修院中,一個尋找一切的女人,認為透過沉默和自制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從容,也更具神祕感,她說:「所以我決定不再當靜修院中的派對狂人,不再到處亂跑、八卦和開玩笑。我不必成為燈光的焦點,也不需主導所有的對話,更不用為了得到一點點的認可而滔滔不絕。我該改變了。」明星作家保羅.科爾賀也傳達了「專注和退讓如何能積極改變生活」的訊息,吸引了數百萬讀者的心。

對內向的人來說,「慢活」和「自省」的吸引力不需多加解釋。他們喜歡獨處,正如同香頌歌手喬治.穆斯塔基所唱的,將孤獨變成不可或缺的朋友,變成美好的習慣:「我幾乎把它當成朋友,一種溫柔的習慣。」接著他唱道:「不,我從不孤獨,我和我的孤獨在一起。」

大腦的生理機制,讓我們將數小時或數日的安靜時光視為一種享受。如果我們過度消耗自己,大腦也會強迫我們停下來休息。外向的人會刻意在行事曆中安排獨處的時間,並透過斷網或靜默日來歡度這段美好時光。但對於我們內向的人來說,獨處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定期脫離忙碌的生活,幫自己充電,能為內向的人帶來許多好處:

內向的人擅長精確分析、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仔細聆聽、避免爭吵、工作有條有理、能夠察覺細微之處、提供具體成果,並常常在思考和行動上表現出獨特的風格。他們善於避開風險,保守祕密,不會刻意營造出比自身更優秀的形象。

所有這些特質,都以非常低調的方式展現出極大的說服力。然而,在這個喧囂的世界,僅僅如此還不夠。如今幾乎每個人都需要建立人脈網絡,展現自己並推銷自己。這種額外的付出不僅耗費時間,也讓人疲憊,甚至連外向的人也常常感到不堪重負。對於我們內向的人來說,這種自我推銷的壓力意味著:既要保持內斂,又要積極外向。這種困境越來越難以避免。我們必須找到一種工作、生活和溝通的方式,既符合我們的個性,又能適應這個世界,否則我們將被淹沒或忽略。透過本書,你將得到更多的知識、自信和策略,讓自己變得更顯眼、更有說服力。

  • 知識:邀請你深入探討內向性格的不同面向。透過IntroDNA©(內向密碼檢測)這個專為內向者設計的性格剖析工具,你將獲得一個簡單框架,用於評估與發展自我。
  • 自信:讓你將內向性格視為深思熟慮、獨立、細膩和創造力的泉源。這些深植於內心的特質,並非每個人都像你一樣天生就具備。
  • 策略:為你提供建議,幫助你發揮並強化內向的天賦優勢。同時,在你需要進步的領域,以溫和但堅定的方式,幫助你突破自身性格的限制。

甘地曾經說過:「用安靜的方式,你能改變世界。」與一般的印象不同,這世界並非只存在一種理想的性格類型,而且,你也不需要大張旗鼓才能對世界產生影響。希區考克、麥可.傑克森,以及喜劇演員維科.馮.布洛等人都證明了這一點;導演蘇菲亞.柯波拉或創作歌手艾拉妮絲.莫莉塞特的生活更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們的知名度顯示,安靜的人也能以自己的方式成就偉大。他們的表現雖然不一定比外向的人更出色,但也絕不遜色。

看更多

試閱

序章 
解碼你的內向性格

內向的人可以是優秀的傾聽者,也可以是缺乏同理心的技術宅、纖細敏感的藝術家、沉默寡言的悶葫蘆、冷靜的專業人才、抽象的思想家、幕後的操盤手、害羞的成功人士,或是溫暖的人性洞察者。他們有些人過分謙虛,低估了自己的價值;有些人則悄悄地成為新創百萬富豪。像「老佛爺」卡爾.拉格斐這樣的耀眼人物,也把自己歸類為內向者;現代的童話公主,從黛安娜王妃到凱特王妃,無一不是如此。這些例子表明:每個內向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向特質,而這些特質往往不為外人所知。

內向的四種類型

所有內向者都屬於同一陣線,但並非所有內向者都是一樣的,有兩個差異特別顯著。首先,有右腦型的內向者,傾向以主觀直覺的方式來處理資訊;還有左腦型的內向者,更偏向以客觀分析的方式來評估資訊。其次,有社交能力較強的內向者,也有社交能力較弱的內向者。從這些差異的交叉組合,可以得出四種基本的內向性格行為風格:

  • 受理性驅動且安於交際:務實的智囊(Mastermind,M型內向者)。
  • 受情感驅動且安於交際:敏銳的超級敏感者(Supersensiblen,S型內向者)。
  • 受理性驅動且不安於交際:高度邏輯思維的怪咖(Nerd,N型內向者)。
  • 受情感驅動且不安於交際:害羞的繭居者(Cocooner,C型內向者)。

智囊是內向者當中冷靜的領導者,理性、沉著、責任感強。他們用冷靜的邏輯,讓工作和家庭保持在正軌上,穩定且不偏不倚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在與人相處時,M型內向者通常能根據情境,表現得體且自信,儘管他們完全不是那種熱衷社交的類型。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她證明了一個人不需要符合傳統的領袖形象,也能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女性。

超級敏感者擁有一種第六感,敏銳的感知力讓他們能夠從生活、藝術和自然當中獲得獨特的感受。他們也是細緻的觀察者,能直覺地感受到人和場合的氣氛變化。同時,敏感的神經系統也讓他們更容易受到傷害。因此,S型內向者經常會被周遭的人視為脫離現實,甚至有些難以相處。這類型的最著名代表人物,就是丹麥作家安徒生所創造的角色:豌豆公主。

怪咖在別人眼中,似乎一半是天才,一半是怪胎。他們自認是具有遠見的異想天開者,能比別人更好地掌握並推動他們的專業領域。不管N型內向者喜歡什麼東西,他們都希望知道系統如何運作,深入鑽研自己的專業,並且在打破界限和規範時毫不猶豫。比爾.蓋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多次登上《富比士》全球富豪榜首。因此,「怪咖」這個詞正在經歷一場意義的轉變,現在它代表的是邏輯、創造力和某一領域的卓越能力。

繭居者特別重視人際關係,害怕外界的批評。他們最喜歡退縮到熟悉的人際關係所組成的「繭」當中。在工作上,他們偏好有著明確流程和層級架構的結構環境。C型內向者的特點是腳踏實地、關懷他人、對人特別尊重。雖然他們外表看起來很友善,但面對陌生人時常常感到不安,不喜歡成為焦點,並且盡一切努力保護自己的隱私。著名的例子包括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和前一代的王室不同,他們接受精心安排的訓練,可以逐步適應自己的角色。

IntroDNA©的基礎

我們勾畫出內向者的四種典型行為風格。但就像DISG模型和MBTI一樣,IntroDNA©並不打算將人歸類於固定框架,因為無論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它的目的在於提供一款實用的工具,幫助內向者更精確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結構。

IntroDNA©並不是第一個對內向者做分類的性格模型,卻是第一個專門只為內向者而開發的模型。最重要的是:它是第一個整合了內向者各種性格類型的模型:高敏感、害羞、怪咖症候群和獨來獨往。

透過IntroDNA©,內向的人能夠更清楚地評估自己的性格和能力,並且有方向性地發展自我。因此,你可以直接閱讀對你最有助益的小節,在生活方式、溝通、工作和自我表現等方面進行優化,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成果。

 

2章 培養你的身體意識

書呆子、書蟲、纖細敏感的靈魂──很少有人會把一個內向的人,想像成全身肌肉、精力充沛的模樣。如果沒有被刻意引導,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幾乎就是戴著眼鏡的伍迪.艾倫那種類型,或是拉丁文超強、但翻單槓總是失敗的女同學。當然,這種刻板印象過於簡化。畢竟世界上收入最高的運動員高爾夫球選手老虎伍茲,以及德國國家足球隊前總教練勒夫、網球傳奇葛拉芙,都被公認是內向型的人。他們的例子證明了,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一樣,也能在體能上有出類拔萃的表現。

儘管如此,內向者和外向者在生理上,確實存在顯著的差異:內向者的大腦更容易受到刺激衝擊,也因此更常感到疲憊、精力耗盡。這種神經容易過度刺激的敏感性,很難適應我們快節奏的生活。過去幾十年來,學習和工作更加講究溝通、社交關係更加多元、家裡和辦公室變得更加開放、高速公路更加擁擠,強調「輕鬆氛圍」的企業活動和社交活動也大幅增加。面對這種日常的混亂,內向者必須理解自身的生理特質,訓練自己的心智和情緒提高適應能力。對於M型和N型內向者來說,他們有條不紊的毅力是一種優勢。而S型和C型內向者,也能憑藉敏銳的觀察力和謹慎的性格來面對挑戰。

06 預防精力危機    (★超級敏感者S│★繭居者C)

如果職場生活和社會活動都能符合內向者的喜好,那麼不僅會議時間會縮短,想要擁有個人的辦公室,也不會引來異樣的眼光。經理們會更頻繁地使用視訊會議,減少出差。學生們則無須圍繞著一張桌子才能寫小組作業。當然,在餐廳裡想要把背景音樂的音量調小一點,也總能如願。

然而,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你可能經常需要走出舒適圈。這會消耗你的精力,削弱你的自信心。尤其是超級敏感者和繭居者,當他們覺得自己無法滿足社會期待時,這種感受會更加強烈。然而,對於內向者來說,不僅僅是生活變得更加辛苦而已。由於大腦化學作用的影響,他們擁有的精力往往比外向者少,當他們感到疲憊時,就容易發生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混亂、心神不寧、情緒激動。

「我真希望我的抗壓性能更強一點,不要這麼容易被事情影響。」一位內向者在部落格上寫道。這句話道出了許多內向者的心聲,尤其是那些具有高比例S型和C型特質的人。

這個目標並非遙不可及。你把身體照顧得越好,就越能應付外界的各種挑戰。透過飲食,你可以直接影響大腦的血液循環、血糖程度,以及調節腦細胞間負責訊息傳遞的神經傳導物質。這樣一來,你就可以預防思維滯塞和易怒情緒。

  • 規律飲食。內向者的新陳代謝通常較快,因此精力儲備很快就會消耗殆盡。為了維持身體機能,你需要規律飲食。同時,建議你在兩餐之間,再攝取三到四次小點心。
  • 不要讓自己餓到發火。如果你是具有高比例S型或C型特質的內向者,你應該很熟悉那種又餓又氣、腦袋無法思考的感覺。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血糖不穩的時候,英文裡甚至還有一個新詞hangry(餓到發火)來形容這種狀態,結合了hungry(飢餓)和angry(憤怒)。要預防這種因飢餓而引起的情緒不穩和工作效率下降,你可以多攝取吸收較慢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蔬菜、水果、全麥類,以及優質脂肪,例如橄欖油、堅果或酪梨。當然,巧克力棒也能暫時緩解這種餓到發火的感覺。不過香蕉搭配優格,更能長時間地維持血糖穩定。
  • 充分飲水。大腦有四分之三是由水所組成。每天攝取二到三公升的水分,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確保神經細胞間聯繫無礙。要預防情緒緊張和思維滯塞,水和花果茶是最簡單的解方。
  • 提升血清素的濃度。S型和C型特質的內向者,經常會感到過度的刺激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皮質醇會抑制血清素,而血清素能讓我們感到平靜和放鬆。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血清素濃度下降,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和情緒低落的可能性上升,導致更多的皮質醇分泌……不過,透過飲食可以稍微提升血清素的濃度。黑巧克力、堅果、魚類、葡萄、番茄和乳酪,都含有相對較高比例的色胺酸,這種胺基酸會在大腦中轉化為血清素。
  • 降低皮質醇的濃度。更有效的方法是間接影響影響血清素的濃度。荷蘭心理學家羅布.馬庫斯(Rob Markus)發現,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對於壓力高敏感的人幫助很大。一種由三分之二碳水化合物和僅四%蛋白質所組成的飲食,能顯著改善壓力敏感者的情緒,並提升認知能力。馬庫斯認為,之所以會有這種效果,是因為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皮質醇的濃度,提高色胺酸的濃度,進而促進血清素的生成。
  • 多吃溫熱的食物。高比例S型或C型特質的內向者,與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中的「風型」體質有許多相似之處。風型體質的人被認為是敏感、細膩、有創意,但也容易疲憊。根據阿育吠陀的觀點,風型體質的人適合食用溫熱的食物,例如湯品或燉飯,以及溫暖的香料,如香菜、肉桂、薑黃等。另一方面,應盡量避免寒涼和辛辣的食物。
  • 提升乙醯膽鹼的濃度。乙醯膽鹼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對內向者來說最為重要。它能增強內向者的特質:深入思考、專注和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乙醯膽鹼是由身體中的B群維生素、膽鹼所生成。攝取的膽鹼越多,能夠生成的乙醯膽鹼就越多,大腦的功能也就越強大。富含膽鹼的食物包括雞蛋、大豆卵磷脂、牛肝、魚、牛奶、青花菜、花椰菜、花生和小麥胚芽。內向者可以多吃典型的英式早餐,包含雞蛋和火腿,這兩者都包含大量的膽鹼,為一天的開始做好準備。
  • 考量酒精和咖啡的影響。酒精會直接降低新皮質的興奮性,將內向者的興奮程度調整到舒適的水準,因此,來一杯紅酒或香檳有助於放鬆。咖啡的作用則完全相反,咖啡因會進一步刺激容易過度興奮的內向者。特別是在時間壓力下要處理數字時,咖啡對於工作效率的影響似乎特別大。

\小提醒/ 對身體的敏銳感和高度的責任感,是你的優勢。善用這些天賦來應對注意力不集中與疲憊。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很容易做到這一點。但在壓力很大的時候,或者面臨簡報或馬拉松式會議等挑戰性的工作時,身體的舒適程度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在忙碌的一天開始前,請記得從早餐開始補充精力。

 

8章 培養你的外在形象

梅克爾和薩科齊、沃茲尼克和賈伯斯、比爾.蓋茲和比爾.克林頓—這些名人的對比證明了:在智力、權力和成功方面,外向者和內向者無分軒輊。然而,高調的人光芒四射、引人注目,低調的人則以他們的勤奮和才華來取得成就。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但我發現這類刻板印象有點問題。低調的人雖然不是引人注目的角色,但也不應該永遠被定位為幕後推手。

因為外在形象並非固定不變,我們可以影響並掌控它。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我們的表現如何、給人留下什麼樣的印象,都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潛能。內向和外向的人當中,都有散發光芒和充滿吸引力的人,只是他們展現的魅力風格不同而已。

41 成果要說出來    (★智囊M│★怪咖N)

他們深知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什麼。他們喜歡讓實力說明一切,並不是因為他們害羞或過於謙遜,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吹自擂非常愚蠢。就讓其他人去膨風、自詡為超級天才吧。他們根本不屑於讚美,而且拒絕空談。

但是,如果有一位擁有更強烈自我意識的同事超越了他們,他們會感到受傷,而且傷得不輕。

具有高比例M型或N型特質的內向者,通常以任務為導向,直球對決,而且專注。他們很難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成果不僅要完成,還要展現出來。當然,不是指大聲嚷嚷或毫無反思的展現,而是要讓人看得到、看得懂。

心理學家邁克爾.杜夫納(Michael Dufner)表示:「到了某個領導層級以上,就需要一定的自我意識。」94 在一項研究中,他發現,那些稍微高估自己知識和能力的人,被認為有魅力,而且情緒穩定。相比之下,像M型和N型內向者那樣,自我衡量務實、懂得反思,反而會被認為消極悲觀。

要取得領導地位,除了表現、能力和毅力,還需要一個東西:言語。如果沒有清晰的表達能力,就不會有私人層面的認可和職業上的晉升。以下一些建議,能幫助你提升自己和你的事業:

  • 展現你積極參與思考。務實的內向者喜歡在深思熟慮,並且斟字酌句之後才發表意見。然而,在外向者看來,這種「黑箱式」的行為,會讓人覺得你沒有參與感,相當疏離。由於外向者擅長在共同腦力激盪當中產生想法,因此,當有人先思考再發言,他們會感到不解。為了讓你的夥伴注意到你的參與,你可以偶而分享一些尚未成熟的想法,例如:「我突然想到……」「我在想……」「或許可以考慮……」這樣不僅能提升你的影響力,而且在輕鬆交流的氛圍中,還能激發更多的創造力。
  • 勇敢插話。內向的人通常不喜歡講話被打斷,也習慣等別人說完才發言。但如果討論變得激烈,你可能要等很久才有機會發言。碰到這種情況,必須果斷地爭取發言權:舉手、想辦法和主持人眼神交會、直接開口。每次大型會議中,都應該至少發言一次,即使你沒有什麼重要見解要發表也沒關係。如果你覺得這很難,可以先在家人或朋友的談話中練習。
  • 表達清晰且具體。就事論事的內向者,通常對於自己所掌握的資訊瞭若指掌,同時也傾向於認為其他人也是如此。然而請記住:你私底下想出的點子,或許在你眼裡是邏輯清晰、顯而易見,但不要指望你身邊的人能立刻理解你的解決方案的嚴謹或巧妙之處。你需要解釋複雜的來龍去脈,闡明其原因、好處與價值,而且要用連外行人都看得懂的文字與圖表。透過清晰易懂的解釋,既能保持就事論事,還能展現你的能力和才華。對客戶來說,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他們可以透過你的說明,真正了解你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
  • 幽默展現你的成就。M型和N型內向者通常不喜歡宣揚自己和公司的成就,也沒有這種天分。無論其他人在公司的聖誕晚會上講得多樂觀,內向的人也不會想來一場「明天會更好」的演說。即使他想,也說不出口。那麼,在需要鼓舞人心、提出願景時,該怎麼辦呢?有一個不錯的另類選擇,就是自嘲和冷笑話。左腦型的內向者通常很擅長這個,因為他們能夠以疏離的態度看待自己。

如何巧妙地以低調幽默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成就?比爾.蓋茲在一次對高中生發表的著名演說中,提供了最佳範例:「對班上的怪咖好一點,你們將來可能要為他工作。」儘管有人質疑這段話的真實性,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故事都編得相當精彩!

\小提醒/ 許多內向者都是擅長下筆,勝過口語表達,請善用這項優勢。例如,在電子郵件、部落格文章或新聞稿中,發揮自己的長處:先思考再表達、深入探討、斟字酌句、考量各種可能性,並且將專業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此外,你也可以在與客戶通過電話、求職面試,或是薪資談判之後,用一封簡短的郵件,讓對方記住你,例如提供補充資料,或是進一步的聯繫方式。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