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的勝利:盡情發揮天賦優勢,你也可以
序章
解碼你的內向性格
內向的人可以是優秀的傾聽者,也可以是缺乏同理心的技術宅、纖細敏感的藝術家、沉默寡言的悶葫蘆、冷靜的專業人才、抽象的思想家、幕後的操盤手、害羞的成功人士,或是溫暖的人性洞察者。他們有些人過分謙虛,低估了自己的價值;有些人則悄悄地成為新創百萬富豪。像「老佛爺」卡爾.拉格斐這樣的耀眼人物,也把自己歸類為內向者;現代的童話公主,從黛安娜王妃到凱特王妃,無一不是如此。這些例子表明:每個內向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向特質,而這些特質往往不為外人所知。
▌內向的四種類型
所有內向者都屬於同一陣線,但並非所有內向者都是一樣的,有兩個差異特別顯著。首先,有右腦型的內向者,傾向以主觀直覺的方式來處理資訊;還有左腦型的內向者,更偏向以客觀分析的方式來評估資訊。其次,有社交能力較強的內向者,也有社交能力較弱的內向者。從這些差異的交叉組合,可以得出四種基本的內向性格行為風格:
- 受理性驅動且安於交際:務實的智囊(Mastermind,M型內向者)。
- 受情感驅動且安於交際:敏銳的超級敏感者(Supersensiblen,S型內向者)。
- 受理性驅動且不安於交際:高度邏輯思維的怪咖(Nerd,N型內向者)。
- 受情感驅動且不安於交際:害羞的繭居者(Cocooner,C型內向者)。
智囊是內向者當中冷靜的領導者,理性、沉著、責任感強。他們用冷靜的邏輯,讓工作和家庭保持在正軌上,穩定且不偏不倚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在與人相處時,M型內向者通常能根據情境,表現得體且自信,儘管他們完全不是那種熱衷社交的類型。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她證明了一個人不需要符合傳統的領袖形象,也能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女性。
超級敏感者擁有一種第六感,敏銳的感知力讓他們能夠從生活、藝術和自然當中獲得獨特的感受。他們也是細緻的觀察者,能直覺地感受到人和場合的氣氛變化。同時,敏感的神經系統也讓他們更容易受到傷害。因此,S型內向者經常會被周遭的人視為脫離現實,甚至有些難以相處。這類型的最著名代表人物,就是丹麥作家安徒生所創造的角色:豌豆公主。
怪咖在別人眼中,似乎一半是天才,一半是怪胎。他們自認是具有遠見的異想天開者,能比別人更好地掌握並推動他們的專業領域。不管N型內向者喜歡什麼東西,他們都希望知道系統如何運作,深入鑽研自己的專業,並且在打破界限和規範時毫不猶豫。比爾.蓋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多次登上《富比士》全球富豪榜首。因此,「怪咖」這個詞正在經歷一場意義的轉變,現在它代表的是邏輯、創造力和某一領域的卓越能力。
繭居者特別重視人際關係,害怕外界的批評。他們最喜歡退縮到熟悉的人際關係所組成的「繭」當中。在工作上,他們偏好有著明確流程和層級架構的結構環境。C型內向者的特點是腳踏實地、關懷他人、對人特別尊重。雖然他們外表看起來很友善,但面對陌生人時常常感到不安,不喜歡成為焦點,並且盡一切努力保護自己的隱私。著名的例子包括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和前一代的王室不同,他們接受精心安排的訓練,可以逐步適應自己的角色。
▌IntroDNA©的基礎
我們勾畫出內向者的四種典型行為風格。但就像DISG模型和MBTI一樣,IntroDNA©並不打算將人歸類於固定框架,因為無論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它的目的在於提供一款實用的工具,幫助內向者更精確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結構。
IntroDNA©並不是第一個對內向者做分類的性格模型,卻是第一個專門只為內向者而開發的模型。最重要的是:它是第一個整合了內向者各種性格類型的模型:高敏感、害羞、怪咖症候群和獨來獨往。
透過IntroDNA©,內向的人能夠更清楚地評估自己的性格和能力,並且有方向性地發展自我。因此,你可以直接閱讀對你最有助益的小節,在生活方式、溝通、工作和自我表現等方面進行優化,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成果。
第2章 培養你的身體意識
書呆子、書蟲、纖細敏感的靈魂──很少有人會把一個內向的人,想像成全身肌肉、精力充沛的模樣。如果沒有被刻意引導,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幾乎就是戴著眼鏡的伍迪.艾倫那種類型,或是拉丁文超強、但翻單槓總是失敗的女同學。當然,這種刻板印象過於簡化。畢竟世界上收入最高的運動員高爾夫球選手老虎伍茲,以及德國國家足球隊前總教練勒夫、網球傳奇葛拉芙,都被公認是內向型的人。他們的例子證明了,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一樣,也能在體能上有出類拔萃的表現。
儘管如此,內向者和外向者在生理上,確實存在顯著的差異:內向者的大腦更容易受到刺激衝擊,也因此更常感到疲憊、精力耗盡。這種神經容易過度刺激的敏感性,很難適應我們快節奏的生活。過去幾十年來,學習和工作更加講究溝通、社交關係更加多元、家裡和辦公室變得更加開放、高速公路更加擁擠,強調「輕鬆氛圍」的企業活動和社交活動也大幅增加。面對這種日常的混亂,內向者必須理解自身的生理特質,訓練自己的心智和情緒提高適應能力。對於M型和N型內向者來說,他們有條不紊的毅力是一種優勢。而S型和C型內向者,也能憑藉敏銳的觀察力和謹慎的性格來面對挑戰。
06 預防精力危機 (★超級敏感者S│★繭居者C)
如果職場生活和社會活動都能符合內向者的喜好,那麼不僅會議時間會縮短,想要擁有個人的辦公室,也不會引來異樣的眼光。經理們會更頻繁地使用視訊會議,減少出差。學生們則無須圍繞著一張桌子才能寫小組作業。當然,在餐廳裡想要把背景音樂的音量調小一點,也總能如願。
然而,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你可能經常需要走出舒適圈。這會消耗你的精力,削弱你的自信心。尤其是超級敏感者和繭居者,當他們覺得自己無法滿足社會期待時,這種感受會更加強烈。然而,對於內向者來說,不僅僅是生活變得更加辛苦而已。由於大腦化學作用的影響,他們擁有的精力往往比外向者少,當他們感到疲憊時,就容易發生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混亂、心神不寧、情緒激動。
「我真希望我的抗壓性能更強一點,不要這麼容易被事情影響。」一位內向者在部落格上寫道。這句話道出了許多內向者的心聲,尤其是那些具有高比例S型和C型特質的人。
這個目標並非遙不可及。你把身體照顧得越好,就越能應付外界的各種挑戰。透過飲食,你可以直接影響大腦的血液循環、血糖程度,以及調節腦細胞間負責訊息傳遞的神經傳導物質。這樣一來,你就可以預防思維滯塞和易怒情緒。
- 規律飲食。內向者的新陳代謝通常較快,因此精力儲備很快就會消耗殆盡。為了維持身體機能,你需要規律飲食。同時,建議你在兩餐之間,再攝取三到四次小點心。
- 不要讓自己餓到發火。如果你是具有高比例S型或C型特質的內向者,你應該很熟悉那種又餓又氣、腦袋無法思考的感覺。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血糖不穩的時候,英文裡甚至還有一個新詞hangry(餓到發火)來形容這種狀態,結合了hungry(飢餓)和angry(憤怒)。要預防這種因飢餓而引起的情緒不穩和工作效率下降,你可以多攝取吸收較慢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蔬菜、水果、全麥類,以及優質脂肪,例如橄欖油、堅果或酪梨。當然,巧克力棒也能暫時緩解這種餓到發火的感覺。不過香蕉搭配優格,更能長時間地維持血糖穩定。
- 充分飲水。大腦有四分之三是由水所組成。每天攝取二到三公升的水分,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確保神經細胞間聯繫無礙。要預防情緒緊張和思維滯塞,水和花果茶是最簡單的解方。
- 提升血清素的濃度。S型和C型特質的內向者,經常會感到過度的刺激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皮質醇會抑制血清素,而血清素能讓我們感到平靜和放鬆。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血清素濃度下降,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和情緒低落的可能性上升,導致更多的皮質醇分泌……不過,透過飲食可以稍微提升血清素的濃度。黑巧克力、堅果、魚類、葡萄、番茄和乳酪,都含有相對較高比例的色胺酸,這種胺基酸會在大腦中轉化為血清素。
- 降低皮質醇的濃度。更有效的方法是間接影響影響血清素的濃度。荷蘭心理學家羅布.馬庫斯(Rob Markus)發現,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對於壓力高敏感的人幫助很大。一種由三分之二碳水化合物和僅四%蛋白質所組成的飲食,能顯著改善壓力敏感者的情緒,並提升認知能力。馬庫斯認為,之所以會有這種效果,是因為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皮質醇的濃度,提高色胺酸的濃度,進而促進血清素的生成。
- 多吃溫熱的食物。高比例S型或C型特質的內向者,與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中的「風型」體質有許多相似之處。風型體質的人被認為是敏感、細膩、有創意,但也容易疲憊。根據阿育吠陀的觀點,風型體質的人適合食用溫熱的食物,例如湯品或燉飯,以及溫暖的香料,如香菜、肉桂、薑黃等。另一方面,應盡量避免寒涼和辛辣的食物。
- 提升乙醯膽鹼的濃度。乙醯膽鹼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對內向者來說最為重要。它能增強內向者的特質:深入思考、專注和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乙醯膽鹼是由身體中的B群維生素、膽鹼所生成。攝取的膽鹼越多,能夠生成的乙醯膽鹼就越多,大腦的功能也就越強大。富含膽鹼的食物包括雞蛋、大豆卵磷脂、牛肝、魚、牛奶、青花菜、花椰菜、花生和小麥胚芽。內向者可以多吃典型的英式早餐,包含雞蛋和火腿,這兩者都包含大量的膽鹼,為一天的開始做好準備。
- 考量酒精和咖啡的影響。酒精會直接降低新皮質的興奮性,將內向者的興奮程度調整到舒適的水準,因此,來一杯紅酒或香檳有助於放鬆。咖啡的作用則完全相反,咖啡因會進一步刺激容易過度興奮的內向者。特別是在時間壓力下要處理數字時,咖啡對於工作效率的影響似乎特別大。
\小提醒/ 對身體的敏銳感和高度的責任感,是你的優勢。善用這些天賦來應對注意力不集中與疲憊。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很容易做到這一點。但在壓力很大的時候,或者面臨簡報或馬拉松式會議等挑戰性的工作時,身體的舒適程度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在忙碌的一天開始前,請記得從早餐開始補充精力。
第8章 培養你的外在形象
梅克爾和薩科齊、沃茲尼克和賈伯斯、比爾.蓋茲和比爾.克林頓—這些名人的對比證明了:在智力、權力和成功方面,外向者和內向者無分軒輊。然而,高調的人光芒四射、引人注目,低調的人則以他們的勤奮和才華來取得成就。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但我發現這類刻板印象有點問題。低調的人雖然不是引人注目的角色,但也不應該永遠被定位為幕後推手。
因為外在形象並非固定不變,我們可以影響並掌控它。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我們的表現如何、給人留下什麼樣的印象,都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潛能。內向和外向的人當中,都有散發光芒和充滿吸引力的人,只是他們展現的魅力風格不同而已。
41 成果要說出來 (★智囊M│★怪咖N)
他們深知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什麼。他們喜歡讓實力說明一切,並不是因為他們害羞或過於謙遜,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吹自擂非常愚蠢。就讓其他人去膨風、自詡為超級天才吧。他們根本不屑於讚美,而且拒絕空談。
但是,如果有一位擁有更強烈自我意識的同事超越了他們,他們會感到受傷,而且傷得不輕。
具有高比例M型或N型特質的內向者,通常以任務為導向,直球對決,而且專注。他們很難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成果不僅要完成,還要展現出來。當然,不是指大聲嚷嚷或毫無反思的展現,而是要讓人看得到、看得懂。
心理學家邁克爾.杜夫納(Michael Dufner)表示:「到了某個領導層級以上,就需要一定的自我意識。」94 在一項研究中,他發現,那些稍微高估自己知識和能力的人,被認為有魅力,而且情緒穩定。相比之下,像M型和N型內向者那樣,自我衡量務實、懂得反思,反而會被認為消極悲觀。
要取得領導地位,除了表現、能力和毅力,還需要一個東西:言語。如果沒有清晰的表達能力,就不會有私人層面的認可和職業上的晉升。以下一些建議,能幫助你提升自己和你的事業:
- 展現你積極參與思考。務實的內向者喜歡在深思熟慮,並且斟字酌句之後才發表意見。然而,在外向者看來,這種「黑箱式」的行為,會讓人覺得你沒有參與感,相當疏離。由於外向者擅長在共同腦力激盪當中產生想法,因此,當有人先思考再發言,他們會感到不解。為了讓你的夥伴注意到你的參與,你可以偶而分享一些尚未成熟的想法,例如:「我突然想到……」「我在想……」「或許可以考慮……」這樣不僅能提升你的影響力,而且在輕鬆交流的氛圍中,還能激發更多的創造力。
- 勇敢插話。內向的人通常不喜歡講話被打斷,也習慣等別人說完才發言。但如果討論變得激烈,你可能要等很久才有機會發言。碰到這種情況,必須果斷地爭取發言權:舉手、想辦法和主持人眼神交會、直接開口。每次大型會議中,都應該至少發言一次,即使你沒有什麼重要見解要發表也沒關係。如果你覺得這很難,可以先在家人或朋友的談話中練習。
- 表達清晰且具體。就事論事的內向者,通常對於自己所掌握的資訊瞭若指掌,同時也傾向於認為其他人也是如此。然而請記住:你私底下想出的點子,或許在你眼裡是邏輯清晰、顯而易見,但不要指望你身邊的人能立刻理解你的解決方案的嚴謹或巧妙之處。你需要解釋複雜的來龍去脈,闡明其原因、好處與價值,而且要用連外行人都看得懂的文字與圖表。透過清晰易懂的解釋,既能保持就事論事,還能展現你的能力和才華。對客戶來說,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他們可以透過你的說明,真正了解你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
- 幽默展現你的成就。M型和N型內向者通常不喜歡宣揚自己和公司的成就,也沒有這種天分。無論其他人在公司的聖誕晚會上講得多樂觀,內向的人也不會想來一場「明天會更好」的演說。即使他想,也說不出口。那麼,在需要鼓舞人心、提出願景時,該怎麼辦呢?有一個不錯的另類選擇,就是自嘲和冷笑話。左腦型的內向者通常很擅長這個,因為他們能夠以疏離的態度看待自己。
如何巧妙地以低調幽默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成就?比爾.蓋茲在一次對高中生發表的著名演說中,提供了最佳範例:「對班上的怪咖好一點,你們將來可能要為他工作。」儘管有人質疑這段話的真實性,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故事都編得相當精彩!
\小提醒/ 許多內向者都是擅長下筆,勝過口語表達,請善用這項優勢。例如,在電子郵件、部落格文章或新聞稿中,發揮自己的長處:先思考再表達、深入探討、斟字酌句、考量各種可能性,並且將專業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此外,你也可以在與客戶通過電話、求職面試,或是薪資談判之後,用一封簡短的郵件,讓對方記住你,例如提供補充資料,或是進一步的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