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黃瑞明為司法院大法官;尤美女為律師、國內婦女與性別平權運動的推手)


《一個明亮的人,如何能理解黑暗?》這本書收集了德國知名律師馮.席拉赫大約由二○一五年至二○一八年完成的短篇(由幾篇曾登載於雜誌的日期推測),篇篇獨立,沒有標題,但連貫讀起來就知道這是長期關照社會、內省人生的深刻作品,且處處入景。許多篇章可以跟他已經出版的三本書《罪行》《罪咎》《誰無罪》裡面的故事相互對照;不同時空下同一主題的故事,不僅延伸了閱讀的感受,而且讓主題更加立體地呈現。

舉例來說:一位充滿雄心壯志的女性邦議員,只因為性侵兒童犯罪者講了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話,遭受到網路霸凌和人身威脅,導致徹底崩潰的故事,可以看成是《罪咎》書中描寫性侵犯的〈孩子〉一篇的延伸。又,在一九七○年代為「德國之秋」恐怖分子辯護的律師,在一九九七年為了一場展覽「毀滅戰,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四年間德國國防軍的罪行」而差點落淚的描述,如果對照《誰無罪》書中那位愛家的慈善富豪,為了五十七年前擔任親衛隊軍官時射殺平民的命令而被無情謀殺的故事,便可以理解律師落淚的原因。我們更可由德國戰後對納粹時期軍人作為的評價的演變,了解轉型正義實踐的困難,因為犯罪者可能就是生活在身邊的平常百姓。


「死亡」是馮.席拉赫這本書常見的主題,有相當多篇章都有死亡的情節。例如前途無量的日本女鋼琴家突然因腦瘤而死,或是知道有關死亡的一切的奧許維茲倖存者。馮.席拉赫其實自己在《罪行》的〈前言〉就做了自我剖析:「我們的一生同樣都在薄冰上跳舞,冰層下極冷,若不幸落水,很快就會喪生……我感興趣的就是這一刻。」這一刻的來到,看似突然,其實背後有長期醞釀、交雜千絲萬縷的因素。

【延伸閱讀/馮席拉赫來台:在《罪行》《罪咎》《懲罰》之後,我想寫的是「平反」

同樣常見的主題是由繁華絢爛而歸於荒蕪的故事。在英格蘭有一百二十個房間城堡的繼承人,曲終人散後只留下記憶,像極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看清了死亡的威力及其可能隨時來到,如何面對死亡,幾乎就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風格,馮.席拉赫以他故事的主角和他自己提供了答案。

最可怕的黑暗應該就是仇恨,尤其是假托民族大義、愛國主義下的仇恨。例如書中透過一位基輔女律師的話叫「愚蠢的仇恨」,帶著這個仇恨的人在《罪行》的〈正當防衛〉中有傳神的描繪。又如在納粹時代判了兩千五百個死刑的人民法院院長被盟軍炸死了,讓一位參與暗殺希特勒的年輕軍官倖免於死刑,這位年輕軍官後來成了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的法官,參與發展「人性尊嚴不可侵犯」的《憲法》理念。事實上,七十年來,《德國憲法》就人性尊嚴之保護成就斐然,成了許多國家參考的對象。

馮.席拉赫在書中透澈且感性地說道:「我們替自己制定了法律,建立不偏好強者,而是保護弱者的道德規範,這就是使我們身而為人的最高意涵:對他人的尊重。」展現了他在看盡了黑暗之後,仍不忘點燃燭火。

【延伸試讀新書:在仇恨面前,我們別無選擇。

世界持續動盪,仇恨依然存在,馮.席拉赫透過對土耳其免職了超過四千名法官和檢察官,發出了對歐洲時局的無言感慨。但是閱讀本書,我們看到了理解黑暗同時點燃燭火的人。黑暗,儘管深沉,但馮.席拉赫看到了黑暗,不忘點燃燭火,讓我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力量。

(本文作者黃瑞明為司法院大法官;尤美女為律師、國內婦女與性別平權運動的推手)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