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田哲也於一九六九年生於東京,畢業於學習院大學經濟系。原本志於音樂創作,曾經組過樂團,但過程並不順利,才決定成為小說家。

創作初期,譽田以恐怖小說為主要路線,出道作《暗黑天使紅鈴.妖之華》獲得第二屆《Mu》雜誌「傳奇小說大賞」的優等獎,本作描述一位美女吸血鬼涉入黑道命案、偽裝成賣春婦以躲避追殺,是一部具備了推理、動作、獵奇元素的恐怖小說。

接著,譽田又發表《吉原暗黑譚.狐面慕情》,背景設在江戶時代的吉原(當時知名的風月地區),發生三位花魁被一群戴著狐狸面具的歹徒殺害的案件,一名貧窮的基層官吏與前任花魁聯手追查歹徒下落的時代小說。

隔年,譽田再以《存取》獲得第四屆「恐怖懸疑小說大賞」的特別獎,故事描述一群登錄於某網站的高中生們,陸續自殺、失蹤、被殺的怪奇遭遇,有青春、科幻元素。

其後的《討厭春天的理由》,是描述自由作家、電視節目製作人與超能力者所組成的偵探團,聯手解決命案,屬恐怖推理;同年,尚有《疾風少女》,則描寫追逐音樂夢想、樂團吉他手的十九歲少女,由於尊敬的歌手前輩突然自殺,決定展開調查,乃含有推理元素的青春小說。

從上述的各部創作不難窺知,譽田是一個亟欲多方嘗試、勇於融合各種類型元素的實驗創作者。然而,他初期的努力,並未得到太大的迴響,原因除了受限於他尚不成熟的創作經驗外,恐怕也是由於作品中類型元素過於濫用、繁雜,而難以打造出明確、顯眼的創作標幟。

不過,譽田很快地就移往警察小說創作,連續發表了《JIU警視廳特殊犯搜查科》《警視廳特殊急襲部隊》與《新世界秩序》的「時雨三部曲」,這使他迅速得到讀者認同,終於能在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

「時雨三部曲」的主角,是感情豐富的門倉美□,與不讓鬚眉的伊崎基子,一柔一剛、正反互補的兩位女警官。在《JIU警視廳特殊犯搜查科》中,她們面對由神秘犯罪集團「時雨」所主導的連續孩童綁架案;到了《警視廳特殊急襲部隊》,聯袂追查「時雨」背後主導的巨大組織「新世界秩序」;最終作《新世界秩序》,則必須解除總理大臣遭到恐怖份子威脅的危機。

「時雨三部曲」的格局浩大,案件有高度的獵奇性,搜查過程充滿緊張的速度感,要角們亦各有鮮明特徵,能衝撞出激烈的火花。譽田捨棄了類型元素的複雜操縱,集中心力,專注在人物刻畫與情節設計上,且能符合當下警察小說閱讀流行,應是大受讀者肯定的主因。

在這段期間的同時,譽田也發表了最負盛名的「姬川玲子」第一作《草莓之夜》,這個系列,將他的作家生涯推向了新的巔峰。

  

《草莓之夜》描述某公園裡出現一具殘破不堪、遭人虐殺的男屍,搜查一課刑警姬川玲子必須率領部屬,尋找在網路上被稱為「草莓之夜」的殺人集會。本作建立了「姬川玲子」系列的基調,包括殘酷的殺人事件、刑警內部的搜查競爭、合作。

姬川玲子,登場時年二十九歲,雖非國家特種考試合格的菁英,卻以優秀的搜查能力、破案直覺獲得拔擢,擔任警視廳搜查一課第十股的主管,職級為警部補,身處競爭激烈、出生入死的陽剛環境中,既年輕、又是女性的玲子,絕對是極端特殊的異類。

玲子之所以在嚴苛的警察組織中如此努力,背後卻有著極為悲傷的原因。為此,她必須隱藏過往的創傷,將警徽當成護身符,架起嚴密的心理防禦機制。然而,她終究正值青春年華,依舊有女孩子的一面,這樣的內在衝突,使她在面對男性同事時,一會兒官威迫人、一會兒含羞帶怯,是相當立體的角色。

將「姬川玲子」系列改編為電視劇的製作人成河廣明,曾在一場與譽田的對談中,談到:「姬川玲子有一種『危險』的魅力。與其說是屬於角色的『危險』,不如說是影像化以後所呈現出的『危險』。她既有引起女性共鳴的要素,也有引起女性反感的要素。......在男性主導的組織中,她不但展現力爭上游的意志,也能善用女性的魅力。就是這一點,讓我感覺到這是一個有真實感、不曾出現過的主角。」

「一開始設計這個角色,」譽田則說,「是因為『姬』這個字(女性之敬稱,有美女、公主,或大小姐之意)。接著,就繼續設想這樣的角色,一旦踏進警察組織,會出現何種反彈、何種摩擦?這幾乎是一瞬間的決定。」

除了貫串全局的主角外,獨特、鮮活的配角們亦不可或缺。玲子的部下菊田和男,兩人關係微妙、曖昧,但礙於公務無法順利發展;同事日下守,與玲子有競爭關係,調查手法也截然不同,是搜查時的敵手;同課的勝俁健作,公安部門出身、精通情報蒐集,知道玲子太多秘密,必須對他嚴加戒備;轄區刑警井岡博滿,對玲子言語輕佻,令人困擾,卻又能給予關鍵協助;法醫國奧定之助,鑑識經驗豐富,常讓玲子得到神來一筆的破案發想。

傳統的警察小說,刑警們總是合作無間、眾志成城,然而,這在現實世界卻是不可能發生的理想狀況。誰先發現破案線索、誰先逮捕重要嫌犯、誰能維護警察形象......都成為將來論功、升遷的關鍵。在龐大的警察組織裡,無人能逃出內部競爭,善盡職責絕不是唯一要務。

有些警察小說作家,將這種內部競爭複雜化、深刻化,以描寫出更真實、更幽微的人性,然而,譽田則選擇將之單純化、戲劇化,點到為止、不多鑽研,減少這種內部競爭所帶來的沉重、困頓滋味,而將刑案搜查所導致的積鬱、陰慘氣氛,徹底導向犯罪、導向邪惡。這樣的選擇,也使他的作品展現出較為正邪分明的大眾風格,被一般觀眾所接受。

繼《草莓之夜》後,譽田以一年約一本的速度發表續作,包括以「無屍命案」為主題的《靈魂之匣》、探討司法與真相之關係的短篇集《左右對稱》、由姬川進行單獨搜查的《無影之雨》、以勝俁等配角為主的中篇集《感染遊戲》。最新作品《藍色謀殺》中,姬川則調往地方轄區,調查連續殺人案。譽田在創造出這些角色後,將他們做不同的組合、搭配,並放置於各種搜查情境,由人物來主導情節發展,製造出新穎的閱讀趣味,可說是回歸了「八十七分局」的經典創作精神。

隨著電視劇的推波助瀾,「姬川玲子」系列不但為觀眾所熟知,小說的累積銷售量,也超過兩百四十萬冊。二○一三年一月,以《無影之雨》為原作的電影版「草莓之夜」也正式上映,顯見譽田哲也的警察小說世界,正方興未艾,才開始要蔚為流行。


(本文摘自導讀文)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