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寄生上流》

「在致富的路上,最危險的行為之一就是:比較。」《我那有錢的高中同學》

你賺不到市場裡的每一塊錢

有人喜歡不動產,自然也有人專攻動產。

但應該很少人能從房市、股市、債市、匯市、虛擬貨幣、期貨每一個位置都能賺到錢。以我情況來看,做了美股就沒做台股,做了美股也不可能每一檔都賺錢,賺錢的也不可能每一張都賺大錢。

有人能從每一個投資工具上賺到錢,但你不能指望你是哪個每一個選項都選對的。

在投資市場要選對已經很難,要能真金白銀買下去更難,能一口氣加大槓桿賺足翻倍、百倍、千倍更困難。

畢竟大部分是你越認識的股票,你才敢投資。

幾千家公司,你無法每張都通曉。要嘛你就投資大盤指數最簡單,但獲利速度無法一夜致富。奈何多數人都期待能一晚扭轉命運,認知會決定命運。

你賺的都是認知內的錢,如同那句俗話說:「你靠運氣賺來的錢,最後會以你的實力賠光。」

父親的財商會成為下一代的對照

被譽為現代版《富爸爸,窮爸爸》的《我那有錢的高中同學》,用小說的文體,談論兩代人的理財觀念,本書作者宋熙九(송희구)絕對是我們這些通俗上班族的模範生。 

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花一小時寫作,並在網路上分享文章。《在首爾有房、在大企業上班的金部長的故事》等著作暢銷之後,新作《我那有錢的高中同學》確實很像韓國版的《富爸爸,窮爸爸》,同樣都有兩個父親的財商差異,成為下一代思考的實驗組與對照組。

*延伸閱讀,關於宋熙九:〈不想活成父親的樣子,他寫理財故事追尋自由。〉

由於台灣從「台灣錢淹腳目」的熱錢氾濫,到一夕垮台的鴻源案、台股高歌萬點崩盤,90年代的經濟崩壞記憶,使得後來許多父執輩對理財相對保守。我們這代長大的孩子,應該都對這段歷史記憶猶新。

但時代不同了,產業變化了,投資渠道變多了,銀行金融體系相對安全了。

可是新時代的投資者也越來越擔心,我會不會錯過投資機會?何時可以入場?買什麼才能保本?或是暴利發大財?特別是「財務自由」這個新時代的專有標籤,成了你我心靈寄託避風港。

就如同書中光秀跟後輩說的話:「在致富的路上,最危險的行為之一就是:比較。」

財務自由的「自由」

這本書並不是要幫你指點迷津帶你看明牌(畢竟韓國股市跟台灣股市也有落差),而是透過兩位昔日同學巧合碰面之後,昔日好學生永哲擁有好學歷,甚至也住在還不錯的地方,到了大公司上班當中階主管,覺得這就算是人生勝利組了。直到遇到昔日同窗光秀,發現他居然可以住在樂天世界塔高級大樓,還願意花錢帶小孩在樂園玩的時候用快速通關。

「這世上最有價值的財富,不是錢,而是自由地選擇你想過的人生的能力。」 ──《我那有錢的高中同學》,畢德歐夫推薦序

只是一個很小的差距,就能發現有錢人的思維與「多數人」的思維不同。用快速通關可以買到時間紅利,而這世界上最難的最貴的不可取代的,就是時間。

也許你也想過在環球、迪士尼樂園排隊玩就好啦,都付錢買門票了,還花錢買快速通關的都是傻子吧?但真的是這樣嗎?你可能為了排一個設備花了兩小時,結果一天下來玩兩三個就差不多了。

從這組同學身上,我們似乎能看到多數人的公約數。那些在學生時代還看不出差距的同學們,進入社會之後,人生的真正考驗才開始。

《我那有錢的高中同學:擁抱致富思維,成為富一代》不用艱澀的理財術語逼你了解技術分析等,他就是用故事帶入兩代人的生活,讓你閱讀過程反思自己的理財行為、觀念,到底怎樣的學習才是合乎這個世代的命題,你又想留給下一代怎樣的財商思維?

這本書很適合理財新手,也適合給需要為子女布局未來經濟藍圖的家長,看完書中這兩代家長與孩子們的創業、職場之路,彷彿就是20多年的生活縮影,格外有寫實感。

(本文獲授權刊登,原文於【膝關節】FB專頁

 

photo:寄生上流/wiki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