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姑且把人一分為二:上游思維的奉行者與輕慢者,然後暫把眾人的行為概分為上游作為與下游作為。透過簡單舉例,任何人都能很快理解上游思維的奉行者與輕慢者,孰優孰劣。 

▌提早備妥V.S.落地再買 

帶家人出遊者,可分兩種,其一,出國前就買妥國外sim卡,在飛機上就找空檔安裝,行李尚在轉盤上尋覓主人時,我們在旁就順手藉機場WIFI開通,出關即可用,家人縱使內急如廁或在小賣店閒晃,都有跡(機)可循。

另一種人,並不認為需要先備妥sim卡,他們認為出關後,店鋪有售,自動販賣機也能投幣購買,鬧區大街電信行更是林立。

結果飛機抵達的時間,不巧正逢店鋪休息,自動販賣機也可能故障,周末或當地國定假日更可能遇電信行打烊。早知狼狽如此,何必當初不one click?

具備上游思維者,只要提早購買sim卡,就可在下機後迅速有wifi可用。不具備上游思維者,可能得採取一個個下游作為以補救。

有一次我不知道幾個城市在某個周末都舉辦了大型活動,但我又一定得在當天凌晨前趕抵台北,結果高鐵票售磬,我只得包車北上,花了四倍錢,「賺」了一身舟車勞頓。

計畫若早已底定,車票先買好的念頭,就是上游思維。萬一屆時要退票,損失是二十元,萬一買不到票,時間、金錢的代價,恐怕以倍數計。 

提早教他V.S.長大再說 

近來Clubhouse爆紅,我意外發現一個討論台語使用的房,有個提問很有意思:有位媽媽舉手發言,情境約略是鄰居問她的四歲小孩:「你媽媽去哪裡?」,小孩用半生不熟的台語說他媽媽「去賺」,這位媽媽內心有點小揪結,不知道這時候要不要糾正這樣的說法可能會引起誤會;如果態度強硬,稍稍厲聲,又怕小孩因此放棄講母語。所以她陷入一個先求有,再求好或者是現在就要求好的小困境。 

當時房內,舉手發言者多認為先求有,再求好即可。出發點是善意的,約莫是對四歲孩童,先求有講就好,不需要把「一次到位講好」當作是唯一標準,如果小孩已經十四歲,再嚴格要求。 

我們若把上述議題用上游思維思考,試問,有沒有更好的做法? 

台語若說我的女性家人「去趁錢」,意思就是去工作,斷無可能引起誤會。 

但若說我的女性家人「去趁」,確實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想像空間。 

如果是一位身強力壯的板模工,出門時遇鄰居跟他打招呼,他說自己要「去趁」,不容易引起誤會,讓人聯想到的畫面,大概就是他去工地上工。 

如果出自稚童之口,稱自家女性長輩「去趁」,確實就有跟性相關的想像空間。當然,在這個愈來愈講究職業平等的時代,我們不該用鄙夷的論調去談論性工作者,這是另一個有諸多面向的議題(專區、課稅、性病等),在此先打住。

回到上游思維,請問,四歲的小孩好教,還是十四歲的小孩好教?

或許你會同意,應該四歲的好教一點;十四歲恐已進入叛逆期,你說東,搞不好他故意往西。

有些事情早點做好,還是晚點做無妨,不妨想想作者引述心理學家理查‧特蘭姆雷的那句話:「預防攻擊行為的最佳時機,就是罪犯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

▌口腔外科醫師V.S.反嚼檳榔牧師

在此,容在下冒犯一下口腔外科醫師的專業。(請理解在下最崇敬的職業之一,正是口腔外科醫師)

未聞上游思維時,我曾在演講時脫口,一個口腔外科醫師幫二十個口腔癌的病人開刀,各延續了他們二十年的生命,這好比跟上帝拔河,多拉了四百年的歲壽回陽間。

但若有一個牧師跟四萬人演講抽菸、吃檳榔致口腔癌之害,讓這二十人早早放棄接觸香菸、檳榔,因此免於罹患口腔癌,試問這位牧師跟口腔外科醫師對人世間之功,何者為大?

大、小,確實難論。 

外科手術,是下游作為,演講傳道,是上游作為。

《上游思維》作者說:「下游行動涉及的範圍較小,容易衡量」,「上游行動涉及的範圍較大,成效出現的較緩慢且難以衡量,不過一旦發揮作用,就會有絕佳效果,能帶來大規模且長久的益處。」

若以美國較之挪威,美國在保健領域上下游投注的資源近乎等量齊觀,但挪威若在下游投注1美元,同時也會在上游投入2.5元。 

你若帶著上游思維重新檢討自己,有哪些下游思維,你應該即日捨棄?

你的公司若帶著上游思維重新檢視,有哪些下游作為,或許就不用再多花力氣?

你領導的國家,若帶著上游思維重新看待問題,有哪些上游作為,必須付出行動?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