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麻理惠帶來最新作品《學會整理,就會喜歡自己》,懇切地告訴讀者:「理想的生活方式是指我們做了什麼,而不是我們住在哪裡。」她提醒我們:整理的目的並非一味減少物品,也不是單純想要一個清爽整潔的空間。整理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怦然心動地過每一天,擁有怦然心動的人生。

呼應近日外媒報導麻理惠生三寶後,整理的時間減少了,麻理惠在這本書裡正透露心境的調整,對自己的誠實,就是怦然心動:

身為整理專家,我有時會給自己施加壓力,期望我的房子應該永遠井井有條。

然而,在這種時候,我學會了先停下來,提醒自己不要追求完美。

如果你發現時間或情感空間已掏空,我建議你放開一些東西。

訣竅是在任何一天決定你的底線是什麼。就我而言,底線是孩子的健康快樂,而且我不會感到疲倦。如果玩具散落一地,但我累得沒辦法立刻處理,我會提醒自己就別收拾了,直接去睡覺也沒關係。相反地,如果亂七八糟的居家環境持續太久,讓我開始感到難受,我會重新安排日程,空出一天時間把東西整理好。

是的,麻理惠的「整理」,從來不是要你「心力交瘁」,而是要你體驗「怦然心動」地度過每一天,《學會整理,就會喜歡自己》不是一本教你收納整理的書,而是教你如何讓家成為真正的避風港,活出你想要的人生!她將用100多幅全彩精美實景照片,帶領你與自己、與家、與物品對話,想像理想的居家生活,在怦然心動中找到最愛的自己。  

平靜感是清理過程結束後的典型反應

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多年來從亞洲席捲歐美,她對於開立社群甚至「電視節目」是擔心的,因為她知道人們的評語可以有多殘忍。她google了自己,在讀完「為什麼我們討厭麻理惠」的討論之後,她欣然同意迎戰電視計畫

2019年初,Netflix首次上架麻理惠的實境節目。半個月後已經帶動美國舊衣舊書二手物品捐贈,以及整理風潮!更獲得了艾美獎的兩項提名。2020年麻理惠才宣布要與Netflix展開第二次合作是:改造小鎮!

2020年她與萊斯大學商學院教授、也是暢銷作家Scott Sonenshein合作的《怦然心動的工作整理魔法,進入讀者生活的第二個重心區「職場」。新書在疫情期間上市,受到Amazon五顆星高評價),從你的email信箱、會議時間、抽屜以及在家工作的環境,能夠對自己的環境有自主權,也會持續帶來力量。

尤其正值全球紛紛居家避疫又逢換季時刻,她持續在社群上鼓勵著許多人趁此重新整理,讓你的家既維持乾淨又怦然心動!麻理惠說:「平靜感是清理過程結束後的典型反應。」 

個兒小小威力不小的麻理惠,曾獲TIME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最具影響百大人物,當年的百大中另一位日本人,則是村上春樹。為麻理惠獲獎撰文的是資深演員及作家潔美李寇蒂斯,她說要對所有與生活中物件掙扎的人推薦這本書,潔美尤其喜歡麻理惠提出「怦然心動」的取捨標準,喜歡到說自己如果要刺青的話,就會刺下「怦然心動」(spark joy)!

【延伸閱讀: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在實踐怦然心動整理術之後,突然開口講話了!

深受台灣讀者喜愛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理惠,在台灣已經有了十幾萬的讀者,在數次來台訪問時,也接受Cheers雜誌專訪,壹週刊更是報導了六頁之多,並實際為週刊副總編和電視主播的辦公室「看診」(汗)。

▌圈粉英國經濟學家:麻理惠糾正了我一直在犯的認知錯誤

英國《金融時報》資深專欄作家、著有《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的提姆.哈福特,曾經特地撰寫了專文--從經濟學角度談麻理惠的整理術。

提姆.哈福特一向擅長從經濟學理論的角度來分析讀者們提出的個人問題。他也一直持續觀察麻理惠,之前他曾在twitter發了幾條與麻理惠有關的推文後,有個追蹤者就「虧」他:「你是真的很迷她呴?」但那位追蹤者隨即承認自己也是麻理惠的粉絲啦。

是說經濟學家和粉絲都可以死心了這樣麻理惠已經結婚還有兩個小寶寶!新增家人物品生活勢必對她又是一番新體驗!不過據說她先生只帶著四個瓦楞紙箱搬進她家,所以可完全跳過丟棄階段,直接上收納課了。

提姆.哈福特全家人都是麻理惠的粉絲,他認為:麻理惠不但是整理的大師,更是天生的經濟學家。坦言自己犯了三個讓任何一位有自尊心的經濟學家都會覺得很歹勢的認知錯誤,是從看了麻理惠的書之後,才豁然開朗!

到底輕聲細語的麻理惠是如何驚醒經濟學家呢?對照起麻里惠在書中的說明,你會更有體悟!

經濟學家坦承認知錯誤一,

我犯了維持現狀的偏誤(status quo bias):也就是讓事物維持原狀的傾向。

當你試著清掉家裡的東西時,很自然會思考是否要把某樣東西丟掉。也許問這個問題錯了,因為這樣你就把「丟棄」的門檻設得太高。維持現狀的偏誤意味著你的東西大部分都會留下來,因為你想不到什麼好理由把它們丟掉。

麻理惠則讓事情反過來。對她來說,「現狀」是「你擁有的每樣東西都會被丟掉,除非你說得出它應該留下來的好理由」。這種心態上的翻轉讓「維持現狀的偏誤」弔詭地成為改變的力量。

麻理惠這樣認為:

當「如何選擇要丟的東西」變成主題時,其實就大幅偏離整理的焦點了。如果整理時只考慮「丟東西」,就會變得不開心。因為整理時,該選擇的是「要留下的東西」,不應該去選擇「要丟掉的東西」。

關於選擇物品的基準,我做出了這樣的結論:「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

把東西一個一個拿在手裡,留下令你心動的東西,丟掉不心動的東西。這就是判斷時最簡單又正確的方法。

請想像一下只被心動的東西所圍繞的生活,這才是你想擁有的理想人生,不是嗎?

只留下令你怦然心動的東西。剩下的,全部毅然決然地丟掉。(出自《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延伸閱讀:對待內衣的方式,就是對待自己的方式。麻理惠堅持直立摺疊收納,村上春樹視之為小確幸。

 


經濟學家的認知錯誤二,

我忘了「收益遞減」(diminishing returns)的道理。第一條褲子是必要的,第二條絕對有用,但完全搞不清楚怎麼會有人需要第10或第11條褲子。有一個平底鍋很好,但第5個平底鍋應該幾乎用不到。我愛書,但我擁有的書已經超過我此生剩下的時間有辦法讀的量,所以其中有些必須丟掉。

要感受到「收益遞減」這件事,訣竅在於把同性質或類似的東西收集在一起。一旦我擁有的每一本書都坐在客廳地板那座書山上,就很容易看出把它們全留下真的很荒謬。

熟悉「怦然心動」整理魔法的讀者一定都記得,麻理惠有交代:
同類的東西全部集中後,再一口氣判斷。

你常會覺得「等整理完臥室再來整理客廳」「抽屜由上往下一個一個檢查」,但這就是致命的錯誤。因為,幾乎在所有家庭裡,就算是同樣的東西,往往也都會分散收納在兩處以上。生同一類物品又不斷從別的地方出現,整理的意願或許就會消失。

為此,一定要按「物品類別」來思考,把同一類的東西全都集中在一起後,再一口氣做出判斷。

具體的步驟如下。首先決定:「我要整理衣服!」接下來,把家裡的衣服一件不剩地收集起來,攤在地板上,再堆起來。然後一件一件拿在手裡,只留下心動的。

接著就依照這個步驟,按物品類別判斷所有的物品吧。當衣服很多時,可以按上半身、下半身、襪子、內衣等,做更進一步的詳細分類,然後再一件一件地判斷。

為什麼這件事非常重要?這是因為有必要正確掌握自己目前到底擁有多少東西。大部分的人都會因為東西數量超出預期而大受打擊,「原來我有那麼多東西啊……」,似乎通常都多達自己想像的兩倍以上。此外,如果擁有多個款式相同的東西時,透過集中在某一處,就可以互相比較,更容易做出「留下」或「丟掉」的判斷。(出自《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麻理惠整理衣服一律以「光滑簡單的長方形」為標準,直式站立。
此為於《你值得每一天怦然心動的生活》《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實踐.解惑篇》實證

 


經濟學家坦承的認知錯誤三:

我沒有完全體認到自己擁有的東西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買收納用品,或買一間更大的房子,或只是買更多書櫃,會產生財務成本。但因為你現有的東西被其他東西壓在箱子底部,害你沒辦法拿來用,也會讓你付出成本。

例如,麻理惠認為:沒有必要使用「市售的收納商品」,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迅速地整理完畢。

我過去也是收納商品迷,除了基本款,連冷門的創意商品都有。但不可思議的是,如此大量的收納商品,至今卻沒有留下任何一樣。

總之,只要有普通的抽屜和普遍的箱子,就不需要特別的收納商品。只靠家裡現有的東西,就一定能夠解決。

最常使用的收納聖品,就是空的鞋盒。說到免費就能取得的萬用收納道具,真的無人能出其右。「大小」「素材」「堅固」「簡便」「心動度」,鞋盒在這些項目的分數都在平均水準之上,最大的魅力是能夠廣泛運用。再加上最近很多鞋盒的設計都很可愛,更是令人開心。「有沒有鞋盒?」已經成為我拜訪客戶時的口頭禪了。

麻理惠說明自己所熱愛的工作:整理諮詢顧問

鞋盒有無限的運用方法,最常見的就是用來裝絲襪或襪子,當作抽屜裡的隔板。收納洗髮精類的庫存或洗衣精等生活用品。用來裝垃圾袋或抹布的庫存。很多人會把東西放在塑膠袋裡,但收納在盒子裡絕對比較好用。

除了鞋盒之外,還有很多能活用於收納的東西。出現率較高的包括印製名片時附贈的塑膠名片盒、蘋果電腦隨身音樂播放器的透明收納盒等。總之,只要是四方型盒狀的容器都行。在整理途中如果看到適合用來收納的盒子,就請先集中在一處(小編按:又回到上一題囉)

空盒和收納物品的組合,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只屬於你的原創搭配。所以,自由地做各式各樣的嘗試,盡情享受其間的過程,才是真正的正確答案。市面上有各式可愛的商品,但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迅速地整理完畢。與其在整理途中去買臨時應急的收納商品,倒不如在整理結束後,再慢慢地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款式。

(出自《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