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超神奇!延展身體黃金期的無骨式健走操!:年輕20歲、解除累積傷,遠離各種病痛!(附「無骨式健走.修復強化進階操」DVD)

肌氣改造 + 無骨式健走操,拯救了自己一命

現在的新朋友見到我,肯定不相信我以前曾遭遇過那麼悲慘不堪的人生。而我為何能以這麼「肉腳」的身體基本條件,歷經那麼多年嚴苛的病魔考驗,歲數也超過了所謂「急劇衰退期」,還能對抗「退化」而「回春」成功?我想,這都要歸功於我發現並用對的方法將「累積傷」盡可能徹底解除。之後更搭配我自創的「無骨式健走操」,將體能更往上提升至現今各位所見到的模樣。

我想,這套用我自己病了五十年的身體所領悟出的理論與方法,都能挽回我那支離破碎的身體,相信其他人一定也能辦到。下面就讓我一步步的帶各位認識這套,幫我治好痠痛、脊髓壓迫痛、五十肩、累積傷,身體比實際年齡還要年輕二十歲的,簡單易學又強身健體的謝安式抗退化法吧! 

何謂「退化」?

我認為,一般所說的「退化」,除了有著「不可逆」的意涵外,也被認定是種到了「一定年紀」後就不得不接受的現象或事實。然而實際上,就我自己對抗病痛的體驗,以及後來深入研究,再加上實際幫人調整的種種經驗綜合,在在都顯示了它與事實是有所出入的。以下,就從我投入研究最深的兩個領域,提出與現有「退化」概念相矛盾之處。 

一、「肌鬆」部分

上一章曾提及我四十八歲那年的「冰凍肩」事件,之後雖歷經了四次全身麻醉進出手術室,依然未能痊癒。最後,是靠自力找到了致傷的「關鍵元凶」,並一一予以解除、調整之後才得以痊癒,恢復到正常的位置。 

不僅是醫生,一般人也常認為關節不舒服的原因,除了使用過度外,大概就是「退化」了。當然我的冰凍肩也不例外,當時到處求醫也都得到這樣的結論。但最後,在我發現了致傷機制並成功自救後,才終於理解,這個疼痛的「關鍵元凶」根本與年紀無關,換句話說,單用「退化」這個說詞,來套在肩關節傷痛上,其實是說不通的!

案例一: 三十歲得五十肩,你覺得合理嗎?

我自己四十八歲時整個手臂無法上舉,被醫生說是「五十肩」,然而在公園,我曾看到年紀七十幾歲的阿公也因為「五十肩」而手臂抬不高,此外我曾經調整過一位三十出頭的女性,她也是手臂無法上舉梳頭,若照醫生的說法,她應該也是「五十肩」……雖然醫生可能不會說這位年輕女士的症狀是所謂的「五十肩」,但我認為這就是矛盾—四十八歲的我或七十幾歲的阿公,跟三十出頭的年輕女性,病因都一起套用在關節「退化」上,合理嗎? 

根據我長年研究發現,「五十肩」跟關節的「退化」事實上並無關聯,致傷「關鍵元凶」應該是支撐關節的「周圍相關肌肉群」。如果能將這些相關肌肉群一一鬆緩、調整,自然能恢復。 

二、「氣通」部分

相信有「一定年紀」的人,幾乎都曾聽醫生說過:「年紀大了,所以器官『退化』了……」我也被說過好幾次,特別是二○○五年我一星期爆瘦約七公斤時。 

由於在那之前我的身體狀況是好到沒話說,所以儘管我無法理解,但因無從反駁也只能默默接受了。正是這種「求訴無門」「無藥可醫」(因為沒有任何一科的醫生開藥給我)的情況下,我不得不靠自己謀求生路。於是,我選擇回到原點來強化自己,亦即以我獨創的「氣通」來調整身體。 

最後,經過近兩個月加重程度與頻度的「腹活能吐納法」鍛鍊下,我成功克服了病懨懨的莫名病狀,再恢復到可幫人調整的健康狀態。

案例一: 「氣不通」,連站也站不起來

有位四十多歲的女士來找我,她也是我好友的姊姊,並在壽險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據她說,不知是什麼原因就突然爆瘦約十公斤,最慘時甚至無法站立或行走,只能靠著輪椅移動。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她萬念俱灰,早早寫好遺書,甚至多次動了輕生的念頭。 

在我幫她調整之前,檢查她的吐納情形時,就已經發現致命「元凶」,正是「氣不通」!而這個「預測」,也在我幫她進行調氣沒幾分鐘後得到印證。 

當時她呈現非常痛苦且全身抽搐的狀態,過程中一直哭喊著想吐……最後她在身體不斷抖動下,短短「噢」地一聲吐出了一口氣。接著,抽搐和畏寒的情形隨即消失,說話的聲音更有了明顯的改變。

記得該次調整完後她打電話給家人時,家人當下就聽出「不一樣」了。除了「氣通」,之前無法站立或行走的「弱肌」情形,就是被認定為「退化」性的關節傷,也統統不存在了。 

抗「退化」的成功關鍵就在──「肌鬆氣通」

既然我認為的「退化」是機能的退步,那麼如果要抗「退化」,就得找出影響各器官、組織機能退步的源頭來進行改造,而這兩大源頭就是「肌鬆」(透過提升各個關節筋骨、組織機能),與「氣通」(藉由提升屬於一般認知的「內科」部分之器官、組織機能)。換句話說,想要抗「退化」,我認為必須從肌鬆氣通的「肌氣改造」做起。 

疼痛看似百百款,其實都是「累積傷」

台灣的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孟加拉,總體經濟表現也令世人刮目相看。單純從這兩點來看,就能知道國民的競爭壓力相對一定高,長期處在高度緊張、壓力的環境,身體難免會出現痠痛。不論是運動員、上班族、家庭主婦,只要是使力的「角度」不對、肌肉束的長度萎縮、肌耐力的強度不夠,就一定會出現痠痛。而痠痛的型態百百種:電腦手、媽媽手、五十肩、網球肘……總結來說,這些其實都是累積傷。 

案例一:  與其打十六針玻尿酸,還不如鬆緩關鍵肌肉群

五十八歲的魏女士,在即將邁入五十大關時,曾因膝蓋受傷嚴重而不得不求助大醫院的骨科醫生。在這之前她曾看過一般診所或民俗療法的整骨師父,但一直沒有明顯改善。 

醫生認為這需要藉由注射玻尿酸治療,一個療程是五週連續注射五針後休息半年,然後再重複一次療程。然而兩個療程結束之後,因覺得沒有明顯改善且療程非常恐怖,所以就不再去醫院接受治療。 

中間「忍痛」過了大約三年,就在膝蓋疼痛益加嚴重、腿部痠軟無力的狀況下,只好再去求助更大醫院的骨科醫師。醫師診斷後說,必須先服用藥物半年,之後才可注射玻尿酸。跟上一家醫院不同的是,這次注射的是濃縮劑,所以一個療程只需三週三劑,就這樣她又自費接受了兩個療程,但傷痛一樣沒有太大改善。 

之後又過了三、四年,膝蓋狀況更加惡化,不僅歪掉還腫了起來,走起路來更是一拐一拐的。周圍的長輩親友們一直催她就醫,於是她又找了另一家醫院,結果醫生診斷需置換人工關節。她是既擔憂又無法下定決心,所以來台北請我幫忙調整。 

記得她第一次來時,根本是跛腳狀態,而且受傷的膝蓋部位已經腫脹到不能彎曲。後來經我將膝蓋周圍的肌肉群一一鬆緩,再將一些所謂的穴道痛點解除,並要求她配合做一些動作,讓相關肌肉群重新活化後,她的膝蓋終於能夠彎曲且能蹲下。她看到自己能蹲下,當下喜極而泣,很開心本來以為一輩子都無法彎曲的腿竟然好了。 

這位女士的膝蓋傷,其實關鍵根本不在膝關節,我認為「元凶」其實是那些長期僵縮不均衡的肌肉群。由於它們之間不當的拉扯,才造成膝關節不適,也就是說,長期的「累積傷」是真正的影響源,而我所做的只是將這些相關肌肉群鬆緩,恢復膝蓋周圍,包括臀部、腿部應有的肌肉均衡狀態而已! 

案例四:  不掌握致傷的「元凶」,花再多錢都是「白搭」!

在一位知名作家好友的「叮嚀及鼓勵」之下,這位面臨開刀危機的四十多歲的文字工作者,終於來找我調整。照她所說,整個過程跟大家沒什麼兩樣:長年痠痛也長年四處求醫,最後終於面臨「爆開」局面! 

簡單說,剛開始她只是手臂無力、頸肩緊繃、偶爾出現「落枕」狀態……其間找過各家名醫,也不乏各種高深手法,結果卻是越來越嚴重,而最後就在密集的整脊過程中(約花了兩萬多塊),釀成重大災難,整隻手臂已經麻到腳部。

她後來警覺大事不妙時,趕緊跑到大醫院求助骨科醫生,而在經過各種儀器的精密檢查之下,得到的建議是:「開刀!」醫師認為是頸椎的前側受傷,所以手術需要從前頸動刀進去!聽到這種需要從喉嚨切進去的刀法,她真的嚇到了。於是在好友的推薦下來找我調整,尋求最後一線生機─避免開刀手術。 

我在調整前的例行檢查中發現,她的痠痛麻根本與頸椎無關,因手臂肌肉群不均衡拉扯下而造成的「累積傷」才是致傷「關鍵元凶」。在經過五次的調整後,整個情形得到控制,然後麻的程度也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最後,我還教了她幾招自己可做的復健動作以避免復發。 

俗話說:「醫生怕治咳,土水師怕抓漏!」套用在身體上,如果沒能精準掌握到致傷「關鍵元凶」的話,找多少人或花多少錢,到頭來都會是「白搭」!況且,加上不知「累積傷」的存在,而只能在傷痛處下手的話,那不僅是「事倍功半」,還有可能搞到「雞飛狗跳」,不得不慎。

如何找出合適且高效能的動法 

運動是絕對必要的,但要讓它真正有益於身體,特別是「肌氣」得到改造:一來強化「腹活能」、二來可避開肌肉引起的關節筋骨傷痛,就必須慎選運動的種類與方式。然而運動方式千百種,如何找出或怎麼知道所選的是合適自己的運動方式呢?

從我的病痛經驗和自救過程,以及幫助他人調整的經驗來論,我認為,有下列三個指標或許可供正打算運動的人參考:

「肌肉」多於「脂肪」 

人體的脂肪大多囤積於腹部周圍,不幸的是,多種病的元凶也都跟這個滿是脂肪的腹部有關。所以要健康,先決條件就是要遠離「大腹翁、大腹婆」而採取「腰瘦」行動!此時,要做的就是,趕快運用有效的方法,將充滿脂肪的腹部鍛鍊成具有肌肉的蠻腰。

「角度」超越「硬度」 

有人因為工作或作息習慣,有人則是隨著年紀而肌筋日漸僵硬,其實這就是痠痛的關鍵源頭。如果不想受困於這種硬度的捆綁,就必須趕快著手將年輕時期的角度找回來,而且就算辛苦、很痛也得勉強先讓肌肉鬆緩,接著才有可能慢慢調回曾經失掉的角度,找回柔軟身體。

「腹活能」強過「肺活量」 

就我的經驗,不少人因為想鍛鍊或做運動,到頭來反而傷到身體,這些案例從肌肉到關節骨頭都有。另外也有發生很少人注意到,無法形容的「疲累」狀態。我將它歸納成──想要「練力」、卻成「耗氣」、進而「僵肌」、終成「傷骨」!換言之,忽略最根本也最關鍵的「腹活能」,而去追求不存在的「肺活量」絕對不划算。

如果想運動且不想受傷,「腹活能」絕對是關鍵,因為它是藉由搭配整體腹腔吐納而得到的能量。我認為在此吐納配合之下,肌肉比較不會僵硬,自然就不會輕易傷到筋骨關節。另外,也因為吐納的配合,有如自我充電般使「腹活能」的能量不斷提升,耗氣的情形相對減少,當然就不會損失元氣而感到莫名的疲累了。

心肺負擔小、吸氧量大、延長身體黃金期的健身對策  

再次強調,我的健身養生理論,包括三個重點:解除累積傷的身體調整(修復強化操)、腹活能吐納、無骨式健走。這可說是我多年專研解剖學和相關健康書集大成的結果,同時我也對此下了一個定義,亦即「肌氣改造」。前面所介紹的每個案例,是整個開發的過程中不同階段遇到的例子,所提供的解除傷痛對策也都依個案而有所不同。

在這本書裡,我想分享的則是,在身體累積傷未爆開之前的平時養生對策,也就是大家更關注的健康、瘦身與年輕化的問題。所以,除了前面所介紹的解除累積傷的修復強化操、腹活能吐納、無骨式健走外,下面也為大家提供幾個修復強化進階操。

常言說,腰好、腿好、腳好就健康,因此,以下三個動作的重點就都著重在強化下盤:腰、背、髖關節、腿、膝等部位。

總之,集結腹活能吐納、修復強化操和無骨式健走的「肌氣改造法」,或為了便於口說也可稱為「無骨式健走操」,是一個可兼顧瘦腰及保養筋骨的逆齡最佳運動,而且不需耗費時間走上「萬步」,就能達到燃燒脂肪與最大吸氧量的效果。

這主要是因為,無骨式健走操充分使用到占身體肌肉最大比例的下半身─雙腿,加上腹活能吐納法的配合,可加速腹部脂肪燃燒而讓粗壯的腰圍日漸縮收,再者,全身放鬆以及最大步伐的跨走方式,可同時鬆緩筋骨而不使之呈現「退化」。最重要的,在「腹活能」加強下,血液內的含氧量也大幅增加,加速細胞更生而讓人更顯年輕!只要大家願意親身實踐,就一定能感受到這種「運動、瘦身、保養三合一」的好處。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