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趨勢投資:找出未來狂漲十倍、百倍的潛力股
第一章 何謂「元趨勢投資」?
▌預測股價走勢?別鬧了
在股票投資的世界中,有一種方法叫做「技術面分析」,原理是透過過去的股價資料,來預測未來的股價走勢。
舉個例子,應該不少人聽過「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吧?這是一種利用「移動平均線」,來判斷股價漲跌趨勢的手法。
許多使用技術面分析的投資人每天都盯著股價走勢圖,一邊在心裡祈禱著:「差不多該漲了吧……」「會反轉吧……」
技術面分析是一種存在已久的常見分析法,但我一次都沒有用過。老實說,我連試都懶得試。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技術面分析具有本質上的極限與矛盾。
股價走勢,取決於未來的無限變數,像是出現劃時代的新科技、企業採取全新的經營策略、經濟政策鬆綁,或是受到大國的經濟政策、複雜的國際情勢或社會問題影響……變數之多,說都說不完。
然而,技術面分析的分析材料,卻只有過去的股價走勢。換句話說,別說編織未來了,它連掌握新趨勢的徵兆都辦不到。
此外,假設技術面分析是一種「每個人都能用的穩健戰略」,會發生什麼事呢?這麼好賺,會有投資人放著不賺嗎?所有投資人都會卯起來狂用這招,而這些行為造成的後果,會反映在股價上。
這就像「私藏好店」在社群平台或電視上廣受宣傳後,大批民眾慕名而來,轉眼間,私藏好店變成了爆紅的排隊名店。正因為「私藏」才顯得珍貴的價值,爆紅後便不復存在。
同樣道理,一旦太多投資人使用技術面分析,其優勢也會轉眼間蕩然無存。簡單說來,技術面分析的矛盾點在於:當它越好用、越多人用,成效就越低。
在我看來,技術面分析幾乎跟「占卜」沒兩樣。投資的世界經常伴隨著變數,風險與報酬是一體兩面。一方面擔心自己的重要資產價值暴跌,一方面又死也不想吃虧。我也是投資人,這種心情我十分了解。
只仰賴過去的數據來找出可靠的徵兆,未免太粗糙了。從理組的觀點看來,技術面分析無疑是一種「偽裝成統計學的占卜」。
▌基本面分析的局限
「基本面分析」與技術面分析齊名,為兩大傳統分析手法之一。
這種手法是藉由財務報表、業績之類的數字與績效數據,來判斷企業的價值。許多專家或分析師都以這項方法為基礎,找出合理的股價。
不過,用基本面分析來精準預測未來的股價,其實比想像中還難。它有一項設計上的缺陷,那就是:因為基本面分析只仰賴「目前看到的數字」,所以很難判斷劃時代的技術革新,或是企業與執行長所展示的願景有多少價值。
舉個例子,我開始投資特斯拉的時候,其實它的財務狀況十分不穩定,赤字連連。直到二○二○年,特斯拉才擺脫赤字,在那之前,從二○○三創業以來,特斯拉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大家都知道特斯拉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是大嘴巴。儘管特斯拉虧損,他卻是業績越爛講話越大聲,一直對外暢談大膽的願景。
二○一四年,他公開表示:「預計在二○二○年之前,電動車的出貨量會達到五十萬輛。」二○一七年,他又說:「Model 3的產能將增加到一週五千輛。」以當時特斯拉的狀況來說,這些願景也太浮誇,簡單說就是「畫大餅」。
當時的分析師聽到伊隆.馬斯克的言論,無不滿臉問號,一頭霧水。因為傳統的基本面分析架構,根本無法將這番浮誇的願景化為具體的數字或預測。伊隆.馬斯克所描繪的偉大藍圖就這樣被棄置在分析範圍外,人人只當他在畫大餅。
不過,相信各位也都知道,之後特斯拉的股價急遽飆升。基本面分析無法正確評價特斯拉這類企業的未來性。
伊隆.馬斯克說:「電動車即將爆發性普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說:「AI專用的GPU(圖形處理器)需求將急遽上升。」無論經營者將願景勾勒得再偉大,分析師還是只能疑惑地停下腳步:「假設那是真的,那我應該如何預測你們的業績?」
無法套入數值模型的要素,都必須從基本面分析的程序中排除,導致企業的願景或未來性很難反映在股價上。
另一方面,一些投資人,包括我自己,真的買了特斯拉的車,透過絕佳的使用者體驗,深深感受到「這輛車或許真的能改變世界」、「伊隆.馬斯克或許可以改寫汽車業界的勢力版圖」。我們對特斯拉懷抱著種種期待,包括無法透過數字量化的未來性、企業規模壯大的可能性,同時也滿懷信心地認為「馬斯克或許真的能說到做到」。
然而,當時的專業分析師還沒有發現特斯拉的爆發性潛力,股價預測也做得不夠全面。拜此所賜,我才能用相對便宜的價格買到特斯拉的股票。
後來,特斯拉的業績與品牌價值水漲船高,股價狂飆,帶給我不少利潤。
基本面分析只仰賴「目前看到的數字」來判斷企業價值,它的確能用來正確解讀現況,然而,說到劃時代的技術革新、目前無法想像的遠大願景、徹底改變社會樣貌的未來趨勢,這些才剛起步的東西,它是預測不到的。
想找出「下一個輝達」或「第二個特斯拉」這類潛力股,就不能只依賴基本面分析。
▌掌握「元趨勢」要趁早!
無論是技術面分析或基本面分析,甚至是全世界最強的分析師與基金經理人傾全力預測,事實上,人就是不可能持續正確地預測短期的股價走勢。
我認為,元趨勢投資新手最需要知道的,就是接受「沒有人能預測短期股價」的事實。
這裡所說的「短期」,是指幾天到幾個月之間。相較之下,以相對長期的時間俯瞰世界變化與動向的「宏觀趨勢」,在預測上是較為可行的。
所謂宏觀趨勢,就是廣泛影響整體世界經濟或特定區域經濟的大潮流。舉凡景氣循環、消費者物價指數漲跌、中央銀行升息或降息、匯率變動,甚至是戰爭或地緣政治風險提高,都在宏觀趨勢的範圍內。與之相對的,就是局限於個別企業業績的「微觀趨勢」。
不過,即使是宏觀趨勢,也極難正確預測未來動向。舉個例子,一般認為宏觀趨勢在預測上較為可行,是因為許多市場參與者都很關注左右世界經濟動向的美國金融政策。然而實際上,關於政策變化的時機與造成的影響,專家們也是眾說紛紜,經常發生誤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在二○二二年突然大幅升息,造成世界性的股價下跌,日圓狂貶,背叛了許多市場參與者的期待。
由於牽涉到許多複雜的因素,因此沒有人能完美預測市場心理、股價、匯率和經濟活動的變化。
回顧過去二十年,二○○八年的雷曼兄弟事件與二○二○年的新冠肺炎,都引發了造成世界動盪的金融危機,但沒有一個分析師正確預測了上述危機的時機與規模。
這就像我們知道大地震總有一天會發生,卻無法預測何時發生,或是預測震源的正確位置。未來勢必會再發生金融海嘯或世界性的景氣低迷,但是「何時」、「何地」、「嚴重程度」與「需要多少時間復原」,卻沒有人說得準。
此外,近年來連專家都很難預測宏觀趨勢的變化了。比如二○一六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許多民調與專家都預測希拉蕊會當選,結果當選的居然是川普。不僅如此,川普在二○二四年再度贏得總統大選,重返白宮。
雪上加霜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出兵攻打烏克蘭,對世界造成巨大衝擊。至於中東情勢方面,大國之間的對立與區域紛爭也越演越烈,呈現白熱化。
簡而言之,即使是觀察時間較長的宏觀趨勢,從根本上來說,也不可能正確預測。無論是短期或中期的預測型投資戰略,都有其局限。
在此,我想請各位關注「元趨勢」這項全新觀點。
所謂元趨勢,指的是比宏觀趨勢更長遠的潮流,亦即在十年、二十年後,全面改變社會、經濟、技術根基的時代巨浪。
以元趨勢的觀點,著眼大局,掌握「社會整體的走向」。盡量在早期階段掌握元趨勢,將資金投注在能順應時代潮流成長茁壯的業界或企業,運用長期性、整體性的觀點,聰明投資,這就是我所提出的「元趨勢投資」。
短期股價預測與宏觀經濟預測都不可靠,這年頭,預測真的好難!在如此艱難的時刻,立基於長期觀點的「元趨勢」,正是投資的最佳利器。
▌案例① AI浪潮的元趨勢
大致介紹過元趨勢後,接下來,我以「AI浪潮」為例,向各位解釋元趨勢的實際形成過程。
二○二二年十二月,生成式AI「ChatGPT」橫空出世,引發了空前的AI浪潮。半導體公司輝達的GPU是ChatGPT這類生成式AI不可或缺的關鍵,拜此所賜,輝達瞬間變成萬眾矚目的焦點。
從二○二三年上旬起,輝達在AI浪潮的推動下,股價與知名度都大幅攀升。輝達現在的市值已超過三兆六千億美元,在全球市值排行榜中擠下蘋果,勇奪第一(二○二四年十一月七日的數據)。輝達如今的規模,已經超越了微軟、亞馬遜、特斯拉、Meta等世界知名的大企業。
看著輝達的爆發性成長,想必有讀者認為:「要是在十年前就投資輝達,現在就賺翻了。」
不過,千金難買早知道。事實上,當時幾乎沒有人預料到輝達跟AI的元趨勢。
然而,早在距今十三年前,二○一二年,全球的頂尖AI研究團隊已經開始逐漸相信,AI一定會越來越普及。
二○一二年的AI業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在那之前的幾十年間,業界普遍認為稱為「神經網路」的機器學習法成效很差。理論上看起來很美好,但由於運算資源、資料與演算法都尚未成熟,因此無法實際運用在現實世界。
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件顛覆業界認知的大事。
那就是,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團隊所開發的AI模型「AlexNet」,在世界亮相了。
只要給AlexNet看很多很多圖片,它就能自動學習資料的特徵,達成高精準度的圖像分類。在那之前,研究人員必須事先詳細定義圖像特徵,比如「這是狗的耳朵」、「這是鼻子」。因此,AlexNet的出現,無疑是巨大的進展。
AlexNet參加世界知名的圖像辨識競賽ILSVRC,展現出其他模型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能。
這件大事,成了AI的歷史性轉捩點。AlexNet的成功,證明了神經網路不僅理論上可行,也能應用在現實世界。
此後,全世界的AI研究團隊頓時信心大增,開始相信「AI終於能派上用場了」、「AI實際運用在各行各業的時代,真的來臨了」。
輝達的半導體,正是幫助AlexNet達成歷史性創舉的幕後功臣。神經網路需要耗費龐大的運算資源,以前的做法是利用英特爾的CPU(中央處理器),人工輸入一行一行的程式碼,但這怎麼想都很沒效率。這種土法煉鋼的方式,很難在短時間內處理龐大的資料。
此時,原本用來處理電玩圖像資料的輝達GPU,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GPU不僅能處理圖像資料,也能同時處理大量的運算任務,十分適合用在深度學習。AlexNet善用GPU,將圖像辨識準確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讀到這,你心裡可能想著:「那種業界祕辛,一般人哪會知道啊!」
一點也沒錯。說起來,ILSVRC競賽,本來就是只有研究人員或工程師等業界人士才會聊的話題,一般投資人幾乎不可能有機會知道相關訊息。
老實說,二○一二那年,我也沒注意到「AI時代即將來臨」的元趨勢。
當年,就連十分關注AI領域的我,都沒能像現在這般了解AI的未來性,以及輝達的潛在價值。
想當然耳,當時我也不可能買輝達的股票。直到二○一四年,我才首度購入輝達股票,而那已經是AlexNet達成歷史性創舉的兩年後了。
▌案例② 輝達的元趨勢
上一節介紹了AlexNet改寫AI歷史的大事,這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太過遙遠。就連我這個科技宅,都沒有在第一時間注意到這件大事,對此多加關注。
此外,當時的情勢,也沒有顯示出「輝達就是AI浪潮的主角」。因為那時的GPU製造商,除了輝達之外,還有英特爾與超微(AMD),而且AI也尚未成熟,所以沒有人能夠肯定:究竟是輝達一家獨大呢?還是其他公司會搶走主角的位子?
直到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這段期間,我才知道AlexNet改變了AI的歷史,而且必須搭載輝達的GPU,才能展現高超的效能。
到了這個時候,「AI好像真的要起飛了」的消息,就不再只是AI業界的小道消息,而是傳遍整個科技業了。當我得知改寫AI歷史的AlexNet使用了輝達的半導體之後,第六感告訴我:「如果AI時代真的要來臨了,那麼輝達今後說不定會大幅成長。」於是,我在此時購買了輝達的股票。
從二○一六年起,輝達將品牌重新定位為支援AI科技的平台公司。
二○一七年,這回輪到Google開發Transformer模型,為之後的ChatGPT這類生成式AI技術打下基礎。此後,科技業界的人更加相信,AI融入人類生活的日子不遠了。
二○一八年,輝達發表新產品HGX-2,同時公開表示:「我們將為業界提供高效能的多用途運算平台。」這表示輝達要全力進軍AI了!看了這場發表會後,我對輝達的信心又增強幾分,因此加碼買進輝達的股票。
二○一八這年,全世界都報導了輝達進軍AI的決心,連AI、科技業界以外的人,都明確感覺到「AI時代即將來臨」的元趨勢。
有些人看到我靠輝達的股票賺了不少錢,不禁驚呼道:「你是先知嗎!」不過,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預知能力。
如果要在十年前就完美猜中:「AI時代要來了!主角就是輝達!」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在六、七年前掌握「AI即將大幅成長」的元趨勢,其實並不難。
說穿了,我會投資輝達,甚至加碼買進,也只不過是因為我密切關注業界動向與執行長的發言,蒐集了許多「大家都看得到,卻很少人留意的資訊」。
元趨勢投資就是靠著重複上述行動,讓自己在不知不覺間搭上元趨勢。我沒有關注一時的新聞或短期的股價變動,而是藉由長期仔細觀察時代潮流變化的大趨勢,成功押對寶,投資輝達。
▌投資慢人一步?你還是可以搭上元趨勢!
元趨勢投資有一個很棒的優點。
那就是,即使起步較晚,也完全沒問題!假設某項元趨勢已廣為人知,很多人都認為「要起飛了」,這時投資也絕對不會太晚!
就拿輝達來舉例吧。即使是AI研究者,應該也很難在二○一二年就確定:「GPU將成為AI時代的主角,而輝達是當中的第一把交椅。」很難信心滿滿地投資輝達吧。
就連經常關注科技業界的我,也無法在那段時間就掌握AI的元趨勢,毅然決定投資輝達。
然而,到了二○一八年,狀況就大不相同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明確表示將正式進軍AI市場,於是股價開始逐漸上漲。不僅如此,大家也還記得AI曾打敗世界西洋棋王的大新聞,因此連科技業以外的圈子,也感覺到「AI真的要開始發威了」。
對科技趨勢敏銳的人,此時應該已經感覺到輝達的氣勢與潛力了。
「二○一八年才投資,應該來不及了吧?」或許有些人會這麼想,但其實當時輝達才剛開始成長而已。輝達現在的股價是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美元之間,但二○一八年底,輝達的股價才僅僅三.三四美元而已。換句話說,即使世人都已經深刻感覺到AI時代即將來臨了,但從二○一八年才開始投資,股價也還有一大段成長空間。
接著,二○二二年底ChatGPT登場,每個人都看到AI掀起巨浪,媒體也紛紛報導「AI時代來臨」,連對AI漠不關心的人,也感受到AI所帶來的衝擊。
或許你會想:「再怎麼說,這時候才投資一定來不及了吧!」實情並非如此。二○二二年底,輝達的股價大約是十四.六一美元,即使這時候才開始投資,日後股價也上漲了將近十倍。
簡單說來,即使「ChatGPT太神了」已經蔚為話題、媒體爭相報導,說得再白一點,即使看起來好像已經趕不上風潮了,此時再投資也可以賺到充分的利潤。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元趨勢並非一夜之間顛覆世界,而是慢慢起火、增強火勢,最後從根本改變社會或產業結構的長期現象。
說到輝達,二○一二年、二○一八年與二○二二年,都有幾次進場的好機會。二○一二年就進場投資,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況,不然也還有二○一八年,再晚一點,從二○二二年開始投資也絕對來得及。
元趨勢得花上漫長的時間,才會具體顯現出來。
越早進場當然越好,不過,即使已經顯現出一部分趨勢,許多人都認為「這支股票穩了」,此時再進場也還有成長空間。投資晚人一步,也還是有機會!這就是元趨勢的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