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T0700104

奇蹟公式:我三星期從半身不遂中站起,一年抗癌成功,從破產到財富自由的關鍵

The Miracle Equation: The Two Decisions That Move Your Biggest Goals from Possible, to Probable, to Inevitable
作者原文名 Hal Elrod
譯者 許可欣
出版日 2020-07-01
定價 $320
優惠價 79折 $253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內容簡介

★美國亞馬遜五星好評,SmartM大大學院創辦人許景泰、防彈飲食創始人亞斯普雷、子彈筆記創始人卡洛、《五秒法則》作者羅賓斯等各界名人無不讚賞!
★「想要」與「得到」之間,只差一道公式的距離。是時候讓「奇蹟」變成你的日常了!
★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讀者,奇蹟公式真的有效,而且人人有效!

只要堅持兩個決定,
就算人生跌到沒有光的谷底,
也能逆勢重生、創造自己想要的奇蹟!

這道簡單的奇蹟公式,
就是你我人生從「有可能實現」到「必然成真」的重大關鍵!

作者哈爾.埃爾羅德人生遭遇過許多挫折,有些甚至足以致命:
‧曾因車禍被宣告死亡,後來不但恢復生命跡象,還在極短時間內再度自力行走。
‧曾身處破產邊緣,後來不但扭轉負債,還達到了財富自由。
‧曾罹患了極罕見、存活率極低的急性白血病,卻跌破所有人眼鏡,抗癌成功。

這些他人眼中的「奇蹟」,其實都是作者堅守「兩個決定」的結果。作者解構了菁英人士成功的過程,化約成簡單的公式,並透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證明它真的有效;同時也讓人們了解如何超越現實加諸的限制、克服內心的恐懼和不安,挖掘自身潛能。

透過「奇蹟公式」,我們將能學會:

□具體設計實現目標的所有流程和步驟
□調整人生優先順序,不再空轉和白費力氣
□不再排拒挫折,而能坦然接受現實並思考應對之道
□擁有「情緒無敵」,五分鐘內放下負面情緒
□一一實現目標,讓「奇蹟」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只要依照書中的說明和步驟反覆練習、檢核與確認,
無論目標成真的可能性再怎麼低,都必然實現!

各界推薦

美國亞馬遜讀者★★★★★好評!
SmartM大大學院創辦人/許景泰
防彈飲食創始人/戴夫.亞斯普雷
子彈筆記創始人/瑞德.卡洛
《五秒法則》作者/羅賓斯
《送禮學》作者/約翰.魯林
世界拳擊冠軍/萊拉.阿里 各界名人大力推薦!

☆若你要聽別人談論奇蹟,那人就只能是哈爾!──戴夫.亞斯普雷(創業家、防彈飲食創始人)

☆如果你也期待奇蹟,哈爾會是你最好的相遇。無論在生活或工作上,他都能成就非凡。現在,他將向各位展示如何做到這一點。──瑞德.卡洛(子彈筆記創始人)

☆「實現想要的一切,只需要兩個決定。」如果希望自己的最大目標從「可能實現」變成「必然實現」,本書將是你的最佳幫手。──梅爾.羅賓斯(《五秒法則》作者)

☆作者解構並簡化了各界菁英獲得頂尖成就的過程。有了奇蹟公式,你不用再對著世界上的美好而興嘆。──萊拉.阿里(拳王阿里之女、世界拳擊冠軍)

☆奇蹟公式是史上所有成功人士都使用過的精確公式,各位將可用來克服所有阻礙,並實現自己想要的一切。──約翰.魯林(《送禮學》作者)

作者簡介  哈爾.埃爾羅德(Hal Elrod)

極受歡迎的演說家、頂尖成功學教練、超級馬拉松選手、抗癌鬥士、一名驕傲的父親和深愛妻子的丈夫。

15歲時就擁有自己的廣播節目;19歲時已是美國一家大型企業的超級業務員,屢屢打破銷售紀錄。生命的磨難始於20歲那年:一名卡車司機酒駕肇事,讓他不僅多處嚴重骨折,還當場失去生命跡象。儘管幾分鐘後就被救活,卻造成腦部永久受損,並且很可能從此得坐在輪椅上。但他將磨難變成勝利,堅強地證明了「人人都有能力克服任何障礙」,不但迅速復原,還擺脫了半身不遂的命運。

然而,哈爾所遭遇的挫折不只如此:29歲時遇上金融海嘯,他失去絕大部分客戶,幾近破產,卻也讓自己有機會重新思考真正的人生價值與重心;37歲那年罹患極罕見、存活率極低的急性白血病,但一年過後,他身上已找不到癌細胞的蹤影。而他之所以能挺過這些大小關卡,其實都是「奇蹟公式」的功勞。

哈爾經常接受全美各地電視臺與廣播節目訪問,提到他故事的書籍更是不知凡幾,包括《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心靈雞湯》系列等。目前與妻子及一對兒女住在德州奧斯汀。

若想了解更多資訊,請至作者官網:www.halelrod.com

譯者簡介 許可欣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畢。為了解讀原文書中複雜的理論概念,一頭跌入翻譯的世界。譯有《奇蹟公式》《七副骸骨》《我的第一份工作》《威尼斯共和國的故事》等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700104
ISBN:9789861372983
256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
看更多

電子書

電子書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Pubu、Hyread、my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博客來 熱銷中

看更多

目錄

導言 從可能到必然的完整公式

閱讀此書的最佳方式

閱讀時請記得……

第一章 破除奇蹟的迷思──從深不可測到有憑有據

任何人都能創造的奇蹟

什麼是奇蹟智者?

創造奇蹟是你的決定

堅定信念和過人努力帶來的回饋

讓奇蹟找回神祕感

第二章 從不可能到不太可能,再到必然成真──我如何發現這道公式

強銷期的奇蹟

夜半的頓悟

測試公式並教導他人

在其他人身上測試奇蹟公式

你的奇蹟公式之旅

第三章 內在衝突──從有限到無限

和自己的戰爭

內在衝突一:對機會非理性的恐懼及維持現狀

內在衝突二:誤導的賦權,覺悟的賦權

內在衝突三:畸形的潛能,真正的潛能

內在衝突四:定義你的是世界?還是你自己?

然後,我們證明了自己的局限

克服所有衝突的方法

第四章 情緒無敵──如何釋放讓你退縮的所有負面情緒

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

五分鐘規則

這不會讓你快樂

釋放情緒痛苦

聚焦於今天的完美

第五章 必然成功的新思維模式──你的目標不是目標

目標的真正目的

現在,釋放自己的恐懼或失敗

唯有成長才能永恆

思維模式如何成長?

升級你的思維模式

改變一切的那一年

第六章 你的使命──釐清自己的首要任務

專注的力量

從最重要的事開始

依首要任務訂定時程

什麼對你最重要?

創造你的使命安全網

別忘了其他目標

第七章 第一個決定:堅定的信念──你必須相信,直到……

奔向信念

那一年,差點「又」死掉的我

以信念取代恐懼

堅定的信念為過人的努力帶來能量

如何找到堅定信念?

維持堅定信念的工具

第八章 第二個決定:過人的努力──它沒有你想像的那麼不凡

讓過人的努力不過人

你創造奇蹟了,然後呢?

不想做那些明知該做的事?

第九章 保持奇蹟──一次又一次創造非凡成果

肯定句為什麼沒效?

五個步驟,創造並實現奇蹟公式肯定句

修改你的肯定句

第十章 奇蹟公式三十日挑戰──是時候實踐你的第一項使命了

最常見的障礙及克服方式

你的奇蹟公式三十日挑戰

在開始之前……

結語 你現在要做什麼呢?

致謝

看更多

導言 
從可能到必然的完整公式

或許你對以下的場景覺得熟悉:你的書架擺滿一堆沒時間讀完的勵志書,也經常參加「如何改變人生」的講座、會議,卻還是覺得少了點什麼。你沒得到什麼實際成果、戶頭數字仍不符期望,自己周圍的人際關係也無法讓你感到充實。或許你掙扎著想創業、想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或只是想在每天的生活中找到快樂。說不定以上所說的一切已經發生了,你卻還是想在個人或職業成就上繼續爬到虛無縹渺的下一階段。

如果你發現自己身陷這種處境(相信我,我也曾這樣),你可能(或不知不覺地)成為眾多「個人成長癮君子」的一員。身為一個「已戒除癮頭」的成員,我知道大家都很愛靈光一閃時的興奮感,那也是我們所追求的。但事實上,什麼都沒改變:沒有長期的變化,我們只是繼續像現在一樣,固執地追求著相同的事物。

以前的我瘋狂閱讀,相信只要自己多吸收一絲絲新的智慧,就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彷彿人生只要有這些安全藏在腦中的知識便足矣。「只要追求個人每日成長便足夠」的想法很常見,但事實並非如此。你可能只是不想再因未達成目標而受到打擊。別怕,你並不孤單,同時,你也會從這本書中獲益良多。

你必須每天進行個人成長練習,遵循一套已獲證實的過程,設定有意義的目標並努力達成,以持續改善生活品質。

我還記得那一天,停下腳步回顧自己的人生,發現我能做的不只如此。我可以不只如此。我不再想原地踏步。我已虛度了青春年華,只付出最少的努力,卻想得到最大的回報,我無法再接受這樣的自己。所以我開始積極追求自己最大的目標,也不再認為只要在心裡清楚地將目標具象化,它們就會自動跑到我面前來。隨著時間過去,我發展出一套能將個人成長知識轉化為行動的過程。這些行動儘管既簡單又平凡,但以此為起點,可以展現出極佳的結果。

如果你經常接觸個人成長或勵志書,一定聽過「凡事皆有可能」這樣的話。我也相信這一點,但「可能」不足以讓你的內心在早上起床的那一瞬間就充滿動力、實現自己最大的夢想。我超想變成這樣,但現實並非如此。只有半套計畫是不夠的,在這本書中,我想創造的方法是能讓成功從「有可能」走向「很可能」,再到最終的「必然」。

這套方法就是「奇蹟公式」。你們會知道,奇蹟公式看似簡單,但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了解如何執行。

達成目標一旦變得必然,你便成了我所說的「奇蹟智者」。奇蹟智者破解了創造奇蹟的迷思,秉持奇蹟公式而活;也因為奇蹟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獲得出色的成就──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幾乎都能稱為「成功」。在讀完本書、並實踐書中的策略後,你便能體現奇蹟智者的特質和特徵,而這也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閱讀此書的最佳方式

我知道有些個人成長書籍可以片段閱讀,你可以隨心所欲地跳來跳去,不必按照順序。我知道有些人會閉上眼,隨便翻開一頁,就開始閱讀那一章。那些書給了讀者控制感,可以決定在拾起書的那一瞬間,什麼才是重要的事。那樣很好,但本書並不是這種類型。

除了這篇〈導言〉,本書前兩章是要為創造具體、可測量的奇蹟奠定基礎。我們將討論奇蹟是或不是什麼,再介紹奇蹟公式與兩項決定如何相輔相成,讓這個過程可以越來越輕鬆。接著,各位將看到我的第一個奇蹟故事、我如何在二十二歲生日前創造出這道公式、如何將公式教給他人,並(帶著敬畏)看著他人成功運用,正如它在我身上也成功了一樣。

本書的其他章節則將一步步帶你了解概念和步驟。你必須先理解這些,才能創造出自己的奇蹟。內容將涵蓋:

‧如何克服人人都有的自我限制,以及天賦潛能的內在衝突

‧如何讓情緒變得強大。如此一來,無論人生發生什麼變化,你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當努力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時,這會很有幫助

‧設定目標的真正目的

‧如何選擇第一個(及往後幾個)奇蹟

‧如何一再創造奇蹟

‧如何在「奇蹟公式三十日挑戰」裡應用這些資訊,開始創造第一個具體且可測量的奇蹟

我希望各位在第一次閱讀時能從頭讀到尾,因為各章節是相互關聯的,你必須先了解每一章的內容,才能繼續下去。第一次讀完後,便可隨意選擇任一章節重讀。創造奇蹟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什麼困難,非常希望各位能再回頭重讀其中的章節。

※閱讀時請記得……

一、概念是相通的

如果你還沒讀過我的前一本書,別怕,本書可以提供你必要的工具,讓你發揮潛能,創造更充實的人生。你將學會如何一再達到出色、可測量的成果,而且越來越輕鬆。

二、有些概念將不斷在書中重複

奇蹟公式說來簡單,但執行上有點複雜,所以每個概念不會只說一次。相反的,我會故意重複提及幾個關鍵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幫助你內化、記住最重要的事。多看幾次,比較容易記住資訊。

三、本書目的在提升人類意識

正如〈導言〉一開始所說的,我的上一本書目的在於改變一百萬人的人生。當一百萬人的人生變得更好後,我發現過去看似不真實或不可能的目標,不只非常真實,而且還不夠宏大。

此書的目的則在於提升人類的意識。現在聽來或許很傲慢(說不定你正在翻白眼),但讀完後,你們就會了解,這並不是什麼太大的野心。如果人人都開始發掘自己的潛能,自我意識便能提升,接著再影響並提升身邊其他人的意識。

當我們開始創造具體、可測量的奇蹟時,那些成果也會影響與奇蹟有關的每個人。閱讀時,請你們將目的放在了解「你是不受限的,你注定擁有、成為並能創造出自己想要的一切」。你周遭的世界有什麼缺漏?你相信(或半信半疑)自己能做出什麼貢獻?對你來說,終極奇蹟是什麼?

看更多

試閱

第一章 
破除奇蹟的迷思──從深不可測到有憑有據

奇蹟。有點神祕,對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恰好接連發生,拯救了某個人的生命,或是讓某人實現了最瘋狂的夢想,但人們卻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哇,這不是很吸引人嗎?只不過,這種神祕的本質也影響我們對奇蹟的看法。

你或許會說,奇蹟是「被動的」或「隨機的」,發生的機率純屬偶然,我們對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本質感到驚奇,卻找不到一種確切的解釋方法,更別說想要重現,它們只被視為隨機的巧合。如果你想創造那種奇蹟,多半只能「祈禱,然後等待」。嗯,很抱歉,我不能給你什麼建議,那不是本書要討論的奇蹟。

本書所說的是具體、可測量的奇蹟,需要你主動參與製造過程。這些奇蹟更像是能讓自己最宏大、最可怕、最不可能的目標變成現實。你對這種奇蹟保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這表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創造它,因為你了解它出現的過程。只是為了創造這種奇蹟,我們必須先相信自己追求的結果是可能的、相信自己可以製造奇蹟。如果你心存質疑,我想請你暫時放下這種感覺──至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如此一來,你才能發掘自己的可能性。

別誤會,我不是想說服你相信什麼不可理喻的事,只是想讓你打開心胸接受新的可能性,相信自己有能力隨心所欲創造第二種奇蹟。在這一章,我們將定義何為具體、可測量的奇蹟,才能進行接下來的對話。接著深入討論這種類型的奇蹟究竟如何發生,好讓你能創造不凡的結果。再接下來……信不信就由你了。

※任何人都能創造的奇蹟

說到奇蹟,我們可以想想以下的問題:是否只有特別的、「被揀選的」人才能經歷奇蹟?奇蹟是否只會隨機發生?奇蹟是否由上帝或其他神祕的高等智慧創造?或是否每個人真的生來具有無限潛能,遠超過我們以為自己所有的?這是否便是某些人能獲得不凡成就的理由──因為他們知道如何挖掘蟄伏的潛能?如果你知道自己距離挖掘出這份潛能只差一、兩項決定,你會怎麼做?

理解這些事,會改變你對目標「規模」的看法,也會改變你的人生;「平凡」的標準因此提高了,因為平凡意味著「成為非凡」。想像一下,如果你和身邊的人都開始發揮自己百分之百的潛力;如果每個人都不再畫地自限,開始創造自己想要的一切,並對世界產生深刻的影響;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成為奇蹟智者,情況會變成怎樣呢?

※什麼是奇蹟智者?

「智者(maven)」這個字來自意第緒語「meyvn」和希伯來文「mebhin」,意思是「明白事理之人」。

雖然奇蹟這個詞有幾種定義,對我們而言最有用的意義是《牛津生活英語詞典》裡的「一件非常好的事件或發展,能帶來非常受歡迎的結果」。

「奇蹟智者」一詞便同時包含了這兩個定義。

綜觀歷史,許多人物都積極在創造具體、可測量的奇蹟:美國總統甘迺迪的願景是將人送上月球;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的願景則是讓全美人民都能生活在自由平等之下。他們都是自主、積極創造奇蹟的典範;當其他人還在祈禱、「等待」結果發生時,這兩位卻努力「讓」它們發生。他們成功地將看似不可能的想法轉變成具體的事實,並且不斷追隨自己的願景,創造非凡卓越的全新現實。因為開拓自己的潛能,使他們成了奇蹟智者。

成為奇蹟智者只是一種生存之道。只要你懷著堅定的信念、付出過人的努力,你就是奇蹟智者。許多知名的奇蹟智者來自各行各業,他們的成就與辛苦走過的道路,充滿人們想像得到的各種可能,而他們的許多成就也都對世界帶來重大的影響。

我希望各位明白的是,外在環境不能決定你的成就,那只是你的過去,不會支配你的未來。你必須先預設好心目中理想的未來、看清它、建立信念,並相信它是可能成真的(接下來,我們會花很多時間討論到底該怎麼做);同時,必須開始向前進,前面所舉的那些人也都是這麼做的。他們認定自己想要的未來有可能成真,也清楚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才能讓理想「非常可能」實現;接著,不斷付出努力,直到成功變成「必然」。你一定也能這麼做。

〈第四章 情緒無敵──如何釋放讓你退縮的所有負面情緒〉

有時候人生真的爛透了。人生有許多不受控的事,沒有人喜歡失控的感覺,不過隧道盡頭終有光,因為有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五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消除所有負面情緒。

你是否曾想過:每種負面情緒的基本原因是什麼?我問的是「每種」負面情緒:生氣、狂怒、挫折、難過、悲傷、恐懼、失望、無聊、厭惡、煩惱、尷尬、罪惡、擔憂……凡是你能想到的都算。如果你再仔細想想,或許會為每次的負面情緒找到不同的理由。我們總是會為自己的感覺怪罪某項人事物:因為他說的話生氣、因為所發生的事懊惱、因為失去而難過、因為要做的事太多而感到壓力、因為事情不如預期而憂慮……我們錯誤地假設情緒痛苦的原因,是不符合我們期望的情勢、環境和他人,但事實遠非如此。

之所以產生痛苦情緒或心情不好,大多是因為內心發生的變化,而非周遭事物。讀完這一章後,你便不會再感覺難過了。你將學到的東西不但違背了人性,也違背了我們一直認為會導致負面情緒產生的成因,而這正是打開「情緒無敵」之門的鑰匙。情緒無敵,代表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且不會再感覺到情緒上的痛苦;當然,除非自己想要(你很快就會發現,真有些時候自己真的會想要這種感覺)。

※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

我知道接下來要說的話有點嚴苛,但還是得說:過去、現在、將來,你所感覺到的任何痛苦情緒都是自作孽,而且完全有選擇的餘地—我說的是每一種讓你產生掙扎的痛苦或不悅情緒。

如果我說,你有能力釋放從過去到現在的所有情緒痛苦,未來也不會再製造它呢?換句話說,你有能力停止創造負面情緒,就從今天開始,直到生命終結。這就是「情緒無敵」。

我想和你分享一個故事,關於如何明白無論外在環境有多困難,都能選擇完全免於負面情緒的故事。

二十歲時,我的世界出現許多情感上的逆境。有一次,我在公司的銷售會議上演講。結束後,我開車回家,卻被一名酒駕者以約一一二公里的時速從後面追撞,左側另一輛相同速度的車子也撞了上來。造成最大傷害的,並非酒駕的那輛車,而是第二輛撞到我車門的車。

第二輛車的撞擊力道將車門擠向我的身體左側,馬上壓斷了我十一根骨頭,包括大腿骨、眼窩,骨盆也有三處骨折。當時我因失血過多而瀕臨死亡,心跳還停止跳動六分鐘。還好,我活了過來,以直升機運送到醫院後,昏迷了六天。

等我終於自昏迷中醒來,醫師說,我這輩子可能都得坐在輪椅上(對甦醒的病患來說,這可不是個好消息)。我簡直不敢相信──任何人任何年紀聽到這種事都很難相信,但對二十歲的我來說,只是單純認為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包括走路。

我深吸一口氣,放下最初的本能反應,再次思考醫師剛剛說的話。那一刻,躺在病床上,我想起自己有責任和機會選擇要做出什麼反應:我可以沮喪無力,像是覺得這不公平、不應該是我、我討厭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我的人生毀了。或是選擇能給我鼓勵和力量的回應,例如我無法改變這件事、為眼下的情況難過已經不重要了、我還有許多事值得感激、我的人生由自己決定。我可以選擇拒絕現實,繼續抱持負面想法和情緒,也可以無條件接受現實,自此免於情緒之苦。

我選擇後者。

我決定無條件接受新的現實:我出了車禍、斷了十一根骨頭,受到永久的腦部損傷,醫師也認為我永遠無法行走。我花了五分鐘,接受了這件事。

「五分鐘?我不相信!」

你心裡或許這麼想,也可能正在思考我是怎麼做到的,但早在我出車禍的十八個月前、還在擔任業務之時,就已不知不覺讓大腦為「適應」做好準備,「接受」(而非抗拒)已經成為情緒的預設反應。

※五分鐘規則

躺在病床上時,我馬上想起傑斯.利文在一開始訓練時教會我的事;他是我在公司的第一位主管,也是一位真正的奇蹟智者。他教我的事稱為「五分鐘規則」,基本上是這樣的:如果事情不如預期,你可以覺得難過,但不要超過五分鐘。傑斯告訴我們,面對失敗、沮喪或其他不好的結果時,用手機設定個五分鐘的鬧鐘,給自己一小段時間難過。

在五分鐘內,我們可以發牢騷、哀嚎、哭泣、抱怨、發洩、捶牆—無論做什麼都好,那五分鐘是我們感受情緒的空間,時間限制則能預防我們長期停留在逆境,這不但沒必要,也不健康。許多人會在情緒黑洞裡持續釋放讓他們難受的負面情緒,但真的可以不用掉進去。

傑斯告訴我們,鬧鐘響起時,我們要大聲說:「無法改變了。」承認如果無法改變某件事,那麼抗拒它(在它身上花費情緒能量,希望情況有所不同)不但毫無意義,而且痛苦。它只會讓你難受,卻無法影響導致自己不舒服的事件。

五分鐘規則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為它清楚地為我們上了有關痛苦情緒的一課:導致情緒痛苦的不是經驗、環境或事件,而是不願意接受人生現狀,不願繼續前進。當我們堅持己見,說「這不可能發生!」時,心中只充斥著痛苦和無益的情緒。這種情況會出現在任何時候,無論它發生在五分鐘、五個月或五十年前。只要你抗拒並希望事情有所不同,就會繼續製造並延續情感上的痛苦;不過一旦接受它,你就自由了。

回到病床上。我用了五分鐘懷疑新的現實,然後提醒自己,此事無法改變,這個想法讓抗拒變得既沒有意義,也沒有價值。我有意識地選擇接受它──完全接受。是的,就在五分鐘內。不過就算我花了五小時或五天才有辦法選擇接受現況,也好過一直希望事情沒發生,讓它們消極地影響自己下半輩子。

※這不會讓你快樂

有件事要先說清楚。我不喜歡在輪椅上度過餘生,但可以平靜接受可能發生的事。這之間的差異相當巨大。

我將這一段命名為「這不會讓你快樂」的原因,在於發生自己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時,接受它並不表示你會為此感到快樂。就我個人來說,我不會因為出車禍、得知自己永遠不可能再走路而快樂;後來被診斷罹患癌症,且預後不佳時,我也不會覺得快樂;開會快遲到時還碰上嚴重塞車,更不會讓我快樂。真正讓人值得慶幸的是,「接受」所帶來的幫助遠比感覺快樂更強大。

接受失控的一切(車禍、斷骨、腦傷、住院、永遠無法行走的可能性,更不用說臉上、手上、身體上、腿上抹不去的疤痕等等)讓我得到內心的平靜,不再受任何自己創造的情緒所苦。透過接受、放下抗拒和不必要的痛苦,我得以騰出一個空間,把所有精力專注於還能控制的事,創造自己所能想像的最佳人生—儘管人生還有其他意想不到、無法想像的情況。

很顯然的,至少依醫師看來,大部分車禍受害者處理壞消息的方式都跟我不同。多數人會不自覺地抗拒新的現實,只看著自己缺少的,緊張兮兮地想像未來的人生,又認為自己應該有不同的風景才對,徒然讓負面情緒耗費心神。這就是所謂的「正常」。

雖然我已經適應了新的現實,但醫師還是固執於多數病患處理創傷事件的思維模式。

車禍後約三週、我從昏迷中醒來約一週,精神科的利比醫師要我父母到他的辦公室一趟。他認為我處於否認狀態。這個推論是因為每次他或任何醫院員工和我互動時,我總是很開心、很樂觀,一有機會就說笑話逗他們笑。

他的解釋是,或許是因為我不想經歷那些情緒,才有意識地這麼做;但也可能是完全無意識的。

醫師希望爸媽多和我談談,找出我真正的感受,也希望他們能向我保證,悲傷、恐懼、憤怒甚至憂鬱都是很正常的,並確保我知道在醫院表達那些情緒很安全。

後來,父親走進病房,當時我正坐在病床上,身上穿著過大的袍服,看著牆上二十八吋電視播放的歐普拉秀。爸爸的紅臉上掛著勉強的笑容,眼眶泛淚,我馬上就知道事情不對勁了。

他說出醫師的擔憂,又說他明白我會對無法再行走一事感到恐懼、因現在的情況感到憂鬱、對酒駕者感到憤怒……這些他都能理解。他說我因這些經歷所產生的任何情緒都是正常的,就算有這些感覺,也一點問題都沒有。

我嚴肅地思考他的問題,沉默了一陣子。我覺得難過……害怕……生氣……還是憂鬱……嗎?我該不會否認且隱藏了這些在醫師看來正常的痛苦情緒?又想到自昏迷中醒來後,自己用了六天時間處理新的現實。這回我沒花多久時間,就釐清了自己真正的感覺。

我向爸爸保證自己並沒有否認,還恰恰相反:我並未否認現實,而是完全接受,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所以它不會控制我的狀態。如果我真的像醫師所說無法再行走,我可以選擇要為此憂鬱,但也可以對自己還能擁有的其他事物心懷感激。無論如何,我都得坐輪椅。

我也理解,雖然再度自力行走的可能性不高,但不是零。請記得,我並非抗拒醫師所說的話,也不是仍然否認現況,只是認為醫師因重新行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才忽略不計。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能不能再度自力行走,但願意全力以赴讓這個目標從可能,到很可能,到必然發生。

所以我想像自己能走路,並為此祈禱、思考、討論。我保持堅定的信念,認為這件事還有可能,並每天接受物理治療。當物理治療師宣布當天療程結束時,我甚至會要求(有時是堅持)再多做一些,這就是我付出的過人努力。車禍後三週,你可以說奇蹟發生了。醫師看著我大腿和骨盆的X光片,告訴我和爸媽,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我的身體已在車禍三週內復原到可以踏出第一步的程度。

我做到了。

我相信這是因為自己選擇完全接受這個無法改變的現況,所以不必承受所有情緒痛苦,也能將精力集中在想要的事情上。無條件的接受讓我獲得情緒無敵,並且有可能創造具體、可測量的奇蹟──再次行走。

※釋放情緒痛苦

許多曾接受我輔導或曾在演講後來找我談話的人,理智上都明白這個概念,卻始終在思考這概念是否也能適用於自己:多年來的情緒痛苦已成為日常,要怎麼才能接受眼前這可怕的狀況?他們神經緊繃,說話時眼神閃爍。我看得出來,無論面對著什麼挑戰,他們真的很掙扎,而且深陷其苦。

我認為情緒痛苦只有一種理由,而且可以歸結到兩個字:抗拒。簡單來說,過去、現在或未來所經歷的所有情緒痛苦,都是因為抗拒現實,由你自己製造出來的。抗拒出現的時機,多半是希望或欲求與現實不符。也許是希望過去發生/不要發生某事,可能是抵抗正在發生的某事,或是擔心(另一種形式的抗拒)未來可能/不會發生的某事。抗拒現實的程度,則決定了情緒痛苦的強度。

倘若再也不想體驗這種難受的情緒痛苦,唯一的方法是有意識地做出決定,接受過去或未來發生的一切。我已在自己身上運用這個概念,你也可以。我和許多人一樣,都害怕死亡,但後來我明白,恐懼任何無法避免的事情沒有意義。生與死乃一體兩面,接受所有你無法改變的事(死亡一定包括在其中),就可以賦予自己能力,平靜地面對人生;而不是因為希望過去、現在或將來有所不同,進一步創造出痛苦。請記得,你不必對已成定局的事感到快樂,但是你可以接受它們,平靜地與之相處,消除不必要的情緒痛苦。

※聚焦於今天的完美

你無法準確判斷一次經驗是「好的」或「壞的」。如果我們先將經驗詮釋為「好」或「壞」,就會抗拒那些自認為是壞的經驗。但一般而言,要在經驗發生的當下或過後不久便判斷好壞很困難。最嚴苛的逆境往往會成為最偉大的老師,讓我們大有成長。就我個人來說,我一直認為車禍是自己這輩子發生過最好的事,因為它讓我更加強壯,也是此生做為作家和演說家的催化劑。

我們經常需要等到時間流逝,結合反思和反省,才能看到挑戰中的價值。舉例來說,你可能結束了一段關係,為此悲痛欲絕,難過了幾個禮拜、幾個月,或是幾年,直到遇見生命中的真愛,才會感激已逝的前緣,讓你迎來更好的戀情。人們常說這是事後諸葛,沒錯。既然如此,為什麼現在要痛苦?為什麼要等到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才能從現在的逆境中學習成長?無條件的接受會給你空間和自由,讓你幾乎立即(至少在五分鐘內)且平靜地接受挑戰。

問題不存在。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問題,「問題」這個詞是情境的標籤,存在的唯有情境,只有我們選擇將它當成「問題」時,問題才會出現。我們可以將任何情境標記為問題、機會、「未定」或任何標籤,每個標籤都代表了我們對它的感知和體驗。想為自己製造壓力、讓人生更加艱難嗎?很簡單,將所有自己不喜歡的情境都貼上「問題」標籤,然後堆在現有的問題上,這絕對會讓你忙到沒時間創造「十分」人生。

另一方面,你也無法準確地將情緒評斷為「好」或「壞」。情緒是無可避免的,我們是人,人是情緒的生物。如果有人冤枉你,你或許會覺得生氣、難過、失望或挫折;如果失去所愛之人,就會覺得哀傷、絕望或失落。這些情緒都是自然的,我們的目標並非消滅負面情緒,而是改變與它們的關係。

最初的情緒並非問題所在,最初「對情緒產生的反應」才會成就或毀了我們。如果你經歷了會讓人產生任何負面情緒的事,但很快地接受它、平靜地面對它,然後繼續過日子,那麼你就沒事了。有問題的是我們的評斷與後續對情緒的抗拒。雖然一開始對現實的排拒是情緒痛苦的觸媒,但讓人深陷負面情緒又無法自拔的原因,在於誤認為情緒是「錯誤的」,並因此拒絕它。在評斷和拒絕間不斷往返,才是真正讓人難受的。

如果我們將情緒評斷為「壞的」或「錯的」,便會強化它對自己的影響。你是否曾在醒來後莫名覺得悲傷,並聽到內心不斷發問:「我為什麼有這種感覺?一定有什麼地方出了差錯。」很快的,悲傷轉為崩潰:「說不定我有憂鬱症?!」我們越專注於一種情緒(並對它做出個人評斷),感覺就會越差。

負面情緒不該被視為敵人,事實上,所有情緒都有其價值。如果你失去重要的某個人或某項物品,感到傷心不只很自然,也很健康;因為有時候,我們需要因自己的選擇感到痛苦,才不會重蹈覆轍。其中的區別是,你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狀態,而不是讓失控的狀況和事件支配你的情緒。

別許願能在明天獲得完美的生活,而是要注意今天的完美之處。我們追求完美,並測量想像和現實的差距,這是另一種抗拒。你將注意力放在缺少的事物上,拒絕接受「現實和自己想要的那種完美不一樣」,因此創造出情緒痛苦,但你其實可以(毫不費力地)選擇用「現在的人生已夠完美」的觀點看待人生。在自己罹癌、正經歷人生中最辛苦的一年裡,我最愛的座右銘是「我的人生總是完美」,我總是剛好有機會學習,讓我能為自己的生活創造想要的一切。醫學診斷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我選擇接受、平靜地面對,並有意識地決定:這段人生最艱難的時期,也會是我最快樂、最感恩的日子。我選擇將診斷視為完美人生的一部分,必然隨之而來的生命教訓也是。當你遇到挑戰時,一樣可以這麼做。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你怎麼知道自己能/不能改變什麼?簡單來說,你不能改變過去發生的任何事,只能對現在的行為做出改變,並使未來有所不同。過去和現在的情況是固定的,在這一刻,只有未來是可塑的。

地下室積水了就是積水了,被追撞的保險桿壞了就是壞了,話一旦說出口就不能收回(無論是你的還是別人的)。覆水難收,你不能回到過去改變它—除非你是《回到未來》的男主角,還擁有那輛能穿越時空的車。

當你無條件接受過去時,也就放下了怨恨、後悔、憤怒、內疚和其他因抗拒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如果你接受所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未知事件(也就是接受事件發生前的生活),你便釋放了所有恐懼、焦慮、擔憂和其他完全沒有必要的情緒痛苦。

為了給自己內心平靜的能力,為了成為情緒無敵,你不能再抗拒已發生或將發生的一切,不管當時有多痛苦,也不管未知有多可怕。只有無條件接受現實、接受現狀,才能做到這一點。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