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T0700103

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九宮格寫作術

「9マス」で悩まず書ける文章術
作者 山口拓朗
譯者 黃詩婷
出版日 2020-06-01
定價 $280
優惠價 79折 $221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 試閱

內容簡介

◆ 只要填滿九宮格,就能架起寫作天線、解決所有關於寫作的煩惱,寫出令人驚豔的文章!
◆ 提高寫作品質×事前準備更周全×文章成效更佳×各種主題與目的都適用,四個願望一次達成!
◆ 不論社群貼文、書評影評、遊記食記,還是商務郵件、企畫書、業務報告,全都信手拈來!

◆ 歐陽立中(爆文寫作教練、暢銷作家)、李洛克(故事革命創辦人)、東默農(知名編劇講師)、出版魯蛇(「出版魯蛇碎碎念」版主)、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同聲說好

◆ 讀者也說好棒棒:
 *好懂好操作,讓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再也不殘念。
 *我個人的「寫作聖經」再添一本!
 *有效幫助自己整理腦中散亂的資訊,並懂得針對決定好的主題進行剪裁。
 *邊讀邊跟著書中步驟操作,一半都還沒謮完,SNS貼文的點閱率就已大幅改善!

九宮格+萬用模版+書寫腦練習,
讓你文思泉湧、靈感爆棚,
思考力與統整力也一併提升!

日本文案大師教你解決所有寫作的煩惱!

活用九宮格,不但資料蒐集、情報輸出、敘事表達一次完成,
寫作品質、事前準備、文章成效也全都到位。

讓你的書寫腦全面啟動!

關於「寫文章」,你是否也有以下煩惱?

□ 我文筆超差,連寫個email都要想好久!
□ 寫文章好花時間,好麻煩,而且常常沒靈感!
□ 雖然很想寫些什麼,卻無法把腦中的千頭萬緒順利轉換成文字

透過九宮格寫作術,你將能學會:

□ 以自問自答架起「訊息天線」,捕捉寫作素材
□ 挖掘更進一步的資訊,拓展文章廣度和深度
□ 在文章裡加入「禮物」,提高目標讀者滿意度
□ 搭配「萬用四模版」,不論任何情境,文章都能寫得又快又好
□ 透過「書寫腦練習」提升寫作力

日本知名文案大師山口拓朗以「九宮格」為基礎,利用人類「看到格子就想填滿」的天性,在一張表格內完成「資訊收集→訊息整理→文章寫作」的流程,幫助讀者鎖定主題、蒐集並整理各項資訊。

再加上能大幅提升書寫速度的「萬用四模版」,以及能讓思考更靈活的「書寫腦練習」,讓你不論社群貼文、書評影評、遊記食記,還是商務郵件、企畫書、業務報告,都能信手拈來,下筆如有神助!

作者簡介
山口拓朗

傳達力「說與寫」研究所所長。曾任出版社編輯及記者,後來獨立創業,在23年內曾採訪並撰寫3000篇以上文章。現在除了執筆寫作,也透過演講和研習等途徑,指導一般大眾「邏輯性商業文章寫作法」「獲得好感的郵件寫作法」「貨出得去,錢進得來的銷售文章與文案寫作術」「增加顧客黏著度的部落格文章寫作法」等極具實踐性的know-how。

2016年起,應中國企業「行動派」之邀,在中國五大城市定期開設「Super Writer養成講座」,大量培養文案作家。

著有《一寫就熱賣》《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等15冊以上書籍。由於能掌握文章寫作的特色,且不受語言所限,在中國、臺灣、韓國等地皆已翻譯出版,並廣受好評。

作者官網:http://yamaguchi-takuro.com/
作者聯絡方式:yama_tak@plala.to

譯者簡介
黃詩婷

喜愛日本動漫畫、傳統文化、文學及歷史,人生目標是以書籍譯者身分終老一生。大學就讀東吳大學日文系並曾前往日本遊學,現為自由譯者。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700103
ISBN:9789861372976
208頁,25開,西翻,平裝,套色
看更多

電子書

電子書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Pubu、Hyread、my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博客來 熱銷中

看更多

目錄

序言 善用天性幫你寫出好文章

第1章 如何變身文章高手?──「九宮格×自問自答」助你輕鬆達成!

文章要好,不過分在意他人目光是訣竅

要有「資訊」和「感受」,文章才有人讀

活用「大腦慣性」,下筆如有神助

以「九宮格自問自答法」蒐集優質素材

用「基礎問題」蒐集資訊,用「鏟子問題」向下深掘

活用「7W3H」,提問超輕鬆

文章想要吸引人,不可沒有Why

有了How,讀者才會開心叫好

好好面對自己,就能順利踏上寫作之路

空格填滿後,文章幾乎已成形

以熱情書寫,用冷靜修改

懂得自問自答,就能寫出「有人讀的文章」

第2章 如何蒐集高品質素材?──「九宮格資訊捕捉法」登場

蒐集與轉化,是提升寫作力的捷徑

只要填空就能蒐集資訊的「九宮格資訊捕捉法」

想要文章品質高,就得靠「準備」

一表一主題,蒐集更深層的資訊

出發前,先製作能捕捉資訊的筆記欄

商場也能用的「九宮格資訊捕捉法」

只要「當場筆記」,想要的資訊就能逐漸到手

第3章 用「禮物」為概念雕琢文章

「好文章」是怎樣的文章?

這篇文章裡,有沒有「送禮」的心情?

使用「九宮格」找出給對方的「禮物」

決定你的「目標讀者」

決定目標讀者的「理想反應」

掌握目標讀者需求的「五個提問」

試著以送禮的心情來經營社群帳號吧

編寫履歷時,也加入「送禮」的心情

第4章 如何快速寫好文章?──最強的「萬用模版」

以模版為「嚮導」,下筆如有神助!

瞬間抓住讀者目光的「結論優先型」模版

效率佳且能表現意圖的「列舉型」模版

容易讓讀者感同身受的「故事型」模版

以「事件×情感型」模版來表現自我

善用模版,瞬時提升撰文力

第5章 第一步就從社群網站開始

從「單一訊息」開始

重視「感受」,讓角色變得鮮明

一邊發布貼文,一邊找出「自己的型」

寫出半徑五公尺以內的「哏」

謹記社群媒體的特性

磨練文法力和語彙力①:一句一義

磨練文法力和語彙力②:讓主語和謂語靠近點

磨練文法力及語彙力③:修飾語和被修飾語要靠近點

磨練文法力及語彙力④:不使用多餘的詞彙

磨練文法力及語彙力⑤:描寫盡量具體

傳達給「站在後面的人」

第6章 打造「書寫腦」的文章練習

以一五○字說明周圍的事物

用「相似詞遊戲」磨練語彙力

用「具體化遊戲」為文章增加實際範例

用「抽象化遊戲」養成歸類能力

用「指路說明遊戲」提高邏輯說明力

「模仿」好文章,激發個人魅力

只花「八○%」的時間寫文章

「PDCA」也能提升寫作力

每天寫下三則好消息

寫下五年後的「未來履歷表」

結業式:用九宮格寫出電影觀後感

結語 武器已經在手,勇敢踏出第一步吧

看更多

各界推薦

歐陽立中(爆文寫作教練、暢銷作家)
李洛克(故事革命創辦人)
東默農(知名編劇講師)
出版魯蛇(「出版魯蛇碎碎念」版主)
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共同推薦

在這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在創作上遇到的瓶頸,往往來自於對於細節的掌握力不夠。如果無法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細節,面對無中生有的編劇工作,要找到它就更是艱難。這本書所傳授的九宮格技術,我也常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雖然用法略有不同:我用它來向外尋找更多可能性,書中則是教你向內探索更多細節,並且精準地將它表達出來。這是文字工作者的基本功,如果你一直苦於不知如何精進自己的文字能力,這本書會是一本很好的入門引導。
──東默農/知名編劇講師

讓簡單的填格子變成下筆的定位座標,學會九宮格寫作術,你的寫作將從「等靈感」變「有質感」。如果你也是寫文苦手,總是羨慕那些能無障礙寫作的大神們,本書將是你極好的入門寫作書!
──李洛克/故事革命創辦人

讀者好評:不擅長寫作的人們呀,本書就是你的救星啊!

★寫著寫著就發現自己離題,根本不知道從何修改,是最令人喪氣的事。本書能同時幫你整理自己的思緒、文章的脈絡、適當的哏,而且書中的範例很生活化,任何人都能輕鬆練習。

★儘管我自己是個能純熟運用文字的人,本書對我而言仍有相當大的助益。它能很準確地讓我掌握事物的本質與核心,並就「問題是什麼?」和「這為什麼是問題」做進一步的探究。不論你是否經常寫文章,本書都會是你的好幫手。

★本書能有效幫助所有人架起「資訊天線」,而我自己也把書中的技巧實際用於參加大型音樂祭和參觀藝術展覽前的準備,的確讓我更能樂在其中,還獲得了許多原本不會注意到的知識!

★對於不擅長使用文字表達想法的人來說,本書是絕佳的教材,除了能讓人們掌握技巧,也能準確而深入地傳達自己想傳達的內容。

★我個人的寫作聖經又增加了一本!開始依書中的範例練習時,這才發現:本書不但教你寫文章,甚至帶你整理人生!

★不擅長寫作的人們呀,本書就是你的救星啊!

★我讀過許多講述寫作技巧的書,唯有這本,能不分場合領域,也不分文章類型,一併適用。

看更多

序言/善用天性幫你寫出好文章

「我希望寫作時能完全不用煩惱、下筆如有神助。」
「我想把腦袋裡的東西整理後再寫出來(但寫不出來)。」
「我想有邏輯地將自己想講的東西,寫成能表達意思的文章。」

拿起這本書的你,應該有以上這些煩惱吧?為了讓有這些煩惱的人,能「無痛免煩惱」地寫出文章,本書將仔細告訴大家撰寫文章的祕訣。

話又說回來,人們為什麼覺得自己不擅長寫東西呢?

其中一點就是「太過在意他人目光」。

如果「希望大家能好好讀」「想寫出很帥氣的文章」之類的想法過於強烈,反而很容易遺漏重要的東西;而所謂「重要的東西」,指的就是作者的想法與心情。

不論是專業作家、撰稿人或很受歡迎的部落客,甚至是你身邊的張三李四,越是會寫文章的人,通常越能好好面對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並將這些東西做為「資訊」輸出,也才能寫出吸引他人的文章。

話雖如此,正視自己的想法與心情可是非常辛苦的。因此本書要介紹的,就是讓這項工作變得比較輕鬆的方法:只要使用九宮格,就可以輸出自己的意見、將此升級為資訊,並且向外傳播。只要活用這個方法,就能迅速篩選出非寫不可的資訊,再以文章的形式來表現就可以了。如此一來,也就能揮別「寫不出來」的煩惱。

至於為什麼要使用九宮格?這是因為人類都有「看到格子就想填滿」的天性。而使用九個格子的原因,在於就過濾撰寫文章所須資訊的工具來說,只有四格或六格顯得有些不足;但要是使用十二格或十六格,光是要填滿就很辛苦了,對許多人來說,八成會雙手一攤,宣告放棄。因此,九個格子可說是剛

剛好的選擇。

九宮格之所以非常實用,是因為從「資訊蒐集」到「訊息整理」「文章撰寫」的所有步驟與流程,都可以包括在其中;而且只要把關鍵詞寫出來,就能讓原本有如霧裡看花的模糊訊息一一攤開在眼前。如此一來,自然不用煩惱「到底該寫什麼」。

當然,本書也會詳細解說關於「如何下筆」的各種技巧,尤其是第四章所介紹的文章模版,對不知該如何組織文章(起承轉合)的人來說,也能有所助益。

另外,本書還會介紹相應的訣竅,讓大家知道在這個網路及社群媒體的全盛時期裡,該如何輸出資訊。只要學會撰寫商業文書與個人心得的技巧,你的人生風景想必也會大大改變。

所謂的「撰寫文章」,其實就是對話;既是與閱讀文章的人交流,也是與自己面對面。請各位善用九宮格,享受各式各樣的對談吧。

接下來,就讓我們展開活用九宮格之旅吧。

看更多

試閱

【好好面對自己,就能順利踏上寫作之路】

也許有人會問:「就算我想得出問題,也沒辦法找出非常適合的答案。」真是這樣的話,應該如何是好呢?

之所以「沒辦法找出答案」,很有可能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能獲得書寫文章需要的資訊,也不知道這些資訊有哪些種類的緣故。

只要知道答案(資訊)分成哪幾種,就會更容易答得出來;而所謂的「資訊」,可以分為存在於內心的「內部資訊」,以及位於自己以外環境裡的「外部資訊」兩種。

「內部資訊」是指:

‧ 自己的想法
‧ 自己的情感
‧ 自己的發現
‧ 自己的五感
‧ 自己的意見
‧ 自己的主張
‧ 自己的點子
‧ 自己的體驗
‧ 自己的價值觀
‧ 自己的信念

「外部資訊」是指:

‧ 媒體資訊(書籍、雜誌、網路)
‧ 該場所具備的資訊(現場或運用五感所蒐集到的)
‧ 個人具備的資訊(來自朋友或該方面的專家等)
‧ 行動後獲得的資訊(研究、實驗、調查結果)

所謂的「內部資訊」是指由你本人所發出的資訊,包括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等,也可說是必須面對自己才能發現的訊息。

舉例來說,像是吃拉麵時湧現的喜悅、工作失敗時感受到的悔恨、閱讀書籍或雜誌時獲得的驚喜等等,將這些情緒化為文字的樣貌,就是內部資訊。

當然,用「不是很清楚」或者「非常有趣」等簡略的句子來回答,的確很輕鬆沒錯,但這麼一來,不論過了多久,文章寫作的能力都不可能提升。唯有好好面對自己,我們才有可能踏上寫作之路。

以下面的文章為例,你覺得讀起來如何呢?

〔文章1〕

犯錯的那瞬間,我真的懊悔到無以復加,但不知為何,過了幾分鐘後,反而覺得神清氣爽,心裡想著「下次再加油吧」!

將複雜的心境坦率地表述出來,就能展現出書寫者的個性和品格,而且也唯有本人才能提取個人的內在資訊。各位可以養成記錄自己日常感受之類的習慣,並隨時將「面對自我」放在心上。

另一方面,自我回答時,也經常需要「外部資訊」的協助。舉例來說,想寫關於「馬拉松」的事情時,若無法光靠自己既有的知識蒐集到書寫所需要的資訊,就必須由外部輸入。

‧ 閱讀相關書籍及雜誌
‧ 檢閱相關新聞
‧ 檢視網路上的資訊
‧ 向了解的人詢問

輸入資訊的方法如上所示,十分多元且豐富。

如果只依靠手邊少得可憐的資訊,到最後所寫出的就是一篇缺乏說服力的「淺碟文章」或「錯誤百出的文章」。為了從各式各樣的來源獲得適當的資訊,不斷進行自問自答是有必要的。

以馬拉松的例子來說,在蒐集許多「外部資訊」後,書寫者自己也會產生對馬拉松的獨特意見或主張。因此,「外部資訊」同時也有引發「內部資訊」的功能。

【懂得自問自答,就能寫出「有人讀的文章」】

前面已經跟大家說明了撰寫文章的流程。但是說老實話,「自問自答」這個步驟要是無法確實進行,想要寫出好文章就會變得很困難。如同沒有食材就做不成料理一樣,沒有資訊,又要怎麼寫出文章呢?重點在於回答自己所想出來的問題時,必須「更明確」「更具體」才行。另外,在不同情況下,也會需要「更深入」的回答。

不習慣自問自答的人,其共通點就是「回答」往往非常淺薄。以下所列的自問自答,是某人前往大受好評的鬆餅專賣店用餐的經驗。

‧自我提問1:吃過這家的鬆餅後,感覺如何?
‧自我回答1:很好吃。

如果是電視節目在做街頭訪問,這種回答應該也沒什麼不好;但考慮到寫成文章「讓人閱讀」的話,這就很NG 了。因為如此一來,寫出來的文章大概會和回答內容一樣,只有「鬆餅非常美味」。這種文章隨處可見,讀者是不會刻意停留下來閱讀的。

如果前往的是大受好評的店家,那麼我們應該可以想像,讀者想知道(=想讀到)的是「食物究竟有多美味」。

請把讀者的需求放在心上,試著透過五感來回答問題。你覺得以下的回答如何呢?

‧自我提問2:吃過這家的鬆餅後,感覺如何?
‧自我回答2:好吃到差點連舌頭都吞下去啦。鬆餅的麵糊和平常在家裡做的那種完全不同,鬆鬆軟軟的,像棉花糖一樣,一入口就彷彿融化了。

這是將口感等自己所感受到的事情寫出來,和前面的「自我回答1」比起來更像文章。

如果真的覺得很難回答,請向外「求助」吧。求助的方法非常多,像是「詢問朋友相同的問題」「從書本或網路上調查」「自己調查」等。

以鬆餅為例,說不定可以在店家的菜單或其他宣傳品中,找到有助於文章撰寫的訊息;或是可以從店家的官網上,查到諸如製作者的理念、製作時所下的工夫等資料。

請將自己的天線伸向不同的角落,透過實際行動,拓展自問自答的本事,如此一來,也就能提高撰寫文章的能力。

接著,我們再看看另一個題目,來比較一下。

‧自我提問3:吃了藥膳咖哩後,有感受到什麼效果嗎?
‧自我回答3:畢竟我只吃過一次⋯⋯不太確定呢。

這回答真的非常老實。在面對面聊天的情況下,這麼說或許沒有什麼問題。的確,藥膳這種東西,可能要持續食用一段時間,才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考量到以文章來表現的話,這種回答就會讓人覺得少了些什麼。建議大家可以仰仗五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回顧自己。

就算只是思考「吃完後,身體有沒有任何變化?」「店家是否特別強調具有哪些功效?」等問題,蒐集到的資訊也會不一樣。

以下文章是妥善回答的範例:

‧自我提問4:吃了藥膳咖哩後,有感受到什麼效果嗎?
‧自我回答4:有喔。開始吃大約一分鐘後,身體就變得比較暖,也開始出汗。菜單上寫著有「促進血液循環」「抗氧化作用」「殺菌作用」「促進消化」等效果。直到傍晚,我還覺得身體暖呼呼的,非常適合我這種容易畏寒的人。

我們可以從上面的自問自答看到,書寫者注意到自己的身體變化,也看了菜單上關於藥膳咖哩的說明,並把這些資訊補上。

也許大家會覺得「出汗、身體暖呼呼=藥效」很難說服人,不過還是可以把這些表徵和「促進血液循環」連結在一起,至少不會給人奇怪的感覺。

因為很重要,所以在此重提一下:進行自問自答的時候,必須謹記此時的主要目的,是積極蒐集撰寫文章所須的必備材料。另外,為了蒐集資料,透過自己的體驗獲得各式各樣的資訊(包含「發現」)也非常重要。只要是常常需要寫文章的人,應該都很清楚,一點一滴的日常體驗,全都是重要的情報來源。

【寫出半徑五公尺以內的「哏」】

「寫出半徑五公尺以內的哏」這個想法,對於寫出具有原創性的文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舉例來說,要討論教育問題時,固然可以使用「我國的教育系統……」為開端,但如果要從更高的角度來討論,就需要許多知識與經驗,而那是教育者或研究教育相關議題的學者才辦得到的。

這時候,請將目光轉往自己半徑五公尺以內的範圍。舉例來說,如果所寫的是教育與自家兒女的關連性,那麼就算是教育家或學者,也沒有任何人能寫出和你一樣的東西。以自己的孩子舉例的同時,也談論教育系統的議題,一樣可以成就一篇魅力與說服力兼具的文章。

接下來,我們就以「日本景氣」為題,分別以「專家視角」(文章1)和「寫出半徑五公尺以內的哏」(文章2)來撰寫文章。

〔文章1〕

以政府公布的景氣動向指數來看,日本目前的確處於長期景氣恢復期。但可能由於通貨緊縮及人口減少(市場縮小)的影響,國民並沒有什麼機會實際感受到景氣復甦。也有些人主張「安倍經濟學」的確有提升效果,但那只能說是仰仗數字魔法去銷帳的高風險政策。

〔文章2〕

經常看到新聞報導提到日本景氣復甦,但我的薪水可是連一點增加的影子都沒有呢(當然零用錢也是)。在居酒屋裡,會喝酒喝到把領帶綁在頭上發酒瘋的人也不多(笑)。不管是旅行,還是一般購物,都看不出大家有鬆開錢包的樣子。雖然因為通貨緊縮,只要用一枚銅板就能吃一頓午餐,但這和景氣復甦是不一樣的吧?無法感受到的景氣復甦,到底是什麼呢?真希望能有以國民感受為標準的新指標啊!

並不是說「專家視角」的文章不好,但內容實在太過抽象且專業。如果並非該領域的專業人士,卻以專家視角來撰寫文章,說不定還會被認為是自吹自擂呢;當然,暴露出自己知識不足的風險也很高。

另一方面,「我的薪水」「零用錢」「居酒屋」「錢包」「銅板價午餐」等等,都是以站在一般民眾角度所列出的關鍵詞。只要像這樣「寫出半徑五公尺以內的哏」,就能讓讀者覺得非常具有真實感,也容易產生共鳴與理解。

由此可知,對撰寫者來說,寫出「半徑五公尺以內的哏」不但較容易,也容易提高讀者的回饋率。而「半徑五公尺」的真相,其實就是書寫者本身的日常體驗、意見和主張。

這裡想再次提醒大家,社群媒體是「你的專屬媒體」,不需要刻意裝模作樣。讓人看到媒體主人,也就是「書寫者」的面貌是最重要的。

另一方面,你那「半徑五公尺以內的哏」是他人無法踏入的聖域。在這片聖域裡,有許多其他人絕對寫不出來的素材。從其中找出可用來發布文章的哏,正是引起讀者興趣的祕訣。

 

【只花「八○%」的時間寫文章】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雖然覺得「這工作應該可以輕鬆搞定」,卻一直到截止時間前才匆忙完成;而且儘管花費了許多時間,但實在很難說工作品質有多高……我沒說錯吧?

「工作會填滿它可用的完成時間」──這種現象稱為「帕金森定律」,意思是說,就算時間再多,人們還是會到最後一分鐘才完成工作。這種「帕金森定律」有時候也被戲稱為「拖延定理」「懶惰病法則」或「最後一分鐘症狀」等。

「帕金森定律」也會發生在寫文章的時候。

舉例來說,如果告知所有員工,明天下午五點前要交報告的話,那麼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在將近下午五點時才把報告寫完。

如果把提交報告的期限定在下午三點呢?毫不意外,恐怕所有人都會到下午三點才交。

那麼,以下午三點為期限的報告完成度是否較低?事實上並不會。因為在較短的工作時間內集中精力的結果,完成度高的報告反而占了多數。

沒錯,只要加上時間限制,人類的大腦就會為了提出成果而加快運轉速度。如此一來,不但專注度提高,文章的品質也比較好。

這和我自己的經驗非常一致。如果時間非常充裕,反而很容易發生鬆懈、注意力下降的情況。另一方面,在截稿期限必須嚴格遵守、完全不能拖稿的情況下,反而能發揮出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高產能。因此,我們可以說,「縮短時限」就像「腎上腺素爆發」,對寫出高品質文章來說非常有效。

在這邊建議大家,將寫文章所需要的時間設定為「平常的八○%」。

‧寫部落格【一般:六○分鐘】→【在五○分鐘內寫完】
‧寫報告【通常:二○分鐘】→【在十五分鐘內寫完】
‧寫論文【通常:九○天】→【在七○天內寫完】

就像這樣,規定的時限要比平常再縮短兩成左右,而且要嚴格遵守。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提升撰寫速度,完成度也比較高。

一開始很可能會因為過往習慣的影響,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但只要持之以恆,注意力必然可以慢慢提高。

 

【「PDCA」也能提升寫作力】

我想,應該有不少人聽過「PDCA」這個詞彙吧。「PDCA」是一種循環式的工作品質管理,不但能確保目標的達成,也能促使品質持續改善,是經常使用在工作現場中的一種框架。

「PDCA」共有四個步驟,分別是:一、計畫(Plan)→二、執行(Do)→三、檢核(Check)→四、改善(Act)。

只要重複執行「PDCA」循環,就能提高工作成效和精密度;但會將PDCA 循環應用在文章撰寫的人卻很少。這一節要告訴大家的,正是「撰寫文章的PDCA 循環」。請務必活用並善用。

「PDCA」的使用法有兩種:

〔PDCA 使用法之一〕

一、 計畫(Plan):蒐集資訊、設定主題和目標讀者⋯⋯
二、執行(Do):撰寫文章
三、檢核(Check):重讀文章、推敲字詞
四、改善(Act):修改文章

「計畫」指的是撰文前的準備;「執行」即是前面提過的「以熱情書寫」;「檢核」和「改善」則是「用冷靜修改」。

第二種使用法則是站在俯瞰的視角:

〔PDCA 使用法之二〕

一、計畫(Plan):讓撰文目的變得明確
二、執行(Do):撰寫文章(包含「以熱情書寫」「用冷靜修改」)
三、檢核(Check):檢查文章內容是否符合欲達成之目的
四、改善(Act):修正寫作方式,好讓之後的文章得以達成目的

事實上,前面介紹的第一種使用法,就包括在方法二的步驟二中,而且方法二中還加入了「讓文章達成目的」的期望。也就是說,方法一裡的資訊蒐集、撰寫文章等四個步驟,其實都是讓撰文目的得以達成的一部分。而透過反覆檢核與修改,更能提高達成目標的可能性。

不過事實上,許多人都是寫完交出去(公開)就算了,很少有人會檢核這篇文章的成效如何。

如果順利達成目的也就罷了,但很多時候明明沒效,人們卻連個「喔,這麼寫不行啊」的反應也沒有。

結果不如預期,就表示一定哪裡出了錯。如果想鍛鍊撰寫文章的能力,好好「發現問題所在」是非常重要的。

〔應思考的問題(範例)〕

‧目標讀者設定失誤
‧並未掌握目標讀者的需求
‧對目標讀者而言並未帶來好處
‧因「語彙不足」,導致讀者未能理解
‧因「資料不足」,導致讀者無法被說服
‧說教意味太濃,無法獲得共鳴
‧內容過於抽象,難以理解
‧文章走向、節奏不佳
‧主題或標題無法引起讀者興趣
‧表達方式(或所選擇的媒體等)不佳

當然,要完全找出特定原因是不可能的,變因總是不只一個。話雖如此,如果不試著找出原因,那麼不管花費多少時間,都不可能寫出「好」(達成目的)文章。

最好的方法,就是從目標讀者身上獲得回饋。如果是攬客/招募參加者的文章,只要知道讀者「讀完文章後,是否產生『非常想參加』的念頭」,下次撰文時就能活用這次的經驗。

如果很難得到目標讀者的回饋,目標以外的人所提供的意見也可以,畢竟只有別人才能發現自己沒注意到的盲點。傾聽他人的意見,對於鍛鍊寫作力來說,也非常重要。

接受他人指出的缺失或許不是什麼讓人高興的事,但依然非常值得感謝。只要知道「不足之處」,便能加以修正;如果不明白哪裡出了問題,就很有可能不斷犯下相同的錯誤,這不是很可怕嗎?當然,即使聽取他人的意見和指點,最後還是需要由書寫者自己建立相應的假設並改善。比如「放入大量能讓讀者接受的證據」「改變說明的順序」「更換要送給讀者的『禮物』」「改變選用的詞彙」「換個標題」⋯⋯等,能做的事情非常多。

能應用PDCA 循環的人,撰文能力必然會有長足進步。不斷檢核並改進,不僅適用於文章撰寫,我想應該也是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流程吧。你之所以拿起本書閱讀,應該就是為了讓自己具備良好的寫作力。如果想寫出「好文章」,請試著將目光放在文章帶來的「成果」,好好應用「PDCA」。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