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之海的閃亮圖鑑:從雪花到銀河系,給好奇者的入門書
close
商品編號:T0500045

知識之海的閃亮圖鑑:從雪花到銀河系,給好奇者的入門書

世界のかけら図鑑
作者 古河郁
譯者 陳聖怡
出版日 2025-12-01
定價 $360
優惠價 79折 $284
  • 分享至
數量
即將開賣
開放預購時間:2025-11-25 00:00:00
預計出貨日:2025-11-28

內容簡介

★誰說科學與美無法共存?宛如珠寶盒光彩耀眼,捨不得翻到下一頁!
★11位人氣插畫家集結!系列熱銷20萬本的「觀看型」博學書!
★日本亞馬遜暢銷書、入圍日本「2025年圖書館員選書大賞」! 

知識,竟能如珠寶盒般耀眼美麗!
科學,遠比你我想像中浪漫動人! 

展現科學之美的全彩插畫+淺顯易懂文字解說
天文學、物理學、數學、生物學……
一個跨頁就是一顆圖文並茂的知識珠寶,
讓你透過充滿想像力的美麗插畫,浪漫享受科學知識,也撫慰心靈!  

世界充滿奧祕,即使這些奧祕被科學解釋清楚了,也不減其詩意……
──理查.道金斯(演化生物學家與科學傳播者)

夕陽有可能是藍色的,馬克杯和甜甜圈是同一種形狀?
玻璃其實更接近液體,把針往地上丟就能算出圓周率?
「度日如年」確有此事,但「眼見為憑」不一定成立? 

在學問還沒有變成學問之前,它不過是任何人心裡都可能出現過的好奇和疑問,以及一段又一段認真探究「為什麼」的故事。

本書搭配11位人氣插畫家精美且極具創意的插圖,以淺顯易懂又富有詩意的文字,帶領讀者輕鬆理解重要的科學知識。

書末特附「這時候,推薦你讀這幾篇」,不論是想找尋靈感、想感受大自然的浪漫,或是失敗受挫、偶遇沮喪時,翻開這一頁,就能為你帶來安慰。

本書宛如一只閃亮的珠寶盒,集結了從知識之海撿拾而來的碎片,獻給所有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人。不論充實自我、休閒閱讀,或說給孩子的睡前故事,都是一份絕佳的禮物!

【各界推薦】

怪奇事物所所長
10秒鐘教室(Yan)/趣味知識圖文作家
──知識這麼美推薦 

作者簡介
古河郁 
圖文創作者,長期以物理、數學、天文、礦物和煉金術等領域為主題創作插圖和文字。本書為作者的首部著作。 
Instagram@room_mary
X@room_mary

◆內頁插畫

伊東Yuusuke(伊東ユウスケ)、植田Tateri(植田たてり)、Sawa(さわ)、
Tomoimasako(トミイマサコ)、Hamagishi Kanae(はまぎしかなえ)、
Pannchi(パンチ)、hibino yuuki、古河郁、
Fukihara Mutumi(ふじはらむつみ)、堀北阿希、MIKEMORI 

譯者簡介
陳聖怡 
曾留學東京。享受有日文的生活。2013年開始踏入譯界,熱愛筆譯。譯作已逾百冊。
聯絡信箱:kawahijiri66@gmail.com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500045
ISBN:9789861375014
EISBN:9789861375007
176頁,25開,西翻,平裝,全彩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Hyread、Pubu、momo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灰熊iRead、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民、PChome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基本知識

1 章 重新看待周遭的世界

01    雪花──寫在「來自天空的信」上的六角形祕密
02    鐵──從天而降的神祕物體與人類的交流
03    晚霞──在不同星球上,有不同的色彩
04    銀──人類在這道光芒中發現了什麼?
05    電──曾被視為「魔法」,也是最貼近生活的能量
06    白熾燈泡──照亮世界的劃時代發明
07    磷──煉金術師偶然發現的生命必需元素
08    礦石收音機──用礦石分辨聲音的浪漫收訊器
09    玻璃──固體還是液體?尚未解開的透明之謎
10    矽基生物──從元素性質創造出來的虛構生命體
11    疊層石──訴說著地球歷史的條紋岩石
12    生物發光──死去的魚會發亮?浮現在黑暗中的光芒是……?
13    對掌性──鏡子另一端的世界
14    生物生命週期──不斷循環的一生與華麗的變身
15    碎形──自然界裡美麗的「微型重複」
16    圖靈紋──長頸鹿正在分裂?用理論解釋動物身上的紋路
17    生物礦物──誕生於生物體內的「礦物」 

2 章 解開看不見的謎題

18    骨頭與刻痕──暗示數學思考起源的遺物
19    魔方陣──刻在古代龜殼上的謎題
20    幾何三大難題──花了至少2000年,結果證明「不可能」?
21    畢達哥拉斯學派──崇拜「數字」的祕密社團
22    和弦──在打鐵鋪發現數學和音樂令人意外的關係
23    黃金比例──藏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神祕比例
24    歐拉多面體定理──接近多面體真理的優美方程式
25    星形正多面體──在桌上創造出來的四種美麗「星星」
26    托里切利小號──體積有限,但表面積無限?
27    布豐投針──不斷把針往地上丟,就會出現圓周率?
28    希爾伯特旅館──能容納無限量房客住宿的旅館?
29    莫雷角三分線定理──不論用什麼三角形都能畫出正三角形?
30    彭羅斯地磚──可以鋪滿無限平面的兩種地磚
31    質數──孕育出世紀難題的不規則性
32    虛數──被質疑「不可能」存在的數
33    柯尼斯堡七橋問題──如何一次走遍所有橋梁並回到原地?
34    拓撲學──即使扭曲也不會改變的圖形性質
35    紐結理論──嘗試為繩結做出數學分類
36    非歐幾何──顛覆數學常識的「彎曲世界」幾何學 

3     認識世界的結構

37    煉金術──魔術師傾力鑽研的化學祕術
38    燃素──發現氧的過程與近代化學的黎明
39    稜鏡──彩虹色的實驗與光的科學
40    以太──造就「最著名失敗」的光傳導物質
41    多面體太陽系模型──在數學課中靈光乍現的驚奇宇宙模型
42    克卜勒定律──從龐大數據中導出的天體運行法則
43    萬有引力──萬物互相吸引!統一天與地的理論
44    圓錐曲線──切開圓錐就會顯現的各種曲線性質
45    三體問題──三個天體如何運作?天體力學的未解問題
46    卡文迪西的扭秤──從鉛球之間的引力證明地球的重量
47    傅科擺──用振盪的單擺證明地球的自轉
48    相對論──震撼世界的時間與空間革命
49    拉普拉斯的惡魔──預見一切未來的恐怖惡魔?
50    薛丁格的貓──既生又死的貓咪思想實驗
51    多世界詮釋──無法與無限分歧的世界交會的自己
52    九維空間──世界是「弦」的集合體?無法感知的維度理論
53    假想粒子──完全的「無」存在嗎?生成即消失的虛幻粒子
54    永動機──永遠運作的虛構裝置
55    熱寂──萬物齊一、不再變化,即是宇宙的終結 

4     探索宇宙之謎

56    大霹靂──宇宙是如何誕生的?138億年前的激烈動盪
57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偶然發現的雜訊,竟是宇宙誕生的殘響
58    元素合成──逐漸填滿週期表的元素誕生祕辛
59    哈伯─勒梅特定律──宇宙並非「永遠不變」!發現宇宙膨脹
60    大尺度結構──像泡沫般相連形成的無限大結構
61    暗物質──占據宇宙27%的未知物質是什麼?
62    類星體──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
63    歐特雲──環繞著太陽系的彗星故鄉
64    白矮星──星球邁向死亡前的最後餘暉
65    半木星──最快、最大、最熱!改寫行星常識的星球
66    比鄰星b──希望越來越渺茫的「人類移居候補地」
67    恩克拉多斯──地球外生命體在土星的衛星上等待?
68    冥王星──冥界之神被排除在行星之外的理由
69    第九行星──新的太陽系第九行星?
70    史普尼克──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與太空探索的開端
71    月球岩石──阿波羅11號與世界第一次採樣返回
72    重力助推──借用天體之力的探測器飛行方法
73    重力波──探究宇宙誕生之際的全新觀測方法
74    銀河仙女系──40億年後相會的兩個星系 

結語
這時候,推薦你讀這幾篇
參考文獻 

看更多

我小心翼翼,赤腳踏進海浪裡。 

海洋深不可測,複雜怪奇。
即使專心凝視,也只見浮光掠影。
看來,那裡潛藏著無數「美麗之物」。 

被浪花撲上淺灘的閃亮碎片,
戰戰兢兢地把臉貼近水面後,才終於看清的奇特生物,
以及在大海彼端隱約可見的龐大結構。 

今天也將在沙灘發現的東西帶了回來,
我把它們放進盒子裡、貼上標籤,用心珍惜。
偶爾拿給對大海毫無興趣的人看看。 

我將自己在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和生物學的世界裡
徘徊遊走所收集來的「碎片」,都放進這本書裡。

希望各位能帶著環遊學問世界的心情,
先從那些令自己心動的東西開始看起。
相信其中一定會有令你中意的事物。

看更多

試閱

〈雪花──寫在「來自天空的信」上的六角形祕密〉

「雪花,是一枚天上送來的信箋。」這是致力於研究雪與冰的物理學家中谷宇吉郎所說的話。

細小的冰晶在高空的低溫雲層中吸收水蒸氣後,就會形成雪花。1936 年,中谷先生模擬了雲層中的溫度和濕度,成功製造出全世界第一場人造雪。開頭那句話,意味著我們可以從雪花判讀氣象資訊。

雪花最具代表性的形狀,是有著六根放射狀分枝的樣子,但也有長得像小鼓,或是像針一樣細長的雪花,形狀各異,但基本上都是六邊形的。原因在於形成結晶時,水分子連結的方式。

水分子互相結合時,六邊形在結構上是最穩定的,以此為基礎所形成的雪花也才會是六邊形的。而冰晶在「長大」成為雪花的過程中,會受到氣溫和水蒸氣等周圍氣象條件影響,逐漸形成各種造型。

只要把雪花放在布上拍照,就可以仔細觀察它們的形狀了。不知道送到你手中的「信箋」上寫了些什麼?

 

〈晚霞──在不同星球上,有不同的色彩〉

照耀在大地的陽光,其實是沒有顏色的。但天空是藍的,晚霞是紅的,這些鮮豔的色彩究竟從何而來?

太陽光其實包含了許多顏色的光,光的色彩則取決於波長。如果某個粒子的半徑比光的波長小很多,它所造成的散射就稱為「瑞利散射」;如果半徑與光的波長差不多,這樣的粒子所造成的散射,就叫做「米氏散射」。

地球上看到的晚霞之所以偏紅,是瑞利散射造成的現象。傍晚時,太陽的位置降低,光在大氣層裡前進的距離拉長,微小粒子已在遠處將大部分藍光散射出去,能來到我們眼前的,就是剩下的紅光,我們也才會看見橘紅色的晚霞。

2015 年,NASA 公布了由無人探測車「火星科學實驗室」在火星拍攝的照片,那裡的夕陽,是藍色的。

與地球完全相反的「藍色晚霞」,是米氏散射造成的現象。火星的大氣層較薄,且包含許多微粒。這些微粒的半徑與紅光的波長相近,能充分散射紅光,所以才會留下藍光。

此外,正因為地球和火星擁有大氣層,才使得天空有不同色彩的變化;如果是月球這種沒有大氣層的星球,永遠只有夜空籠罩。

你希望自己居住的行星擁有什麼顏色的天空呢?

 

〈礦石收音機──用礦石分辨聲音的浪漫收訊器〉

所謂的「礦石收音機」,是利用礦石從電波中截取音訊的收音機。1888 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Heinrich Hertz)證明電磁波存在後不久,市面上便出現了礦石收音機。

以日本為例,礦石收音機是在 1925 至 1930 年代普及的,當時正是開始啟用電臺廣播的初期。政府為了打造全國任何角落都能用礦石收音機收聽廣播的環境,提出「全國礦石化」的口號,並加強了傳輸用的電波訊號。

礦石收音機的原理很單純,先是用天線接收在空中傳播的無線電波,轉換成電流後,利用方鉛礦、黃鐵礦、紅鋅礦等礦石進行整流並提取音訊,再用耳機轉換成聲音,就可以收聽廣播,不需要使用乾電池或其他電源。後來,隨著使用真空管和電晶體的高性能收音機問世,經常受到干擾的礦石收音機才逐漸消失。現在主要做為收藏品,或是由愛好者自行組裝玩賞。

透過礦石,將遍布在空氣中、肉眼不可見的電波轉譯成聲音,怎麼想都是非常浪漫的發明。

 

〈玻璃──固體還是液體?尚未解開的透明之謎〉

灰姑娘的玻璃鞋,為什麼過了12點卻沒有消失呢?

在提出這個問題前,更讓人好奇的是玻璃的「堅硬」。早在文明出現之前,人類與玻璃就已有了交情,但至今在科學上,仍未能完全釐清玻璃的這個謎。

一般來說,固態物質的原子會整齊排列成晶體,液態物質的原子則會到處跑來跑去,不會排列成晶體結構。而玻璃雖不具備晶體結構,卻是不折不扣的固體─也可說是「靜止的液體」。關於玻璃這項神奇的性質,至今仍有多項研究正在進行中。

沒有整齊的晶體結構,也是玻璃之所以透明的理由之一。如果原子整齊排列,結晶的交界處就會對光線產生折射或反射;正因為玻璃沒有規整的晶體結構,沒有折射或反射,光才能穿過去。

理所當然認為「堅硬且透明」的玻璃,要是用科學的角度來看,其結構可是很複雜的呢。

 

〈圖靈紋──長頸鹿正在分裂?用理論解釋動物身上的紋路〉

長頸鹿身上的網狀斑紋是怎麼形成的呢?1933年,日本物理學家平田森三認為,長頸鹿身上的紋路與乾涸的土地裂痕十分相似,於是主張長頸鹿的紋路是在成長過程中,因皮膚龜裂而產生的。不過這個說法在學界引起爭論,最後不了了之。

過了19年,英國數學家圖靈(Alan Turing)在1952年提出了預測自然界產生斑點與條紋的機制。圖靈認為,生物細胞內的化學反應,導致生物自行形成不同的圖案,此模式後來也稱為「圖靈紋」。而在後世的驗證裡,也重現了長頸鹿紋、斑馬紋、豹紋、熱帶魚條紋逐漸變化的情形。

圖靈紋的有趣之處,在於明明沒有設計圖,卻能自然呈現漂亮的紋路。雖然不是所有動植物的花紋都屬於圖靈紋,但這個概念對於解開動物演化之謎來說,仍然發揮了重要的功用。

 

〈拓撲學──即使扭曲也不會改變的圖形性質〉

如果聽到有人主張「馬克杯和甜甜圈的形狀相同」,想必會讓人很吃驚吧。但這其實就是拓撲學,又可意譯成「位相幾何學」。簡單來說,就是研究圖形和空間扭曲變形後,性質依然不變的幾何學。

請想像一只用陶土捏成的馬克杯,如果把杯身捏緊、與把手合體做成一個圓環,結果會怎樣呢?對,會變成甜甜圈的形狀。只要運用拓撲學的概念,在「有一個洞」這一點上,馬克杯和甜甜圈可說是形狀相同的物體。拓撲學就是以這種方式,藉由孔洞和紐結的數量、正反面的區別來分類圖形。

說到拓撲學,就不得不提到將一條紙帶扭轉後,兩端相連,形成沒有正反面之分、無始無終的「莫比烏斯環」。若將兩個莫比烏斯環的邊緣黏在一起,就能做出名叫「克萊因瓶」、沒有邊緣也沒有正反面之分的曲面。

這種擺脫常識、專注於追求圖形性質的拓撲學世界,是不是很有趣呢?

 

〈煉金術──魔術師鑽研的神祕與化學祕術〉

水是由氫和氧組成,凝固後會變成冰──這種研究物質反應和結構的學問稱為「化學」;若追溯化學的歷史,會發現它源於煉金術。

煉金術師可說是魔術師的一種,他們的目的是將「不完全的存在」變成「完全的存在」。具體來說,他們致力於將鐵、鉛等普通金屬變成黃金,或是發明能治百病的長生不老藥,並將能實現這一點的物質稱為「賢者之石」。

煉金術非常重視硫和汞這兩種元素。硫能將鐵變成金黃色(二硫化鐵),汞在常溫下則是銀色的液體,易於與其他金屬結合;硫象徵雄性與主動,汞則象徵雌性與被動,兩者是相反的存在。煉金術師認為,所有物質都是由汞和硫組成,熱中於結合二者、打造出賢者之石的「偉大功業」(Magnum Opus)。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煉金術充滿謬誤,但它的「失敗」卻造就了蒸餾技術、化學藥品、實驗器具等許多發明,對近代化學的發展貢獻良多。

 

〈萬有引力──萬物都會互相吸引!統一天與地的理論〉

前面提到的克卜勒定律雖然釐清了行星運行的規則,卻沒能說明為何有此現象──行星應該是受到太陽的某些影響才會公轉。而為克卜勒的推測賦予理論解釋的,正是物理學家牛頓。

1665 年,牛頓根據克卜勒提出的行星運行定律與自己發現的運動定律,推導出因蘋果而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也就是「宇宙所有物體都會互相吸引」。如同蘋果受到地心引力吸引,月球也受到地球吸引。但月球之所以不會撞上地球,也不會飛向他方,是因為地球吸引月球的引力,和月球公轉的離心力互相平衡的緣故。同理,這個理論也能套用在繞著太陽公轉的地球和其他行星上。

這個定律的驚人之處在於,可用相同的理論說明天體運行和地上的現象。當時普遍認為由神主宰的宇宙,因此逐漸與人類居住的世界有了聯繫。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