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P0700053

藝術有什麼用?─認識藝術的第一堂課

譯者 賴慧芸
出版日 2005-02-25
定價 $290
優惠價 79折 $229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獲 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人文類】推介 (94年度)

藝術不只是裝飾品,它回應了生命更深層的問題。──畢卡索
一本另類的藝術史,也是一本人類文明的發展史。

藝術到底有什麼用?美到底是什麼?在欣賞一件作品之前或之後,你問過這樣的問題嗎?是否得到滿意的解答?

法國博物管學家安端─安德森從人類的遺產中,挑選出許多特別的作品,分成五大類,告訴你藝術用來紀錄人世的活動、用來征服美、用來詮釋世界、用來教育和思考,做見證,以及用來抒發情感。

書中沒有艱澀的藝術理論、沒有難解的專有名詞,安端─安德森用講故事的口吻、幽默卻不失清晰的筆法,讓讀者知道藝術和人類歷史的演變與發展密不可分,藝術也是我們認識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

這本精美的書可以讓想進入藝術殿堂的欣賞者,先打下紮實的一課,也讓已有相當程度的藝術鑑賞者,重新釐定觀看藝術的態度,甚至對藝術創作者,也可以在這本書中得到方向的啟發。


作者介紹
維荷尼克‧安端─安德森 ( Veronique Antoine-Andersen)

法國博物管學者,非常喜愛畢卡索的作品。
在這本書中,安端─安德森從人類資產中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將之整理歸類為五大類,把她多年的研究、參觀畫展和博物館的心得投注於書中,跟讀者分享藝術的用處。
讀了此書,你會發現安端─安德森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傳播者,她的寫法幽默生動,清晰有條理。藝術的生命力以及所扮演的角色讓我們發現,原來藝術也是認識世界的一個好方法。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700053
ISBN:9861340297
頁數:96,開本:2,裝訂:2,isbn:9861340297
看更多

試閱

要創作這樣的作品至少要有三個參與者。
你拿一張紙,第一個人畫一張畫或是作黏貼,然後藏起來,只露出一小段。第二個人就從這一小段開始創作,畫了幾輪之後,打開畫紙。成果常常很有趣,。這樣的作品是讓「偶發」介入,創作出人意表的圖形。超現實主義者尋求的是意外、奇妙,如在夢中一般。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創作發展?又有什麼用途?



這張圖是雅露意絲所畫,她是德國波茨坦王室城堡的女管家,二十七歲時見過威廉二世皇帝,瘋狂的愛上皇帝,便開始想像和皇帝通信。最後她被送進精神病院,死於院中。她變啞之後,就開始拿廢棄的紙黏貼,偷偷的畫,畫的多是夫妻相擁的場景,色彩鮮麗,歌頌愛情和美。一畫完就損毀,有一天,醫生發現了,才開始保存下來。
這樣的創作用來表現什麼?




你可以在85、86頁找到答案。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