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P0700030

梵谷的遺言-贗畫中隱藏的自殺真相

GOGH'S LAST MESSAGE(日文書)
作者 小林英樹
出版日 2002-05-25
定價 $250
優惠價 79折 $198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梵谷的遺言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評論與其他類)得獎作品!
一幅頻繁出現在畫冊和評論集中的梵谷「代表作」,竟然是假畫!梵谷舉槍自戕,並不是因為精神分裂或病痛難耐,而是發自無比的愛與體貼!一本前所未見的贗畫「告發」書,在解析贗畫的同時,讓讀者了解真實的梵谷,更知道怎樣賞析一幅畫。本書在日本出版時,引起媒體大幅報導,《朝日新聞》更推崇這是一本「比推理小說更令人戰慄,令推理作家脫帽致敬的紀實力作,立論完全令人信服」。 



作者介紹
小林英樹
一九四七年日本埼玉縣出生。東京藝術大學畢業,專攻油畫。曾在大阪中島美術學院任教十年,目前在札幌經營畫室。這本顛覆梵谷自殺真相的著作,是他以畫家的敏銳分析與綿密的論證和學說,前後費時三年多,看遍分布全球的梵谷畫作,細心查證包括《梵谷書簡全集》在內的龐大資料,以堅定的意志不屈不撓的追索,才終於寫就。書完成後,受到日本媒體及美術界的高度重視與好評,並榮獲二○○○年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

譯者簡介 / 劉滌昭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拓殖大學經營學碩士。
曾任牛頓雜誌叢書主編、日本文摘主編,現任民生報日文編譯。譯作有《幸福的種子》《向危機挑戰》《企業的壽命》《大猩猩與我的女兒》等。

康平
文化大學日文系、美國聖約翰大學亞洲研究所畢業。目前從事文化出版工作,譯著有《MEMO學入門》《人間學讀本》《豐臣秀長》《龍爭虎鬥》等。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700030
ISBN:9576077834
頁數:296,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576077834
看更多

試閱

前言
一八九○年,荷蘭畫家文生‧梵谷將一粒子彈射進自己的胸膛,兩天後,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在巴黎附近的歐維(Auvers-Sur-Oise)一家小旅館二樓的狹窄房間內,在摯愛的弟弟西奧的懷抱中,梵谷的生命悄然落幕,年僅三十七歲。

我和梵谷曾有三次衝擊性的交會。
第一次我只是個十歲的孩子,第二次是在我高中的時候。之後,就是現在,三十年的歲月飛逝,我已經成了知天命的中年人。

這一次和梵谷的邂逅,純粹只是巧合,起源於我偶然間看到的一幅素描。本能告訴我,那是一幅偽作,是贗畫。而那是眾所公認的梵谷畫作,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它的真實性。
「梵谷怎麼可能畫出這種畫!」我順著直覺重新審視這幅素描,一次又一次的發現它的稚拙、寒傖與空洞。我無法忍受這樣的東西繼續掛著梵谷的名號欺騙世人。

待我察覺之際,我已全心投入,比照它和梵谷的真跡有多麼大的差異。在檢證的過程中,問號不斷浮上心頭:「為什麼長久以來它一直被視為梵谷的作品,從來沒有人質疑過?這幅素描是怎麼出現的?怎麼會被標上梵谷的名字?」

我從書架上翻出積塵累累的《梵谷書簡全集》,以及其他梵谷相關書籍、畫冊和介紹印象派的讀物重新閱讀,並且因為看不到梵谷的真跡便無以為繼,數度走訪歐洲。
當我一點一滴具體看清事情的全貌,梵谷臨死前的心情和周遭的環境也開始清楚的呈現在我眼前。這幅素描和對梵谷死因的關切,在我心中的某個角落自然的融合交會,緩慢但確實的顛覆了我對梵谷自殺所懷抱的既定印象。

在走到這一步的過程中,我數度猶豫是否該將自己的「發現」整理成書,對於自己的文章生澀,也頗感卻步。

然而,很多矛盾、危機或不合理的事情橫亙在眼前,平日我們視而不見,突然有一天,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察覺到。不管事情能不能解決,我們就是覺得自己必須作些什麼。或許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是衝撞自己心肺,沸騰騰湧上的強烈衝動。

這樣的衝動誰能抑止?這股衝動只有當我訴諸表達,它才能勉強存在,倘若我靜默不語,它就消失無蹤。那麼,在我裡面翻攪沸騰的這些事,就等於沒有存在過。
在廣島美術館,當我站在梵谷的《杜比尼花園》之前,那股曾經撞向我的衝動,以一種和以往不同的感覺,再次在我裡面沸揚。我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心和梵谷匯流相通。於是,放棄預測未來,只是抓著自己必須說些什麼的執著,我握起了筆桿。

十歲那年,我曾深受一幅複製畫吸引。在入睡前的短暫時刻,在六個榻榻米大、吊著螢光燈的房間裡,躺在暖暖的被窩中,我的眼睛總是無法離開從鴨居(編注)上俯瞰我的那幅複製畫。是一位名叫「梵谷」的畫家所畫的《盛開的桃花》。

當時東京正在舉行日本史無前例的大型梵谷展,因為是由某家報社主辦,而我們在埼玉的家又剛好訂了那家報社的報紙,使我有幸得到那幅夾在報內的原版複製畫。時值一九五八年,日本已經度過了十三年的戰敗歲月。

那幅畫著桃樹的梵谷複製畫,印在週日版中央光潔的白紙上,耀眼奪目。我驚艷不已,從報上將它剪了下來。畫中的東西輪廓清晰,不管是正中央的桃樹、地面、果園的柵欄,都展現出顏料的透明色感。我盯著這幅地面摻了粉紅色、樹木的輪廓以略帶紫色的艷紅色來呈現的作品,幾乎無法挪開視線。

父親拿下家中畫框內的獎狀,替我改裱上這幅畫,裝飾在鴨居上。原本暗沈的房間瞬時明朗了起來,還添了一分時髦感。雖然和旁邊晦暗的牆壁格格不入,讓我略感羞赧,但仍忍不住滿心歡喜。

那時的光景,在記憶中依然鮮明如昔。我躺在被窩中,目不轉睛的盯著那幅《盛開的桃花》,於是便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感覺,似乎畫背後那個名字響著奇妙音韻的畫家「梵谷」,也正回望著我。我稚幼的童心,似乎隱約能感受到梵谷凝視事物時,那種強烈而獨特的眼神。那種時候,我好像是透過梵谷的眼睛在觀看,幾乎無法分辨自己身處的現實世界與梵谷所描繪的洋溢異國情調、卻又在某方面讓我感到親近無比的世界。
那一幅梵谷的畫作,比我以往看過的任何景色都美麗,把我周遭的寒傖暗沈一掃而空。之後有好一段時間,我都用梵谷的眼光來看家中的圍籬、樹木或附近的人家。
那之後又過了七、八年,我升上高中,經常一個人在家鄉川越的田野間寫生,腦海中浮現的,也盡是梵谷、高更或塞尚等人的畫作。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畫出後印象派畫家般的作品,完全沒有想到我距他們的時代已經有百年之遙。我四處尋找可以入畫的景色,嘗試從不同的地方追求他們的幻影,並像梵谷一樣,在炎炎烈日下畫個不休。我想活得像梵谷,整個人念茲在茲的,就是畫出和梵谷一樣的畫。事實上,當時我畫的十多幅油畫,都帶著濃厚的梵谷風格。

後來,我轉向追求平面的表現,把關注的焦點,從具體描摹事物,轉而探索一種顏料的物質特性和色彩的造形表情兼容並蓄的表現,顏料多到整牆的置放架都放不下,只好延伸到地板上,成堆成堆的擺放。
梵谷就像一個許久未通音信的老友,只存在於遙遠的過去,和現在的我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可是,在這當兒,一幅偶爾映入眼簾的梵谷贗畫,又再度掀起我對梵谷的關切。
這使我深切的體認到,梵谷並不在我之外,而是早已成為我內在的一部分。

從現在開始,我要傾盡全力揭露一幅偽作。
我也要在此寫出梵谷自殺的真相。
而且,我會證實這兩件看似無關的事情,在根源處是相接相合、密不可分的。只是不知在這之間,我們究竟能窺見多少梵谷的靈魂?

梵谷如是說:
「難道人類只有在面對困境時,才能專志不移,才能真心慈悲?」

編注:日式住宅門框等上面的橫木。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