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遷不單靠努力,讀懂空氣更順利:職場小白必學工作話術與人際觀察
升遷不單靠努力,讀懂空氣更順利:職場小白必學工作話術與人際觀察
close
商品編號:02900225

升遷不單靠努力,讀懂空氣更順利:職場小白必學工作話術與人際觀察

作者 蔡祐吉
出版日 2025-09-01
定價 $400
優惠價 79折 $316
  • 分享至
數量
即將開賣
開放預購時間:2025-08-26 00:00:00
預計出貨日:2025-09-01

內容簡介

職場緊急避難包!
見招拆招、一瞄就懂,「讀」出你的競爭力!
口語表達及危機處理顧問,
傳授「逢凶話吉」的超級應對與人際技巧! 

搞懂潛規則、建立好關係、避開職場風險……
聽懂話、說對話,別讓一句話奪走你的成功契機!
面對主管、同事、客戶,任何狀況都能聰明應對! 

很多時候你以為沒事,但主管其實已經不爽了?
讀懂空氣、避免踩雷、摸透人心,
「聽」「說」這樣做,工作更好做! 

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公司在考慮升遷名額時,總是輪不到你?
明明別人都有空,工作卻總是硬塞給你?
問題可能出在你沒有掌握那個「差一點,就差很多」的說話應對之道。 

在職場上,專業能力雖重要,但聽懂別人的話和給予適切回應,這種「聽」和「說」的微妙技巧,卻是決定職涯發展的重大關鍵。

為工作中最常遇到的45種狀況成功拆彈,讓你安全避險、更上層樓!

本書收錄職場人士最常碰到、也最想知道如何應對的45個主題,先以和讀者互動的情境破題,接著解構其原因,後提出最有效的實際解方。讓你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局勢,都能聽懂弦外之音,適時適地說出適當的話,為自己在工作場合中,建立正向影響力。

除了「說話術」之外,作者更帶你洞察職場中的眉角細節,掌握各種工作準則,或必須「讀空氣」才知道的潛規則,讓你提升自我競爭力、改善人際關係,職涯大加分。

說話的技巧,決定了你在職場上
「過得去」還是「過得好」!

.錯誤的發言→如何避免一場社交災難?
.你總被排除→怎麼自然地加入團體中?
.自以為沒事→但其實上司已經不高興?
.說多惹人厭→話少沒人理,如何拿捏?
.貴人不可求→如何巧妙開口創造機會?
加薪有技巧→如何讓主管主動認同你?
.功勞被搶走→如何避免成為隱形貢獻?
.錯誤難避免→怎樣做才不會毀了職涯?
.為未來鋪路→離職時如何優雅地告別?

更多你想知道的解答與技巧,盡在本書! 

◎專家推薦

王介安│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
方植永(小安老師)│知名企業人才培訓講師
羅鈞鴻(小虎老師)│知名講師、聲音教練
鄭凱云│資深主播.知名健康節目主持人
鄭匡宇│激勵達人

‧加入職場不難,如何在其中游刃有餘地發揮,箇中的生存眉角與應對進退,是除了專業技能之外,必要具備的人際手腕。作者清楚以職場情境分析與說明,幫助你讀懂空氣、有效避雷,讓你職場優升靠實力!──方植永(小安老師)

‧努力很重要,但溝通能力才是使專業1+1>2的關鍵!本書深入剖析說話時機與潛規則,讀懂空氣、說得有分寸,是新鮮人必讀的人際導航書!──羅鈞鴻(小虎老師)

‧恭喜祐吉出第五本書!職場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察言觀色的智慧。他結合三十多年職場歷練與教學現場的口語傳播技巧,教你讀懂空氣、說對話,成為值得信任,安心的好夥伴。──鄭凱云 

作者簡介
蔡祐吉

口語表達與危機處理專業顧問,現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專技副教授,也是有26年資歷的資深媒體人,及11年資歷的企業發言人。
台大事業經營、世新新聞雙碩士,縱橫職場37年,橫跨新聞傳播、公共關係、口語表達、危機處理、會議管理等多項領域。曾擔任電視新聞主播、國會特派員、媒體採訪主管、節目製作人,入圍金鐘獎與卓越新聞獎;近年致力於分享所知所能,協助年輕朋友透過正確的方法,發現自己的天賦,在職場說對話、做對事。
著有《升遷不單靠努力,讀懂空氣更順利》、《求職力:破除面試的五十道陰影》、《說話力:表達、反擊、說服的技巧》、《見風轉舵力:掌握變化的職場書》與《先別急著撞牆》,以及線上課程《辦公室閱讀空氣說話術》、《經營品牌必學的公關危機處理術》。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uki.happywork
工作邀約請聯繫:starstar0014@gmail.com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2900225
ISBN:9789861758619
EISBN:9789861758602
352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Hyread、Pubu、momo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灰熊iRead、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民、PChome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在職場中,最會說話的人,不是話最多的人

PART 1:細心解讀,職場中的隱形規則

了解職場上有許多不明說的潛規則,才能避免踩雷。

1.你以為沒事,但主管其實已經不爽了──如何察覺自己正在被冷落
2.對你友善,不代表他站在你這邊──如何識破職場中的表面友好
3.你沒被開除,但已經被邊緣化了──如何察覺自己正在失去影響力
4.會議結束後,真正決定你前途的討論才開始──如何影響幕後決策
5.一個錯誤的發言,讓全場瞬間安靜──如何避免職場社交災難
6.好心幫忙,卻讓自己惹禍上身──為什麼你的提醒被當成找麻煩
7.他們笑了,但不代表你該跟著笑──如何讀懂職場幽默的潛台詞
8.話越多,機會越少──為什麼有時候沉默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9.潛規則不是明文規定,但能決定你的未來──如何適應公司的遊戲規則
10.他伸出援手,不代表他真心幫你──如何區分職場中的真心與陷阱
11.你說了很多,但沒人當一回事──如何讓發言變得有分量
12.功勞全被搶走,你卻無話可說」──如何避免職場「隱形貢獻」
13.主管說錯話,該不該當場糾正?──如何平衡專業與職場生存
14.資訊封鎖,讓你變成局外人──如何確保自己掌握關鍵情報
15.他們總是一起行動,但你總是被排除──如何加入職場小團體
16.怎麼拒絕聚餐,才不會變成團隊邊緣人──溫柔拒絕的職場說話術 

PART 2:把話說好,讓人喜歡與你合作

說話的技巧,決定了你在職場的影響力與人際關係。

17.主管問有沒有問題,他想聽的不是你的答案──如何正確回應
18.當他說「不用太認真」,其實是在測試你──如何聽懂主管的真意
19.拒絕幫忙,卻不會得罪人──如何優雅地說不
20.Email不是筆記,而是你的職場形象──如何寫出讓人願意回覆的郵件
21.話太多會惹人厭,話太少也沒人理──如何掌握適當的發言比例
22.一句玩笑話,可能毀掉你的職場形象──如何拿捏幽默的界線
23.這不是你的工作,但主管希望你做──如何回應額外工作
24.當主管過度稱讚你,你該擔心──如何避免被同事視為威脅
25.他老是裝內行,你該怎麼讓他閉嘴?──別為人作嫁還幫忙數鈔票
26.求助不是示弱,而是建立連結──請同事幫忙反而讓同事開心
27.八卦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怎麼回應──如何應對職場隱私詢問
28.年齡差距,不該是交流的障礙──如何與不同世代的同事溝通 

PART 3:避開職場風險,穩健前行

如何在複雜的職場環境中,安全避險並持續成長。

29.你沒有選邊站,但別人已經幫你選了──如何應對職場派系
30.主管今天心情不好,你該如何自保?──如何面對情緒化主管
31.你以為是升遷,別人卻當成你的墳墓──如何處理職場嫉妒
32.給建議,卻讓對方不覺得你在批評──如何給出建設性回饋
33.主管對你的態度變了,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如何判斷潛在風險
34.錯誤無可避免,但別讓它毀掉你的職涯──如何坦誠面對失誤
35.不需要高調,但你需要被記住──如何用低調的存在感提升影響力
36.離職,不只是換工作,更是為未來鋪路──如何優雅告別 

PART 4:真正聰明的你,這樣讓自己升遷

升遷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策略,讓自己成為關鍵人才。

37.貴人不會主動幫你,除非你學會開口──如何巧妙請求機會
38.他看起來沒你努力,但卻升得比你快──如何提升職場競爭力
39.為什麼比你混的人都升遷了?──在職場默默做事錯了嗎?
40.你只是好用,還是不可取代?──如何提升你的職場價值
41.讓別人為你說話,比自己爭取更有力──如何累積職場聲望
42.你的競爭對手,比你更有心機──如何應對升遷競爭
43.加薪談判,不是請求,而是讓主管認同──如何讓主管主動升你
44.公司裁員了,走的是他不是我──讓自己成為裁員絕緣體
45.混口飯吃VS.站穩腳步──你想在職場「過得去」還是「過得好」

看更多

在職場中,最會說話的人,不是話最多的人

闖蕩職場三十多年,見證橫跨戰後嬰兒潮、X世代、Y世代到Z世代的主管與同事互動,我有一個深刻體會:你不一定要最有能力,但你一定要會「讀空氣」。

職場,是個比你想像中還要「有味道」的地方——那味道不是咖啡香、不是便當味,也不是會議室裡涼颼颼的冷氣——而是一種無法明說、卻無處不在的「空氣感」。

以前的辦公室空氣,是封閉的、壓抑的。長官說一句話,底下的人不敢有第二句,偶爾頂一下嘴,隔天就有人辦公桌的電腦桌面,就會多出一個「辭職信模板」。

那是一種「話說太多就是找死」的時代。

但現在呢?現在是一個「話說太少也會被當成透明人」的時代。

你的意見如果沒有人聽見,會議結束的五分鐘後,你就會被當成「這人可有可無」的角色。

溫良恭儉讓的時代過去了。

現在流行「有話直說」、「直球對決」。不爽就說、要加薪就講、不同意主管的決定也能在LINE上立刻「開啟一個新討論串」。

從絕對權威的領導時代,走向現在的「大缺工」時代,辦公室裡的對話方式,也跟著翻天覆地地改變。

可惜的是,雖然我們開始「勇敢說出來」,但我們卻還沒學會「怎麼說,才讓人願意聽下去」。

一句話說得好,氣氛會暖;一句話說得不好,就算你沒有惡意,也可能被誤會成「公主病」、「權謀鬼」、「討拍仔」。

這些年,我陪著不同世代的職場人工作。年輕的Z世代,說話帶著自我意識與理直氣壯;年長的主管,則常覺得自己講的都是經驗,但怎麼一出口,底下的人就開始滑手機、關靜音。

我理解這些世代的差異,也理解職場上的「語氣誤會」,其實比「意見衝突」更傷人。

你以為主管只是皺了眉頭,但其實他已經在內心扣了你一分;你以為同事講話只是「開開玩笑」,但其實人家根本是用笑聲在包裝批評;你以為自己「沉默是金」,但其實大家早就覺得你「神隱又難親近」。

所以,在辦公室裡,「閱讀空氣」這件事,從來不是日本人的專利,而是每一個想好好過職場生活的人,都要學會的基本生存技能。

這本書,就是為了你而寫的。

你也許是剛進入職場,還搞不懂誰是誰的菜鳥小白;你也可能是資深同仁,每天都在想「我說這句話,是不是太直接了?」你可能是主管,總是想怎樣讓年輕人願意聽你說話;你還可能是下屬,想讓主管記得你不只是「聽話」,更是「會說話」。

這本書整理了四十五個職場實境的說話情境,每一則都像你曾經碰過的、或快要碰到的劇情。

我不是想教你如何花言巧語,也不是要你曲意逢迎,而是希望幫你建立一個概念:

說話,不是為了表現自己,而是為了讓對方願意靠近你。

有時候,是「多說一點」,讓別人理解你的立場;有時候,是「少說一點」,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像個對立者;有時候,是「換句話說」,讓整件事情聽起來圓潤又專業。

說話的關鍵,不是話術,而是態度。

懂得說話的人,不一定是最有學問的那一位,反而可能是那個每次開會,都讓大家鬆一口氣的人。

職場,不是辯論賽,也不是演講比賽。你不需要句句有理,只需要句句有人願意聽。

這是我第五本書,也是第二本以口語表達為主題的專書。

剛好今年,我卸下十一年的企業公關與發言人職務,回到母校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與新聞學系任教,得以進一步應用所學,分享口語表達的專業,彷彿是人生新的圓滿。

多年沒有出書,特別感謝方智出版社的經理真真、主編淑雲,總是溫柔地提醒我:「老師,該交稿囉!」而且永遠像一位堅定的製作人,把每一段我寫得不夠好的地方,挑出來修正,讓文稿從格式到案例內容都盡可能接近讀者。也謝謝責任編輯振宏,在後期繁瑣的編輯作業中,耐心細心地完成每一個細節,展現細膩的編輯功力。

沒有你們,我是不可能在忙碌的教學與顧問工作間,準時完成這些文字的。

也謝謝每一位推薦人,以及總是支持我的家人朋友們。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不是教你「說漂亮的話」,而是協助你「說出能被聽進去的話」。

畢竟,在職場裡,真正厲害的人,從來都不是最會說話的那個,而是最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該「不說」的那個。

看更多

試閱

  • 01 你以為沒事,但主管其實已經不爽了──如何察覺自己正在被冷落

早上開會時,主管臉色看起來和平常沒兩樣。你照往常地在群組裡補了一句建議,但沒收到回應。開完會,你主動上前說:「我有空,可以幫忙支援行銷那邊。」主管說:「喔……好啊,那我再看看。」語氣淡淡的,連眼神都沒有太多接觸。

接下來幾天,沒有交代新工作給你;寄報告,他已讀未回;同事悄悄問你:「你最近是不是踩到主管什麼地雷了?」

請問你會怎麼判斷這個情況?

A.主管最近只是太忙,沒空理你。
B.他可能對我哪件事不滿,只是還沒說。
C.應該沒事啦,別想太多。

如果你選的是C,恭喜你——你很可能是最後才知道自己被邊緣化的人。

◎主管的不爽,不會明說,會慢慢讓你「感覺不到自己」

職場裡,最可怕的不是主管罵你,而是——他不再對你開口。他不再問你進度、不再邀你開會、不再點你發言,你變得透明,像是辦公室裡的一張椅子,一張有名字、但沒有存在感的椅子。

別以為主管什麼都沒說就是「沒事」,事實上,大多數的主管一旦對你產生不滿,是不會主動告訴你的。他們有太多事要忙,不會花時間「教育」你;他們只會默默把你排除在核心圈外,讓你自己慢慢明白,你在他心中的價值正在下降。

主管為什麼會開始冷落你?

以下這幾種行為,是常見的「無心地雷」,很多人做了還自以為是「理直氣壯」:

1.公開挑戰主管的意見
會議中你說:「我覺得B方案比較有彈性,A方案可能風險比較大。」
聽起來是理性討論,但對某些主管來說,這句話就像是在指著他的鼻子說:「你的判斷比較沒道理。」
在這邊補充提醒一下:一般來說,主管不怕你不同意他的想法,但他們怕你在不對的時機、用不對的語氣「讓他沒台階下」。

2.執行指令態度冷淡
他說:「這份報告請你在今天下午兩點之前寄給我。」
你回:「喔,我盡量。」——這句話聽起來像沒打算完成。
記住:「我盡量」=我沒保證;主管最討厭聽到這句話。而「喔」,又帶著某種敷衍的態度,聽了更讓人不滿。

3.情緒化地抱怨
你總是在主管面前抱怨同事、抱怨流程、抱怨時間不夠……主管會覺得你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增加問題。

4.對他交代的事,敷衍回應
「喔,我知道了。」、「等等再看看。」這些回答看似中立,實則給主管一種「你不重視他交代的事」的感覺。 

◎你已經被冷處理的五個訊號

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被主管「冷處理」,不用等到你真的「被開除」。從這些細節中就能看出來:

1.開始稱呼你全名、語氣變得公事公辦
從「小張」變成「張專員」,從「辛苦你了」變成「請你完成」,語氣開始變冷,關心、熱絡、親切感消失。

2.減少交辦重要任務
你以前是專案主力,現在只被安排一些例行性的、或者可有可無任務,甚至完全沒事做,看似工作輕鬆不少,實則是權力被完全撤除了。

3.與主管的互動頻率明顯下降
主管開會不再cue你發言、群組裡從不回你寫的訊息、遇到事情也不再先問你的意見,你彷彿成了主管眼中的「空氣」。

4.對你建議的事「已讀不回」或「無回應」
你提出方案、補充資料,他們總說:「我看看。」然後就再也沒下文。這不是忙,是在冷處理你。

5.在你需要支持時選擇沉默
當你被其他部門質疑,主管選擇保持中立,甚至附和對方——這表示他不想繼續為你背書。 

◎如何挽回主管對你的信任與關注?

別再等對方開口指正你。真正成熟的職場人,會主動做「關係修復」。

1.主動回報,讓主管感覺「掌控感」回來
工作有進度,就說;遇到瓶頸,也主動請教。主管不怕你卡關,他怕的是你卡關了,卻又裝沒事。
你可以這樣說:「主管,我預計三天內完成某某專案,目前在處理第二階段,但遇到一點技術問題,我會盡快排除,但某某部分可能需要再請您指導,看您下午有沒有空檔?」

2.主動爭取承擔,不要當透明人
當主管問:「這部分有沒有人想接?」不要再觀望,先舉手再說。
你可以這樣說:「如果主管同意,我願意先嘗試處理,後續有需要我也可以協調其他資源。」

3.用事實行動讓主管看到你「不是用嘴巴在調整」
不要只道歉,更要「展示改善」。今天你認了錯,明天就用報表、提案、時間控管,證明你真的有變——是行動上真的調整了,不是只有「口惠」而已。

4.適時私下溝通,釐清誤會或情緒
別硬撐,有時主管的誤解是可以解釋清楚的,所以不要害怕「直接敲門、正面溝通」。
你可以這樣說:「主管,有一件事我一直掛心,怕之前的溝通讓你有誤會,我想澄清一下,也讓你知道我後續的處理方式。」 

★逢凶話吉TIPS

主管不說話,不代表沒想法;你覺得「沒事」,可能才是最大的事。
在職場上,當你感受到氣氛不對,不要裝沒事;改變的關鍵,不在於「誰錯了」,而在於誰先修補關係
被主管冷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還以為「一切正常」而繼續過著毫無危機感的安逸日子,那才是真的可能失去工作的前奏。 

  • 40你只是好用,還是不可取代?──如何提升你的職場價值

你打算提出調薪,但不想讓主管覺得你情緒化,你該怎麼說?

A.「我最近真的壓力很大,也做了很多,主管應該知道吧,我想加薪。」
B.「主管我知道現在升遷和調薪不容易,我只是想了解目前我這角色的職級設定,大概在哪個貢獻層級可以往上走?」
C.「我還好啦,不加薪也沒關係,反正我也不是為錢工作。」 

正解是B,因為它成熟、有節奏、有框架,讓主管容易接球,也會把你當成「願意一起規畫未來的人」。

◎你被稱讚很多次,卻從沒被主動加薪過

主管常說你很穩、很好合作,每次專案有難題都找你幫忙。你也總是盡全力完成任務、配合調度。

但你發現一件尷尬的事:
「我好像很『好用』,但從來沒人說我『重要』。」

每次你想開口談加薪,心裡又浮出一個聲音:
「現在說會不會太奇怪?我是不是還不夠格?」

其實問題不是你不夠好,而是——

你還沒有讓主管知道:「留住你」這件事,比「加你薪」更划算。

◎什麼是「好用」,什麼是「不可取代」?

在職場裡,「好用」通常代表三件事:
‧任勞任怨。
‧交辦即做。
‧不會製造麻煩。

這樣的你,會被主管「喜歡」,但不一定被「重視」。
因為你在主管心裡的潛台詞可能是:「這個人不錯,但萬一他走了……應該也找得到人補。」
但「不可取代」的人,主管心裡的語言是:「他走了會出事。我不想冒這個風險。」
所以要談加薪,你的起手式不是:「我做的事可多了」,而是:「公司如果沒有我,會有什麼問題?」 

◎讓主管「自己說出口」你值得加薪

比起「去爭取加薪」,如果能讓老闆自己主動願意為你加薪,是不是更好?但……該怎麼做呢?

1.先審視:你創造的是「成果」還是「價值」

成果是可替換的,價值才不可取代。

成果型工作者說:「我每週幫忙產出報表。」
價值型工作者說:「我主動串接報表、行銷數據和客訴回饋,讓行銷部重新設計投放邏輯。」
前者任何人都能做,後者只有你「主動+整合+提案」。
要談加薪前,你要整理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解決了什麼」。

2.建立「價值定位語言」:不講情緒,只講風險與利潤

請你練習這類語言:

「這半年我主導的流程優化案,平均每月減少了20%投訴與重工成本,也讓客服工時下降了40小時。這些成果其實也多虧您給我空間發揮,我當然也希望能更長期參與這類任務。」
這樣的台詞重點有三個:(1)沒有要求;(2)沒有哀求;(3)讓主管自然聯想到:「要留住你」。

3.談加薪時,不要從「你」的需求談,要從「他的判斷」談

錯誤說法:
「因為我最近加了很多工作量,所以想看看能不能調薪?」

正確說法:
「這段期間我試著多補幾塊部門橫向的環節,也累積了一些成效,我會很希望能長期走這條線。如果主管認為現在是適合的時機,我也很願意繼續投入。」

為什麼這樣說比較強?

1.把選擇權交給主管→尊重他的判斷
2.沒有明說「我想加薪」,但已在談價值
3.升高了你是「投資型人才」的定位,而非只要錢的員工 

◎什麼時候可以談加薪?

加薪其實不是隨時都好談,有三個最佳時機點值得把握。

1.專案結束+貢獻顯現之後

例如你剛完成一個對公司影響深遠的案子,這時你可以說:

「這個案子能完成,很開心也累積很多經驗,我希望可以走更深的方向,未來也承擔更多核心專案。也想請教主管,我現階段有沒有值得加強的地方?」

這樣的說法是把自己擺在「成長VS.投資」的天秤上,而不是陷入「付出VS.回報」計較中。

2.考核面談前後,適度釋出訊號

不要考核面談都說「沒問題都好」,等主管結束才來說:「我以為會加薪……。」

你可以這樣開場:
「我今年試著多學幾個橫向技能,未來我想往更能整合、協調的角色發展,也想請教您目前部門對這塊的期待跟布局?」

這樣的對話,主管會理解為:「他想往上走,要幫他設計空間。」

3.部門調整或組織改組初期

這段時間最適合「讓自己被看到」,並鋪陳下一步的價值。

你可以這樣說:
「這次改組我這邊如果能補位也很願意,當然也理解這樣會增加負擔,我會同步提升流程熟悉度,請主管看哪邊我能多分擔。」

這種語氣,就是在說:「我可接位,也值得投資。」

逢凶話吉TIPS

你不是在爭一筆薪水,而是在傳遞這樣的訊息:
「我值得投資、值得留下、值得公司給予更多資源。」

「好用」的員工很多,「非你不可」的員工才會被主動挽留。
要被加薪,請先讓主管明白:「你走了,損失的是公司。」
加薪,不是獎勵你的努力,而是保護主管的風險。
說對這句話,比任何哭訴、委屈、要求,都來得更有效。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