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遠去了?誰忘了約定?

這座百年大屋盡都記得──

七年前,《我在雨中等你》的小狗恩佐,以第一狗稱的敘事方式,呈現一隻擁有人類靈魂的狗,讓讀者感動得唏哩嘩啦,口碑相傳,一舉累積到10萬本。近日因應作者賈斯.史坦新作《不曾遠去的約定》上市,恩佐也推出了紀念新版。

與小狗觀點的《我在雨中等你》相當不同,一翻開《不曾遠去的約定》,就可以感受作者賈斯.史坦的企圖心,整個故事從開場、布局、人物設定、角色安排,無一不在三筆兩畫的勾勒裡,埋下伏筆,預告後面將要帶出、一切已經發生過(你只能見證)、絢爛過(你無從改變)的百年家族故事 ──

我在康乃狄克州鄉間長大,常聽人說芮達爾這姓氏在太平洋西北地區相當有分量。媽告訴我,我父親的曾祖父叫作伊萊賈.芮達爾,是個重要人物,靠木材生意賺進大筆財富,儘管後代子孫已經揮霍得差不多了。我的祖先確實改變了美國的面貌:拿起斧頭和雙人鋸砍伐樹木,用柴油發動機運送樹木,在鋸木廠裡刨去樹皮,細屑在空中紛紛揚揚。他們在歷史上鑿出一個位置,據說也因此帶來了厄運。

故事設定在地景已然平庸化、人工化的西雅圖近郊,但隨著戶外地貌幾乎可說是不忍卒睹的大景觀一轉,十四歲主角進入另一個大場面--百年屋齡的木造大宅:

從我們的角度望過去,房屋像是半蹲伏著,牢牢攀住地面。圍繞大宅的梁柱和大部分外牆均以巨木的樹幹建成,剪去多餘枝椏,保留原始的樹皮。每一棵樹都極為漂亮,高聳筆挺排排站。我仰頭看,最高的幾棵與屋頂等高,大概有十五公尺高。像一群怒目圓睜的沉默巨人。芮達爾大宅。

然而這霸氣姿態的屋子裡頭,卻是人丁單薄、破敗淒涼,幾近痴呆的爺爺,與美麗又難以捉摸的姑姑,竟是住在稍微不漏水、不灌風的傭人房。

少年跟著離家多年的爸爸歸來,心中想的自然也不是團聚的歡樂,而是如何跟爸爸一起料理掉、賣掉家產,讓婚姻危機中的父母能夠再度團聚。簡單說,這個大宅裡頭,個個都想走人,沒有一位是關切、愛護這個家的。

噢!當然有,但那一位要在微光中的密室裡頭才能見著,而且是要像主角崔佛少年這樣,好奇心、信念都還未喪失之人,才得以看見。

如此豐沛的元素在開頭幾頁就都登場了,但反倒因此,更期待後續的展開會是怎樣一幅畫面。


所以一開始構思如何發展封面的時候,我們討論過各種可能的素材與影像形式。一如國外封面統籌者,Simon & Schuster美術副總監Jackie Seow所說的,當你有山林、大屋、少年可以發揮,該怎麼結合這幾項元素,變成最大難題。幸好前人的實驗,讓我們省下很多時間,因為他們已經試過攝影、水彩、素描作品,但最終Jackie Seow發現這個故事有一位最合適的設計師Will Staehle,而Will有很棒的剪影作品,正正切中《不曾遠去的約定》的精神(下圖左)。

把握這個方向,我們便確定,這本中文版要找一位插畫繪者幫他好好把故事說出來。

但是要怎麼找?是否有足夠時間消化故事,以致能琢磨出那裡頭多重層次、觀點與交錯的意象?

這當然有段非常有趣與好玩的過程,但這裡先跳到結論,也就是目前的成品。

 

在「巨木之中,有屋影;密林之前,有男孩」的封面圖像中,讓書中那一段尋找、探究、發掘的成長故事即刻立體、具象化起來,更因著紅與綠、大與小的對比,引發許多好奇與詢問。然而更有趣的是,這個畫面並非全然隱喻的意象。

因為這正是繪者達姆在消化故事、深入書中字句之後,找到的一張真真實實19世紀末加州西北森林的紀錄照片。

這是真的。

山曾經這麼高、樹曾經這麼大,我們有過這麼濃密的森林,而今卻只落得在護樹行動之下,才能保存幾棵可憐兮兮掙扎在烏煙瘴氣中的樹木。

這個擁擠與殘酷的時空裡,究竟是誰遠去了?誰忘了約定?

且聽聽巨木建成的芮達爾大宅,在迎接十四歲少年返家的日子裡,悄聲分享這段與人、與山林、與自然對抗又復歸和好的故事。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