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05年智力測驗發明以來,人類智商首次出現下降。
而問題的根源,正是驚天動地,卻無聲無影的「兒時人際危機」。
疫情之後,孩子過得不好
我們的孩子,正在流失一些無法用成績和排名補救的東西。疫情過後,嬰幼兒語言發展遲緩、青少年孤立無援,中學生表示「感到孤單、缺乏支持」的人數比十年前翻了一倍,就連母嬰情感連結,都比疫情前少了一半。這不只是家庭的挑戰,更是整個世代的危機。
增加陪伴之外,更有效的辦法
孩子與朋友相處的時間,比十年前少了六成;家庭越來越小,缺少手足和阿公阿嬤的陪伴;才藝、補習排得滿滿,卻沒有時間交朋友;一有空檔就沉浸在螢幕世界,越來越少在戶外奔跑、探索。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更焦慮、情緒不穩、缺乏同理心和合作經驗的孩子,他們努力學習,卻沒有機會練習與人連結。而人際關係,才是學習力、好奇心、自信心的根基。
《人際智商:讓孩子學得更好的教養新關鍵》是一本喚醒我們的書。
*新書上市前,獲誠品選書.金石堂選書
作者侯可麗(Isabelle C. Hau)三歲時被診斷為學習遲緩,靠著父母的愛與老師的陪伴,一步步追趕、甚至超越眾人期待,從法國南部的偏鄉走進哈佛、走進全球金融圈,如今領導史丹佛大學「學習加速器」,推動教育改革,幫助數百萬名孩子重新找回學習的動力。她常問自己:
「如果我沒有被好好接住,今天會在哪裡?如果人際連結能改變我的命運,能不能也為其他孩子鋪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這份親身體悟成為她一生使命,也是這本書的核心。
即使沒有小孩也能獲益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能替家長省下寶貴的時間。現在的父母明明花了兩倍時間陪伴,卻發現孩子在螢幕與壓力夾擊下,仍缺乏自由玩耍和社交互動的空間。本書提醒了我們,比起增加陪伴時數,更有效的方法是幫孩子建立多元的人際關係網絡──朋友、長輩、老師、鄰居,讓不同關係共同塑造孩子的大腦,幫助他們自然發展學習力與韌性。
書中不只點出問題的嚴重,更給出行動方案:從零歲開始培養安全感、愛與信任,刻意創造與不同親友、同儕互動的時間,給孩子留白,讓他們有機會玩耍、探索、交朋友,讓學校、家庭、社會重新把人際關係放回教育核心。
在少子化的台灣,家長和老師都迫切需要這樣一本書。即使你沒有小孩,也能從中獲益。因為讀完後,你會有一份強烈的使命感,想要成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際關係,陪他們建立安全感、看見他們的好奇、鼓勵他們去交朋友。孩子需要的,不是更聰明,而是被好好連結。
誠品選書.金石堂選書
《人際智商:讓孩子學得更好的教養新關鍵》
■ 誠摯推薦
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可汗(Sal Khan)
沈雅琪/神老師
何翩翩/親職教育專家,牧村文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李貞慧/作家、譯者、閱讀推廣人
尚瑞君/蟬聯博客來親子暢銷作家第一名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蘇文清/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所長
cover photo: Anna Samoylova/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