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醫學期刊最新發表,克流感的效果跟一般的鎮痛解熱藥沒兩樣,反而會帶來嚴重副作用。

小兒科醫師、曾任衛福部防疫科長莊凱全也表示:「使用後減少家中傳染,效果不會比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洗手、戴口罩)還來得好。」

在日本以良心仁醫之姿獲得國家級大獎肯定的近藤誠醫師,就深刻的呼籲「不要接受疫苗」,他說:接種了疫苗的六十歲以上高齡者,猝死的人明顯較多。表面上被認為是「心肌梗塞」所致,但不論怎麼看,推測原因都與疫苗的副作用有關。

在常常被要求花費打疫苗、吃藥、動手術的時候,你認真為自己的身體作過主嗎?

****

某位病人說:「我差點死掉。我打了流行性感冒的疫苗後,馬上感覺身體不適,送到醫院好不容易才保住命。」

我告訴他:「那是疫苗的關係,以後不要再打。」他回答:「好。」

到了第二年,他跟我說:「我今年還是注射了疫苗。」

這種令人發噱的對話,在醫療界經常聽到。

也就是說,如同「飛蛾撲火」般,自己主動接近醫生,結果喪失性命或縮短壽命的人還真不少。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受醫生喜愛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就醫十四次左右,達先進國家平均數的兩倍以上。政府強力推動健康檢查與癌症篩檢,而國民也樂於接受。

只要到醫院,醫生一定能幫病患想辦法。因為他們是疾病的專家,應該了解如何預防疾病或治療疾病……

一般人沒有經過深思,大多抱持這樣的想法,因此即使冒著可能因為注射疫苗而死亡的風險也要去找醫生。

可施打流感疫苗.理論上不可能製造出流感疫苗

每年接近冬天時,很多人會接種流感疫苗。

荷蘭曾針對接種疫苗的人與不接種的人作比較,結果顯示疫苗完全沒有預防流感的效果。

而且,接種了疫苗的六十歲以上高齡者,猝死的人明顯較多。表面上被認為是「心肌梗塞」所致,但不論怎麼看,推測原因都與疫苗的副作用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和日本厚生勞動省在官網上都表明:「無法保證流感疫苗具有抑制感染的功能。」

無法保證疫苗能預防流感,在某種意義上是理所當然的。

流感病毒變化快速,所以原則上,要製造出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疫苗不太可能。

對於麻疹病毒之類在遺傳上相當穩定,而且只有人類感染的病毒,能夠製造出有效的疫苗。但是像流感病毒這種,在感染人類的同時,會逐漸改變形態,連禽鳥、豬等動物也會遭到感染。

對這種變幻莫測的病毒,要製造完全吻合(有效)的疫苗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血液中能產生微弱的抗體,但因為被病毒入侵的喉嚨和鼻子並無法製造抗體,所以很難避免感染。

因此,流感疫苗根本「不能稱作疫苗」。

而且,不只無法預防感染,副作用還非常強烈,甚至可能導致休克或猝死。


預防流感的唯一方法

抗流感藥也相同。2009年爆發豬流感大流行時,世界上流通的抗流感藥克流感,有七成流入日本,他國卻有過剩的情形,引起熱烈討論。

在歐洲,很少人因為感染流行性感冒去醫院就診,大多在家中休養。別國的學者在豬流感騷動後曾在醫學雜誌等刊物上發表:「克流感的效果令人懷疑」「幾乎無法確認抗病毒的作用」。認為「有效」的報告多半由製藥廠商提出,可信度薄弱。

克流感效果不彰,但是副作用卻可能導致呼吸停止而猝死、意識不清而跌倒死亡等,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抗流感藥與退燒藥一起服用,會使三十九度以上的高燒一下子降到三十四度左右。體溫下降無法消滅病毒,對人體卻有致命的傷害。服藥後猝死,可能就是低體溫所造成。

那麼要如何對付流行性感冒呢?病毒會附著在喉嚨或鼻子的黏膜上,然後瞬間侵入細胞內,因此用水洗是無法沖掉的。而且病毒的粒子也會通過口罩纖維的縫隙,所以歐美國家並未使用口罩來預防流感。

預防流感唯一確實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到人多的地方」,但就現代人的生活很難避免。所以還不如感染一次流感,形成免疫後就不容易再感染了。


感冒藥或抗癌劑都治不了病   

醫生真的能預防或治癒你的疾病嗎?

身為醫生的我,答案是NO。

感冒、頭痛、高血壓、高血脂症、心律不整、癌症……

有九成的疾病,即使是看過了醫生而痊癒,但其實未必復元得比較快。

而且,副作用或後遺症的風險相當大。

例如,針對感冒病毒發揮作用的治療感冒藥,到現在還沒有開發出來。

退燒的解熱劑或止咳的咳嗽藥等,可暫時緩和不適症狀的「對症療法藥」,雖然能讓身體短時間內感覺較為舒適,但是卻會延緩復元時間。發燒或咳嗽等症狀都是身體正在與病毒戰鬥,試圖將病毒逐出體外的信號。而藥物卻會妨礙身體本身的治癒力。

流行性感冒可以使用疫苗來預防,或用瑞樂沙等藥物來治療,但都沒有醫學的證據,充其量只能說達到了「效果值得期待」的水準。

相反地,因為感冒藥或流行性感冒疫苗的副作用而死亡的人卻相當多。


高血壓指導棋,促使降血壓藥的銷量暴增六倍   

在日本,罹患高血壓的人口達四千萬人,高血脂症則有三千萬人,而糖尿病人口,包含「準患者」在內大約有二千三百萬人……日本的「病人」數可以說相當可觀。

但我認為,這不過是一種賣藥的策略。

「血壓達到這個程度最好接受治療」,這種所謂的高血壓基準,毫無根據的不斷調降。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最高血壓的基準定為160mmHg,2000年降為140,2008年的代謝症候群檢查標準更調降至130。過了五十歲之後,「最高血壓130」是一般的數值,因此大多被視為高血壓患者而被迫服用降血壓藥來「治療」。

結果,藥品業界一片榮景。1988年時,降血壓藥的銷售額大約兩千億日圓,但到了2008年突破一兆日圓,二十年間成長六倍。血壓行銷手法非常成功。

日本在十多年前就已發現,國民中總膽固醇較高的人比較長壽,但是標準值卻未提高。結果降膽固醇的司他汀類藥物每年銷售額達兩千六百億日圓,相關醫療費用估計更高達三倍。

世界上數萬人規模的追蹤調查也發現,使用藥物來降低血壓或膽固醇,即使數值改善,但早死的風險相對增加。


有九成的癌症是越治療命越短   

有九成的癌症放著不管的話比接受治療更能健康的存活。已逝的知名新聞主播逸見政孝,在得知罹患惡性的硬胃癌後,雖然接受了大手術,仍不幸在三個月後離世。

我在超過二十年時間中,合計接觸超過一百五十名以上的「癌症擱置病人」,其中也有胃硬癌病人,但是沒有人在短短數個月內死亡。他們過著一般的生活,很多人存活了三至九年不等。

抗癌劑含有強烈的毒性。抗癌劑的效果只能「暫時性的使癌硬塊縮小」,並不能治療癌症,或延長壽命。然而日本人的癌症又以胃癌、乳癌等實質癌(固態癌)占多數,就這一點來說,使用抗癌劑完全沒有意義。只會因為副作用而縮短性命。

那麼癌症檢查呢?其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它有效果。癌症不論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一九六○年代起因為癌症而死亡的比例並沒有下降。沒有症狀,在檢查中發現的癌症,幾乎都是不會致命的「疑似癌」(疑似癌的定義詳見本書心得7)。真正致命的癌症都是已經轉移的,即使做了切除手術或以抗癌劑治療已無意義。

總之,癌症盡可能放著不管,反而能快樂地長久存活。


我自己也因為藥害而腳部傷殘    

我小時候每次發燒時,開業醫生的父親就為我打針。感染瘧疾而發高燒時,因為注射了過多的抗生素,導致腳部肌肉病變,成為膝部無法彎曲的「肌肉攣縮」,有一段時間要拖著腳走路。

我的瘧疾能夠治癒或許是抗生素發揮效果,但即使是有效的醫療,仍必須冒著被副作用傷害的危險。

不過,我們父子當時都堅信醫療。直到我當了醫生之後,才了解到藥害的可怕。

不少小孩因為疫苗或退燒藥的副作用,頭腦受到傷害,一夜之間變成痴呆狀態或甚至死亡。其實這些藥物根本沒有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效果……

知道了這些事實的時候,想到我過去竟做了如此危險的事,不禁背脊發涼。

於是,「希望找到在醫療上只獲得正面幫助與避免危險的方法,並且盡可能做到減少不必要的痛苦或悲慘的醫療死亡事故」,就成為我最大的心願。


一切從「挽救原本會被切除的乳房」開始    

我從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後就進入學校的放射線科,專門針對癌症的放射線治療,進行研究、授課和門診的診察。之後前往美國留學,開始對日本的癌症醫療產生疑問,首先於1988年在月刊《文藝春秋》上發表名為〈乳癌不用切除就能痊癒──治癒率相同,卻任意切除乳房,可說是外科醫生的犯罪行為〉的論文。

當時,僅摘除病灶的「乳房保留療法」在歐美國家已經是很普遍的作法,但是日本依然將整個乳房切除,非常殘忍。

我打算將保留療法傳達給更多的女性,希望救助更多的乳房。在此之前,我的姊姊於1983年罹患乳癌時,我也給她看了歐美的治療實績,並告訴她:「如果是我,我會選擇保留療法」。

姊姊同意採取乳房保留療法,經過三十年後的現在仍健康地活著。

《文藝春秋》的報導引起了很大的迴響,有一年來我門診選擇保留療法的患者達到三千人,占全日本乳癌患者的1%。二十年後的今天,日本乳癌的患者有六成以上選擇保留療法。

我廣泛學習世界各國的癌症治療法,而且可能是日本第一個將癌症百分之百告知病人的醫生。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歸納了避免無謂痛苦的治療和悲慘的醫療致死的心得。

例如,最近「預防醫學」非常興盛,但它的真正面貌卻是「招徠患者的醫學」。我希望大家不要成為醫生的「肥羊」。

設備齊全的大學附設醫院、日本紅十字會醫療中心、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等,一般人認為是「好醫院」的大規模醫院,請將它們視為「能接受最佳實驗的醫院」。

罹患癌症,要忍受莫大的痛苦,仍然難逃一死。但死亡並非癌症所造成,而是「治療的結果」。不過,醫生一定會說是「癌症的緣故」。請不要被騙。

基本上,如果沒有自覺症狀,而且胃口正常的話,即使醫生認為哪些部位不正常,或是發現癌細胞,最好都把這些話拋在腦後。急著治療,反而會縮短壽命。

現在,透過書籍或網路,很輕易就能獲得各種資訊。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時代。過去「有關疾病的問題都信賴醫生,並且一切聽從醫生」的人,請改變觀念,養成「對醫生抱持懷疑態度,自己進行調查」的習慣。

請學習避免被醫生殺害的方法,以保護自己免於枉死。

因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體、自己的人生都是唯一的。


近藤誠醫師
積極推動醫療資訊的公開化,可能是日本第一個將癌症百分之百告知病人的醫生。
1988年發表〈乳癌不用切除乳房就能治癒〉,2012年,著作《推薦癌症擱置療法:150名患者的證言》問世,其中接受診治時間最久的患者,有22年之久。
這些都是等於向日本的醫學界宣戰的行為。其貢獻讓他在2012年獲得日本國家級獎項「菊池寬賞」。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