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身邊與國際情勢有關的話題中,除了新冠疫情外,莫過於「日圓貶值」。猶記2011年時,日圓對臺幣匯率一度站上0.39的高點,但現在卻跌到逼近0.2。對觀光客來說,這當然是個利多好消息,但對於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人而言,可能就未必如此了。

對日本人來說,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是出國遊玩變貴了;但對投資者來說,購買日本商品的成本下降,有利於加大對日本的投資力道;而日本身為世界主要出口國,日圓貶值對亞洲國家相關競爭性產品的出口來說,也會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會影響這些國家的貨幣政策。

貨幣的升貶不過是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背後的原因和影響,則是很多人可能連想都沒想到的。能掌握這些面向,才有可能做出更好的決策,或至少不至於讓自己的資產縮水;而這一點,正是《不當世界的局外人》一書中對「國際觀」的定義:

「國際觀就是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可預測,進而做出對你或你所在群體最有益的決定。」

日本實體Suica卡(西瓜卡)大缺貨是近期另一項熱門話題。這個現象是全球晶片荒的結果;全球晶片荒,則與美中兩國經濟戰、新冠疫情造成的工作型態改變,以及半導體需求的增加脫不了干係。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到,不論是貨幣的升值或貶值、股市的漲或跌、國與國的合作或反目……都是各方因素糾纏後的結果,很難出於單一因素,也很難光憑自己的意志決定。一如本書所說,任何家庭瑣事背後,「都能在後頭拉出一顆圓滾滾的毛線球,跟世界的另一端牽上線。」

早就沒有人能置身世界之外了。守著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大喊「帝力於我有何哉」的場景終究只能存在於上古傳說;「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放在現代也只能說不切實際。個人的選擇和行為在細微處影響著社會,國際之間的關係也會反過來影響個人的選擇和行為。當原有的視角和觀點已經不夠用,我們卻沒有找到更好的工具來釐清現象背後的脈絡時,就只能被動接受結果,甚至是站在原地挨打──臉都打腫了,還不知道是誰下的手。

讀懂國際情勢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一種實用的技能,能指引我們在個人和社會層面做出更好的決策。比方說,對各國局勢及全球產業的了解,能讓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對不同歷史文化的了解,除了能幫助我們掌握跨文化溝通、培養同理心,也能改善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來說,還能幫助我們客觀了解每個國家的的優缺點;此外,越深入了解這個世界,就越有可能讓自己的聲音傳達出去,甚至影響國家或整個世界的走向。

不知道怎麼開始嗎?我這裡有一本書《不當世界的局外人》,它很好的(塞進你懷裡),你看看,我們就當結個緣(被拖走)……

★臺灣國際新聞指標自媒體「敏迪選讀」創辦人首部著作!
★幽默詼諧的口吻×好消化好吸收的解析×親近無距離的閱讀體驗,培養不被帶風向的國際識讀力,從這裡開始!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