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三年時間寫作《取材.執筆.推敲》一書,亦是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的古賀史健,期待能透過本書將想法傳遞給所有試圖透過書寫來改變自己和世界的人。關於閱讀,他說:「拋開『用功苦讀』的念頭,隨手拿起一本來讀吧!」 


人們的閱讀大多具有某些目的。

例如,為了提升商務技能,閱讀知名經營者所寫的書;為了做為求職就業的面試指南,閱讀人際溝通相關書籍;為了解決內心煩惱,研讀哲學和心理學書籍。我相信應該也有很多人是以「提升寫作能力」或「成為寫手」為目的閱讀本書。

依循這些目的所閱讀的書籍,讀後感大抵能歸類為「有用」或「沒用」兩種,這是因為把閱讀當成蒐集資訊的手段之故,我也不例外。就個人經驗來說,每個月所閱讀的書籍中,有七成以上是工作用的參考文獻,也就是蒐集資訊的材料。「唰──」地快速瀏覽後,發現沒用而丟在一旁的書,每個月都有好幾十本。

不過,閱讀本該是更自由自在的事。

不該只關乎有用/無用的實用性領域。

順應目的而讀,最後都會淪為重點式閱讀。只挑揀重要和有用處的部分,急於下結論,其他通通跳過。以蒐集資訊來說,確實很有效率沒錯,但這麼做就跟檢索沒什麼兩樣。

閱讀與檢索是完全不同的行動。

包括我在內,許多人面對資料時,都會傾向檢索式閱讀。於是,適合檢索用的書籍便會大量出現。然而無論檢索過的資訊量有多龐大,都與鍛鍊身為讀者的自己毫不相干。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非檢索式」閱讀呢?

答案就是亂讀 

寫手出身的古賀史健,最著名的作品是與岸見一郎合著、在全球暢銷百萬本的《被討厭的勇氣》系列作品。

 

盡量閱讀與自己興趣嗜好相悖的書、無法與工作或私人利益產生直接關聯的書、非熱門話題的書、外貌與姓名完全陌生的異國作家著作。沒有目的,就只是讀一些「為了讀而讀的書」。

不論閱讀的是社會學或美術史的書,還是誰的評傳,都不是為了蒐集資訊,態度上也就不會變成要「用功」讀些什麼,而是純粹享受開展在眼前的世界,與作者對談。如此一來,既能注意到書中的細節,文章表現上的優劣也會變得更清晰。

如果因為選書而感到徬徨的話,只要訂下幾項準則就行。

我個人採用的方法是從某位編輯那裡學來的,也就是「兩位以上『信任的熟人』推薦的書,一定要讀」。這跟書暢不暢銷、熱不熱門、是不是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毫無關係,只要有兩位以上熟人推薦,我就會讀讀看。光憑這一點,保證可以遇上一些超出自己守備範圍的書籍與作家。

此外,對於一本書是否值得通盤了解與閱讀,可以循目錄找到自己也熟悉或曾反覆思考的相關部分,先讀讀看。

舉例來說,就是作者說明「所謂的專業就是○○」的章節、斷定「商業的本質在於○○」的部分,或「說穿了,戀愛不過就是○○」這種定義式的段落。什麼類型都行,從與自己原有看法或熟知範圍相關的話題試試看。

如果裡頭只是一些平凡無奇的內容,那麼便就此打住,不用再特別花時間去讀;反正世上的書真的多到一輩子也讀不完的程度。至於那些應該再敘敘舊的書,一定會在人生中某個時間點與它重逢。不論未讀的書如何堆積如山都無所謂,就讓我們拋開「用功苦讀」的念頭,隨手拿起一本來讀吧!

本文摘自《取材.執筆.推敲:《被討厭的勇氣》作者直授,最全面的寫作指南》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