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
當伊斯蘭國在各地進行恐怖攻擊,媒體還把它只視為一個武裝團體時。
我們必須知道,面對伊斯蘭國已經不是單純面對一個恐怖組織而已。

光是出口石油,伊斯蘭國一天就能進帳200萬美元。
它佔據的領土,已經比英國的面積更大......

身為北歐各國政府的反恐顧問,西方各界公認「最懂恐怖分子的經濟學家」,任教於劍橋大學商學院洛蕾塔.拿波里奧尼(Loretta Napoleoni),很早就開始關注伊斯蘭國的發展,提出「伊斯蘭國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建國的恐怖組織」的大膽假設。

因兒時女性玩伴加入曾綁架及謀殺義大利總理的恐怖組織「赤軍旅」並擔任幹部,於1993年遭到逮捕,拿波里奧尼在前往監獄與「赤軍旅」領導人晤談時,發現對方的談吐竟然與投資銀行的理財專員非常相似,促使她著手分析恐怖組織的財政體系,至今經常受多國政府和國際組織之託,在打擊恐怖主義集團的融資、洗錢上獻策。

她的假設是因為研究伊斯蘭國的經濟體系,發現他們的財務經營宛如跨國企業財報伊斯蘭國不像塔利班或基地組織,它懂得管理鉅額收入,部分收入來自於占據具有生產力的資產,例如油田和敘利亞境內的發電廠。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光是出口石油,伊斯蘭國一天就能進帳200萬美元。

此外,在伊斯蘭國的勢力範圍內,商業行為、軍火和軍備交易、買賣一般物品等,統統都要課稅,大部分的交易買賣都經由敘利亞和土耳其及伊拉克邊境的走私通道來運送,進帳非常可觀。

跟其他武裝團體相比,伊斯蘭國是個擁有傑出「商業頭腦」的組織,而最近意外曝光的伊斯蘭國「年度報告」則證實了這個論點。

這份年度報告依照最複雜的會計精算方式編列,詳細記載了各項收入和支出,甚至連每次自殺任務所耗費的成本都逐條列舉出來,不知情的人乍看之下,還會以為這是一份屬於事業正蓬勃發展的合法跨國企業的預算報告書!

時至今日,這個經濟規模、軍事實力驚人的「暗黑經濟體」,不僅重新劃定中東地區的疆界,占據比英國面積更大的領地,更已在其地盤上實施被報導惡意扭曲的伊斯蘭律法。

洛蕾塔.拿波里奧尼在TED演講中提醒大眾對所有新聞報導和眼前世界抱持懷疑,保持警醒,鼓勵大家認識恐怖主義,並且「保證一點都不無聊」。

她跳脫西方觀點,完成《這才是伊斯蘭國!》(The Islamist Phoenix)一書,在歐美引起廣大迴響,這些台灣新聞不會告訴你的真相,透過她的深度解析透視這第一個由恐怖分子建立的國家!





節錄美國白宮記者協會成員張經義 專文介紹這才是伊斯蘭國!》(The Islamist Phoenix

顛覆全球秩序的「浴火鳳凰」/張經義

我們所熟悉的世界,正在改變。因為太熟悉,所以有時候我們忘了,世界不是固定不變的,歷史更不是一條前行的直線......

進入2015年,儘管在所謂「國際」合作下,俄羅斯經濟受創,「伊斯蘭國」遭受空襲,兩大事件不再頻繁出現在新聞頭條,但事實是,事件從未止息,因為「國際」從未真正合作過,主要是美國已不再獨霸,而美國總統也不再一呼百諾,於是,俄羅斯與「伊斯蘭國」實力尚存。

現在,可能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這兩個事件看似不相關,但背景卻是驚人的相似:曾遭受屈辱的一方,正尋求重返歷史的光輝。

在美國失去獨霸地位,世界進入「一超多極」的狀況下。我們已可以看到,不少文明開始尋求重返過去的輝煌,西方主導的秩序正被挑戰,我們所熟悉的世界正受到衝擊,暗潮洶湧。

對於俄羅斯的追求,我們還算清楚,畢竟冷戰離我們不遠,甚至海峽兩岸仍是冷戰下的產物。

但,對於遙遠的「伊斯蘭國」,我們卻所知不多,儘管如此,我們卻不能不知。因為我們的命運與世界大勢是緊緊相繫的。

更重要的是,牽動臺灣命運的兩大強國,美國和日本,都已牽扯其中,臺灣恐難置身事外。

先說美國,在911第13週年之際,歐巴馬誓言,美國將「削弱並最終消滅『伊斯蘭國』」(Degrade and Ultimately Destory ISIL),這說法聽來十分繞口,因為事實是,以撤軍中東為訴求選上總統的歐巴馬,在百般不情願,但不得不再度投入中東戰場,卻又不能說是「戰爭」的狀況下,只好搞了個連美國人都一頭霧水的名義出兵。

而美軍也不敢像以往般高調,先取個「沙漠風暴」「恆久自由」等華麗的行動代號,再大張旗鼓出兵。這次是先「師出無名」的出兵,結果在美國輿論大肆批評後,美國五角大樓才小心翼翼地取了個一樣令人迷惑的行動代號:「堅定決心行動」。

因為名不正言不順,又未派出地面部隊,因此時隔九個多月,「伊斯蘭國」不僅未被消滅,更未見被削弱跡象,依舊盤據伊拉克與敘利亞間。

據報導,「伊斯蘭國」已攻占將近三個臺灣大的領土,並且根據與「伊斯蘭國」正面交鋒過的庫德族高層評估,「伊斯蘭國」應有20萬兵力。先不談武器差距,光這兵力就已經逼近法國總體兵力,超過英國,排在全球前30大之列。



為此,在寫這篇文之際,筆者也在美國國務院的新聞發布會上求證國務院代理副發言人拉特基。出乎意料的,對於「伊斯蘭國」有多少軍力與占有多少土地的問題,拉特基坦言,國務院並沒有準備相關資料,所以他無法回覆。

後來,一名不具名的國務院高層與筆者連繫,一樣沒有直接答覆,他只對筆者表示:「如同歐巴馬總統在四月中說的,擊潰『伊斯蘭國』的路途遙遠,不可能一夜成功(success will not occur overnight),但美國清楚的是,我們將會成功,我們相信伊斯蘭國正處於守勢,而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

沒有正面回應,加上「不可能一夜成功」的說法,顯示美國坦承「伊斯蘭國」仍實力強大。

至於最終消滅「伊斯蘭國」的時間點,歐巴馬曾公開表示「有可能早於2018年」,換句話說,他任內是難以達成目標的,而下一任美國總統,或將會是這十幾年來,美國連續第三任被捲入中東戰場的總統。

那麼,拿了諾貝爾和平獎,以反戰出身的歐巴馬,為何要在如此尷尬的狀況下派兵重返中東?

對此,《這才是伊斯蘭國!》一書做了詳盡的說明,簡言之,「伊斯蘭國」拋出「建立國家」的意圖,這一打破百年來中東格局,甚至挑戰二戰後固定疆界的局勢,「是全世界即將面臨的真正挑戰」。因為不管「伊斯蘭國」成不成功,「它所開創的全新模式,極有可能激發其他武裝團體群起效尤的野心」。如此,「將會對世界秩序帶來毀滅性的後果」(第178頁)。

況且,「伊斯蘭國」至今並沒有被消弭的局勢。

歐巴馬很清楚,這樣的「毀滅性的後果」為何,所以「撤軍總統」歐巴馬在去年秋天會一反承諾,宣布空襲「伊斯蘭國」,就是希望遏止此一改變歷史潮流的局面:不准有這麼一個「國家」橫空出世,建立在兩個國家之間,並意圖消滅「更多國家」。

「伊斯蘭國」在更名前叫「伊拉克和黎凡特(沙姆)伊斯蘭國」,其中「沙姆」是阿拉伯語念法,「黎凡特」則是英語,所以才會導致在簡寫時,出現「ISIL」與「ISIS」的差別,但其實兩詞意思一模一樣,而本書就名稱議題也給了完整說明。

實際上,「沙姆」指的是同一塊極廣大的區域,涵蓋疆界除了伊拉克與敘利亞以外,還包括黎巴嫩、約旦、以色列,以及部分的土耳其與埃及。所以攻占伊拉克與敘利亞,還不是「伊斯蘭國」的目標,他們的目標更大更遠。

而改名「伊斯蘭國」,則顯示他們更大的野心,他們想重返過去伊斯蘭的黃金盛世。於是,在鄂圖曼帝國於1924年被凱末爾推翻後而被廢除的「哈里發」制度,時隔90年浴火重生,「伊斯蘭國」即採用此一制度。

「哈里發」,千年來,是遜尼派的伊斯蘭教徒共主,不只是宗教共主,也是政治共主,更被視為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而此一宣稱,引來伊斯蘭世界的極大反響,外界看來極為殘忍的「伊斯蘭國」,在不少穆斯林眼裡卻是重生的希望。

如同在《這才是伊斯蘭國!》所說的:「正值中東地區陷入極度不穩定的混亂狀態⋯⋯ 由新任哈里發──巴格達迪所重建的『哈里發國家』,並不是另一個武裝團體帶來的另一場禍害,反而是率領穆斯林從數十年征戰造成的斷垣殘壁中重新振作、充滿希望與前景的政治新體系。」(第051頁)

實際上,當今的中東國家,領導者不是國王、酋長就是總統,而非伊斯蘭教所認可的哈里發,難怪伊斯蘭國發言人阿布穆罕默德.阿德那尼會宣稱:「一旦哈里發的權威及軍隊擴展至當地,所有的酋長國、集團、國家、組織,都將立刻喪失其合法性。」(第051頁)

Rustam Aliyev,CC licensed

【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與語錄,為伊斯蘭教徒所奉行。「哈里發」則被視為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本書日文版封面上,則是1237年由 Al-Wasiti 所繪的哈里發。而伊斯蘭國則是端出「建立哈里發國家」的權威,發起聖戰。】


確實如此,在不少穆斯林眼裡,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多是親西方或由西方所扶植的,因此「伊斯蘭國」宣稱哈里發制度浴火重生後,不只中東區域,全球各地都有大批人馬響應加入,可說是前所未見的景象。對此,本書也有著詳細的介紹。

因此,在寫這篇序時,筆者將「伊斯蘭國」加上引號,目的是說明:一來,當然是這個「國」還未獲得國際認可,不宜先認定為國;二來,這個「國」,並非我們認知中的「國」,它並不是以我們所熟知的西方政治體系運作,它是個「哈里發國」。


加上跟以往賓拉登等「純」恐怖組織相比,「伊斯蘭國」有著前所未見的組織能力,除了長於軍事作戰,還擅長操控媒體以引導輿論、推動社會福利以爭取民心,甚至還善於做生意,根據今年三月「伊斯蘭國」公布的第一份預算顯示,今年該「國」的財政支出20億美元,還能有2.5億美元的財政盈餘,收入之豐,跌破專家眼鏡。這也代表著,「伊斯蘭國」或已成為史上最富有的聖戰組織。

財源不絕、組織強大,加上逆流歷史的能力,全都是讓歐巴馬夜不能寐,不得不出兵的主因。而美國人民也同感恐慌與焦慮,美國新聞臺 CNN 與民調機構 ORC 在四月底才做了一份民調,「伊斯蘭國」已成美國人心目中頭號心腹大患,68%的美國人認為「伊斯蘭國」是非常嚴重的威脅,壓倒性地超過第二名伊朗的39%,與第三名北韓的32%,至於俄羅斯與中國大陸,則名列第四與第五。

再來談到日本。與「伊斯蘭國」距離遙遠的日本,原本也沒料到會與「伊斯蘭國」有所瓜葛,但直到今年一月,兩名日本人赫然成了人質跪在「伊斯蘭國」劊子手旁,這影像震撼全世界,尤其是距「伊斯蘭國」遙遠的東亞。

已割下多名西方人質腦袋的蒙臉劊子手,在影片中揚言:「日本或許位在距離伊斯蘭國8500公里以外的地方,但你志願參加十字軍。你為了殺害我們的女人與小孩、破壞伊斯蘭教徒的家園,得意地提供一億美元。因此,這個日本人的命,就值一億美元。」

至此,「伊斯蘭國」也開始對東亞局勢造成衝擊。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終決定不支付贖金,使日本人質身首異處後,一直積極推動日本修改戰後和平憲法的安倍,抓準機會說服日本人,連連在媒體上造勢說,這一事件顯示「修改憲法以執行我們保護日本公民的生命與資產的職責」的重要性。

日本的算盤,與英美同出一轍,《這才是伊斯蘭國!》也赤裸裸寫到,在其他國家都願意付贖金救人質時,英美兩國就是不願意,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自己的國民被殺,激起民怨,為攻擊「伊斯蘭國」鋪路。

果不其然,時隔短短三個月,安倍在對美國進行國是訪問期間,就與急於強化「亞太再平衡」的美國達成一致,修訂了防衛方針,據此,日本自衛隊不只能出兵「伊斯蘭國」,更可以派兵全球,與美軍協同作戰。

「伊斯蘭國」竟成為日本戰後70年來不能出兵海外的「禁錮」得以解除的一大要素。

日軍終得出兵海外,這也牽動著全球,特別是亞太區域的局勢,當然,作為日本近鄰,在東亞局勢多年的軍事平衡被打破後,臺灣勢必也將受到影響。

左右臺灣局勢的兩大國,美國和日本,都被捲入「伊斯蘭國」風暴中,而在「伊斯蘭國」實力猶存,甚至壯大的情勢下,我們對於「伊斯蘭國」已不能再視若無睹了。

而要一探「伊斯蘭國」究竟,洛蕾塔.拿波里奧尼的《這才是伊斯蘭國!》正是引領讀者走進這世界的最佳指南。

由於曾留學過阿拉伯與美國,筆者對於作者的許多中肯又精闢的見解,總會不禁拍案叫好,幾乎是一氣呵成讀完全書,欲罷不能。



這才是伊斯蘭國!輕薄易讀,卻又脈絡完整,更附有詳盡中東名詞解釋;而且作者來自西方,卻不是單從西方角度看,對伊斯蘭也瞭若指掌;另外,書的寫作方式不流於古板的學術寫法,卻多所引用最新新聞報導,深入淺出讓書十分可讀。

像是對於「伊斯蘭國」的崛起,作者一針見血地說:令人訝異的,是我們(西方)的震驚不解(What's surprising is our surprise.)。

她點出,「伊斯蘭國」的崛起,其實並不令人驚訝,伊斯蘭國並非在真空中誕生,而是有脈絡可循的,但西方卻始終忽略,直到終於正視了,卻還選擇了錯誤視角,因此造成一連串誤判。

例如,在西方眼裡看來殘暴不正義的斬首行為,其實是伊斯蘭教,特別正是中東區域展現正義的作法,筆者就曾親眼見過。當地人的看法如同作者訪問的伊拉克居民所說的:「當我看見這些人把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和警察的腦袋當成足球踢的時候,有什麼感想?我覺得正義總算得以伸張了!」因為他在不久前才遭什葉派迫害,喪失畢生心血。

這才是伊斯蘭國!說,不像人們想像的,「伊斯蘭國」裡是一群嗜血恐怖分子,相反的,他們有策略地進行恐怖行動,透過網路全球化與社群媒體的興盛,快速讓殘忍畫面在世界各角落擴散,一來達到震攝敵人的寒蟬效應,二來更成為行銷吸引海外聖戰士加入的方式。

在「伊斯蘭國」實力依舊強大之下,五月初「伊斯蘭國」更公開宣稱已侵入美國,在德州執行了第一次恐怖攻擊行動。最終雖以凶嫌被警員擊斃收場,卻也讓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柯米坦言:FBI根本追趕不上「伊斯蘭國」在美國的擴張速度。

柯米說「來自全美各地成百上千的人」,都接收到「伊斯蘭國」的招募令或攻擊令,而「伊斯蘭國」擅用社群媒體的能力,是前所未見的。他說:「整個美國像是大草堆,我們則是在草堆裡搜針,而且越來越搜不著。」

同樣的社群媒體恫嚇,日前也才在臺灣發生,二月時「伊斯蘭國」在官方推特帳戶發布臺北101大樓遇襲模擬照,並且留下這麼一句話:「當『伊斯蘭國』攻擊你們的城市時不會很好看,而在真主允許下,這個日子不遠了。」當時消息震撼全臺,國安機制也啟動介入調查。

「伊斯蘭國」不是人們所熟悉的恐怖組織,它顛覆了一切想像,更可能將改變我們所熟悉的世界。

而要全方位了解「伊斯蘭國」,《這才是伊斯蘭國!》是一本入門書,也是一本進階書,更是一本必備書。


(本文作者張經義,為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白宮記者、美國新聞中心主編。美國白宮記者協會101年來首位華文媒體記者成員。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新聞雙修,紐約大學政治碩士,911事件發生時在沙烏地阿拉伯留學。)


延伸閱讀:
伊斯蘭國如何使用「社群媒體」,散播暴力背後的真正目的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