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說話之道,1.2.集同時高掛了誠品排行榜。他說其實他在《說話之道》書中最常提醒的一個原則是:如果開口要說到「我」(例如我去年,我這樣,我那樣,就把這個字吞回去,試著換別的字看看。

除了不讓人以為自己是個「永遠以為自己很重要的蠢蛋」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思緒跳 tone 的他在《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說出來了:「維持自己的神祕感。

主張談公事的時候要表達清楚,但是私下聊天的時候不妨語多保留。讓對方對你還保有好奇心。

不談自己,也不好談火熱時事或政治,談天氣也夠無聊了,那麼該談什麼呢?

蔡康永告訴你絕招。


◎康永說:「不知道該聊什麼的時候,聊吃的!」
愛旅行的人多嗎?多,但沒你以為的那麼多。
愛時尚的人多嗎?多,但沒你以為的那麼多。
愛吃的人多嗎?多,而且比你以為的還要多。

所以許多人樂意自稱「吃貨」,但幾乎沒人自稱「旅行貨」或「時尚貨」。吃,比旅行或追時尚都容易,而且真的能夠「說出發就出發」,只要別找太遠的餐廳就好。
這引導出以下這個建議:不知道該聊什麼的時候,聊吃的!



不是天氣,不是時事,不是工作,這些都很容易卡住,不信你看~

你:「今天好熱喔!」
陌生人:「對啊,好熱喔!」
→(卡住。)
你:「你念什麼的?」
陌生人:「太空物理。」(或者國際貿易,或者比較文學)
→(卡住。)
你:「市長換人了。」
陌生人:「是啊!換人了。」
→(卡住。)
看吧!天氣、專業、時事,都不那麼好聊。


我有位非常會聊天的朋友,有一次竟然一開口就卡住。

我朋友:「你府上哪裡?」

對方:「我老家是黑鳥鎮。」(這我亂編的,反正當時對方答了個極冷僻的地名。)

我朋友:「喔!黑鳥鎮,失禮了,我還真不知道這是在哪裡?」

對方(聳聳肩):「不值得您費心,反正就是個很少人知道的小鎮。」

原來,對方過去費力解釋過太多遍黑鳥鎮的方位,現在有點意興闌珊了。

結果,我朋友就在黑鳥鎮這一關卡住了!




我相信從翻開《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到現在所累積的功力,你已經知道要怎麼度過黑鳥鎮這一關。

對了,就是聊吃的!

「喔?黑鳥鎮呀?你們那邊有什麼特別的美食嗎?」

嗯,我看看,對方可以如何繼續封鎖對話:

「我們那裡的人都不吃東西!」(這回答太棒了,接下來你們就可以大聊吸血鬼聚集的小鎮是怎麼回事了!)

或者是:「沒什麼好吃的,很普通。」

這時,就要勞動永恆的話題出馬了。

「那你比較喜歡吃什麼樣的美食?」

如果這樣還卡住,那對方要不就心情很不好,要不就是她剛由白蛇變成人類,還不熟悉人類語言。


再來試試其他關卡。

對方:「我念太空物理系。」

你:「那你們學校附近有什麼好吃的?」

→(過關)

對方:「市長總算換人了。」

你:「哈哈也許會多幾家好吃的餐廳!」

→(過關)

對方:「天氣好熱喔!」

你:「這種天氣最適合吃銼冰了!」

→(過關)

當然,我相信也有人不愛聊吃的。不過,我們追求的是「可以聊下去」就好,且戰且走勝過不戰而退。

怎麼樣?聊吃的會餓嗎?現在想去吃點什麼呢?




◎康永說:「請從說話方面開始照鏡子。」

人類,幾乎每天都要照鏡子好幾次,卻可能好幾年都不會聽一次自己講話的聲音和內容。這是一件大家都習以為常、但想來卻不可思議的事。

很多人照鏡子時,連一根頭髮翹起來,都會馬上梳好;要是一根鼻毛伸到鼻孔外、牙齒上黏了一些菜渣,立刻被愛漂亮的人視為值得崩潰的大事。

有些人甚至會聞聞自己身上的氣味,聞聞脫下來的衣服、躺過的枕頭套,來確認自己沒有散發異味。

為了外表,我們買保養品、化妝品、衣鞋包包,再去髮廊好好整理頭髮;而為了體味,也有各種的除臭劑和香水。

然而,說話呢?



我們沒有說話方面的保養品、化妝品、香水、除臭劑,也沒有說話方面的髮廊、設計師,更沒有說話方面的流行雜誌。

在說話方面,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照鏡子,不檢查自己在說話方面有沒有露鼻毛、黏菜渣,不仔細聽自己說話的語調、聲音、節奏和內容。

最妙的是,我們仔細打扮整齊了出門去,還未必有人盯著我們看。有不少女生都反應她們往往換了髮型好幾天,同學或同事才注意到。但如果我們開口說話,不管是點菜還是投訴、上台報告還是私下聊天,那可都是一定有人在聽,我們才會開口說話。

也就是說,我們的外表,當下未必有觀眾,但我們的說話,當下卻一定會有聽眾的。

未必有人在看的外表,我們如此重視,而必定有人在聽的說話,我們卻不加修飾、很少檢點,只憑著與生俱來的本能,加上成長過程的習慣,就這麼一路說過來了。



前幾年有兩部得到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都是在描述英國政壇大人物說話的故事。一部是《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講的是說話嚴重結巴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如何克服口吃,對全國發表演講;另一部是《鐵娘子》(The Iron Lady),講的是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從政生涯,片中有描述到她為了增加自己的權威感,被要求受訓,把聲音變低沉。

即使連英國的國王和首相這樣的人物,都要等到政治生涯的最關鍵時刻,才迫不得已開始整頓自己的腔調和音質。可以想見,一般不必從政的人對說話這件事,有多隨心所欲了。

有些餐廳、銀行、百貨公司,以及客服中心,都會好好訓練服務人員的音量,但也只限於服務用語,其餘的個人說話方式,公司當然也就管不到那麼多。

我自己的遭遇,是因為小學開始,就被學校押著參加演講比賽,只好長時間對著鏡子演講,檢查自己的表情、手勢。另外當然也要聽自己演講的錄音,以及去聽之前其他獲勝選手的演講。

進中學以後,我又被學校指派參加辯論比賽,就又繼續被押著研究:如何在說話時布下陷阱讓敵手中計,以及如何防範敵手布下的陷阱。

演講比賽和辯論比賽,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於是我又被逼著練習在多短的時間內,大概可以把一件事講到什麼程度。

我一點也不喜歡這些訓練過程,離開中學以後,也極力避免使用那些我學到的、僵硬的技術。

但我卻因此而知道,除了我們這些參加比賽的選手之外,其他同學在求學的過程中,很少接受什麼說話方面的訓練。



我後來做了節目主持人,不可避免的會常常看見自己講話的樣子,聽見自己講話的聲音。我甚至有一個習慣,錄完影會回想剛剛哪一段講得不妥、得罪了人,或者有沒有達到該有的效果。(當然,就算我不願回想,不高興的觀眾也會很大聲的定期提醒我,我又犯了哪些錯⋯⋯)

也許就是這些經歷,讓我有立場告訴你:說話可以練習、可以擦保養品、可以修剪髮型。也許練習的過程有點勉強、有點辛苦,但也絕對不會比節食減肥或把臉削尖來得更勉強、更辛苦。

請從說話方面的照鏡子開始吧!現在手機錄音很方便,把自己上台的報告錄下來聽聽,跟把自己的歌聲錄下來聽,是一樣的事。(只是不一定要放到網上去邀別人一起欣賞啦!)

還有一種更好的鏡子,就是請那些聽過你講話、跟你聊過天的熟人,坦率的告訴你,他們平常聽你說話,會有什麼樣的感受?這會比你自己聽錄音更有用,畢竟話本來就是說給別人聽的。

(呃⋯⋯不過,如果你詢問的這些人,也都先看過《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話,他們可能就不會百分之百的坦率了。)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