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在眼前,人們一度想起了SARS而陷入緊張。

2014年,已經退休的漢斯羅斯林,因為看到非洲伊波拉疫情數據,重披戰袍前往非洲。他已經不是當年手忙腳亂的偏鄉醫生,而是全球知名的公衛專家,儘管他已經過了穿上白袍到前線的年紀,他認為自己從專業上仍能有所貢獻。

依數據而行動,別出於直覺或恐懼。

明智的人會看數據,但不會「只」看數據。不靠數字不能了解世界,單靠數字同樣不能,要看到數字背後的現實世界。

知道如何「基於事實認知」,不但能做出更好的決定,也不需要活在恐懼之中。

--漢斯.羅斯林

進行數據統計工作並理解人們需求的能力,從未如此重要。

我們最艱難的任務之一,就是辨識出伊波拉病例的總數在哪些區域增加,又在哪些區域減少。這時,葬禮就對我們造成了問題。我們無法理解的一點是,已經到了這種緊要關頭,人們為什麼還要將死者的屍首運回戶籍地所在的村莊,在其家中舉行葬禮?

我對其中一戶人家的情況,記得特別清楚。這戶家人的外婆得了伊波拉,不治身亡。她最後的願望是被埋葬在已故的丈夫身旁,她的家人允諾會履行她的遺願。

他們信守對外婆的承諾。他們洗淨她的遺體,將一件漂亮的洋裝套在她身上,將她塞進一輛破舊的計程車,再跳進車內,坐在她身旁。她的遺體被運回村裡。司機全程配合,事後還因為這冒險的舉動多收到了一點酬金。

然後外婆入土為安,而伊波拉病毒卻已經傳開。人們確實努力保持謹慎,但最後仍舊徒勞無功。

這真是難以理解。我們也許會想:怎麼會有這麼笨的人?但他們並不笨。這關乎對母親或是對外婆的關愛,她甚至可能是協助全家人度過人生關卡,甚至內戰歲月的女豪傑。對她所做的承諾以及對政府機關所做的承諾,哪個才是最重要的?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並不難選擇。

我們有必要提供某種形式的葬禮協助措施,在疫情進入尾聲時,我們總算做到了這一點。人們有權決定在哪裡安葬自己的親人,紅十字會則協助他們,提供一種類似壽衣的服務,使他們以遮蓋全身但臉部仍保持可見的方式參加葬禮。葬禮由當地的殯葬業者安排,他們全身上下穿戴防護裝,將棺木置入土中。只要能保留一點人性,而不僅僅只是強調科技,人們總會從善如流的。

依數據而行動,別出於直覺或恐懼

《真確》第三章裡,我描述了2014年我是怎麼太晚明白西非的伊波拉疫情有多麼危險,直到發現感染人數會倍增才恍然大悟。不過即使在最急迫恐怖的局面下,我仍決心記取過往失敗中的教訓,依數據而行動,別出於直覺或恐懼。

在當時,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官方的「疑似病例」曲線遠非確定。疑似病例是指未確認的病例,背後有各種可能:比方說,有的人一度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結果死於某種其他原因,但依然列為疑似病例。那時對伊波拉病毒的恐懼升高,大家變得疑神疑鬼,愈來愈多人成為「疑似病例」。由於伊波拉疫情肆虐,排擠了資源,一般醫療陷入泥淖,其他致命疾病難獲顧及,愈來愈多人死於伊波拉以外的原因,但大多也列為「疑似病例」。疑似病例的上升曲線就這樣愈來愈誇張,愈來愈無法反映確診病例的實際趨勢。

如果你無法追蹤變化,自然無從知道自己的行動是否見效,所以我一到賴比瑞亞的衛生局就問該如何知道確診病例的數目。

在一天之內,我得知血液樣本會送到四個不同的檢驗單位,各單位各自打成冗長雜亂的Excel紀錄表單,並未統整在一起。我們有數百名醫護人員從世界各地飛來出一份力,程式設計師不斷開發沒意義的伊波拉應用程式(應用程式是他們的「槌子」,所以他們死命想把伊波拉病毒當「釘子」),但沒人追蹤這些行動是確實有效或白忙一場。

經過許可後,我把四個檢測單位的紀錄表單寄回斯德哥爾摩,奧拉動手花24小時整理彙總,然後再重整理一次以確認他看到的怪事不是弄錯。結果確實不是。當問題似乎火燒眉毛,奧拉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高呼狼來了,而是整理資料。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些數據指出確診病例數在兩週前達到高峰,接著開始下降。疑似病例數則持續增加。從實際面看,賴比瑞亞民眾成功改變行為,消除所有非必要的肢體接觸,不握手,不擁抱。這些連同嚴格衛生措施實行於商家、公家單位、救護車、診所與埋葬地點,其他各處都開始見效。策略確實管用,但在奧拉把資料寄回給我之前,沒人知道管用。我們慶祝一番,然後人人繼續守著工作崗位,更加振奮投入,因為現在大家知道這樣有用。

(槌子與釘子,是漢斯.羅斯林在《真確》中提出「單一觀點直覺偏誤」的形容。當你有專業及擅長,你會想好好拿來用,連派不上用場的地方都想插手。注意對其他領域的想法抱持開放態度。)

我把確診病例的下降曲線圖寄給世界衛生組織,他們在下一份報告裡刊出,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堅持要依據「疑似病例」的上升曲線,讓該投入資源的單位繼續感到急迫。我知道他們完全是出於善意,但這代表資金與資源用錯地方,更嚴重的是長遠來看唯恐損及外界對流行病學數據的信任。可是我們不該怪他們。跳遠選手不得量自己跳了多遠,負責解決問題的組織也不該決定哪些數據要刊出。在現場實地處理問題的人總會想要更多資金,不該身兼衡量進展的人,以免出現非常誤導的數字。

讓我知道伊波拉危機有多嚴重的是數據--每三週即倍增的疑似病例數。讓我知道防疫措施確實奏效的也是數據--正在下降的確診病例數。數據絕對是關鍵。而由於數據在未來依然會是關鍵,當某處爆發另一場疫情,一大重點是維護數據的可信度,維護相關人員與單位的可信度。數據務必是用來道出真相,不是呼籲行動,即使出於再高貴的善意都不行。

這一年秋天,我們所有領導階層也一直選擇對國家負責。而我們在衛生部,也是每天盡心盡力。我們一直維持機關的正常運作,我們每天都守在這裡。我們白天工作,夜裡則為了死去的朋友、同事和親人痛哭。我們逐漸獲得我們所需要的支援,逐漸戰勝了伊波拉。

--伊波拉追蹤與防治部門副主任 米雅塔.班雅

 

 

●深呼吸:當急迫型直覺反應出現,其他直覺也會跟進,分析能力形同關機。這時你得尋求更多時間和資訊。事情很少是現在再不做就沒機會了,也很少是非得二擇一不可。

●堅守數據:如果某件事顯得急迫與重要,則該經過衡量。有些數據相關但錯誤,有些數據正確但無關,你得留心分辨。只有相關且正確的數據才有用。

●當心算命仙:任何對未來的預測都不是鐵口直斷,而是有不確定性。如果誰不承認這一點,你得提防當心。此外,你得要求對方提供所有預測情況,不只是最壞或最好的情況,並詢問這類預測在先前的準確度。


本文整理自比爾蓋茲連三推薦《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及作者生前唯二著作《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漢斯.羅斯林的人生思辨》

「我窮盡畢生之力抵抗全球毀滅性的無知,傳播基於事實的世界觀。這本書是我的最後一役,是我設法影響世界的最後努力。」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