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國就會想到白宮,白宮不只是美國的心臟,更是聯通世界的樞紐。美國時政記者的頂點就是白宮記者,只有白宮記者有隨行總統的資格,也才能掌握第一手的即時訊息。

台灣出生的張經義,26歲前往美國時,原為電視新聞領域的門外漢,卻因緣際會進入白宮採訪,31就成為第一位獲得白宮官方和白宮記者協會「雙重認證」的華人白宮記者,也是白宮記者團唯一的中文媒體成員。

他能近距離隨行報導美國總統,鉅細靡遺地即時記錄其一言一行。

◆得到白宮記者認證有多難?

跑白宮新聞的記者,不代表就可以稱作「白宮記者」。

要成為白宮記者,必須經過白宮官方和白宮記者協會的「雙重認證」,之後才有可能成為美國總統的隨行記者,才真正被視為白宮記者團的成員。

只要符合規定、通過程序,白宮的大門是對所有記者敞開的。但是:

一、必須在24至48小時前提出申請,讓白宮特勤人員對你進行徹底的背景調查。通過後,第二天才能進白宮。

二、外國媒體在通過安檢後,還必須在四面由鐵柵欄圍起來的區域內等候,等白宮新聞官出來把人領進去。到底要等多久?那就要看白宮新聞官什麼時候來了。張經義平均等候時間是一小時,最久則是三個小時。這鐵柵欄圍起的小區域是露天的,所以無論颳風下雪日曬雨淋,無論當天是攝氏四十度的烈日,或是零下十度的暴雪,外國記者們就只能在小小的柵欄內無處可躲。如果無法忍受長時間的等候或是惡劣的氣候,就只能離去。

而要拿到這張由白宮官方發放,英文名就是「Hard Pass」的白宮記者證,你還得幾乎天天到白宮報到!張經義堅持了四百多天,終於讓他拿到這張得來不易的白宮記者證。



(張經義手繪的地圖,右下角即是記者們的露天柵欄等候區。附於《白宮義見

沒有白宮記者證、進入白宮採訪的外國記者,就是要在這裡的露天鐵柵欄裡,等著白宮新聞官來將你領進去。要等多久?不知道!

◆第二個認證:白宮記者協會認證

白宮記者協會成立於1914年,是美國最負盛名的記者協會。顧名思義,是由白宮記者所組成。美國總統為了和白宮記者協會打好關係,傳統上都會出席白宮記協的晚宴,和媒體談笑風生。

白宮記者協會原先多由美國記者組成,歐巴馬時代,才開始選擇外國記者加入隨行記者行列,並成立了白宮外國記者團,成員來自東亞、南亞、歐洲、中東、非洲、美洲等頂尖媒體,其報導範圍覆蓋全球近四十億人。

而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懂中國和中文、日常表現積極搶眼、語言能力又好的張經義,便引起了協會的注意,於是他們主動邀請張經義加入白宮記協。於是,張經義便成為白宮記者協會百年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文媒體成員,能隨行近距離報導美國總統。之後還被選為白宮外國記者團副團長。


(白宮記者平時辦公座位也有專屬位置。其中只有三個靠窗位,白宮外國記者團的座位就是之一

◆歷史的初稿:白宮隨行記者的即時報導

想隨行採訪美國總統的記者太多,對白宮和媒體來說都是難題,因此白宮記者協會的一大任務,就是從協會中的各家媒體挑選記者代表,跟隨美國總統或其他高官,記錄下其一言一行,即時供各家媒體參考,讓其他白宮記者乃至於其他媒體能時時掌握總統動向。

總統的隨行記者,被稱為pooler;他即時寫的記錄,就叫作pool report(共享報導)。實際上有點類似以前的中國史官,白宮隨行記者要盡可能精確且快速地記錄下總統的日常,例如他每天的活動或講話的時間、地點與內容等。而最主要的,他對熱門議題的表態,尤其是他和外國領導人的會面等,並即時發布。

全球幾乎所有的主要媒體,從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到新華社、NHK,乃至於中東的半島電視台等全球大大小小數千家媒體,在撰寫跟白宮有關的新聞時,往往都是參考這些隨行記者的即時報導,從中抓取他們想要的題材。這些即時報導最終會歸檔,成為美國歷史的一部分。因此總統隨行記者的紀錄,可以被視為是「歷史的初稿」。


(川普和普丁在赫爾辛基雙邊峰會後,兩人召開十多年來美俄領導人第一的聯合記者會,深受通俄門事件干擾的川普,打臉自家情報單位,否認俄羅斯曾干預2016美國總統大選。張經義一邊聽即時口譯,一邊觀察場內情況。

◆最個人的美國總統特質:「感動」人心的歐巴馬vs.「動感」的川普

所以,與其他記者不同,張經義的報導是來自他第一手的目擊觀察,他也能貼身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國總統面貌。

例如,歐巴馬並不像他在電視上那樣,口若懸河、魅力四射,他其實並非天生的演說高手,早期的他講話毫無抑揚頓挫,眼神四散,神情緊張,和後來的他判若兩人。且到了他總統任期的後段,如果不依靠講稿,他的言語其實頗為乏味、無力,而且講話中有時停頓許久,一點都不吸引人。

明顯可以看出,歐巴馬的演說能力,其實是後天培養成的。他的一字一句都會反覆修改,有時還會把同一篇講稿念上個幾十回。不只如此,他還會特別注意自己演講時的口吻與手勢。所以歐巴馬的演說,字字句句打動人心,其來有自。


在華盛頓時總是精神緊繃,每一句話都要思考老半天才吐得出來的歐巴馬,在為競選連任下鄉跑行程時,完全脫胎換骨,回到世人所熟悉的模樣:精力充沛、口若懸河。

若將川普與歐巴馬做個對比,只能說前者是「動感」,後者則是「感動」。川普講話就顯得動感十足,就像和左鄰右舍或親朋好友的講話方式一樣,既不做作,表情、動作也即興發揮,因此很不可思議地,這使得這位美國億萬富翁被工人階級當成「自己人」;而歐巴馬講話則是感動人心,因為每段話、每個抑揚頓挫全是字斟句酌、反覆提煉的,聽眾深受啟發,全都抬頭仰望著他,這也很不可思議地,使得這位平民出身的演講者,被大眾像「人生導師」一樣地看待。

◆張經義的《白宮義見》透露,我們為什麼要讀美國?

美國政治牽動國際局勢,台灣與此息息相關。其次,台灣的民主政治還很年輕,美國則是老牌的民主國家,看他們,正可以作為台灣的借鏡。

就以歐巴馬為例。提到歐巴馬,你會想到什麼?他任內在內政上完成了什麼成就?歐巴馬健保?然後呢?沒有了?身為美國總統,歐巴馬做的事不可能少,但他能拿出來說的內政成績,還真的不多。為什麼呢?

問題就是出在這個他任內最大成就的歐巴馬健保。

歐巴馬剛上任時,參眾兩議會過半數是民主黨人,民主黨可說是朝大野小的「完全執政」。這讓歐巴馬決定,跳過兩黨協商的步驟,強行通過全民健保法案。這樣完全不尊重少數的作法,引發共和黨強烈的反彈;法案內容的爭議性,也引發社會動盪,導致兩個極端運動的興起--認為歐巴馬做得太過的保守派茶黨運動,以及認為歐巴馬做得不夠的極端派占領運動。

美國社會往兩個極端走去,導致民主黨在兩年後的期中選舉遭到七十年來最大的挫敗,眾議院落入共和黨(以及茶黨)手中。從此以後,歐巴馬在內政上再也無法有什麼重大施政。

白宮記者協會原先為了激勵歐巴馬,希望他能積極成為團結兩黨的美國總統,還特別在白宮記者的工作區域掛上詹森總統用來簽署法案的五十隻筆。

只可惜,歐巴馬在任內八年所簽署的法案,甚至比只當了四年總統的卡特和老布希都要來得少。夢想要團結美國,卻以分裂手段強推立法的歐巴馬,之後不斷面臨惡果,並且在任期內未再通過任何重大立法,抱著遺憾下台。

從此,美國的政治版圖徹底改變,甚至促成了之後川普的當選。歐巴馬甚至可以說是川普上台的推手。


在歐巴馬連任過後一年半,爆發了他任內最重大的種族衝突——弗格森(Ferguson)事件。事件起因是當地一位手無寸鐵的年輕黑人,被白人警察連開六槍擊斃,導致引發大規模的動亂。當時張經義穿著防彈衣,穿梭在數量龐大的示威者以及重裝戒備的軍警間,尋找混亂中的間隙採訪。

◆社會分裂難以挽回:民粹主義的崛起

今天的美國,已經不只是左與右的分裂,還有上與下的分裂。不只兩黨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下層的人民和上層的政治人物看到的也是不同的世界。

這樣的改變,並不是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下台就了事的。檯面上是川普,實則是他背後支持他的那股力量。即使川普因為「通俄們」被彈劾,即使川普真的下台或在下次大選落敗(而這機會不高),美國社會的分裂也難以挽回。即便民主黨上台,現有的政策走向恐怕也不會更改。試想,政治人物需要選票,當社會朝民粹主義走去,有哪個政治人物敢得罪人民?他甚至會變成朝著另一個方向的極端走去。

不是候選人改變了社會,而是社會已經改變,抓住這一改變契機的候選人,就會出線。

今日美國的縮影,就是下層勢力的反撲,民粹主義的崛起。想看懂今天的美國,不能只盯著川普不放,而忽略川普背後的那群人。只要這股力量持續存在,川普之後還會有另一個川普,而這個川普只是個開端。

於是我們知道,川普的上台不是偶然。他的下台,也沒有那麼指日可待--他甚至還有很高的機率會連任。

這就是張經義為華人讀者寫出《白宮義見》重要的價值之一。他身處美國權力的核心,帶讀者讀懂美國,看懂白宮。讀者也能獲得反思的視角,檢視台灣的政治人物,檢視台灣社會,以及檢視自己。


劉必榮教授推薦「第一排看戲」!

「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作者作為首位中文媒體白宮記者,用第一排看戲的視角,帶領讀者進入白宮,也進入白宮主人的世界。無論要了解如何成為一名稱職的記者,還是要了解美國政治的變遷,抑或想近觀幾位美國總統的側影,這本書都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加上作者流暢的文筆,更讓閱讀這本書充滿了樂趣。不管你對國際政治有沒有興趣,第一排看戲之後,你都會發現白宮主人居然離你也那麼近,國際事務也不再如此遙不可及。

《白宮義見》為張經義在美國10年記者生涯的完整呈現。

第一章是他個人的經歷,從初至美國,以至他得到雙重認證、貼身隨行美國總統的過程。

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他將談歐巴馬八年任期中遭遇到的內政挑戰。

第四章則是他對2016年大選的全紀錄。

最後一章,則是川普上任近兩年來,他在白宮與在海外對他的近距離觀察,剖析川普的行事、假新聞的議題、「通俄門」的來龍去脈,以及對美國造成的衝擊。

最後,張經義還從他完整經歷2012與2016美國大選的觀察,預想2020年大選的可能走勢,以及美國可能走向的未來。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