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我們觀察身邊的同事,也許會發現幾種人:有些人彷彿不知「Monday blue」為何物,每天都很開心愉快。雖然工作上未必事事順心,但是他們不會擺臭臉、不愛抱怨,而是以解決問題為要務。別人看來總是覺得好奇:「明明工作這麼多年,哪來這種幹勁?」

有些人則是每天都過得像 Monday 一樣 blue。工作對他們來說,就只是工作,是乖乖在辦公桌前坐滿八個小時的例行公事。他們的工作效率也許不差,也不會犯什麼大錯,卻莫名其妙讓人覺得他們全身上下散發出懶倦的氛圍。

還有些人對工作雖然很積極,表現也很好,但是心裡總想著:「只要把別人踩下去,我就出頭了。」這些人不喜歡「輸的感覺」,所以即使面對自己的後輩或同單位的同事,仍然保持很高的警戒心;就算有疑問,也不想請教別人,更別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訣竅分享給大家。

明明工作內容都差不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

《從一件事中學到十件事的經驗學習法則》開宗明義地說,這是「經驗學習力」不同所導致的。簡單來說,所謂的經驗學習力就是:重視適當的「觀念」和「關係」,工作時懂得「挑戰、反省、樂在其中」,就可從經驗中學到許多事情。

出社會之後,我們都是靠著「從經驗中學習」而成長,但不代表「有經驗就一定可以成長」。經驗學習力的高低,除了會影響看待問題的角度、面對工作的態度,還會左右未來職涯成長的速度!經驗的累積雖然能讓我們熟悉工作流程、在腦中建構如何解決問題的「資料庫」,但就像科技的日新月異,知識技能也不斷汰舊換新,如果因為昧於現實或無謂的面子問題而疏於更新腦中的資料庫,使得思考和做法僵化,經驗學習力跟著低落,就會漸漸跟不上時代。

至於作者所說的「挑戰、反省、樂在其中」,我其實是很有感覺的。

自己學了十幾年的琴,剛開始練習基本功的時候,每天都覺得好無聊,覺得老師為什麼不教我很厲害的曲子?那才是我想彈的東西啊!但是熬過了這段時期,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樂曲時,才知道基本功如果扎實,不但手指會更靈活、讀譜會更快,而且身體也比較不容易因為不當的姿勢而受傷。

但練琴不是只有這樣。面對一首曲子,先要熟悉樂譜,接著分析樂句和曲式,並找出彼此之間的關係;然後要了解樂曲的情緒,再想辦法用自己的手演奏出這些變化與轉折。做到這些之後,還要能夠分辨怎樣的演奏方式和情緒才最適合,不斷進行細微調整……說起來真是麻煩得要命的一連串過程,身體很累,腦袋更累。但就是要度過層層關卡,才能成為耳朵所聽到的「美妙的音樂」。就連那些國際知名的音樂家在舞臺上演奏時,每個音符也都是經過一連串思考轉化而成的。

工作亦如是。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上有所表現,進而得到拔擢,或是負責更重要的任務。但問題是,工作內容很無聊,都是一些例行事務,根本沒有什麼表現的餘地。這也是許多年輕人在面對工作時,最難克服的一關:「這種工作讓我看不到未來。」有時我不免想:或許這個社會太講求速效了,太要求立竿見影的成果,卻沒有讓大家知道重複練習和耐心沉潛的重要性。

看似枯燥的工作背後,可能有許多我們看不見的「為什麼」存在。「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那樣做?」「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當自己有能力進一步思索這些原因,甚至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其他單位的連繫時,才有可能看清自己這「一髮」如何「動全身」,也才能窺見工作的價值所在,找出更好、更正確、更有效率的處理方式,進一步挑戰比目前難度更高的工作。更何況,一個連分內事都做不好,也沒有品質可言的人,要如何說服別人交付更重要更複雜的事務?

工作不該只是糊口的工具,也不該只是磨光鬥志的東西,應該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和探索的內涵。沒有什麼工作是一開始就有趣的,但能從不有趣中找到趣味,才叫厲害!

對你來說,工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