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百萬的德國心理課》以社會心理學的範疇為主,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是探討人們的想法、感覺及行為,如何受到真實或想像之他人影響的科學研究,書中以五十一個主題和心理學經典實驗,輔以生動的例子來說明心理學的概念,加上編修的流暢性,幾乎都可以在三分鐘之內讀完一個主題,符合現代人對概念輕薄短小兼具實用性的要求,舉書中兩個概念來分享:

費斯廷格的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主張人在缺乏客觀資訊時會進行社會比較。社會向上比較─別人騎馬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會讓我們對所有美好事物的感覺驟然變調,因為別人比我們過得好,而且嫉妒是一種很糟糕的情緒,會讓自己覺得不如別人;大部分的人很難在自己困頓的時候,還能夠能衷心祝福別人。社會向下比較─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讓我們覺得我們擁有上天賜給的禮物而心存感激。總之,人比人氣死人,作者直接建議不要跟好友比較,以免破壞彼此的友誼!

習慣化(habituation):是指個體對持續出現的刺激,降低反應的過程,應用在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上面。如果不開心、不有趣的事,最好一氣呵成地全部做完,千萬不要打斷。但是從事歡樂的活動,每一次的中斷,都會減弱習慣化的效果;回想假期的頭兩天讓人覺得好開心,充滿了美好的憧憬,隨後就變得越來越乏味,所以休假最好不要一次休完,分小段完成,透過打斷習慣化,會讓歡樂更持久!

 

 

在實驗當中顯示,光是想像某一件事就會產生習慣化的效應,所以我們只要在精神層次上常常想像,就能夠學會某個特定行為,例如:在考試前一天,坐在考場的位子上,並在腦中把明天考試的整個流程想過一遍,看到考卷要如何回答問題,等到真正參加考試的時候,就會產生習慣化的效果,有如做好一切準備般地應付自如。

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可以透過關注細節,區分出更多的子類別來減輕習慣化的影響,例如:每週三次的健身活動,可以變成是星期一跑步、星期三練上部肢體和星期五練下部肢體,來保持新鮮感,讓例行的活動不再枯燥。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就是反覆出現的刺激具備危險性,會出現敏感化(sensitization)的狀況,甚至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引來強烈的反應,例如:經常被家暴的孩子,對於憤怒的線索非常敏感,只要現場在講話中突然間安靜下來,平常人覺得無關緊要的中性線索,都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焦慮,甚至心跳加快,產生攻擊或逃離的反應。

在習慣化中,個體透過學習所記憶到的是一個無害的刺激;在敏感化的時候,個體所記憶和學習到的,是一個具有威脅性或傷害的刺激。

作者探討了人際關係(阿德勒認為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家庭、婚姻、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之道,可以說是日常生活問題的自助手冊!

暢銷百萬的德國心理課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