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賜我寧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
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
請賜我智慧,以分辨二者的不同。

寧靜禱文影響了千千萬萬人!
不論是美國總統、大學教授、神職人員、心靈導師、心理諮商師……
無人不希望能活出這三句話的精神與境界。

這一則能夠改變你我生命的禱文,經常被引用,但是該如何做到?

 

8/25前,露易絲.賀祝福三經典66折,還要送你豐盛禮物《寧靜之道》與肯定句鉛筆

 

邀你走向一趟改變的旅程

曾有位年輕人對我說:「我不相信禱告,因為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在聽,但是我確實喜歡那篇『寧靜禱文』。」

寧靜禱文似乎能夠引發共鳴,超越特定宗教經歷的界限,親密地觸摸到和我們共同的人性有關的某些東西。尤其這篇受到許多人喜愛的禱文並不平凡、陳腐,或膚淺。正好相反!從最熱心和獻身的信徒到最多疑的尋道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極具深度的領受和支持。

這篇禱文是由二十世紀新教美國神學家尼布爾所做,至少是透過他而廣傳。這篇禱文已經有多種不同的形式,但是必然總結為三個簡單的請求:

神啊,請賜我寧靜的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
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
賜我智慧,以分辨二者的不同。

這個簡單的禱告可以構成我日常生活的精神核心。寧靜禱文是一篇任何人在任何不同的情況下、面對個人的兩難處境時,都能使心緒平靜的禱文,不僅深獲人心,且極為實際。寧靜禱文是從靈魂發出來的信任,是充滿信心的呼聲。

 

為擁有寧靜、勇氣和智慧而努力

我每天都會見到覺得自己被困住的人。

對某些人來說,困住他們的是工作狀況(或失業);對某些人來說是婚姻或家庭,還有一些人覺得被自己做的壞選擇綑綁,或者根本就陷在自己的無能和失敗中。

我們不需要被丟進有柵欄的牢房,就能覺得自己確實是個囚犯。我們會建造自己的監獄,將自己關在裡面。我們允許微不足道的環境讓我們覺得絕望和空虛。

一方面,科學讓我們能夠分裂原子、繪製人類基因圖譜,並且治療許多疾病;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停留在原地,仍然受制於自己性格中的缺陷。這難道不令人驚訝,而且感到挫折嗎?

我最喜愛寧靜禱文之處是:當我們學習真心用它來禱告時,我們就不得不付諸實踐。

有這篇禱文在心中,我們就已經在學習分辨什麼事情是我們能夠貢獻一己之力(我們能夠改變的事),什麼事情是我們必須接受、交在神的手中(我們無法改變的事)。

我們祈求寧靜、勇氣、智慧,我們也為能擁有它們而努力。

寧靜禱文與其他的禱告不同:它是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而在我醒來的時候、在就寢之前、在我感到緊張的時候、在我心生感激的時候、在我迷惑的時候、在我快樂的時候、在我失敗的時候,以及當我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這篇禱文就是我向神說的話。

在進一步探討之前,我有一個請求:你能否在今天將寧靜禱文背下來,並且每天用它來禱告?

 


第一部  以寧靜的心,接受無法改變的事

不久前,好友蘿莉發簡訊給我,說她對老闆心存猜疑,到了夜不能眠的地步。我問她:「你怕他辭退你嗎?」

「不,我不這麼認為,但是他要我做很多事,我不知道能不能全部完成,或是最後結果會怎樣。」

「呃,蘿莉,他這麼倚重你,不是很好嗎?這是信任的表現。」我回答:「而且如果你能做的就是這麼多,他不會辭掉你,或是生你的氣。」

她說:「我知道,但是這種壓力太大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但是他對於你至今的工作表現滿意嗎?」

「我不確定。」她說。「但是這個月初他幫我加薪了。」

「加了很多?」

「我想是吧。加了兩成。」我回了一個笑臉,說很多人會希望能有這麼一位不可理喻的老闆。然而,對蘿莉而言,即使加薪和前一個月的大紅利也不能改變她現在的感覺。老闆的期待令她抑鬱。她無法控制他的要求,而她覺得事情對她來說太多,多得無法處理。蘿莉被自己覺得無力改變的事情擊倒了。

 

 

要深入探討何謂「用寧靜的心接受我們無法改變的事」,以及如何做到這一點,這裡牽涉到三個重點:寧靜,接受,以及無法改變的現實。

1.寧靜是靈魂的富足

乍看之下,寧靜或許像是一個負面的概念,意指缺少某個東西──例如缺少興奮,缺少擔憂,缺少壓力。然而如果寧靜僅僅意指沒有特定的感覺或情況,我們會說寧靜的意思就是無憂無慮──平靜,對我們身邊的種種問題無動於衷。但是當我們遇到一個真正寧靜的人時,我們知道寧靜不只是無憂無慮而已。

平安、寧靜的人散發出一種平靜、滿足和幸福的感受。心靈的寧靜和平安是正面的概念,包含靈魂的滿足和富足,遠遠超過「只是沒有不好」的感覺。如果一個人的內心空虛,他就不可能真正寧靜,即使沒有問題壓抑著他。

我們祈求的寧靜是整全的--它包含我們的全人。

這種寧靜與深植於心中的信心有關,我們相信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很好,或是它們會變得很好,因為神幫助我們,祂知道該允許什麼事發生,也知道為何該這麼做。寧靜的心靈確信自己被最完美的戀人(就是神)疼愛和關心。

 

2.接受是擁抱與吸收

如果寧靜是存在的一種狀態,那麼第二個要素──接受,就是一種行動。拉丁文的接受是「accipere」,意思是將某個東西拿到自己這裡來,變成自己的東西。當我們接受其他人給予的禮物時,我們心懷感激地接受,將東西納入我們的財產。

接受禮物正好和拒絕成對比,拒絕是不願意將別人給予的東西拿到我們手上。在這樣的前後關係下,接受也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同意,例如接受道歉或提議。請注意,接受並不僅是認命、勉強為之。接受一個人到家裡或朋友圈中,是帶著歡迎的心情,而接受一個想法意味著擁抱它,吸收它,認同它。在我們的禱告中,祈求的寧靜是來自這種對於生命中無法改變的困難現實抱持著歡迎的態度。

 

3.不要抗拒已經無力改變的現實

我們無力改變的現實有哪些?首先就是我們的過去、個人的歷史。木已成舟,破鏡難圓。發給我們的「牌」──父母、手足、教育、才能(或缺少才能)、創傷和悲劇、我們或好或壞的選擇及其後果──一切的一切,就某方面而言,都是昨日之事不可留。有些事情不會改變,無論我們如何期待、如何作為。我們可以反抗,或是擁抱這些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學得教訓,或是允許現實來宰制我們。事實的現狀就是如此,因為過去已經成形。很少人對自己的生活完全滿意。很少人喜愛關於自己的一切──而且大部分對自己完全滿意的人都很難相處!

我們尋求寧靜,而且承認,除非我們願意接受某些事物,否則無法得到寧靜,因為抗拒無法改變的現實不但毫無助益,事實上還深具破壞力。寧靜禱文的第一個祈求需要一定的訓練,才能採取必要的步驟,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塑造我們基本的傾向,同時也需要願意信任。

 

8/25前,露易絲.賀祝福三經典66折,還要送你豐盛禮物《寧靜之道》與肯定句鉛筆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